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檢驗由臨床實驗室將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等標本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為臨床醫學提供一系列實驗室檢測工作和項目的結果,用於疾病的診斷。近幾十年來,有關基礎科學飛速發展,新的分析檢測的方法和儀器不斷湧現,大大推動了臨床檢驗的發展,使臨床檢驗在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上海中山醫院臨床檢驗在國內始終走在前沿,也是首批採用 LC-MS/MS 技術的國內醫院之一。
此次我們邀請上海中山醫院檢驗科副主任郭瑋來和大家談談LC-MS/MS技術在激素檢測中的應用。
上海中山醫院檢驗科副主任 郭瑋
目前,中山醫院開展的醛固酮檢測項目主要針對哪些疾病的臨床診斷?
郭瑋:醛固酮是由腎上腺皮質合成的一種甾體激素,作為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主要效應分子,它可以調節離子及水在腎臟的重吸收,對人體血容量和鈉鉀代謝有著重要影響。血漿醛固酮檢測是診斷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簡稱原醛症)的主要參考指標,對鑑別腎上腺皮質增生、腫瘤等相關疾病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具有重要價值。
研究表明高血壓人群中原醛症患病率大於 5%,這類患者接受常規降壓藥物治療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或難以持續,原醛症在難治性高血壓人群中的患病率甚至可高達 17~23%,為他們鑑明病因並採取具有針對性的治療,可以有效改善預後。美國內分泌協會近年在更新原醛症管理指南時,除建議擴大篩查人群外,不斷強調血漿醛固酮/腎素比值在診斷中的地位,也指出了串聯質譜技術應用對改進醛固酮檢測標準化及準確性的重要價值。
在引入 LC-MS 系統進行醛固酮檢測之前,中山醫院(或業界)主要採用哪種檢測方法?在使用之前檢驗方法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引入 LC-MS 系統進行檢測之前,醛固酮的檢測主要採用放射免疫法,這一方法也是以往認為用於甾體激素測定靈敏而有效的理想方法。但由於甾體激素代謝物在結構上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放射免疫法難以避免標本中結構類似物的幹擾。
美國內分泌協會的新版原醛症管理指南中也指出:「放射免疫法在檢測實際濃度低於 200pmol/L 的血漿醛固酮樣本時,結果易產生 50%~100% 不等的高估,主要源自其可溶性代謝產物所引起的交叉反應」。在開展放射免疫法醛固酮檢測的過程中,我們也確實遇到過臨床表現與檢測結果不符的個例,其中可能受到交叉反應的影響。
LC-MS 系統在醛固酮檢測方面具有哪些傳統方法所不具有的優勢?LC-MS 系統又是如何解決傳統醛固酮檢測方法所面臨的挑戰?
郭瑋:中山醫院採用的 LC-MS/MS 方法,採用高效液相色譜將待測樣本準確分離,再通過串聯四極杆質譜進行多反應監測掃描,根據醛固酮特有的離子對對物質含量進行準確的定量,有效提高了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同時準確性顯著提升,解決了放射免疫法中無法避免的抗體交叉反應的問題。
並且,應用 LC-MS/MS 技術還可以同時檢測多種物質,克服了傳統方法一次實驗只能檢測一種特定物質的局限性。醛固酮的檢測前處理經過固相萃取,應用配套的前處理裝置,操作簡單,重現性與穩定性良好,檢測方法的靈敏度和特異性能更好滿足臨床需求。
截至今年年底,中山醫院開展了多少例醛固酮檢測?LC-MS 系統為中山醫院開展醛固酮檢測帶來了哪些受益?
郭瑋:截至 2016 年底,中山醫院檢驗科採用 LC-MS/MS 方法進行了數千例次的醛固酮檢測,在協助臨床診療方面取得了不錯的反響。隨著新指南對放寬原醛症篩查適應徵的建議,來自臨床科室的送檢數量未來還會逐步提高。LC-MS/MS 方法開展至今,其優異的性能表現幫助臨床相關科室提升了相關疾病的檢測效率與準確性,獲得了臨床相關科室的廣泛認可。
除了醛固酮檢測,中山醫院是否已經開展了別的激素檢測項目?
郭 瑋:除了醛固酮檢測,中山檢驗目前還開展了基於 LC-MS/MS 平臺的甲氧基腎上腺素類物質、尿兒茶酚胺類物質、維生素 D 檢測等項目,年樣本檢測例次逾千。
最近臨床實驗室自建項目(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 LDTs)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您對這種方式有哪些理解和看法?LC-MS/MS 技術在 LDTs 的應用前景如何?
郭 瑋: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準醫療的實現離不開新技術手段、新檢測項目的發展應用,我們對 LDTs 應持有鼓勵態度,注重以臨床需求為中心的開發與拓展。但所有醫療決策都需要準確的實驗室檢測性能作為基礎,LDTs 的監管應跟上其發展的步伐。LC-MS/MS 技術無疑是 LDTs 中一個重要的板塊,臨床應用前景廣闊。
一直以來,您對於使用 LC-MS/MS 技術開展臨床檢驗項目非常的重視,這點對於臨床實驗室建設和醫院實力提升有哪些幫助?
郭 瑋:中山檢驗以「不斷提升檢測質量、不斷改善服務態度」作為質量方針,LC-MS/MS 平臺的建設與應用也體現了這一點。結合 LC-MS/MS 技術開展的現有檢測項目不僅性能優勢明顯,也正契合臨床科室急需。檢驗科在不斷提升與填補空缺的過程中,開拓了一批「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實驗室檢測項目,也為相關臨床科室提升診療水平創造了技術先決;臨床學科形成了專業特色病種,加強了學科乃至醫院的影響力,吸引了更多患者慕名而來,為我們科室未來的開拓與發展也提供了更多的資源積累與經驗總結。檢驗科與臨床科室間是能夠形成這種良性互動的,在同步提升、共同發展的同時,也令更多患者切實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