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健康中國】;
萬事開頭難,
然後中間難,最後結尾難。
夢想還是要有的,
萬一別人實現了呢?
轉角一般不會遇到愛,
只會遇到乞丐。
這樣在調侃中描述人生之難的的「毒雞湯」,你「喝」過幾大碗?
想像一下:你加班到黎明修改方案,卻收到甲方金主一句「不夠有創意,請重新修改」,瀕臨崩潰的一瞬間,如果有人跟你說一句「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你會不會想送他「一錘子」?但是,如果有人跟你說「不經歷風雨,怎麼迎接暴風雨」,你會不會覺得碰到了人生知己,恨不得跟這位心有靈犀的朋友,一起「擁抱轉圈圈」?
近幾年,「心靈雞湯」一詞似乎帶上了越來越多的貶義色彩,「毒雞湯」段子和表情包異軍突起。很多人笑稱,看完這些「神轉折」的句子,感覺整個人都豁然開朗了,似乎這些才是人生的「硬道理」。
憑藉簡短的話風和抖機靈的勁頭,年輕人青睞的「毒雞湯」,已經與朋友圈裡父母那輩熱衷轉發的「暖湯」分庭抗禮。如果說「心靈雞湯」是給人「打雞血」,那毫無疑問,喝了「毒雞湯」,就是「扎心了,老鐵……」
說什麼「大實話」
我接受就好了
跨文化心理學研究發現,不同於西方人追求積極情緒的最大化,東方文化中更重視積極和消極情緒的平衡。儒家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道家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我們本就習慣生活中有苦有樂,苦中作樂,樂中思苦。
「毒雞湯」的流行,正是這種情緒中庸之道的一種反映——生活本就艱難,人間不值得你難過!走開吧,那些扭曲糾結的強行樂觀、強顏歡笑!不管是坎坷還是困難,我不開心了就要訴說!
事實上,直接將消極情緒表達出來,說出生活的難,不會讓生活更難!反而有助於人們接納事實,平靜、平衡地生活下去。
還有,「毒雞湯」常用的出人意料的句子——「雞湯」式的開頭,「反雞湯」式的結尾,本身就是調侃性的,正是典型的「苦中作樂」。就像「照照鏡子吧,還要什麼段子」,「當你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時候,想想他為什麼好意思為難你」……
毒不毒的
你懂就是「香」
人痛苦的一大來源是「消極經歷特殊化」,即認為遇到的問題都是自己獨有的。而端上來的這碗「毒雞湯」,會讓人看到這份沮喪並非私藏,很多人也同樣經歷著。
大家知道,團體心理治療中很關鍵的一步,就是讓團體成員分享自己的問題,讓成員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也有他人共同面對。
就是這個意思!「毒雞湯」也有這個功能!
世界那麼大,對生活心酸、困苦的共鳴聲,原來那麼那麼那麼多!儘管,「生活本就如此之難」的信息不夠積極,卻能讓人在遇到坎坷時不那麼孤獨,不那麼自怨自艾——同病相憐的人都挺過來了,現在生活得好好的,我是不是也可以挺過去呢?
於是,幹了這碗「毒雞湯」,然後絕處逢生,從失落中振作起來……
想要更幸福
小心掉入陷阱
充滿不確定性的社會裡,人人都想獲得幸福。可路途必定荊棘重重,每個人難免都會遭遇失敗和心灰意冷。此時,鼓舞人心、積極向上的「心靈雞湯」廣受歡迎。
在國內,「心靈雞湯」興起於21世紀。經濟的快速發展,資訊時代的到來,讓生活充滿了之前難以想像的可能性。長者傳承的智慧已不足以指導年輕人的新生活,多種多樣的聲音取代了從前唯一的權威。
「心靈雞湯」在大眾生活中大行其道,而在心理學界,也有一股興起於20世紀末的浪潮——積極心理學。倡導者認為,之前的心理學過多關注人消極、病態的方面,而忽略了積極的心理品質,提出以追求幸福為研究的目標。何為幸福?早期的積極心理學倡導者關注主觀的幸福感,將幸福定義為積極感受的最大化,以及消極感受的最小化。他們進一步指出,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人人都應該追求幸福。
「心靈雞湯」旨在幫助人們在面對生活的不如意時振作,保持相信未來會獲得幸福的樂觀精神;早期的積極心理學倡導人們更多關注積極感受而更少關注消極感受。兩者看起來似乎都很好,但實際上很可能是在布下「幸福的陷阱」。
「雞湯」不香了
「毒雞湯」跟上來
接納承諾療法(ACT)是近年來頗有影響力的一種心理療法。有關ACT的著作《幸福的陷阱》一書,指出了當今社會文化中流行的一套關於幸福的「迷思」:幸福是人之常態,別人的生活大體上都是幸福的,所以我也應該幸福,不幸福就是缺陷。消極情緒讓我不幸福,為了生活更美好,必須祛除消極情緒。為此,我們需要能夠控制想法和情緒。
仔細想想,這一套思路是否正是「心靈雞湯」的內涵?「心靈雞湯」不斷告訴我們,幸福是可以達到的,未來會幸福。目的是幫助我們祛除消極情緒,獲得一種控制感,甚至有時,控制想法和情緒。
為什麼說「心靈雞湯」是一套「迷思」?《幸福的陷阱》一書中講到了一個十分生動的比喻:生活中的不如意帶來的消極情緒和想法就像皮膚的瘙癢,陷入迷思中的我們一旦感到瘙癢就不斷抓撓,抓撓可以短暫地消除瘙癢感,但一旦停止抓撓,很快又會覺得癢。如果總是試圖通過抓撓來控制瘙癢,長此以往,結果只會是撓破皮膚,帶來更大的痛苦。
很多人最初看到「雞湯」,會覺得很有營養,受益良多。但「雞湯」看多了,才漸漸覺得它乾巴巴——僅僅只是相信那些空洞的話語,而其中宣稱的幸福和成功往往難以變為現實。久而久之,「雞湯」的效力越來越弱。更重要的是,如果通過建立一個虛無縹緲的「幸福」作為目標來讓自己不斷努力,那只會讓人擁有更多的困擾!
於是,短暫消除生活中「瘙癢感」的「雞湯」行不通,直視生活艱難的「毒雞湯」就來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還有明天和後天的苟且。
如果「毒雞湯」能幫你笑著走下去,
那麼它非但不毒,
可能還會有大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