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觀點)——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③

2020-12-13 中國青年網

  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既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也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入冬後天氣漸冷,北方城市已經供暖,南下旅遊也日益火熱;「15分鐘生活圈」在上海浦東不斷完善,各項公共服務在步行15分鐘範圍內均可獲得;湖北武漢啟動「江豚回歸江城」工作,旨在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廣袤大地上,處處展現著幸福生活的畫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們就要不斷制定新的階段性目標,一步一個腳印沿著正確的道路往前走。」「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如何進一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如何讓老百姓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更滿意、更順心?如何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怎樣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人居環境?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特徵會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牢牢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進一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一方面,我國擁有14億人口,持續優化分配結構,推動消費升級,將進一步釋放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我國基礎設施、生態環保、新型城鎮化等領域投資空間巨大,加快這些領域投資建設,不僅將顯著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也將為擴內需提供強勁動力。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擴大內需上下更大功夫,就能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同時,顯著提升我國經濟自主性和發展質量。

  美好生活,不僅意味著更高的生活品質,也意味著必須在更深層次增進民生福祉,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當前,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但我們也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為此,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強調堅持共同富裕方向,明確提出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遠景目標,提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我們就一定能向著這個目標不斷邁進。

  我們既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也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近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召開,授予1689人全國勞動模範稱號、804人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他們中有夜以繼日進行攻關的科研工作者,也有聚焦實業、矢志創新的企業家,有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駐村書記,也有穿梭於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這些優秀勞動者代表,是各行各業奮鬥者的縮影,是人民力量最直接的體現。奮進新時代,踏上新徵程,就要不斷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汲取人民群眾創新創造活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這一點到任何時候都不會改變。深刻認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增強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針對性,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們就一定能在新發展階段創造新輝煌、鑄就新偉業。

相關焦點

  •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觀點) ——認識和把握新...
    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既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也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入冬後天氣漸冷,北方城市已經供暖,南下旅遊也日益火熱;「15分鐘生活圈」在上海浦東不斷完善,各項公共服務在步行15分鐘範圍內均可獲得;
  •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觀點)——認識和把握新...
    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既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也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 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新特徵新要求(人民觀點)——認識和把握新...
    人民日報 用全面、辯證、發展的眼光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要看到這是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使然、生產力進步必然,增強解決矛盾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需求條件、要素條件和潛在增長率發生重要變化,需要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
  • 正確認識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具體內涵
    正確理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現實根據、把握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切內涵,並在此基礎上謀求社會主要矛盾的有效解決,以期最大程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歷史性出場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伴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而逐漸凸顯出來的。
  •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們就要不斷制定新的階段性目標,一步一個腳印沿著正確的道路往前走。」「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如何進一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如何讓老百姓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更滿意、更順心?
  • 全面把握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正確認識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全面認識和把握「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 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哲學意蘊
    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唯物論的客觀要求。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告訴我們,我們的意識、認識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來自於客觀的自然和社會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時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絕不只是主觀願望,更不是純粹理論的邏輯演繹,而是中國國情社情民情發展的必然結果。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首先是基於社會生產力、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總體提高的客觀事實。
  • 「學原文 悟原理」正確認識全面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正確認識全面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學懂弄通十九大精神的關鍵點,是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對於如何回應人民期待、解答人民關切、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及現實意義。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既是人們從事生產勞動創造歷史偉業的動力,也是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源泉。
  • 準確把握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要的新變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強調「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社會生產的矛盾這一社會基本矛盾沒有變」,強調要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同時強調要看到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求發生了很多新變化,要很好把握這些變化。在「7·26」講話中,習近平明確指出:「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
  • 人民日報評論員: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顯著提升我國經濟自主性和發展...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觀點)  ——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③  本報評論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們就要不斷制定新的階段性目標,一步一個腳印沿著正確的道路往前走。」「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如何進一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如何讓老百姓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更滿意、更順心?
  • 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新特徵新要求——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②
    用全面、辯證、發展的眼光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要看到這是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使然、生產力進步必然,增強解決矛盾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需求條件、要素條件和潛在增長率發生重要變化,需要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
  • 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人民觀點)——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
    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人民觀點)——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④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2020-10-29 翻開深圳經濟特區發展成績單,一個數據背後都是人民群眾沉甸甸的獲得感,折射出人民底色和民生溫度。
  • 著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步入新發展階段,重慶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重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未停止,且不斷因時而變。「十四五」時期是新時代重慶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關鍵五年。
  • 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建議》明確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新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
  • 人民智庫|70年來,黨是如何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轉化」並不意味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根本性質的改變,也不意味著我們黨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論邏輯的改變
  • 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新特徵新要求(人民觀點)
    用全面、辯證、發展的眼光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要看到這是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使然、生產力進步必然,增強解決矛盾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需求條件、要素條件和潛在增長率發生重要變化,需要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
  •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國家凝聚力的源動力
    但是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由於受生產力發展水平和能力的限制,人民的多元化需要並不能全部成為國家凝聚力形成的源泉。一方面要鼓勵不斷發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國家把反映人民核心利益的需要納入國家的發展目標,把人民的美好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引導人民群眾根據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形成合理、科學的需要。
  • 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原標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準確定位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
  • 用新發展理念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
    用新發展理念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 2020-12-21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小康生活」就是現階段的「美好生活」——正確認識和理解「美好...
    新時代裡,美好生活既是一種理想的表述,更是歷史的、具體的、發展的存在,是可感可親的、可以拾階而至的狀態。  美好生活的歷史性、具體性、發展性,決定了美好生活的階段性。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們要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