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13歲殘疾女孩撿破爛 幫父親一起照顧癱瘓母親

2020-12-12 齊魯網

      齊魯網(聊城臺 楊振 王安軍 高唐臺 李鵬)提到豆蔻年華,人們往往想到的都是純潔無暇、天真爛漫這些詞語,十三、四歲的女孩正像這春天裡尚未開放的花朵,滿含著美好,代表著希望,十三四歲也正是應該享受著關愛與呵護的年紀。而在高唐縣趙寨子鎮,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卻要肩負起家庭的責任,並且自身還患有殘疾。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個特別的豆蔻女孩--趙夢真。

  今年13歲的女孩趙夢真是高唐縣趙寨子鎮西趙戶村人,現就讀於趙寨子鎮小學六年級一班,大大的眼睛、短短的頭髮,看上去就像一個男孩子。扶著牆面,一瘸一拐的趙夢真來到了教室,她的座位在教室最後一排的角落裡。每天趙夢真都要像這樣獨自走到學校三樓的教室裡,短短的三層樓梯對於她卻顯得那麼艱難。下課後的教室非常熱鬧,而趙夢真卻安靜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是偶爾有同學過來和她聊幾句,看上去顯得有些孤單。

  真真的同學說:「他們都嫌她臭,有的願意跟他玩。她雖然殘疾了但是還在這裡學習,有時候因為生病耽誤了學習,她也在外面上過補習班。她很堅強,她手那樣的,握筆不太好,但是她堅持。」

  這個等在教學樓下的男人,就是趙夢真的父親趙世平,今年已經61歲,平時靠撿廢品維持著一家三口的生活。趙世平告訴記者,每天他都要來接送真真上學放學,看著孩子一步一步的爬著樓梯,心裡是說不出的酸楚。回家的路上,真真總是笑著和父親聊學校裡的事情,每當聊到同學又帶了什麼好吃的,又帶了什麼好玩的,趙世平只能選擇沉默,而懂事的真真也從沒有向父親索要過這些東西。 床上的這個女人就是真真的媽媽張寶香,今年44歲,癱瘓在床已經二十多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趙世平說:「在結婚之前就這個狀況,我也問過你這個毛病看過嗎,她說去聊城看過,那時候給的補鈣要,看不清是什麼毛病,就說缺鈣,補鈣要沒管用,又吃壓的雞蛋皮,也沒吃好。她小的時候也會走,到了十七八就不會走啦。她結婚那時候在小板凳上能走,能上廁所能自己照顧自己,到了有了孩子就不能動啦。」

  真真出生的那一年,趙世平已經快50歲了,可以說是老來得子。真真剛出生的時候看上去非常健康,也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增添了許多活潑的氣氛,趙世平的心裡非常高興。但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真真竟然遺傳了她媽媽的殘疾。

  趙世平說:「這個孩子小的時候沒看出來,到了四歲的時候我看孩子怎麼經常摔倒呀,地上滑,下點雨她跟著小孩們跑就摔倒,我就看她的腿這樣,這樣她一定摔倒呀,她這樣不正常。」

  看到這樣的情況,趙世平又回憶起了真真以往生活中的一些細節。真真快兩歲的時候才能自己挪動,到了三歲還走不穩,那時候趙世平以為真真還小,沒有放在心上。但是現在真真四五歲了,還是經常跌倒,這讓趙世平非常的擔心。由於家庭困難,趙世平只能帶真真去村裡的門診查看了一下,被診斷為缺鈣,但是吃了幾個月的補鈣藥並沒有什麼效果。無奈之下,趙世平帶真真去了城裡的醫院。最後被診斷為「小腦發育不全」,因為這時的真真已經四歲多,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後續的治療費用也不是這個家庭可以承擔的,在醫生的建議下,趙世平給真真買了腿部矯正器幫助她行走。

  趙世平說:「他說開刀,第一孩子太小不行,要等到十幾歲,第二動了手術,也不能確定效果怎麼樣。也可能變好,也可能變壞。他還說你給她穿假肢鞋,如果不穿三年就不會走拉。就這樣5歲的時候開始穿這個鞋(假肢鞋),我說她穿到多大呢,他說穿到十八,我問她這是什麼病呢,他說就是腦子發育不好,說白了就是腦癱。」

  靠著假肢鞋的支撐,真真基本可以生活自理,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棉衣洗不了,就洗單衣。從七八歲開始她也學著照顧自己的媽媽,雖然手腳都不靈活,但是爸爸不在的時候,她餵媽媽吃飯、伺候媽媽大小便、給媽媽吸收、洗臉、洗頭、陪媽媽說話。空閒的時候她和父親還會推著媽媽出門透透氣、見見陽光。真真也非常體諒父親的辛苦,每個周末都會陪著父親去撿廢品。

  真真說:「我平時給媽媽洗臉洗腳洗頭洗衣服,還有涮碗。爸爸撿破爛照顧我和媽媽不容易,他很辛苦。有的時候他累了還是幹。我也勸過爸爸說,你累了別幹了,他說我再幹會吧。」

  真真的懂事雖然給這個家庭帶了了些許的安慰,但殘酷的現實依然要去面對。每當看到真真用她不太靈便的小手給自己倒水、餵飯,張寶香的心裡都是說不出的愧疚和心痛。

  真真的媽媽張寶香說:「孩子很懂事,她伺候我,給我倒水,讓我喝,她手不好,她就把水到了剛子裡在慢慢的給我,她幹點活也不容易,提壺還東倒西歪的,我就怕她摔著,再把她燙了。我很心疼她,但是沒辦法呀。」

  隨著真真一天天的長大,需要的腿部矯正器也越來越多,以前每年換一雙,現在每個季度就要換一雙,每雙1350元的支出,對於這個家庭來說太過艱難。真真的身體情況也讓她更容易得上各種小毛病,加上趙世平夫妻的藥物,每個月這個家庭還要承擔200多元的醫藥費用。提到這些花銷帶來的壓力,趙世平哽咽的說不出話來。

  趙世平說:「她念書,我撿破爛,家裡有幾畝地,我也種不好,我前年開始血壓高,吃著藥,我就想我千萬不能犯病,我要是犯病他倆怎麼辦呀,他們哪個生病了我可以處理,但是我生病了誰還能管她們呀。」

  趙世平認為,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真真最終都要踏入社會。兩年前,趙世平將在縣裡特校上四年級的真真,轉到了普通學校。因為教育程度上的差異,真真在普通學校感到非常的吃力,許多課程都跟不上進度,但是她沒有放棄過,一直在堅持著,努力著,現在真真最大的理想就是考上大學。

  真真說:「我以後長大了,考上大學,掙了錢,好好孝敬爸爸媽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

,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父親癱瘓妹妹年幼,聊城愛心人士幫11歲小男子漢渡難關
    齊魯網聊城 4月10日訊11歲,本應該是在校園專心學習、在父母懷裡健康成長的年齡。但在聊城莘縣大王寨鎮,11歲的男孩小寬卻早早地當起了家。因為父親病重,哥哥在縣城上學,妹妹又還小,年幼的小寬便學會了做飯洗衣,照顧爸爸和妹妹......
  • 高中生輟學照顧癱瘓母親大伯 自學考上本科(圖)
    高中生輟學盡孝不棄求學夢聊城小夥鄭忠偉在家照顧癱瘓母親和大伯,自學考上聊城大學。鄭忠偉在照顧自己癱瘓的母親。記者劉雲菲攝20歲正值青春年少,很多人都在盡情享受這個年紀賦予的絢爛生活。但對聊城臨清市尚店鎮尚店村20歲的鄭忠偉來說,生活給予這個大男孩的,更多的是痛苦和艱辛。一歲父親去世,上高中時,撫養他長大的母親和大伯相繼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他不得不輟學在家照顧兩位老人。就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在床前盡孝的同時,他堅持自學,今年以572分的成績考上了聊城大學。
  • 母親離家出走,父親中風癱瘓,13歲的她卻笑著說:哪裡有辦法呀
    導語:母親離家出走,父親中風癱瘓,13歲的她卻笑著說:哪裡有辦法呀。小珠今年13歲了,雖然臉上依舊洋溢著青春的笑容,可笑容的背後卻讓人心疼不已。她已經輟學有一段時間了,她說她想上學,可是沒辦法。母親嫌家裡太窮,一句話沒留下就拋下了她以及這個家,小珠說她不恨媽媽,可她很想媽媽。母親離家出走後,剩下她和父親以及一個年幼的妹妹相依為命。父親早出晚歸靠做工供養著這個貧窮的家庭,小珠一邊上學,一邊幫著父親做家務,還要照顧妹妹。生活雖苦,但它本可以像這樣平平靜靜,但噩耗再一次降臨在這個家庭。
  • 母親智力如小孩 13歲女孩邊學習邊照顧:媽在家就在
    原標題:母親智力如小孩 13歲女孩邊學習邊照顧:媽在家就在 13歲,一個多麼青春靚麗的年紀。   但對台州臨海梅硯村的女孩史晶紅來說,她的青春太過沉重。   2011年,一次車禍導致她的媽媽大腦出現萎縮,如今智力只有幾歲小孩的程度。   屋漏偏逢連夜雨。   今年4月,史晶紅的爸爸外出打工,之後就再也聯繫不上了。接踵而來的噩耗,讓這個家風雨飄搖。   只有13歲的史晶紅不得不扛起照顧母親的重任。她說,母親把她養大,現在她要反哺母親一輩子!   這個堅強少女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
  • 患癲癇農民撿破爛照顧母親及智障哥哥10年(圖)
    即使生活如此困頓,可10年來,宋建勝撿破爛之餘,細心照顧著生活不便的80歲老母和患有疑難病症的哥哥。  據村主任武佔偉介紹,宋建勝的父親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退伍後回到村裡任大隊幹部,幹了30餘年。村裡無論大事小事,他總是懷著一副熱心腸跑前跑後,幫裡幫外。30年來,他一身正氣,從不徇私,當年村裡打算給他報低保,他都婉言拒絕,讓給了他人。
  • 環縣女孩劉豔豔帶著癱瘓父親上大學!
    2017年3月至4月份,隴東報全媒體先後刊發新聞《環縣17歲高中女孩向癱瘓父親承諾:「我考到哪裡,就把你帶到哪裡」》《慶陽女孩劉豔豔帶著父親上學 孝心故事登陸央視》,報導了劉豔豔的孝心事跡。此後,劉豔豔的感人事跡經中央電視臺等各大媒體報導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好評,先後被評為「環縣孝心少年」「最美環縣人」等榮譽稱號,並獲得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二等獎。
  • 就為養子一句「媽」 拾荒母親照顧癱瘓養子26年
    拾荒母親照顧癱瘓養子26年今年70歲的邱秀蓮老人右眼失明,為了照顧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腦癱養子,26年間,她靠拾荒為生,哪怕自己每天只吃一頓飯,也要確保兒子阿青每天能吃上肉。10年前,當腦癱兒子癱瘓在床時,邱秀蓮拖著病體為他端屎端尿,一切只因兒子一句「阿媽,我捨不得離開你。」
  • 單親父親癱瘓在床,8歲女孩撐起整個家
    她平日裡洗衣、做飯,給父親按摩,幫著父親鍛鍊,幹著許多成年人都未曾幹過的家務……不饞吃不饞穿,她只希望有個電動輪椅,這樣她照顧父親就簡單些,父親也能走出家門離婚後,父親意外受傷癱瘓 8歲孩子默默擔起生活重任 魯春曉,家住楊家崮西村南邊,四合院有四間正房,還有幾間偏房。客廳的牆上貼滿了她和姐姐的獎狀,魯春曉的父親魯守波一般躺在裡屋的床上。
  • 母親出走父親癱瘓 14歲少年自學理髮、清瘡、按摩
    2012年,當時13歲的她,帶著智障媽媽上學的事跡經本報報導後,感動了全國讀者,被評為「四川省孝女」。除了程紅麗,在內江還有不少這樣的美德少年,他們有的自立自強,有的拾金不昧,有的見義勇為。為了樹立榜樣力量,今年5月,內江市首屆「學習雷鋒,爭做美德少年」評選活動正式開啟,11月30日,網上投票結束。接下來,將通過進一步討論評選出10名「內江市十佳美德少年」和20名「內江市美德少年」。
  • 81秒|身患殘疾的哥哥和弟弟一起學維修 拼出一片新天地:村民們都找...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7日訊 說起聊城莘縣觀城鎮小屯村的趙洪方趙洪秋兄弟倆,鄰裡鄉親無不交口稱讚,這一家人身殘志堅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父親去世,哥哥身患殘疾,母親半身癱瘓,弟弟幾十年不離不棄......兄弟倆沒有被困難嚇倒,而且自謀生路,學會了維修技術,用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 父親高位截癱,濟南11歲女孩炒菜、餵飯、換尿不溼照顧他
    13日中午,11歲的春燕做飯。炒菜、餵飯、擦臉、換尿不溼……這不是在描述父母照顧幼兒的尋常圖景,而是一個11歲女孩照顧父親的日常。從女孩有記憶以來,父親就癱瘓在床。去年7月份開始,她承擔起了照顧父親的責任,炒菜、餵飯、擦臉、換尿不溼……這樣的日子,女孩不覺得苦,因為心底藏著一份希望——長大當醫生,親手治好父親。「希望她有這個年齡該有的調皮」13日上午,天有些陰。剛走近邵而莊東村李國乙的家,記者就聽到了孩子的笑聲。
  • 高考後父親去世 18歲貧困女孩要帶媽媽上大學
    18歲的河南女孩劉利娟家庭貧寒,父母靠撿廢品供她上學,家裡唯一值錢的東西是親戚送的4頭羊。今年高考她考出547分,不幸的是,6月23日爸爸病逝,劉利娟擔起照顧媽媽的重任。她說,想帶媽媽一起上大學。視頻中18歲的女孩劉利娟一邊抹眼淚,一邊講述著自己的經歷,讓網友揪心不已。「今年剛參加完高考,考了547分,報考的是河南師範大學,這樣離家近一些。」家住焦作武陟縣謝旗營鎮程封村的劉利娟說,70歲的父親在她高考結束後的6月23日去世,母親也患有間歇性精神病。
  • 做不到雪中送炭也不要雪上加霜,女孩直播照顧父親月收入四千元!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白河村,村民田海成因車禍癱瘓在床兩年了,他和年近七十的父母、6歲的女兒一起生活。在他出車禍的三個月後,妻子領著兒子說回娘家便杳無音訊。一年前,經田海成親戚的介紹,女兒開始直播照顧父親的視頻,目前獲得了40萬粉絲的關注,每月靠這些人的打賞能有四千元的收入。
  • 父親高位截癱,濟南11歲女孩炒菜、餵飯、換尿不溼照顧他
    13日中午,11歲的春燕做飯。炒菜、餵飯、擦臉、換尿不溼……這不是在描述父母照顧幼兒的尋常圖景,而是一個11歲女孩照顧父親的日常。從女孩有記憶以來,父親就癱瘓在床。去年7月份開始,她承擔起了照顧父親的責任,炒菜、餵飯、擦臉、換尿不溼……這樣的日子,女孩不覺得苦,因為心底藏著一份希望——長大當醫生,親手治好父親。「希望她有這個年齡該有的調皮」13日上午,天有些陰。剛走近邵而莊東村李國乙的家,記者就聽到了孩子的笑聲。
  • 70歲父親癱瘓在床,兒子讓其與母親離婚,要求分割200萬家產
    70歲父親癱瘓在床,兒子讓其與母親離婚,要求分割200萬家產家住雲南昆明的關師傅和母親的關係不是很好,為此他獨自在外面居住三年未回家,前不久好不容易回家一趟,關師傅卻發現了一個讓他難以忍受的事情,自己70歲高齡的父親居然被人打的一身的傷,打自己父親的並不是別人
  • 女孩高考763分上武大,邊讀書邊照顧癱瘓父親的女生,現狀如何?
    這樣的女生在當時可是很寶貝的,但是她父親癱瘓在床,四歲時母親就拋棄了他們,所以如此品學兼優的女孩並沒有過上幾天好日子。考上大學以後,她毅然決然地背起父親,帶著他一起上學。如今15年過去了,她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 一段母女緣 一生守護情——21歲女孩照顧癱瘓養母12年
    9歲前,她還可以在媽媽懷裡撒嬌,有時間看卡通片,與小區裡的夥伴玩耍。  9歲後,她開始了這樣的生活:早晨5時多起床準備早飯,幫媽媽洗漱,翻身,然後再餵媽媽吃早飯;中午帶盒飯回家,餵了媽媽後,自己吃幾口,再去上學;晚上先安頓好媽媽後再做作業……  身處十來平方米的老房子,年幼的她學著燒飯、洗衣服、倒馬桶。
  • 父親癱瘓在床,母親音信全無 13歲女娃嫩肩撐起家
    13歲,對不少孩子來說,是躺在父母懷裡撒嬌的年齡。而單縣郭村鎮魏樓村的王媛媛,每天從早到晚,除了上學就是照顧父親王允見,用她那稚嫩的愛,守護著一個家。    今年38歲的王允見,家裡有80歲的老母親,姐弟四人,都已成家。
  • 寒門貴子:靠撿廢品照顧癱瘓母親,以744分入清華,龐眾望怎樣了
    龐眾望也是踐行這句話的人之一,他家境貧寒,甚至要靠著撿廢品來照顧癱瘓的母親。然而這個少年卻從未放棄學習,最終以744分考入清華,如今他過得怎樣呢? 他出生在一個很不普通的家庭,不普通在於比平常人家更為困難,他的父親是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他的母親,下半身殘疾,常年癱瘓在床。父母的生活幾乎都不能自理,那麼他們靠什麼生活呢?
  • 癱父雙腿被老鼠啃爛,母親弱智10歲樂觀女痛嫩肩抗全家 _楚鏡第51期
    如此樂觀 (媒體轉載須經騰訊大楚網及作者授權)    孫國安,女,10歲,嘉魚縣官橋鎮跑馬嶺村二組,一個出生在智障家庭的女孩,除了她父親外,她的母親、姐姐都是智障,連唯一能照顧她的姑姑也是上肢殘疾,不幸的是,在去年的7月,她父親孫光海在幫附近一殘疾家庭撿瓦時,摔成了高位截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