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去年的河北應屆生,這篇是我高考時的真實經歷

2020-08-23 八月涼秋

別看我取名叫「八月涼秋」,頭像也顯得有些老氣,其實我是去年的河北應屆生,現在才大一。

中國有眾多個高考大省,其中河北就算一個,其中更讓我的大學同學吃驚的是本地沒有建一所重點大學,唯一的「211」河北工業大學還建在了隔壁小小的天津。

這麼說絕對不是哭窮賣慘的橋段。只是現在高考完回看過去,我很納悶為什麼當時的我不相信別人的苦口婆心呢?

以至於和別的省的孩子比起來時,我才發覺明明是相同的分,我手中握有的就像是貶值了一般。但現在說什麼也加不上幾分了,我也進入了一所之前從來沒有研究過的大學。這大抵是好高騖遠的鍋。

對於去年的高考記憶,我上大學後就像是重生了一般,把之前所有的不管是幼稚鬧彆扭的細節還是考過幾次單科第一這種令人羨慕的成績什麼的,全部忘光了。

我只記得,最後這個成績不是我想要的,這所大學也並非我想去的。

現在過了一年,現在的我覺得無論是在高考前賭氣的自己還是自我欺騙式的重置自己,我都是那麼的可笑。過往的記憶也一絲不漏地重新印在我的腦海裡,不容我推辭,可能這段經歷對我來說是真的很重要吧。

而在那段經歷中,我梳理了一下,決定用「紅」這個顏色來概括我的這段記憶。

學校為班主任特製的紅背心,是高考時最堅固的屏障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學校都這樣,反正我們學校是給所有班主任每人都做了件紅T恤,在高考的那兩天,所有班主任在近視的我眼裡仿佛都是一個模樣。他們在警戒線內站成一排,給每一個將要進入樓內考試的學生一個擊掌。

現在想想還是挺土的,過去拽拽的我也有如此想法,不過那時不擊掌最好的理由是「班主任身邊人太多了,我可不想耽誤考試。」

不過在考文綜之前,我還是決定借用一下他,企圖從一個擊掌中不僅吸光他的歷史知識,還能從與他擊過掌的其他同學中奪取做題技巧。後來,我的歷史還是一塌糊塗。

說起我的班主任,那絕對是「年輕」這個形容詞,不過太陽賜予他的黑皮膚使他顯得有一點老。作為一個班主任,他年輕到我們是他的第一屆學生。

平心而論,在當時的我眼裡,他的主業——教歷史教的並不是很好,因為我的歷史成績不好。而他的副業——班主任,做的還算是湊活,像一個新手奶爸,必須在犯錯學生的面前舒展自己因為經常嬉笑而形成的褶子。

而我對他來說,絕對是特別的存在,特別到他大概是不希望在他的第一屆就出現像我這樣的問題學生的。

像班主任這樣的大人們,是不會告訴某個學生曾經年級主任這些上級因為他做了些什麼事來找自己談話的事情的。或許我對他來說,也是刻在他報告單上的一抹紅色。

其實我也沒有做什麼,相比於男生們來說,我覺得我只是有點強詞奪理外加任性罷了,不過還要加上他這個男教師對我這個女學生沒轍的原因。

對的,當時的我很狡猾,放到現在都會被自己害羞到。但在過去,我只覺得這是我的一點點特權,我單刀直入誇大說辭地給年級主任們「寫信」,發表我對學校的長篇感想;我也假裝生病到最後希望自己真的生病,只是希望他能批准我的走讀申請;我也曾不服學校規章制度,起不來太早乾脆就不上那半天的課。

或許你會覺得我的學校真是恐怖,但對於每一個想要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學生,對於每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來說,我們學校絕對是做到了學習與生活的平衡。

雖然老師們看起來兇兇的,但是曾經大膽的我和主任「聊天」時,我才發現他們也不過是為人父母的普通人,也不過是希望做好每一個課件講好每一節課的普通教師罷了。

那天,我覺得主任並不理會我寫的內容(其實他們之前找我的班主任聊過了這些潦草的甚至還有錯別字的手寫信),我就在最後的那個晚自習(因為是九點的晚自習,只剩下一些值班的老師)找到了我覺得我不會怕的主任,幸好他那天還在。

我和他說著說著,一些誤會終於解開了。當時我早就想走了,不知是因為已經下課,宿舍門都要關了,還是因為他電腦上的課件還沒寫完。他不停地翻轉著手機,偶爾能看到手機屏幕上他幾歲兒子燦爛的笑容。

我只覺得我不能再打擾他了,但他還是耐心地說了自己的一些經歷,並把我送回了宿舍,向宿管阿姨解釋清楚了才走。

那位主任,也是一位班主任。

紅色的答題紙,配上要哭紅眼的成績

去年的高考一卷很刁鑽,那個斷臂維納斯有幾次都上了熱搜。所以本來能靠數學拿分的我還是考了個二流分數。畢竟有答題技巧和有那種數學思維的人是不一樣的,而我就是前者,在高考數學一反常態,注重邏輯思維時,我就輸了。

雖然客觀來說,我考到這個分數已經是從老師的擊掌中吸取了一些分數,但我從內心覺得這個分數配不上我(年少的自己總是輕易說出一些猖狂的話和定下難以履行的約定)。

當我用微信不加表情地發給班主任時,班主任也不帶表情地發了句「還不錯」。

或許這一年把時間花在上下學奔波的我在他眼裡還算不上努力吧,這個成績就是我這一年最好的寫照。

當時只有自責的我,還沒想過老師對自己的想法。我們是他當班主任的第一屆學生,班上的總體成績,加上我的拉後腿,他當班主任的又怎不會自責?生長在黃土地上的他,總是格外的老實,他就是個喜歡自己背鍋的冤大頭。寫到這裡,可真讓我後悔過去的所作所為。

而這一定格的成績對於我的同學們呢?也是各有各的心酸,不僅嘴裡不說,臉上也露出一副「我沒事」的表情。

想來,我的同學們從來不像電視劇裡刻畫的那樣矯情又脆弱,他們都是通情達理、能讀懂空氣的,都是哭完後一包辣條一起嗨的朋友。我知道這些「友誼」稱不上真正的友誼,但這樣的同學們的確讓我的人生中少了很多麻煩,也偶爾照進些許陽光。

其中,我想說一位與我的關係不溫不火的朋友,她的姓名全帶有水字,像是把我的熱情都給澆滅了。不過事實正好相反,她本身性格驕陽似火,快要把我給烤熟了。

我和她在高一就開始了同學的羈絆,經歷了幾次換班,我們還是將這場革命友誼進行到了畢業。她對什麼都很熱情,她擅長我最不好的地理,也能輕鬆與我不敢說話的男生們暢談,不過最重要的是,她和我一樣地喜歡競爭。

就像《我的天才女友》中兩個互相嫉妒又互相幫助的女孩一樣,在現實中,不是天才的我們倆也是這樣的關係。

我經常把我在家中、在路上看到的關於地理的現象讓她給我仔細解釋,她也經常毫不避諱地問我關於數學的問題。說起來也怪,雖然我數學好一點,但總因為講不好題而被人「惡意差評」,只有她能聽懂我說的解題步驟。

除了競爭,我們還互相取暖。

那是一個該上著晚自習的夜晚,我去班主任那裡問我的走讀申請了,班主任當然是一直不同意,因為孩子氣,我直接逃了那天的晚自習,自己一個人去外邊「流浪」了。

也不是想要去哪,只是不想在班主任面前,也不想在同學面前,一下的全部哭出來,那樣的自己真是既丟人又難看。

後來,或許是班主任的派遣,她來到了我身邊。也真奇怪她能找到我,或許她能感知到我最喜歡待在學校只在高三樓這邊建的小花園了吧。

那時的我還是脆弱的,是需要她保護的,希望她抱住我然後不被別人發現弱小的自己的。

那天,我們就繞著旁邊的操場走啊走,走啊走。忘記時間,忘記高考,就是簡單地聊會天就能消除一天的不堪。

後來,班主任拿我沒辦法成全了我。

要說我怎麼幫助她了,自己想還真是想不起來。只是我在她面前從來都是個樹洞一般的存在,她什麼都願意對我說,我想提建議的話就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我總是希望我能幫得上忙,但由於自身實在沒什麼才學,除了陪她哭陪她笑、陪她一起成長外,我還真的想不起來什麼,見諒。

現在非常流行「塑料姐妹花」這個詞,常用來形容表面上和氣一團,實際上到危難時刻很少有人來幫你的這種朋友。

而現在很多人也都放開了,根本不在意對方是不是塑料姐妹,畢竟捫心自問一下,自己又對幾個人付出過真心呢?說別人是塑料姐妹,其實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

我也承認我高中時覺得真是交對了的朋友不超過三個,在這三年中,我換了很多次班,也換了很多個考場,但是跟你看對眼的也就那麼幾個。

要說畢業後,我們的感情的確是淡了,畢竟不在一個大學,專業也不一樣。並且大家各有各的事,也新交了不少的朋友。不過,可以互相督促你學習的那個人,上了大學後是真的再也沒有遇到了。

結語:紅色代表的是熱烈、是深刻,對於高考的記憶,誰會真的忘記呢?

那一年放到我這過去的二十年當中,是既辛苦又豐收,既艱難又痛快的一年。

夜晚我散步在操場上,和朋友一起從吐槽學校到探討未來,也見過有人課間努力奔跑,還大聲喊著「我要考上xx!」,也偶爾經歷過被突來的足球砸中左臉的災難。但更多的,還是平平常常地一起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奮筆疾書。

要說「紅」,其實還有戀愛沒提,不是我刻意隱瞞,而是我真的沒什么女人味,我也不太能和男生交流。所以那些青春校園劇我總是看不痛快,因為我沒有相似的經歷,只能幻想。

或許這才是常態,平平淡淡似流水般地度過自己青春期的一半,在懵懂的年紀什麼也沒有遇到,這才是真實的普通人的日常。

要說這段高中時光帶給了我什麼?

不止是作為常人需要具備的知識和思維邏輯,還有那一段段溫暖的時光,與同學老師之間共處的那些割不斷的感情。而這,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關注

特殊視角看世界,用心品味影中人。

相關焦點

  • 應屆生沒有經歷可寫,我能編造一丟丟嗎?
    這時,新鮮出爐的應屆生犯了難:好時機是有了,可是沒有實習經驗,在學校裡沒參加社團、學生會……經歷過於蒼白,我的簡歷能編造一丟丟嗎?孩子走投無路了。這年頭,成年人都在朋友圈編造自己的人生了,是時候把這份才能,用在簡歷上了?等等!
  • 我是應屆生,沒工作經驗,面試時應如何用案例證明自己的能力呢?
    文 | 有餘姐全文共2312字,閱讀時長約4分鐘之前分享的多篇關於求職面試的文章,大多都以有工作經驗的人為例來說明,就收到一些應屆生小夥伴的問題:我剛畢業,沒有工作經驗,你分享的那些方法和原則要怎麼用呢?比如說STAR原則?
  • 應屆生的經歷過於蒼白該編造經歷嗎?
    應屆生的應屆生求職沒經驗是很常見的事情,那面試時我們應該編造經歷嗎?面對這些謊言,HR表示:你們還是太年輕了!面試時的小伎倆,作為身經百戰的HR來說,一眼就能看。就像考試時,你的小動作都會被監考官看得一清二楚。
  • 我給這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一個評價:晦澀,矯情
    浙江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對於引起廣泛爭議的這篇滿分作文,他是這樣評價的:在自己幾十年高考作文閱卷生涯中,《生活在樹上》是一篇「極少能碰到的考場作文,文字老到,思維深刻,整個文字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廢話。」附:浙江卷2020作文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
  • 同一樣的高考日,我經歷了1984年數學最難的高考
    又是一年高考日 ,也勾起了自己的高考經歷,它像夢魘一樣,深埋在心裡的陰影中,不願去觸碰,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會感受到有多麼痛苦,數學試卷的難度,差一點毀了我的醫生夢,但卻粉碎了我的軍醫夢。 幾十年過去了,今天找出當年的準考證,重溫當時的日記內容,高考數學的經歷仍清晰再現。
  • 2020年多省復讀生比例創新高,應屆生:我太難了
    ,這是先統計2017年各省升入高中的學生人數(以萬為單位),再統計2020年參加高考的人數,從數據中明顯看出2020年參加高考的人數明顯大於2017年高中入學人數,這就證明有大量的復讀生,比如河南2020年高考生報名人數為115.8
  • 那些年,我所經歷的考試頂替
    中考,我用了一個不屬於我的名字從初中到高中畢業,我就經歷過冒名考試,也經歷過檔案被人冒名的事情。80年代中期,我從村裡的小學升到鄉裡的初中。初二的時候,父母感覺我的基礎知識有點不紮實,於是就決定讓我在初二留一級。當時的政策,每班有三個留級生可以辦理學籍。
  • 河北這些真實的故事超勵志!
    勵志女孩王心儀:戰勝困難 你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河北衡水女孩王心儀在家庭貧困、生活壓力巨大的情況下,以高考707分被北京大學錄取,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這一度讓她成為了「網紅」。勵志女孩王心儀。這充分體現了河北人民質樸、堅韌和不懈努力的拼搏奮鬥精神,也是寒門出才子的具體範例,有利於激勵更多條件艱苦的學生勵志成才,值得全社會弘揚和宣傳。得知省委書記百忙之中關心自己,王心儀的眼圈紅了:「大家對我的支持和鼓勵,讓我覺得很溫暖、很受鼓舞,上大學後我會繼續努力拼搏,力爭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竭盡全力回報全社會對我的關愛。」
  • 央視主持人康輝:高考錄取時,我也差點被「頂替」
    最近,關於高考的事情不斷發生,先是山西臨汾藝人仝卓高考舞弊事件,後有山東聊城高考錄取被頂替,但可能很少人知道,央視主持人康輝,也有類似經歷。在他2019年出版的自傳《平均分》一書中,便敘述了這段人生路上的波折。
  • 應屆生沒有工作經歷,簡歷應該怎麼寫?
    小哥:「額……我沒有試過,但我做事情很認真,態度也樂觀積極,而且我很想喜歡這份工作。」……最後的結果當然是:「今天就先聊到這吧,您可以先回去了,面試結果會在三個工作日內通知。」又是Bad Ending,貓哥在心裡默默嘆了口氣。
  • 藝人直播自爆高考「作弊」成應屆生,教育公平又一次成為熱點
    ,直言「我看著像不善良的人嗎?「應屆生」是自己考學失利後復讀時的自我暗示,「我看著像不善良的人嗎」的調侃式回應不能平息網友質疑翟天臨不知知網相關閱讀翟天臨真實高考成績被扒出!本科班主任曾多次勸他:別嘚瑟!
  • 河北衡水中學去年70人考北大清華 瘋狂絕招揭秘
    作為「衡水模式」的標杆,去年,這所學校向北大清華輸送70人,並佔據河北省高考前200名中的一半。數年來,衡中保持著優異的高考成績。  河北衡水中學去年70人考取北大、清華,吸引了周邊以及北京尖子生;軍事化備考、題海戰術備受爭議  「今日瘋狂,明日輝煌」這句口號寫在衡水中學高三教室裡。  作為「衡水模式」的標杆,去年,這所學校向北大清華輸送70人,並佔據河北省高考前200名中的一半。數年來,衡中保持著優異的高考成績。
  • 仝卓究竟是應屆生還是往屆生?
    「我當時考我心儀的大學,我是一門心思非這個大學不上,但是這個大學只招應屆生。我還搞了很多很多.......也就是所謂的.......然後我就成了應屆生。」近日,藝人仝卓在直播時說的這段話引起軒然大波,迅速被冠以「翟天臨事件2.0版本」為輿論熱議。
  • 致家長:​應屆生和復讀生在大學錄取時區別有多大?
    在大學錄取時,復讀生和應屆生有何不同呢?是否會有劣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網友三對應屆生和往屆生,高考錄取是有所區別的。復讀生和應屆生在高考錄取過程中,兩個最大區別,一是高校錄取時,提前批次的軍校、公安類高校生、免費師範生,一般是不收復讀生的。二是各高校的自主招生,一般只接受應屆生參加。但其它類招生,不管是應屆生還是復讀生,入學後沒有任何區別對待。
  • 明年約108萬高分復讀生參加高考,應屆生出路在哪裡?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考學生數量逐年上升,復讀學生數量同樣也是。復讀背後的2個真實原因名校文憑更「值錢」在高等教育普及,大學擴招的當今社會,考大學已不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了。但是985/211的錄取比例依然不變,可想而知,能進入這類高校的學生就會與眾不同哦。好大學相比較普通大學來說有很多無法取代的優勢哦!大學畢業生求職競爭非常激烈,學歷就是找工作的一塊敲門磚。很多500強企業還是會依據985/211 標籤來選擇他們的員工。相比較普通高校學生來說,或許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 憶高考:20年前,我的輕鬆高考經歷
    除了高考後的2年,已經很多年不再關注高考了,要不是今年因為疫情原因高考改到7月7號,我估計自己只會到下一代面臨高考時才會再關注。2000年前的高考,都固定在7月7~9號3天的,所以今年在7月7號開始,牽動了我們這代人的回憶。2000年的高考是先填志願後考試的,那時大家都比著自己大大小小的模擬考分數掐指算填哪所學校最有把握,學霸不用說,是她們選學校的事,而對於我這種成績總是跳邊疆舞的學生,著實是糾結了好長一陣,最後才帶著許願性質地填下其實也不算熱門的專業。
  • 我經歷的高考
    我是文革結束後恢復高考後第一批參加高考過的老考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帶領學生參加高考過的高中教師,也曾是多年擔任高考監考、保衛、保密的工作人員。當每年高考季的來臨,特別是見到現在國家社會家庭對高考的重視程度,總會引起一些有關高考的回憶,總會有一些感慨……不說自己當年參加高考的艱辛,也不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學生參加高考時條件的艱苦和學習的刻苦
  • 那年,我所經歷的高考
    慶幸,我們曾經歷過高考,春夏秋冬,四季看盡。33年過去,還是會經常夢到自己參加高考的情境,打開試卷就懵圈了,手足無措,沒有一道題會做,驚醒,一身冷汗。高考是我們的過去,我們的過去造就了我們的現在,而我們的現在也影響著未來。我們現在所遇到的人所經歷的事物,甚至錯過的事物,都是造就我們未來的因素。
  • 趙建新 ‖ 河北師大——我的青春夢①
    我11歲的時候,廊坊地區河北梆子劇團來學校挑演員,看我是個苗子就有意入選。那或許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但父親沒有同意我去複試。「唱戲學好學賴太沒準兒了,還是憋勁將來考大學吧。」父親這樣說。當時正值「文革」運動後期,高考制度還未恢復。父親的決定顯出了他的遠見。父親相信我,我也依了父親。
  • 我知道我的女兒長大了!一位如皋父親陪伴女兒高考的真實感受……
    近日,如皋一位父親@無天 給正在高考的女兒寫了一封信,在備考的日子裡,父母,是陪著孩子一起長大的——6月7日,星期二,多雲此時此刻,我的女兒正在參加2016年的高考,考的科目是數學。回想起27年前,我也有過高考的經歷,時間久了,其中的焦躁不安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高考前我的頭上在一夜間就掉了幾圈頭髮,漏出了白白的頭皮,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鬼剃頭」,高考之後不久頭髮就長起來了,現在我知道是當時精神焦慮導致內分泌失調引起的。孩子也有過這樣的現象,還好,她沒有過多的被這些幹擾,倒是經常在鏡子前挑剔自己的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