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邊界:上部以下頜下緣、乳突至枕外粗隆的連線與頭面部分界。
下部以胸骨頸靜脈切跡、胸鎖關節、鎖骨與肩峰的連線與胸部、上肢、背部分界。
頸部分為三部分:
1.頸前區—頜下頦下區(1)和頸前正中區(2);
2.頸側區—胸鎖乳突肌區(3)、肩胛舌骨肌斜方肌區(4)和鎖骨上窩(5);
3. 頸後區—6
頸部淋巴結:淺、深淋巴結,按部位分為頸上部、頸前區及頸外側區淋巴結。
分5組:
(1)枕淋巴結:收納枕區及項上部皮膚淋巴,注入頸外側淺、深淋巴結。
(2)乳突(耳後)淋巴結:收納顳、頂、乳突區及耳廓的淋巴,注入同上。
(3)腮腺淋巴結:收納面、耳廓、外耳道的淋巴,注入頸外側淺及頸深上淋巴結。
(4)下頜下淋巴結:收納眼、鼻、唇、牙、及口底的淋巴,注入頸深上及下淋巴結
(5)頦下淋巴結:收納頸部、下唇中部、下頜切牙、口底及舌尖等處的淋巴,注入下頜下及頸內靜脈二腹肌淋巴結。
以頸筋膜淺層分為淺、深兩組。
(1)頸前淺淋巴結:收納舌骨下區的淋巴結,注入頸深下或鎖骨上淋巴結
(2)頸前深淋巴結:
分5組:
喉前淋巴結:收納聲門裂以上及喉的聲門下區及甲狀腺的淋巴;注入頸深上或下淋巴結。
甲狀腺淋巴結:收納甲狀腺的淋巴,注入頸深上淋巴結。
氣管前淋巴結:收納甲狀腺及頸部氣管的淋巴,注入氣管旁及頸深下淋巴結,並與縱隔淋巴結相交通。
氣管旁淋巴結:收納甲狀腺、喉、氣管與食管的淋巴,注入頸深下淋巴結。
咽後淋巴結:收納鼻腔後部、鼻竇、中耳、顎後部及鼻咽部的淋巴,注入頸深上、下淋巴結。
以頸筋膜淺層分頸外側淺、深淋巴結
(1)頸外側淺淋巴結:收納枕、耳後及腮腺淋巴結引流的淋巴,注入頸深上、下淋巴結,也可注入鎖骨上淋巴結。
(2)頸外側深淋巴結:分三組
a.副神經淋巴結:收納枕、耳後及肩胛上的淋巴,注入頸深上及鎖骨上淋巴結。
b.鎖骨上淋巴結:收納副神經淋巴結、胸上部、乳房和上肢引流區的淋巴,注入頸深下淋巴結,或直接注入胸導管、右淋巴導管。
c.頸內靜脈淋巴結:以肩胛舌骨肌分頸深上和頸深下淋巴結。
頸深上淋巴結收納枕、乳突、鼻咽、顎、扁桃體及舌引流來的淋巴,注入頸深下淋巴結。
頸深下淋巴結收納頸深上淋巴結及頸上部淋巴結引流來的淋巴,其輸出管變粗,注入右淋巴導管、胸導管(左側),或直接注入靜脈角。
頸部腫塊:頸部任何部分組織或其間隙發生的異常腫脹、膨大或隆起。
分類:按發生原因及病理,分為先天性、炎症性、腫瘤性三大類。
Skondalakis的頸部腫塊診斷「80%規律」:
1. 甲狀腺腫塊佔20%,非甲狀腺腫塊佔80% ;
2.非甲狀腺腫塊中,炎症及先天性疾病佔20%;腫瘤佔80%
3.腫瘤中,良性腫瘤佔20%,惡性腫瘤佔80% ;同時與性別有關,女性約佔20%,男性佔80%。
4.惡性腫瘤中,頸部原發佔20%,轉移瘤佔80% 。
5.轉移瘤中,鎖骨上佔80% ,鎖骨下佔20%。
隱匿性原發癌:頸部的轉移癌中約20%的患者儘管進行了臨床、影像學、細胞學及實驗室檢查,最終甚至至死仍未找到原發病灶。
腫塊的診斷步驟:問診、視診、觸診、聽診。
Skandalakis的「7」規律:
炎症--發病時間多在7天以內;
腫瘤--發病多在7周~7個月;
先天性畸形--發病多在7年以上。
是否對稱,有無局部腫脹、瘻管形成等;
部位、形態、大小、表麵皮膚色澤、 搏動等。
部位、大小、質地、活動度、有無壓痛或搏動;
體位:受檢者頭略低,傾向病側。
不屬常規檢查
特殊腫瘤:蔓狀血管瘤、頸動脈體瘤和頸動脈瘤等。
特點:質地柔軟,呈囊性,無痛,可移動,多為圓形或橢圓形,生長緩慢,病程一般為5-7年不等。
常見的先天性腫塊:甲狀舌管囊腫和瘻管、鰓裂囊腫和瘻管、頸部囊水瘤等。
多見於青年人;
位於頸側中上部;
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定;
感染潰破後形成瘻口,常有粘膿性分泌物流出。
分為急性與慢性炎症性腫塊
急性炎性腫塊:
慢性炎性腫塊:
繼發於咽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顏麵皮膚感染等;
典型表現為:
急性淋巴結炎--局部紅、腫、熱、痛,起病快,常伴發熱、局部壓痛,抗炎治療後腫塊消退。
慢性淋巴結炎--病程長,症狀輕,常位於下頜下區,淋巴結較小,可活動,壓痛不明顯。
發生在頸部疏鬆結締組織中的急性瀰漫性化膿性感染,臨床症狀嚴重,需要及時有效抗感染治療或切開引流。
女性多見;位於頸前部;
生長緩慢,症狀不明顯,常在無意中發現;
腫塊質中等,隨吞咽動作上下移動。
分為原發性或轉移性兩類。
•以頸部淋巴結腫大為首發症狀,可同時伴有腋下或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局部表現:腫塊為無痛性,進行性增大,質硬,早期可活動,後期各淋巴結相互粘連成團,不易推動;
•常伴有發熱、肝脾腫大、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狀。
•需病理學檢查才能明確診斷。
•頸部常見腫瘤;
•臨床表現為聲音嘶啞、痰血、頸部淋巴結腫大;
•通過喉鏡檢查常可明確診斷。
•較早發生頸淋巴結轉移,有時或為鼻咽癌的首發症狀;
•多侵犯頸外側上深淋巴結組,腫大的淋巴結位於下頜角後方,
•逐漸增大,融合成團,質硬,活動差,無壓痛;
•常為單側性,也可雙側頸淋巴結同時受累。
•也常有頸淋巴結轉移,聲門上型者尤易發生;
•早期多為頸外側上深組,頸動脈分叉處淋巴結腫大;
•晚期時轉移性淋巴結癌可向下凳角或鎖骨上區擴展。
肺癌、食管癌等,也可發生鎖骨上區轉移性淋巴結癌。
▼過往的君子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