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諱言,中國足球之所以上不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於我國足球的青訓體系糟糕所致。這麼多年下來,真正意義上堪稱是碩果纍纍的青訓,恐怕也就唯有一代教父徐根寶的崇明基地了,至今仍被媒體與球迷津津樂道
選址有很大偶然成分:
事實上,崇明基地的選址有很大偶然成分。徐根寶之所以會把自己的青訓基地選址為崇明島,純粹是一件偶然事件所致。
在2000年的時候,崇明島還處於無人問津的尷尬狀態,這時候的徐根寶則在忙著籤售自己的自傳。在一條擺渡船上,徐根寶恰好遇到了時任崇明縣長。寒暄之間,崇明縣長禮貌性地問徐根寶未來有何打算,徐根寶則回應到想搞青少年的足球,崇明縣長回應道,那我幫你找一塊空地,就來我們崇明島搞吧。
這兩人都是一言九鼎的人物,雖然只是在擺渡船上的寒暄之語,可這二人都迅速付諸於實踐了。崇明縣長很快就幫徐根寶找到了一塊在森林公園旁邊的空地,徐根寶則在實地考察之餘,很快就做出了自己的決定,一個在當時乃至是現如今看起來都極具顛覆性的決定:他把自己前半生所有的積蓄,整整800萬人民幣都砸進了青訓事業。
不過,800萬人民幣雖多,可這遠遠不夠支撐青訓的開銷。無奈之下,徐根寶又找銀行貸款了2300萬人民幣,這才湊齊初步的運營費用。
他的狗就叫做曼聯:
投入如此之大,就自然有著與之匹配的雄心壯志。徐根寶之所以會不惜血本也要創辦屬於自己的足球基地,是因為他希望打造屬於中國足球的曼聯青訓。
有一個細節頗為讓人玩味,在一個雜技團到崇明基地完成表演之後,平日裡與徐根寶私交甚篤的雜技團老闆送給了自己的老友一條可愛的貴賓犬。壯志雄心滿腹的徐根寶在經過一番思慮之後,最終把這條小狗命名為「曼聯」。這其中蘊含的潛臺詞,任誰都能明白。
於是,在那些年的崇明基地,時不時就可以看到這樣一幕,徐根寶有意無意地把皮球踢開,小狗「曼聯」就歡快地把皮球給撿回來。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大抵也算是一種另類的軍令狀了。如果徐根寶的青訓不能取得什麼成就的話,可想而知會遭受多少的冷嘲熱諷。這條名叫「曼聯」的小狗,更是會成為好事者攻擊徐根寶的有力武器。然而,這位值得尊敬的老人還是義無反顧地做了。
他的名氣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為中國足球的教父式人物,徐根寶的名氣在全國範圍內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許多家長之所以願意把孩子送到這座荒涼的小島學習踢足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裡的負責人是徐根寶。
比如現如今鼎鼎大名的武磊,他當年的經歷就頗具代表性。跟範志毅同一批的球員李紅兵,把當時還在念小學五年級的武磊推薦給了徐根寶,當時就讓見慣了天才的徐根寶眼前一亮,決定把他培養成才。
只不過,當時武磊的父母卻在躊躇不已。任誰都明白,一旦把孩子送入崇明基地,就意味著在學業上差不多走到盡頭了。一個當時僅僅只在念小學五年級的孩子,一旦足球沒能踢出來,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好在,徐根寶的名氣與江湖地位就在那裡,武磊的父母在一番躊躇之下,最終選擇了相信這位老人,把自己的孩子交給了徐根寶。
不客氣的說一句,如果換做是其他的教頭,恐怕武磊的父母就是另外一番決定了。
前前後後,有上千個孩子受到過徐根寶的挑選。最終,只有97個孩子被他給留了下來。除了武磊之外,還有張琳芃、曹贇定等一批大家耳熟能詳的球員。
有了基地又有了苗子,剩下的就是如何培養了。因為徐根寶有著多年的軍旅生涯,這讓他的訓練方式更傾向於軍事化的嚴格管理。就連他的助手們,也多少都有著軍隊的履歷。這些人聚在一處,會如何培養小球員,可想而知。
當時的崇明基地,甚至會給人以少年兒童團的感覺。孩子們平日裡都是聽著號角起床,一年四季的時間都穿著樸素至極的衣物,吃飯規規矩矩不得浪費,一到熄燈時間就必須上床睡覺,雖然看起來枯燥至極,卻保證了這些小球員把全部精力都投入了足球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崇明島的交通在當時不便利至極,島上的人如果想要出島,唯一的辦法就是坐船,足足幾個小時的輪渡。這直接導致了這裡頗為荒涼,人跡罕至。按照範志毅的說法:「晚上拿機關槍對著對面掃,都掃不到人的。」
軍事化管理,再加上幾乎無異於與世隔絕的環境,這幫小球員整日裡除了練球,也就只剩下練球了,其他的消遣,也就只是存在於想像之中罷了。
為五鬥米折腰:
不過,徐根寶很快就碰上了一個棘手至極的大麻煩,那就是資金問題。這麼多人的人吃馬嚼,再加上平日裡的基本花銷,就像是一塊沉重的大石壓在了徐根寶的心頭,他之前的投入雖然不少,可要運營起這麼一塊足球基地,無疑就只是杯水車薪而已。
為此,徐根寶找到了不少以喜愛足球而聞名的老闆,希望他們能夠投資自己的基地。只可惜,徐根寶在絕大多數時候都只能失望而歸。其中以徐澤憲的說法最具代表性,這位不差錢的老闆,對徐根寶坦言:「沒有任何一個商人可以承擔十年投資的風險。」
就連財大氣粗又熱愛足球的徐澤憲都是這種態度,就不難想像其他老闆的態度了。徐根寶在無奈之下,也就只能自己想辦法賺錢了。
可憐他一個從事足球事業大半輩子的老人,又哪裡懂得賺錢的那些事兒?就只能用最基本的操作,賺那些辛苦錢了。
比如,徐根寶一度把自己的足球基地掛起了旅遊景點的招牌,一張門票要價5元;比如徐根寶還打過籤售足球的主意,一個籤名足球要價100元,運氣好的時候一天下來都能賺上數千元;再比如,徐根寶還在自己基地的周圍辦起來了農家樂,時不時還要給客人敬茶敬酒。因為任誰都明白,對方之所以會來崇明島,壓根就是衝著徐根寶的偌大名頭而來的。
這對於平行裡作風老牌而嚴謹的徐根寶而言,簡直就是顛覆性的。可為了自己的夢想,與那批可愛的孩子,這位讓人尊敬的老人不得不為了五鬥米而折腰。
就這樣,日子一天一天過,青訓基地的小球員們也一天一天長大,球技一天一天成熟。終於到了2007年的時候,這一批平均年齡尚未達到18歲的少年郎們,一舉拿下了當賽季的中國乙級聯賽冠軍,殺入了甲級聯賽。而在中甲苦苦打磨了5個賽季之後,這支球隊終於在2012年殺入了中超聯賽。
不過,這時候所需要的運營費用,已經再也不是徐根寶就可以承擔的了。在球隊升入中超的過程中,徐根寶被迫賣掉了不少骨幹球員。在2010年,張琳芃就在戀戀不捨中離開了徐根寶,前往廣州踢球去了。
接下來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在2014年時,上海上港集團接手了徐根寶的球隊,這才有了日後威風八面、足以與廣州恆大爭鋒的上海上港隊。
縱觀徐根寶與崇明基地的往事,讓人忍不住感慨萬千。中國從來就不缺乏能踢足球的苗子,缺乏是反而是那些願意沉下心去培養球員的基層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