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2020年高考的成績逐步放出。每年高考雖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但作為中國式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時間點,還是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
還是熟悉的配方,這碗毒雞湯別喝!
每年這個時間,總有些人跳出來發聲,用一些毒雞湯給大眾灌輸「讀書無用論」,然後列舉一大堆學歷不高的成功例子。但這種論調,除了給部分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們虛假安慰之外,更多的是害處。
為什麼?這種觀點混淆了讀書、學習和高考的概念。學習是人類進步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不學習,就難以明理,跟不上社會發展的節奏,成為被社會邊緣化甚至拋棄的群體。讀書,是學習的一種,而考試又是讀書和學習的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我們必須承認學校學習,高考制度,不能百分之百滿足每一個少年學習和成長的需求,可能有一些天才難以適應這種集體化的教育模式,但是絕對不能說,這些天才不需求學習。
如果仔細研究雞湯案例中的人,他們或者在學校的考試成績不理想,但絕對不是不愛學習的人。這些人有的通過讀書鑽研,有的通過與他人交流,察言觀色琢磨學習,孜孜不倦地吸收著這個社會的養分,為我所用,才能在某些專業領域表現突出,成為人中龍鳳。他們只是不適應校園學習。
曾經新聞報導過狼人、野人,他們不僅只會像野獸一樣捕獵,甚至連話都不會說,這就是不學習的下場。學習,是人類最大的能力,不學習的人,跟森林中的野獸沒有區別。
讀書絕對不是無用的,無論是讀書,還是其他方式,只要是在學習,就能夠潛移默化提升自我。讀書無用論這種毒雞湯,容易讓大眾混淆考試、讀書和學習的關係,將其等同起來,給自己的懶惰一個心安理得的藉口,造成對讀書和學習的輕視,形成不愛學習和上進的社會風氣,這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傷害是巨大的。
而且不可否認,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學校的全日制學習,仍然是最優的教育方式。受教育水平更高的人,無論是在個人品德修養、氣質談吐上,還是人生軌跡、職業發展和收入水平,大概率比受教育水平差的人,表現更好。
刻苦讀書,努力學習,考取更好的學校,獲得更高的學歷,絕對是人生最有價值的一筆投資,這背後是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代表了一個人願意為他的人生所做出的付出和投入,這種人大概率上會更容易成功。因此,企業更願意聘用學歷高的人,背後的邏輯也就非常容易理解,因為這種人大概率上能力更強,而且人生態度、性格品行也更有利於公司發展。
故而,好好學習絕對是人生的一條金光大道。
終身學習的「好學生」才能更成功
校園裡好好學習沒毛病,但你還要明白一點,校園生活有限,學習卻是終生的事業。無論你是本科生、研究生還是博士,在畢業那天,校園生活就結束了,但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
當你走上社會,接受現實殘酷的摧殘後,會更深刻地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同樣一份資料,你費盡心力,用了一上午才整理好,而你的對手只用Excel輕輕鬆鬆一小時完成;同樣一個項目,你花了一個月,各種踩雷,推進不了進度,而你的對手同樣的時間已經把你遠遠甩開;同樣一個客戶,你費盡唇舌,又請吃請喝,還是拿不下來,而你的對手只需要通過常規談判,就讓客戶心悅誠服地掏錢。
尤其是隨著高校擴招,畢業生規模越來越大。2020年,在廣大高三學子還在家中艱苦備戰時,874萬的高校畢業生卻經歷了地獄就業季。擴大高等教育,將成為國家教育發展的趨勢,但這就意味畢業生的數量也將不斷地上升,學歷的含金量會不斷地注水稀釋。
想要找到更好工作,就必須更多的籌碼,要不斷學習,提升能力,還要把這種能力可視化,能夠得到企業的認可。怎麼做呢?脫產回到學校學習成本太高,不現實,最方便的就是考證。
證書本質上和學歷一樣,是一種學習成果的證明,只不過缺乏學校教育這樣的全民認知度,但是在各個細分的領域,職業級的證書甚至比清華北大的畢業證還要有說服力。比如在會計領域的註冊會計師,金融領域的CFA(特許註冊金融分析師),都是頂級的存在。
不過這種證書考取難度大,而且只針對特定的行業,並不適合所有人。對於大多數人商科教育的幫助更大,因為企業都是商業組織,從事的都是商業活動,沒有什麼比學習商科,更有效了。
目前市面上的商科教育,以MBA為主,不僅準入門檻高,水平層次不齊,而且花銷巨大,成為大多數人想要學習商科知識的痛點。
未來,終身學習一定是社會的主旋律,對每個人都至關重要。學習將成為一種修行,每個人都是修行者。
聲明:
1、本文部分圖片及信息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文字與部分圖片之間無必然聯繫,僅供讀者參考。
3、我方無意侵犯某方的智慧財產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