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名師」扯掉了多家在線教育平臺的底褲。
人們發現,這位戴著眼鏡看起來很斯文的老太太神通廣大,一會兒「做了40年英語老師」,一會兒「教了一輩子數學」。
真相只有兩種可能:
一,她是妖,能夠不斷轉世託生,所以才有好多個「一輩子」。
二,她是個演員,或者說直白點,她是在線教育企業找來的託兒。
她「代言」的在線教育機構包括猿輔導、作業幫、高途課堂、清北網校,都是大牌機構。
演員會騙人,但市場不會騙人,既然大家都喜歡請這位演員,說明她一定有其過人之處。
據「深燃」披露,在短視頻廣告領域,有一種演員自帶流量,行業裡叫做「起量演員」。比如這位老太太扮演的名師,可以騙過無數家長和學生,市場效果好,這就是起量演員。這種演員在市場上是奇貨可居的狀態。據「深燃」報導,在北京,一般演員的拍攝費用是1000元一天,起量演員一天的費用接近萬元。
失敬了,起量老師。
用演員冒充名師,暴露了在線教育領域的亂象一角。隨著媒體和網友的繼續深挖,在線教育行業用層層金玉包裹的敗絮不斷被扯出來。
你打開一個短視頻,一個孩子考試不及格決定離家出走,父母急忙四處尋找,終於找到了孩子。孩子卻暴脾氣發作,把試卷一把甩到父母身上,大聲吼道:「都怪你們……」
你以為這是什麼故事?
孩子吼道:「都怪你們沒有給我報名xx課堂的9元4科16節課,別的同學都知道的必考知識點就我不知道!他們都用解題大招秒殺難題,就我還在一步步的算,我已經跟不上大家的步伐,我現在都害怕學習了!」
真是猝不及防啊。馬大師的名言頓時響徹耳畔:「我大意了啊,沒有閃」。
來都來了,那就繼續洗禮一下你的靈魂。這個廣告還沒結束。
接下來,父親跟女兒賠不是:「爸這不是怕就9塊錢的課會耽誤你嗎?」
結果聽到這話,女兒的暴脾氣更收不住了:「北大清華畢業的老師帶隊教學!平均教齡11年!這麼好的師資,你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啊?!」
父母只好認輸投降,滿臉愧疚:「報,報,爸爸媽媽知道錯了,這就馬上給你報!」
這廣告套路,與之前那些人人喊打的網貸廣告如出一轍。網貸廣告告訴你,只要你敢借錢,農民工也可以跟空姐談戀愛,農民工也可以坐頭等艙。在線教育廣告告訴你,只要你家孩子上了我的課,清華北大隨便考。
這些在線教育機構真是太懂中國家長的心理了。所謂望子成龍,就是望子上清北。所有在線教育企業,都在拿「清北名師」大做文章。
「那誰也沒想到9塊錢4科16節課就能聽北大清華畢業老師的直播課……」
「全都是北大清華畢業老師授課,將是孩子成績的大救星……」
我有點納悶,就沒人覺得這裡邊的邏輯很奇怪嗎?清華北大畢業的「名師」這麼厲害,這麼管用,可是他們辛辛苦苦考出來,只為了教別的小孩考清華北大嗎?
怎麼好像北大清華是新東方或學而思在海澱的兩所分校似的。
聽過清華北大「名師」的課,不等於你就能上北大清華。退一步講,按照這些廣告的邏輯,即便你家孩子將來考上了清華北大,似乎畢業之後最好的出路就是到這些機構講課。
我明白了,閉環啊,不愧是網際網路企業。
這讓我想起一個親戚,幹小吃好幾年,沒掙到多少錢,後來轉型去做小吃培訓了,天南海北去教別的年輕人幹小吃,據說掙的不少。
這些在線教育機構傳遞的理念與教育的初心完全違背。「你不來補課,我們就培養你孩子的競爭者!」「今天補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他們用這些話術激發家長的焦慮。
他們甚至刻意煽動家庭內部矛盾,「孩子成績差,不是智商問題,90%媽媽都犯錯」「毀掉孩子的,可能就是家長自己」。
天下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家長。教育沒有捷徑,沒有通關秘籍,每個家庭都要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但不管哪種教育方式,都要明確一個前提:教育是為了成就自己,不是為了碾壓別人。
教育機構不能夠為了完成自己的KPI,向社會輸出無底線的價值觀。教育本該是創造價值的事,如果走向否定價值、毀滅價值的邪路,那就必須值得警惕了。
事實上,在線教育機構拼命向家長灌輸焦慮,正反映了自身的浮躁與焦慮。
疫情以來,在線教育大火,成為新的風口。但是熱錢湧動,泥沙俱下。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共發生111起融資,融資總額超539.3億元,同比增長267.37%。
長城國瑞證券指出,中國K12在線教育行業2020年融資額超過500億元(僅含一級市場風險融資規模),超過這個行業此前十年融資總和。
資本是把雙刃劍,可以催熟一個市場,也可以把一個市場搞得烏煙瘴氣。但教育,恰恰是不能允許隨便做實驗的領域。
隨著競爭激化,在線教育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俞敏洪2020年11月表示:「基本所有機構的獲客成本都在一年學生總收入的一半以上……大班模式的獲客成本現在平均是3000元-4000元一個學生,而一個學生一年能收到的總費用也在3000元-4000元之間。」
有媒體報導,去年一家較知名的在線一對一教育機構,獲客成本已經高到12000塊,即便客單價做到 10000 塊,仍然是在虧損。
一邊瘋狂擴張,一邊造血能力不足。這讓在線教育有淪為資本遊戲的危險跡象。一旦大型機構的資金鍊斷裂,承受代價的只會是那些無辜的家庭。而這樣的慘劇已經發生了。
近日,「學霸君」暴雷,家長、員工紛紛維權。不少消費者表示,該企業在2020年七八月份就已經出現經營困難,「雙11」期間卻仍在大肆宣傳、收款賣課,更有人直言:「交了好幾萬塊錢,自家孩子卻一節課都還沒上。」
孩子還沒上課,家長先上了沉重的一課。
讓我們回到在線教育本身,用平常心認識一下這個新生事物,就會發現那些「清華北大名師」的噱頭有多麼不靠譜了。
我剛剛與一位做教育的朋友交流了一下,他之前做線下教育,疫情開始之後開始做線上。我這位朋友姓劉,可以叫他劉老師,他的幾個觀點值得與諸君分享。
劉老師說:
首先,我一直認為,線上課程永遠只會是線下課程的補充,也許它的重要性會隨著疫情等不確定因素而越來越大,但它不會取代我們的傳統的線下課程。這是我總的一個基本認知。
我認為教育是一個面對面,心對心,眼神交流的一個過程。感情的溝通和交流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這樣的教育才有了靈魂。
反觀線上教育,更多的像是授課老師一個人的表演。學員通過一個冰冷的電腦或者手機,他們只是被動的接受,而沒有參與到整個教育當中。我們教育講求的是教學相長,講求的是互動。
而且,我上課的時候經常會說一個事情,在線教育的戾氣太重。一言不合,就會對老師表達各種形式的不滿,嚴重者張嘴就罵。這是在線下很少出現的。
這些都是實事求是的說法。在線教育有優勢也有弊端,可是廣告從來不會告訴你這些。最後我想跟讀者諸君講一句老實話:教育孩子之前,要先教育自己。想讓孩子養成學習習慣,自己先養成學習習慣。自己從不去思考教育是什麼,指望花點錢報個班就能讓孩子脫胎換骨,那是痴人說夢。
轉載自:人間三角(dongyazixun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