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沙龍——數萬放射科醫生都在關注的微信平臺,回復日期(工作日哦)如150201,即可收聽當日的資訊。回復「01」、「02」、「03」、「04」即可查詢放射沙龍熱文榜單。由於水平有限,放射沙龍所有學習資料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指正。點擊文章下方「閱讀原文」進入病例討論,同時,歡迎大家多多留言!
頸部淋巴結分區:
為便於臨床應用,1991年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基金學會將頸部淋巴結分區劃分,文獻上應用漸多趨向一致。頸部淋巴結分區劃分規定如下:
第I區(level I):頸la區上界:頦舌骨肌或下頜骨下緣切線;下界:舌骨:兩側邊界:二腹肌前腹內側緣。頸lb區位於二腹肌前後腹、莖突舌骨肌和下頜骨體之間
第II區(level II):為頸內靜脈淋巴結上組,即二腹肌下,相當於顱底至舌骨水平,前界為胸骨舌骨肌側緣,後界為胸鎖乳突肌後緣,為該肌所覆蓋。
第III區(level III):為頸內靜脈淋巴結中組,從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與頸內靜脈交叉處,前後界與II區同。
第IV區(leveIV):上界:環狀軟骨下緣:前界和後界與頸III區相同,即胸鎖乳突肌的前內緣和後緣;外界:鎖乳突內緣;內界:頸內動脈的內緣和椎旁肌(頭夾肌)。
第V區(levelV):為枕後三角區或稱副神經鏈淋巴結,包括鎖骨上淋巴結,後界為斜方肌,前界為胸鎖乳突肌後緣,下界為鎖骨。
第VI區(levelVI):為內臟周圍淋巴結,或稱前區(anterlorcompartment),包括環甲膜淋巴結、氣管周圍淋巴結、甲狀腺周圍淋巴結,咽後淋巴結也屬於這一組。這一區兩側界為頸總動脈,上界為舌骨,下界為胸骨上窩。
頸部淋巴結分區及轉移特徵:
淋巴結是機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接受抗原刺激產生免疫應答反應的場所,有過濾、增殖和免疫作用。正常人體淺表淋巴結很小,直徑多在0.5cm以內,表面光滑、柔軟,周圍組織無黏連,亦無壓痛。當機體受到致病因素侵襲後,信息傳遞給淋巴結,淋巴細胞產生淋巴因子和抗體,有效地殺傷致病因子。兩者「鬥爭」的結果是淋巴結內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反應性增生,使淋巴結腫大。
頸部囊性腫塊影像學診斷:
1.髒層間隙
2.頸動脈間隙
3.頸後間隙
4.椎旁間隙
5.咽後間隙
6.頸前間隙
I a 區是一個位於中央的三角形區域,包括頦下淋巴結。引流頜、下唇中部、舌尖和口底前部的淋巴結。是口底、舌錢、下頜骨前牙槽突和下唇腫瘤發生隱匿性轉移的高危區。
I b 區包括下頜下淋巴結,位於二腹肌前後腹、莖突舌骨肌和下頜骨體之間,接受來自頦下淋巴結、內眥、鼻腔下部、更軟顎、上下頜骨牙槽突、頰、上下唇和舌前部淋巴管。口腔、前鼻腔、面中部軟組織和下頜下腺腫瘤易發生這一區域淋巴結轉移。
II a組
頸內靜脈周圍淋巴結
II b組
頸內靜脈後方淋巴結:
鼻咽癌伴雙側咽後組淋巴結轉。轉移淋巴結形態規則,邊緣清楚,中等強度化,內部密度大致均勻(↑)
鼻喉癌伴雙側頸下深組、頸後三角區淋巴結轉移。轉移淋巴結以右側明顯,形態規則,邊緣清楚,中等度強化,密度大致均勻
鼻喉癌伴雙側頸上、中深組、左側頜下淋巴結轉移。轉移淋巴結形態規則,邊界清楚,中等度強化,內部密度較均勻
下咽癌伴右側頸上、中深組織淋巴結轉移。轉移淋巴結形態不規則,邊緣不清楚,不均勻環狀強化,內部呈低密度區,侵犯右側胸鎖乳突肌
喉癌伴雙側頸上深組淋巴結轉移。轉移淋巴結部分融合成團,形態不規則,邊緣不清楚,向內推壓頸內靜脈,淋巴結不均勻環狀強化,內部可見不規則片狀低密度區
淋巴結病變:
引起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原因:
包括3個方面,即感染、腫瘤及其他因素。
感染因素:
A、細菌性:牙、扁桃體、面部或頭皮細菌感染,結核,梅毒,貓抓病,萊姆病;
B、病毒性:皰疹性口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HIV感染(AIDS病)
C、寄生蟲:引形體病
腫瘤因素:
A:原發性:霍奇金淋巴瘤,白細胞也別是淋巴細胞型白血病;
B:繼發性:癌,,惡性黑色素瘤,尤文肉瘤,其他間葉腫瘤。
其他因素:
結節病,組織細胞增很多症,血管濾泡增生。
原因不明:
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川崎病)、亞急性壞死性淋巴結炎(菊池病)。
淋巴結遍布全身,只有比較表淺的部位才可觸及,位於頸部、下頜下、鎖骨上窩、腋窩、腹股溝等處的淋巴結最易觸到。當淋巴結腫大時,可觸到皮下有圓形,橢圓形或條所裝的結節。如在下頜下摸到腫大的淋巴結,多表示口腔有病變,如扁桃體炎、牙周炎、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等。頸部出現成串的球狀隆起,首先應考慮頸淋巴結核。
鼻喉癌患者往往在頸深部位出現腫大的淋巴結。腋窩部淋巴結腫大,常提示上肢或乳房有疾患。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是下肢、臀部有感染性疾病的信號。此外,人們不可忽視子宮癌、睪丸癌、直腸癌導致的淋巴結出現的病理反應。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多提示腹腔內有癌細胞沿右側淋巴管向上轉移,如肝癌、胃癌、結腸癌等;右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提示胸腔內有癌細胞沿右側淋巴管向上轉移,如肺癌、食道癌等。患淋巴性白血病時,全身各處淋巴結均表現腫大。
淋巴結轉移癌: 就診年齡最大,無性別差異,病程較長,淋巴結較大
淋巴結核: 以女性多見,病程長。
淋巴結炎: 患者較多年輕,平均病程短,淋巴結較小。
惡性淋巴瘤: 男多於女,淋巴結腫大明顯,常伴發熱。
淋巴結反應性增生: 為多部位性,常有發熱,平均病程較短。組織細胞壞死性淋巴結炎(菊池病)發病年齡小,伴高熱,淋巴結腫痛明顯
由放射沙龍整理
歡迎投稿:2519330936@qq.com
版權申明【本微信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長按圖片即可添加!)
病例交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