基於ADIS16365的慣性傳感系統設計

2020-12-17 RFID世界網
  引言

近年來,基於MEMS(微機電系統)技術的微機械慣性器件日漸成熟,用MEMS慣性器件構成慣性系統已成為目前慣性技術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

傳統研究方法是先建立數學模型,後期採用數據處理算法來糾正誤差。在慣性系統的應用中,這不僅要求數學模型準確可靠,而且普通的微控制器由於處理速度限制,而很難處理如此大的數據量,採用高性能DSP無疑增加了成本。為此,設計了以LM3S8962為核心處理器,以ADIS16365為慣性傳感器的慣性系統。該系統利用ADIS16365自身的數據處理功能對三軸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數據進行處理。在外部再經過濾波與積分,得到了精確的角度信號,滿足了系統的可靠性和。控制要求。此外,面對系統對慣性數據需求量的增多,將該慣性系統設計為一個CAN節點應用於整個系統。

1 ADIS16365概述

ADIS16365是ADI公司於2008年9月推出的一款全新的數字輸出的高性能微慣性測量系統。這款傳感器結合了ADI公司的iMEMS和混合信號處理技術,提供校準的數字慣性檢測。系統除分別提供3個軸方向上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外,還包括自動偏置校準、數字濾波與採樣速率、自檢、電源管理、條件監控、模數轉換,以及輔助數字輸入/輸出,這些功能都通過快速的數據訪問接口(SPI)與MCU進行交互,提供方便的數據和配置控制。ADIS16365的一些性能參數如下:角度解析度為±80(°)/s;典型帶寬為0.33 kHz;線性加速度補償因子為0.05(°)/s/g;運動偏移穩定性為0.009(°)/s。

2 慣性測量系統硬體設計

2.1 總體設計

該系統硬體主要包括ADIS16365,CTM8251,LM3S8962。系統硬體框圖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硬體框圖

LM3S8962是TI公司一款用於工業控制的32位高速控制器,內部集成了工業控制用到的各種常用協議,其中CAN模塊支持CAN 2.0B協議,位速率高達1 Mb/s,具有可編程FIFO模式,使實時應用成為可能。此外,其內部擁有256 KB的單周期FLASH,可用於數據存儲,方便外部讀取。CTM8251是一款帶隔離的通用CAN收發器模塊,該模塊內部集成了所有必須的CAN隔離及CAN收、發器件。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將CAN控制器的邏輯電平轉換為CAN總線的差分電平並且具有DC 2 500 V的隔離功能。

2.2 硬體電路設計

陀螺儀硬體電路原理圖如圖2所示,選用LM3S8962自帶的SPI硬體接口對ADIS16365進行操作,在電路設計中只需要直接將LM3S8962的SPI硬體I/O接口與ADIS16365相應的接口連接起來。

圖2 陀螺儀硬體電路原理圖

CAN接口原理圖如圖3所示,LM3S8962對應的CAN接口分別為PD0和PD1,將其與CTM8251進行電氣連接,通過對CTM8251進行相應的電路配置,並且在信號輸出端做好相應的屏蔽工作以防止噪聲幹擾傳輸和靜電帶來的不安全因素,最後將CTM8251輸出的高、低端分別與器件相應引腳連接。

圖3 CAN接口原理圖

{$PAGE$}

3 慣性測量系統軟體設計

3.1 總體設計

微控制器直接控制慣性傳感器的工作狀態並採集角速度、角加速度等信息,為了達到處理的實時性,當ADIS16365有數據需要發送時,中斷通知微控制器進行讀取。微控制器將採集到的數據進行積分及濾波處理,並將處理後的信息存儲在片內FLASH中。當微控制器接收到數據請求時,通過CAN總線發送數據。圖4為系統主流程圖。

圖4 系統流程圖

3.2 數據採集設計

微控制器通過SPI模式3與慣性傳感器通信,在時鐘下降沿時建立數據,上升沿時讀取數據。圖5為通信時序圖。

從圖5可以看出,一個SPI傳輸包有16位。由於LM3S8962是32位處理器,因此每次可以傳輸一個SPI傳輸包。傳輸包高字節包括1位的讀/寫狀態位和7位寄存器地址信息,低字節為讀/寫寄存器數據。ADIS16365的內部寄存器為16位,拆分為2個8位,分為高低地址,因此讀/寫操作都需要2個傳輸包。如果是寫操作,則第一個傳輸包的高字節說明寄存器的低8位地址,低字節為寫入寄存器低8位的值,第二個傳輸包則相應地寫入寄存器的高8位;如果是讀操作,則第一個傳輸包的高字節說明寄存器低8位地址,低字節無效,寄存器的值出現在第二個傳輸包。

ADIS16365擁有較為完善的數據處理方案,經測試,使用其內部校正功能可以明顯改善系統性能。根據寫入GLOB_CMD寄存器命令的不同,可以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表1和表2列出了內部普通校準和精確校準與未校準數據的比較。

3.3 CAN總線節點設計

控制器區域網(CAN)總線屬於現場總線範疇,它是德國Bosch公司為解決現代汽車中眾多測試與控制儀器的數據交換而開發的串行數據通信協議。經過多年的應用發展,CAN以其極高的可靠性、實時性和靈活性而廣泛應用在各種領域。鑑於此,該系統採用CAN協議來完成數據的交換。

CAN2.0B協議規定了4種幀類型:數據幀、遠程幀、錯誤幀和過載幀。其中數據幀將數據從發送器傳輸到接收器,遠程幀用於請求具有同一標誌符的數據幀。CAN協議沒有規定地址的概念,所有數據傳輸均基於報文標識符,當總線上出現一個報文時,所有節點的CAN驗收濾波器將該報文的標識符與自身的驗收代碼寄存器和驗收屏蔽寄存器比較,來決定是否接收該報文。因此,該系統將慣性傳感器數據標識為「GY-Rn」,其中n為接收端編號,對於擴展幀的29位標識符而言,除去前綴「GYR」24位外,最多可以有32個接收端,滿足一般系統需求。為使LM3S8962的CAN模塊能響應所有數據請求,只需將驗收屏蔽寄存器的後5位置1即可。當接收端n需要數據時,發送標識符為「GYRn」的遠程幀,LM3S896 2的CAN模塊在接收到之後從內部FLASH中讀取數據,再回發相同標識符的數據幀完成通信。

4 結語

這裡所設計的慣性系統主要採用MEMS器件ADIS16365,測量目標的三種角速度。採用含CAN控制器的LM3S8962微控制器進行控制,只需很少的外圍器件即獲得了優異的性能。結構簡單、體積小,使用方便,具備較強的使用性。

1

相關焦點

  • 貿澤電子開售Analog Devices 公司的ADIS16507精密MEMS慣性測量單元
    該產品屬於Analog Devices微機電系統 (MEMS) IMU產品線,以簡單且經濟高效的方式,將精確的多軸慣性傳感功能集成到 工業 系統以及 物聯網  (IoT) 應用、無人機 (UAV)、智能農業和自動駕駛汽車之中。這些器件也適用於正在持續成長的虛擬實境 (VR) 和增強現實 (AR) 市場。
  • 劉宇:振動慣性傳感技術應用的拓荒者
    ,極大地提升了振動慣性傳感技術與應用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他就是重慶郵電大學光電工程學院教授、2020年重慶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宇。  探索慣性陀螺新技術  從業以來,劉宇從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出發,選擇了不被大多數人看好的振動慣性陀螺技術方向進行研究,並持之以恆堅持了17年。  在最開始對振動陀螺儀研發的那幾年,面對國外對我國在慣性技術領域的封鎖,劉宇從零開始,從材料和結構設計起步,潛心研究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振動陀螺核心技術,帶出了一批經得起考驗,有高度愛國情懷和科研熱情的科研團隊。
  • 基於MEMS的慣性導航教學實驗系統*
    隨著慣性技術的發展[1],尤其是MEMS技術的日益成熟,慣性系統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慣性技術在民用領域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目前,國內高校很多都已經開設了導航及相關專業,但是長期以來都缺乏一個系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實驗系統。
  • 基於Arduino的ZigBee無線傳感節點的硬體設計
    摘要:針對傳統無線傳感節點的成本高、可擴展性差等不足,提出一種基於Arduino開源平臺及ZigBee協議的無線傳感節點硬體系統。考慮到系統設計需求,首先給出該傳感節點硬體系統的總體框架,然後對硬體系統中的處理器模塊、傳感器模塊、無線通信模塊、電源模塊的設計給出了具體的方案。該無線傳感節點硬體系統能夠實現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無線環境數據採集,較傳統方法更具有研究和應用價值。
  • 基於慣性導航、RFID 及圖像識別的 AGV 融合導航系統
    針對慣性導航方式中的誤差累積和定位精度問題,本設計引入RFID 技術與圖像識別技術,將位置信息存儲在RFID 標籤中,圖像識別獲取姿態信息,實現AGV的輔助定位,提高自動化效率。1 整體方案設計AGV 小車利用慣性導航作為導引技術,由於系統中所用數據都是採樣得到的,而且是由前一狀態量推到下一狀態量,因此,在算法解算的過程中,所有誤差都會隨著時間被算法累積下來,可能造成很大的累積誤差[2]。
  • 貿澤一周新品情報|ADI ADIS16507精密微型MEMS IMU
    (ADI)的ADIS16507精密慣性測量單元(IMU)屬於ADI微機電系統 (MEMS) IMU產品線,以簡單且經濟高效的方式,將精確的多軸慣性傳感功能集成到工業系統以及物聯網(IoT)應用、無人機(UAV)、智能農業和自動駕駛汽車之中。這些器件也適用於正在持續成長的虛擬實境(VR)和增強現實(AR)市場。
  • 新納傳感首次亮相Sensor China Expo
    無錫2019年8月27日 /美通社/ -- 新納傳感系統有限公司將參加9月2日至4日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傳感器技術與應用展覽會(SENSOR CHINA Expo & Conference 2019),這是新納傳感首次參會。
  • ADI 公司推出 MEMS iSensor 數字傾角計系統
    (http://www.analog.com/pr0701/zh) (ADI),全球領先的高性能信號處理解決方案供應商,最近正式全面推出 ADIS16210 MEMS iSensor® 數字傾角計系統 (http://www.analog.com/zh/pr0701/adis16210),該系統可在 +/-180度的全向範圍內精確測量俯仰角和滾動角。
  • 多款陀螺儀表頭設計、平臺測試、系統研究方案及應用實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9089.htm本文為你介紹了幾種陀螺儀表頭的設計方案及平臺測試的方案,並介紹了幾個陀螺儀的應用案例。基於FPGA的光纖陀螺儀模擬表頭及其測試系統光纖陀螺是雷射陀螺的一種,是慣性技術和光電子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
  • 「好文推薦」煤礦光纖傳感應急通信系統設計
    因此,本文設計了一種煤礦光纖傳感應急通信系統,實現了礦井災後無電環境下對井下被困人員聲音信息的採集、傳輸和處理。該系統包含光纖聲音傳感子系統與硬體解調子系統2個部分:在井下巷道鋪設的光纜中加入光纖探頭,構建光纖聲音傳感子系統,偵聽巷道內被困人員呼喊、敲擊等聲音信號;硬體解調子系統放置於地面,用於提取並還原加載在光信號裡的音頻信息。
  • 量子傳感合作研究的杭州樣本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源於「之江實驗室」,作者 ,原標題《之江實驗室在量子傳感合作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36氪經授權轉載。這套方法可以利用弱值直接測量包括實部和虛部在內的全部宇稱-時間對稱系統能譜,並可以有效地從系統的非破缺區域過渡到破缺區域。基於這樣的接近破缺區域的能力,該研究組首次構造了一種全量子的宇稱-時間增強型傳感器,並研究了其中與提高靈敏度的最佳條件相關的各種特性。
  • 慣性傳感器的原理_慣性傳感器構成
    打開APP 慣性傳感器的原理_慣性傳感器構成 發表於 2019-09-12 14:41:57   慣性傳感器的原理   慣性傳感器是一種傳感器,主要是檢測和測量加速度、傾斜、衝擊、振動、旋轉和多自由度(DoF)運動,是解決導航、定向和運動載體控制的重要部件。
  • 基於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高壓海底電纜外力損壞仿真
    因此,對海底電纜的時域分布光纖檢測系統按光的載體可分為三種形式:基於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纖檢測系統、基於布裡淵散射的分布式光纖檢測系統和瑞利散射的分布式光纖監測系統。當前,前二種形式的研究和在海纜中的應用較多,後一種形式由於其自身的限制而很少單獨運用在海纜的監測中。
  • 高端慣性傳感器技術的未來運用市場
    高端慣性傳感器是上述系統中用於導航、穩定及其它用途的關鍵組件之一。高端慣性傳感器包括加速度計、陀螺儀及其組合,在某些情況下還包括更複雜的結構,例如姿態航向參考系統或導航系統,其中可能包括磁力計和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接收器。 2019年,Yole預估全球高端慣性傳感器市場規模約達32.4億美元,並且這仍然是一個應用很廣且高度分散的市場。
  • ADI突破性MEMS(微機電系統)傳感器ADIS16355
    ADI推出一種新的慣性傳感方案,該方案可以為卡車車隊、農業裝備、商用飛機與小型飛機、艦艇、坦克以及其他依靠 GPS衛星導航保持精確位置信息的交通工具中的GPS信號損失或感應信號奇異性進行補償。
  • 基於MEMS六軸傳感器的可穿戴運動監測系統設計
    本文基於MEMS 六軸傳感器技術,目的在於設計出一套可以用於運動軌跡檢測的可穿戴設備。利用現有的藍牙4.0 技術,將六軸傳感器收集到的數據實時傳送到上位機,通過MATLAB 等仿真軟體以及合理的數據處理,得到最接近現實的運動軌跡。
  • 默默耕耘在陀螺與慣性導航系統研究領域
    他主要從事陀螺與慣性導航系統研究。憑著淵博的專業知識,1983年.他被聘為副教授,1991年,他晉升為教授。一年後,他又被批誰為博士生導師。範耀祖1960年曾在前蘇聯列寧格勒精密機械學院進修,對慣性導航平臺的理論和設計頗有研究。20世紀90午代,他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就職於前蘇聯莫斯科航空學院,研究智能導航系統。
  • 基於胎壓差分法的車輛自載重檢測系統設計
    摘要:針對車輛超載檢測系統精度不高、效率低的現狀,本文研究一種基於胎壓差分的測量方法,並在此基礎上利用傳感技術、無線收發技術、嵌入式硬體技術等,集成開發車輛載重檢測系統,實現胎壓變化的監測與記錄。通過準確性試驗得出該系統的相對誤差在±5%以內;由穩定性實驗得出最大相對誤差為3.8%。因此該測量系統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
  • ADIS16355的汽車二自由度數據採集系統設計
    摘要:為了得到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的橫擺角速度與側向加速度,設計了基於ARM微控制器和ADIS16355傳感器的數據採集系統介紹了該採集系統的工作原理和ADIS16355的SPI通信協議。採用實車實驗的方法得到了汽車的橫擺角速度與側向加速度,並且通過統計方法對採集到的數據進行了分析。選用卡爾曼濾波方法對採集的數據進行了濾波,成功地濾除了白噪聲,實驗證明得到的數據是可靠的。
  • 導航系統中的慣性技術
    慣性傳感器的發展情況直接決定了慣性導航系統的開發和應用,慣性傳感器自身的成本、體積和功耗影響了慣性導航系統的相應參數指標。因此,慣性測量傳感器的發展須要權衡以下幾個因素:精確性、連續性、可靠性、成本、體積/重量、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