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腫塊的鑑別診斷,你get多少?

2021-01-21 ENT時空

頸部邊界:上部以下頜下緣、乳突至枕外粗隆的連線與頭面部分界。

下部以胸骨頸靜脈切跡、胸鎖關節、鎖骨與肩峰的連線與胸部、上肢、背部分界。



頸部分為三部分:

1.頸前區—頜下頦下區(1)和頸前正中區(2);

2.頸側區—胸鎖乳突肌區(3)、肩胛舌骨肌斜方肌區(4)和鎖骨上窩(5);

3. 頸後區—6 



頸部淋巴結:淺、深淋巴結,按部位分為頸上部、頸前區及頸外側區淋巴結。



分5組:

(1)枕淋巴結:收納枕區及項上部皮膚淋巴,注入頸外側淺、深淋巴結。

(2)乳突(耳後)淋巴結:收納顳、頂、乳突區及耳廓的淋巴,注入同上。

(3)腮腺淋巴結:收納面、耳廓、外耳道的淋巴,注入頸外側淺及頸深上淋巴結。

(4)下頜下淋巴結:收納眼、鼻、唇、牙、及口底的淋巴,注入頸深上及下淋巴結

(5)頦下淋巴結:收納頸部、下唇中部、下頜切牙、口底及舌尖等處的淋巴,注入下頜下及頸內靜脈二腹肌淋巴結。 




以頸筋膜淺層分為淺、深兩組。


 (1)頸前淺淋巴結:收納舌骨下區的淋巴結,注入頸深下或鎖骨上淋巴結

 (2)頸前深淋巴結:


分5組:

喉前淋巴結:收納聲門裂以上及喉的聲門下區及甲狀腺的淋巴;注入頸深上或下淋巴結。

甲狀腺淋巴結:收納甲狀腺的淋巴,注入頸深上淋巴結。

氣管前淋巴結:收納甲狀腺及頸部氣管的淋巴,注入氣管旁及頸深下淋巴結,並與縱隔淋巴結相交通。

氣管旁淋巴結:收納甲狀腺、喉、氣管與食管的淋巴,注入頸深下淋巴結。

咽後淋巴結:收納鼻腔後部、鼻竇、中耳、顎後部及鼻咽部的淋巴,注入頸深上、下淋巴結。



以頸筋膜淺層分頸外側淺、深淋巴結


(1)頸外側淺淋巴結:收納枕、耳後及腮腺淋巴結引流的淋巴,注入頸深上、下淋巴結,也可注入鎖骨上淋巴結。

(2)頸外側深淋巴結:分三組

a.副神經淋巴結:收納枕、耳後及肩胛上的淋巴,注入頸深上及鎖骨上淋巴結。

b.鎖骨上淋巴結:收納副神經淋巴結、胸上部、乳房和上肢引流區的淋巴,注入頸深下淋巴結,或直接注入胸導管、右淋巴導管。

c.頸內靜脈淋巴結:以肩胛舌骨肌分頸深上和頸深下淋巴結。

頸深上淋巴結收納枕、乳突、鼻咽、顎、扁桃體及舌引流來的淋巴,注入頸深下淋巴結。


頸深下淋巴結收納頸深上淋巴結及頸上部淋巴結引流來的淋巴,其輸出管變粗,注入右淋巴導管、胸導管(左側),或直接注入靜脈角。 



頸部腫塊:頸部任何部分組織或其間隙發生的異常腫脹、膨大或隆起。

分類:按發生原因及病理,分為先天性、炎症性、腫瘤性三大類。 


Skondalakis的頸部腫塊診斷「80%規律」:

1. 甲狀腺腫塊佔20%,非甲狀腺腫塊佔80% ; 

2.非甲狀腺腫塊中,炎症及先天性疾病佔20%;腫瘤佔80%

3.腫瘤中,良性腫瘤佔20%,惡性腫瘤佔80% ;同時與性別有關,女性約佔20%,男性佔80%。

4.惡性腫瘤中,頸部原發佔20%,轉移瘤佔80% 。

5.轉移瘤中,鎖骨上佔80% ,鎖骨下佔20%。


隱匿性原發癌:頸部的轉移癌中約20%的患者儘管進行了臨床、影像學、細胞學及實驗室檢查,最終甚至至死仍未找到原發病灶。



腫塊的診斷步驟:問診、視診、觸診、聽診。




Skandalakis的「7」規律:

炎症--發病時間多在7天以內;

腫瘤--發病多在7周~7個月;

先天性畸形--發病多在7年以上。  



是否對稱,有無局部腫脹、瘻管形成等;

部位、形態、大小、表麵皮膚色澤、 搏動等。



部位、大小、質地、活動度、有無壓痛或搏動;

體位:受檢者頭略低,傾向病側。 



不屬常規檢查

特殊腫瘤:蔓狀血管瘤、頸動脈體瘤和頸動脈瘤等。








特點:質地柔軟,呈囊性,無痛,可移動,多為圓形或橢圓形,生長緩慢,病程一般為5-7年不等。


常見的先天性腫塊:甲狀舌管囊腫和瘻管、鰓裂囊腫和瘻管、頸部囊水瘤等。





多見於青年人;

位於頸側中上部;

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定;

感染潰破後形成瘻口,常有粘膿性分泌物流出。 



分為急性與慢性炎症性腫塊


急性炎性腫塊:


慢性炎性腫塊:



繼發於咽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顏麵皮膚感染等;

 典型表現為:

急性淋巴結炎--局部紅、腫、熱、痛,起病快,常伴發熱、局部壓痛,抗炎治療後腫塊消退。

慢性淋巴結炎--病程長,症狀輕,常位於下頜下區,淋巴結較小,可活動,壓痛不明顯。 



發生在頸部疏鬆結締組織中的急性瀰漫性化膿性感染,臨床症狀嚴重,需要及時有效抗感染治療或切開引流。










女性多見;位於頸前部;

生長緩慢,症狀不明顯,常在無意中發現;

腫塊質中等,隨吞咽動作上下移動。 








分為原發性或轉移性兩類。






•以頸部淋巴結腫大為首發症狀,可同時伴有腋下或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局部表現:腫塊為無痛性,進行性增大,質硬,早期可活動,後期各淋巴結相互粘連成團,不易推動;

•常伴有發熱、肝脾腫大、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狀。  

•需病理學檢查才能明確診斷。


•頸部常見腫瘤;

•臨床表現為聲音嘶啞、痰血、頸部淋巴結腫大;

•通過喉鏡檢查常可明確診斷。 






•較早發生頸淋巴結轉移,有時或為鼻咽癌的首發症狀;

•多侵犯頸外側上深淋巴結組,腫大的淋巴結位於下頜角後方,

•逐漸增大,融合成團,質硬,活動差,無壓痛;

•常為單側性,也可雙側頸淋巴結同時受累。



•也常有頸淋巴結轉移,聲門上型者尤易發生;

•早期多為頸外側上深組,頸動脈分叉處淋巴結腫大;

•晚期時轉移性淋巴結癌可向下凳角或鎖骨上區擴展。


肺癌、食管癌等,也可發生鎖骨上區轉移性淋巴結癌。 



▼過往的君子請點讚~~☟☟☟

相關焦點

  • 頸部腫塊,如何診斷?
    檢查結果示:右側胸鎖乳突肌乳突端體積大於同層面胸鎖乳突肌,未見明顯腫塊影及囊變壞死區,動脈期見條、片狀高密度影,強化程度與同層面頸部動脈相似,部分條狀高密度與胸鎖乳突肌間隙血管相連,靜脈期條、片狀高密度強化程度及範圍明顯減弱,略高於肌肉組織,血管VR見耳後動脈、枕動脈分支粗大,迂曲呈團塊狀(見圖)。
  • 頸部長了腫塊怎麼辦?
    頸部腫塊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曾經有份研究統計,在非甲狀腺非炎性腫塊中,頸部腫塊80%為腫瘤;在腫瘤中,惡性腫瘤佔80%。因此當頸部莫名其妙長了一個腫塊,患者首先擔心的是不是癌症。頸部腫塊是癌症會有什麼症狀?頸部腫塊如果是癌症的話,一般會有以下症狀:腫塊相對固定且變大的速度較快,頸部疼痛伴隨同側耳朵疼,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痰中帶血,在頭頸部有第二處明顯的病變,面癱等。另外,平常抽菸喝酒量很大的患者,相對得頭頸部癌症的機率也要大很多。頸部腫塊主要病因是哪些?
  • 頸部發現腫塊怎麼辦?頸部腫塊有「7」規律
    醫學指導/廣東省人民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張思毅教授如果有一天,你發現頸部多了一個腫塊,不痛又不癢,該怎麼辦?它有可能是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受到刺激和損傷而出現的感染性包塊,也有可能是頭頸部惡性腫瘤造成的轉移性包塊,還有可能是胚胎發育過程中形成的先天性包塊……因此,按照發生原因及病理,頸部腫塊可以分為新生腫塊、炎性腫塊和先天性腫塊三大類。根據病程的長短,張思毅介紹了頸部腫塊的3個「7」規律:1.
  • 發現頸部腫塊要小心
    為什麼頸部腫塊要引起我們小心呢?這是因為人們常常在發現頸部腫塊後,因不痛不癢而忽略腫瘤發生的可能性,從而造成診斷治療的延誤。另外一些良性腫瘤沒有得到及時診治,可因腫塊長大或出現併發症,使治療變得困難。如甲狀腺的良性疾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時間長後可以變為甲狀腺癌或合併甲亢等而使治療變得困難,甚至不能治癒。下面我們來談一談有關頸部腫塊的情況。頸部腫塊依病因可大概分為發炎性、先天性及腫瘤三類。腫瘤又分良性及惡性。
  • 頸部腫塊不痛也不癢,怎麼成惡性腫瘤了
    原標題:頸部腫塊不痛也不癢,怎麼成惡性腫瘤了   新華報業網訊 市民老徐(化名)今年60歲,2年前,他無意中摸到自己的左上頸部有一個腫塊,鴿子蛋大小,不痛,比較硬,當時沒有重視。半年前腫塊出現疼痛,最近又出現耳鳴、頭痛、聽力下降,於是到當地醫院檢查,鼻咽鏡病理報告提示竟然是腫瘤。
  • 警惕頭頸部腫塊不痛更危險 頸部是腫瘤好發部位
    核心提示:專家指出,無症狀的腫塊也不能掉以輕心,不疼不癢也有可能是惡性腫瘤徵兆。據了解,頭頸腫瘤發病率越來越高,頭頸腫瘤與耳鼻咽喉炎症相似,早期誤診率高,但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請注意:   喉嚨發炎、牙齦腫痛……每當這些疾病發生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在自己的頸部摸到腫塊。
  • 頸部腫塊是惡性腫瘤嗎?
    生活中,很多腫瘤發現時已經是晚期,因此我們建議大家尤其是高危人群要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同時注意觀察身體變化,比如腫塊。
  • 頸部摸到不明原因的腫塊怎麼回事?當有這些表現時你就要注意了
    很多疾病在早期都會有一些警示信號,如果我們能夠學會自我檢查的方法,就有可能主動發現可疑病變,便於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這種自我檢查的方法,部位就是從頭到腳的全身各個部分,這裡尤其是要注意頭頸部及腹部、皮膚的自我檢查。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頸部的檢查方法。
  • 外陰黑色素瘤診斷與鑑別診斷
    但其最常見的主訴是外陰腫塊。其次為外陰出血或瘙癢,外陰潰瘍、排尿困難、疼痛,頭痛和體重減輕不太常見,這些症狀往往出現於較晚期的患者。若疾病的晚期腹股溝部位由於腫瘤的轉移可出現腫脹。一些合併有先前存在痣的患者痣增大等改變。
  • 身上有腫塊,不痛不癢?提醒:3個部位的腫塊,病情可輕可重
    一般而言,健康人身上是不會有腫塊,所以,有些人察覺到自己身上有腫塊時,會非常慌張,覺得自己是因為得了癌症,身上才會有腫塊出現,急忙去醫院就診。但有些人會覺得腫塊只是腫塊,和癌症沒有關係。讓人不禁想問,身上長了腫塊,和癌症到底有沒有關係? 身上有腫塊,是不是說明得了癌症?
  • 頸部摸到腫塊是不是淋巴瘤?淋巴結腫大是什麼原因
    原標題:頸部淋巴結腫大不是淋巴瘤 淋巴結腫大是什麼原因   很多人都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無意中在頸部、耳後摸到幾個腫塊,害怕自己得了什麼病,結果醫生給出的診斷是頸部淋巴結腫大。專家解答,淋巴結是人體內重要的免疫器官,遍布我們全身各處,每一組淋巴結收集相應區域的淋巴,我們人體的淋巴結可以分為淺表和深部淋巴結。
  • 手肘內、腋窩下長腫塊 要警惕淋巴瘤
    她又換了一家醫院,一位醫生在門診上就把她頭頂的癤子切了,說過幾天就好了,後來,不但沒好,反而加重了,黃豆大的腫塊,迅速長成了開花的石榴,最後在北京一家醫院,給出了「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的診斷。  從發病到確診,她在老家、鄭州和北京跑了8家醫院,進過皮膚科、普外科、頭頸科,打過消炎藥、貼過膏藥、撒過藥粉。「頭上長個包,壓根兒沒想到是淋巴瘤,開始看那幾家醫院,也都沒告訴我可能是這種病。」
  • 鞘膜積液的診斷檢查與鑑別診斷
    鞘膜積液診斷較易,不需特殊檢查。但如需要排除睪丸腫瘤,則可進行前列腺、精囊腺、陰囊和陰莖的超聲檢查。各類鞘膜積液做透光試驗時均為陽性(透光)有一種睪丸鞘膜積液因時間較長,鞘膜壁層特厚。透光試驗可以為陰性(不透光)對鞘膜積液不能肯定診斷,只要時間較久,鞘膜壁層特厚透光試驗可以為陰性(不透光)。對鞘膜積液不能肯定診斷,只要能排除疝的可能時可進行試驗性穿刺。
  • 細心觀眾發現記者脖子有腫塊,一查果真是癌!身上出現這些腫塊要小心
    7月26日,美聯社報導,美國一位觀眾看電視時,注意到電視上一名女記者脖子上有一處腫塊,於是給她發郵件,建議她去檢查一下。這名28歲的電視記者聽從了這個建議,結果真的被診斷出患有癌症!並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和幾個淋巴結。她說:「醫生發現腫瘤正在擴散,但沒有擴散太多,我們希望這是我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手術。
  • 細心觀眾發現記者脖子有腫塊,一查果真是癌!身上出現這些腫塊要小心!
    7月26日,美聯社報導,美國一位觀眾看電視時,注意到電視上一名女記者脖子上有一處腫塊,於是給她發郵件,建議她去檢查一下。這名28歲的電視記者聽從了這個建議,結果真的被診斷出患有癌症!並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和幾個淋巴結。她說:「醫生發現腫瘤正在擴散,但沒有擴散太多,我們希望這是我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手術。
  • 杭州女子頸部有了腫塊沒在意,兩月後腋下鼓出一個包...
    杭州女子頸部有了腫塊沒在意,兩月後腋下鼓出一個包...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本文原標題:《杭州女子頸部有了腫塊沒在意
  • 風溼性多肌痛診斷與鑑別診斷
    風溼性多肌痛診斷與鑑別診斷 時間:2020-12-10 13:25 鄭州痛風風溼病醫院 老年人有不明原因發熱,血沉增憶和不能解釋的中度貧血,並伴舉臂、穿衣、下蹲及起立困難以在排除腫瘤等其他疾病後要考慮風溼性多肌痛。
  • 九處出現的腫塊不可忽視 .脖子上的腫塊
    不經意間突然發現自己身上多了個腫塊,你會忽視抑或你是感到萬分恐慌?
  • 寶寶頸部腫塊越來越大 原來是魚刺「闖禍」
    杭州日報 記者 柯靜 通訊員 王雪飛「沒有發燒,也沒哭鬧,就見脖子上的腫塊越來越大。」日前,在浙大兒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劉佳的門診,一歲男孩毛毛(化名)被媽媽抱著,脖子上的腫塊清晰可見。毛毛媽媽告訴醫生,三天前就發現了這個指甲蓋大小的腫塊。
  • 12種常見顱內腫瘤鑑別診斷要點|顱內腫瘤|室管膜瘤|腦膜瘤|-健康界
    CT呈等或高密度腫塊影,邊緣清楚,呈分葉狀,瘤內出血為高密度,無鈣化,增強不如腦膜瘤明顯,但囊變機會多。MRI示等T1、等T2信號,並發出血示T1高信號。微腺瘤尚未強化呈低信號。垂體上緣膨隆,垂體柄移位,是診斷垂體瘤的間接徵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