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員: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顯著提升我國經濟自主性和發展...

2020-12-12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觀點)

  ——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③

  本報評論部  

  

  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既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也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入冬後天氣漸冷,北方城市已經供暖,南下旅遊也日益火熱;「15分鐘生活圈」在上海浦東不斷完善,各項公共服務在步行15分鐘範圍內均可獲得;湖北武漢啟動「江豚回歸江城」工作,旨在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廣袤大地上,處處展現著幸福生活的畫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們就要不斷制定新的階段性目標,一步一個腳印沿著正確的道路往前走。」「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如何進一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如何讓老百姓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更滿意、更順心?如何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怎樣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人居環境?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特徵會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牢牢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進一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一方面,我國擁有14億人口,持續優化分配結構,推動消費升級,將進一步釋放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我國基礎設施、生態環保、新型城鎮化等領域投資空間巨大,加快這些領域投資建設,不僅將顯著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也將為擴內需提供強勁動力。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擴大內需上下更大功夫,就能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同時,顯著提升我國經濟自主性和發展質量。

  美好生活,不僅意味著更高的生活品質,也意味著必須在更深層次增進民生福祉,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當前,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但我們也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為此,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強調堅持共同富裕方向,明確提出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遠景目標,提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我們就一定能向著這個目標不斷邁進。

  我們既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也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近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召開,授予1689人全國勞動模範稱號、804人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他們中有夜以繼日進行攻關的科研工作者,也有聚焦實業、矢志創新的企業家,有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駐村書記,也有穿梭於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這些優秀勞動者代表,是各行各業奮鬥者的縮影,是人民力量最直接的體現。奮進新時代,踏上新徵程,就要不斷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汲取人民群眾創新創造活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這一點到任何時候都不會改變。深刻認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增強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針對性,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們就一定能在新發展階段創造新輝煌、鑄就新偉業。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評論員:「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人民日報評論員:「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2020-12-14 0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要聞|人民日報評論員: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之一,這體現在實現共享發展上,落實到推進社會建設上,就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彰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
  •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觀點)——認識和把握新...
    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特徵會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
  • 人民日報評論員: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
    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
  • 人民日報評論員:牢牢把握教育改革發展的「九個堅持」 ——論學習...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站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深刻回顧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取得的顯著成就,系統總結了推進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九個堅持」,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觀點)——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③
    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既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也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入冬後天氣漸冷,北方城市已經供暖,南下旅遊也日益火熱;「15
  •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們就要不斷制定新的階段性目標,一步一個腳印沿著正確的道路往前走。」「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如何進一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如何讓老百姓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更滿意、更順心?
  • 人民日報評論員:奮發有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 人民日報10月26日評論員文章:奮發有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十三五」答卷①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 【時評】人民日報評論員:向新時代最美奮鬥者致敬
    【時評】人民日報評論員:向新時代最美奮鬥者致敬 2020-11-27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為追求目標
    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為追求目標——六論學習貫徹市委七屆十三次全會精神 鐵嶺日報評論員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
  • 人民日報評論員:「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觀點) ——認識和把握新...
    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既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也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入冬後天氣漸冷,北方城市已經供暖,南下旅遊也日益火熱;「15分鐘生活圈」在上海浦東不斷完善,各項公共服務在步行15分鐘範圍內均可獲得;
  • 人民日報熱點辨析:疫情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
    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不會因疫情而改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促進經濟增長、應對外部衝擊和抵禦風險挑戰、集中力量辦大事等方面展現出巨大優越性,是我們抗擊疫情、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制度基礎。我們黨的領導堅強有力,我國社會長期穩定,為克服疫情帶來的短期困難、保持經濟長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和堅實社會基礎。
  • 領悟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深刻要義
    因此,領悟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深刻要義,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高質量生活水平,實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大意義。人民生活品質強調了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品位,是經濟生活品質、政治生活品質、文化生活品質、社會生活品質、環境生活品質的統一。品質一詞多用來表示人或物品的本質、質量,反映了內在規定性。
  • 李友梅: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
    黨的十九大對回應和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做出了重大制度安排,其中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提升人民生活質量,注重激發廣大人民積極參與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熱情。
  • 人民日報評論員: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抓好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依法糾正一批重大冤假錯案件,紮實推進平安中國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良法善治成為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根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顯著提升。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
  • 丁元竹: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丁元竹: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2020年11月21日 20:29:00來源:新華網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博導丁元竹在做客新華網《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雲課》時表示,「十三五」以來,我國民生事業成就斐然,人民群眾福祉達到新的水平。同時,我國民生保障還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十四五」時期必須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 人民日報評論員:穩中求進,有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複雜局面,上半年我國經濟總量逾45萬億元,同比增長6.3%,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顯,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繼續提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增多。
  • 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光明日報-光明網
    黨的十九大對回應和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做出了重大制度安排,其中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提升人民生活質量,注重激發廣大人民積極參與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