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寫:新京報記者 劉臻、張赫
新媒體編輯:報報
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飛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著名表演藝術家朱旭因病於北京時間9月15日凌晨2點20分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安詳去逝,享年88歲。
今日上午10:00,朱旭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
家屬張貼輓聯
告別廳門口寫有「朱旭老爺子,我們永遠愛您」的橫幅分外醒目,兩邊分別懸掛著與朱旭合作過多部影視作品的美術設計蔡龍西先生親筆題寫的「舞臺精英無愧戲劇表演大師,影視巨星堪稱當代藝術名家」的輓聯。
↑ 追悼會現場視頻
老藝術家藍天野現身追悼會,送別朱旭。
他說自己和朱旭相識相處到現在將近70年,「我和朱旭一直合作到2012年,他最後一次在舞臺上演戲也和我一起演。我60歲的時候離休,後來劇院又把我找回來演戲,還是朱旭跟我一起。2012北京人藝建院60周年我們6位老演員又聚到一起演的《甲子園》,這是朱旭最後一次演戲。」
藍天野說朱旭演戲比自己好,他覺得朱旭有一種天生的很自然的幽默感,不是裝出來的,是一種天賦。
「他在表演的道路上發揮的這麼自如,和他生活當中多方面興趣有關係,他很會生活,也可以說很愛玩,下圍棋,釣魚,書畫,放風箏,還自己糊了一些難度很大的風箏。我常說從朱旭身上這點跟我有共同的地方,因為演員一個人生活當中有那麼多興趣,總是非常好的,說明他熱愛生活。」
↑ 藍天野
馮遠徵現身追悼會,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回憶道「朱旭老爺子是2006年《譁變》復排版的藝術顧問,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指導我們表演的時候,從來不是告訴你之前他怎麼演的,而是站在戲的角度把當年美國導演執導的細節都還原給我們。他是一個對工作非常認真的人,還記得我們合作《生·活》這部戲時,他每一天都會把自己排練的想法和感受寫下來,他的劇本都是自己手抄的,從不看印刷本,因為他要通過抄劇本這個過程把角色的話化成自己的話,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應該很難有人能做到這樣。」
↑ 馮遠徵
提及朱旭,馮遠徵稱在他們這些後輩眼裡他就像父親一樣:「為什麼我們總叫他老爺子,因為他在生活裡總是很親切,關心我們,為人從來沒有架子,整天樂樂呵呵的,所以我們都很喜歡叫他老爺子。」
除了馮遠徵,宋丹丹也參加了追悼會,她在現場表示自己非常難過,在朱旭走之前她曾去醫院看望。吳剛則表示,老爺子生前是一個愛說、愛笑、愛生活的人,「希望他在天堂也一樣有笑聲。」
宋丹丹在為朱旭送行在隊伍中擦眼淚
著名導演鄭曉龍向新京報記者表示,他是特意從美國趕赴北京只為見老爺子最後一面。
鄭曉龍和朱旭因電影《刮痧》結識,他記憶中的老爺子是一個對藝術創作特別認真的人,可謂「好人演好戲」。
「那時候我還陪他喝點酒。他愛喝點酒但從不酗酒,就是一種生活情趣。他說話也非常幽默,有點結巴,但拍戲的時候從來不會。」
鄭曉龍,圖源視覺中國
除了以上幾位,還有著名表演藝術家呂中,著名演員濮存昕、楊立新、丁志誠、龔麗君、王斑、王雷等,全國文藝界人士導演田壯壯,演員蔣雯麗、黃磊、姜武、吳剛等現身現場,來送先生最後一程。
呂中
何冰和濮存昕
姜武
蔣雯麗
楊立新
龔麗君
王斑和龔麗君
黃磊和姜武
吳剛(圖源視覺中國)
人藝老演員李濱
班贊
現場,還有眾多朱旭生前的老觀眾一大早自發來到八寶山為朱旭送行,其中一位70多歲的老觀眾從早上六點便從城裡趕到這裡為他送行。
提及與朱旭老師的過往他說「前天從網上得到他去世的消息特別難過,我從十幾歲便陪著自己的媽媽看北京人藝的戲,非常喜歡朱旭和朱琳這些老藝術家的表演,至今看戲已經有60多年。記得一次見到朱旭的時候,提到自己也姓朱,朱旭還和我開玩笑說『咱們是本家』,令我感覺十分親切。」
為朱旭送行的觀眾們
朱老爺子,一路走好!
本文為文藝sao客(ID:so_art)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