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崇明
隨軍南下
銘
記
歷
史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天安門上宣布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在新中國成立70年之際,回憶崇明島解放70年是很有意義的。
崇明是1949年6月2日正式宣布解放的,比上海市解放遲了幾天。
崇明島原屬蘇北行署第九地委領導的一個縣,土地僅有60多萬畝,40多萬人口,當時有橋、廟、堡、浜四大名鎮,後因土布行業衰落,浜鎮港口業退化而失聲譽。因此,解放時只有橋鎮、堡鎮和新河鎮比較有名。
★ 進軍崇明★
崇明是祖國第三大島(僅次於臺灣和海南島),它的形狀是長條形的,解放時東西有76公裡長,南北只有13~18公裡寬,面積800平方公裡,人口有12萬戶。當時,江蘇省國民黨政府的省長丁治盤帶了61個縣的縣長和省保安隊逃到崇明,最多時達4萬多敵軍,島上到處是兵,每天搶老百姓財物,老百姓民不聊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隨著江南和上海的解放,敵人陸續從堡鎮港乘船撤逃到東海裡的大小洋山、舟山等地,最後留下來的一個成建制的水警團和一些保安隊1000多人。5月29日早上,我們同部隊共400多人,從南通出發到海門縣靈甸港,當晚就住在那裡,第二天早上準備從這裡乘木帆船渡江去解放崇明島。
那天氣候比較好,所以渡江很順利。當中午到達崇明小豎河上岸後,接到崇明地下黨傳來消息說,敵人不同意投降,因此,領導布置準備戰鬥。我們在南通時崇明地下黨來人說,已同敵軍談好,他們投降了,我們去接收就可以了。當聽到敵人不肯投降,要打仗時,大家有點緊張。
經過研究,擔任崇明縣軍管委主任的林德明把這一敵情變化向華東第三野戰軍領導作了匯報,華野當即決定派25軍75師一個團,連夜從江南瀏河乘輪船到崇明西部海橋港(實際是萬安鎮)登陸,在團長劉忠率領下,同我們一起向崇明縣城和堡鎮進發。部隊走在我們地方幹部前面。當我們到達橋鎮時,城外戰鬥已經結束。敵人全部退守在城內,關閉了城門。解放軍包圍了縣城,當晚我們就宿營在橋鎮。這時地下黨還在通過關係對敵人進行勸降,同時解放軍準備攻城。
6月1日上午,我軍對城內敵人開始炮擊,有一個炮彈正好打中敵軍指揮部,敵人開始動搖了,他們知道有炮的不是地方部隊而是解放軍的野戰部隊。我軍向敵軍團長全裕謙喊話,限在午夜12時前必須投降,否則攻城後將被消滅。在強大的軍事和政治壓力下,全裕謙於午夜11時宣布投降。6月2日早上6時人民解放軍接管崗哨,8時敵軍開赴東門大校場繳械投降。所以,崇明的解放是6月2日,是上海最後解放的一個縣(當時崇明屬江蘇南通專區,1958年劃歸上海市)。當群眾知道敵人投降,崇明解放了,非常高興,熱烈慶祝,自動上街遊行,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毛主席萬歲!
★接管工作 ★
國民黨軍隊投降後,我們就進城了,開始接管工作。
1.張貼布告,同地下黨一起向群眾做宣傳工作,消除老百姓對解放軍、人民政府的誤解和疑慮。
2.接管敵偽機關、人員、檔案。為留用人員辦理登記,向他們宣傳政策,明確要求他們堅守崗位,遵守法律,不得破壞,聽候處理。我們接收的是稅務機關。
3.兌換貨幣。為了保護群眾利益,我們當時人民政府發行的貨幣,按照一定比例兌換群眾手裡的國民黨發行的金圓券。保護人民群眾利益,深得民心,很受群眾擁護。
4.到所在地工作。剛解放時,仍按原國民黨縣政府劃分的四大區,即城橋鎮為一區,廟鎮為二區,堡鎮為三區,陳家鎮為四區。我就分在四區稅務所任副所長。從縣城到崇明最東頭的四區所在地有100多裡路,沒有汽車,也沒有自行車,靠兩條腿走了一整天才到,真是疲勞。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當家作主,積極性空前高漲。在黨的領導下,各族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現在國民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佔世界第二位,正在進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功地舉辦了奧運會和世博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為全世界所關注。現在中國人民不僅站起來了,而且富起來了,更是強起來了,真是新舊社會兩重天。
★變化真大,正在建設世界級生態島 ★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當家作主了,積極性空前高漲,在共產黨領導下,經過土改、鎮反、民主改革和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
現在崇明已屬上海市的一個區(1958年同松江專區從江蘇省劃歸上海市的),島上有1200多平方公裡,70萬人口,有光明食品集團,有陸軍和海軍所屬各一個農場,有一個長江機場。還有一批工交企業和商業部門,有一批旅遊景點和農家樂,西有西沙,北有北湖,東平萬畝林場,正在籌建世界花博會,目前實現一村一樹,滿園春色歡迎你們。全區綠化率高達20%以上,垃圾分類全市先行、佔優。農業正向合作化方向發展。現正在動員全區人民建設世界級的生態島,使70萬人民過上美好富裕幸福的新生活。在新一代和平發展中,崇明人民生活條件將發生質的變化。
作者為原中共崇明縣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