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登上青華海永昌閣,舉目遠眺,只見:秀美山川綿延起伏,旖旎風光粲然如畫。粼粼波光的延伸中,一個城市的輪廓漸然顯現,保山人的幸福生活畫卷,徐徐展開——
鏡頭一
8月10日,上午,東山森林公園。
循著一段無人機的航拍畫面,一條「鑲嵌」著紅邊的「豪華版」公路蜿蜒山間。一群騎著機車自由馳騁的年輕人像風一樣掠過,這是保山人的「網紅」新地標彩虹路,而那一群暢享彩虹路上「飛馳人生」的「拉風之人」,也無不為沿途漫步的人們所羨慕。「在公園,你或走或跑,都是為了追求更大程度的呼吸自由與心靈自由。」24歲的摩友小張說。
同樣是在東山,哀牢寺之上,一塊陡峭的巖壁上面,幾個「巖友」正在努力攀爬。用他們那自帶「保山式驕傲」的話來說:「家門口就可以野攀,不隨時磨一磨,怎會對得起石頭?」體驗生命、挑戰自我,意識固然重要,但首要條件離不開自然。
東山紅巖村農家樂「五園銅鍋雞」的廚房裡,流水洗菜的「譁譁」聲、砧板上切菜的「叨叨」聲、銅鑼鍋煮飯時的「滋滋」聲,響成一片。一夥剛找菌子下山的人催著老闆幫他們加工今天的「戰果」,飯就要燒好了,不僅運動的人們可以就近享受到美食,就連周末到東山公園遊玩那眾多的「一家子」,也可以通過美食環節的「拓充」而讓近郊放風更有「儀式感」。以前只曉得扯點松毛、種幾棵青白小菜過活的東山村民,沾著「寡山」變公園的光,漸漸過上「房上瓦片有光、院中捉雞正忙」的生活。「條件好了,人氣旺了,收入高了,日子有盼頭了!」 老闆卷著袖子擦著汗,心中美滋滋的。待公園整體建成,福利將惠及更多的人。
城市公園體系創建的成效,取決於生活在其中的人,人感知到了成效,目標自然就達到了。昔日東山,背負著滿山荒坡、雜草叢生、紅土裸露的「不堪」,讓人痛心。而這種局部的「斑禿」若再不加以遏制,那創建「山水田園城市」的夢想,便難以兌現。以開展生態修復為重點,近年來, 保山市委、市政府「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持以高標準實施萬畝東山生態恢復工程,定位集歷史文化、生態休閒和戶外體驗於一體的綜合性森林公園,讓山脊逐漸戴上帽子、坡面悄然披上林子、溝底積澱成為壩子;各節點內部設置了多種娛樂健身設施,為開展歷史文化、環保教育、生物考察、動植物鑑賞、攀巖比賽、自行車越野賽、森林探險、野外生存體驗、定向越野、戶外旅遊拓展、親子教育拓展等活動創造了條件,也讓環境教育、戶外拓展培訓、休閒養生度假等功能漸然顯現。隨著 「歷史大手筆」生態廊道系列工程項目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保山在新常態下的轉型發展之美,感受到了新希望與活力。東山,這一「生態文明創新發展示範區」的代表,這一承載保山人哀牢聖山記憶、回歸山林野趣的重要場所,讓市民有了更多文化自信與更濃的鄉愁歸依。
太保公園櫻花盛開,孩子們徜徉於花海中
鏡頭二
8月11日,傍晚,青華海溼地公園。
「每一朵荷花都是你可愛的笑靨,每一戶人家都是你幸福的花朵,魚兒在浩瀚的夜空追逐著星星,高樓在深邃的水裡閃爍著燈火……」小雨初晴,晚風溫潤的湖畔,一群身著紅白翠三色、「豔若桃花」的中老年人伴著《青華海等著你》的樂聲,翩翩起舞。市民王先生沿西湖剛轉完一圈,駐足於此,欣賞著同齡人的「另一種生活方式」。「以前一家人周末逛龍泉門,現在城子大了,孩子們出去工作了,我搬到東邊,每天都繞著青華海走。保山近些年發展太快了,都說『易樂池時代』變『青華海時代』了呢!」
哀牢山下哀牢海,那片被明代狀元楊升庵命名為「青華海」的古湖,曾是永昌的眼睛。世事如棋、滄海桑田,青華海一度被村莊、農田、藕塘所「掩蓋」,碧波難尋。2019年5月14日,保山攝影愛好者首次在青華海發現瀕危鳥類三趾翠鳥,據國家溼地研究中心2018年監測結果顯示,青華海周邊已觀測到鳥類67種。「以前我們所嚮往的『荷池觀奕』這些幾乎消失了的『內八景』,如今不但以更豐富的內涵和更時尚的姿態回歸了,而且因為大面積的綠化還讓各種鳥兒也紛紛到保山安了家!」一位「老保山」自豪地說。
「易樂上苑」步行街
參與項目建設的工作人員介紹,依託區域內縱橫的水網、湖泊、溼地等濱水資源,打造「有湖、有田、有魚、有鳥、有塘」的景觀意境,重現青華海「古韻」之美,讓永子閣再譜輝煌,讓濱水休閒、溼地生態觀光惠及百姓,是這項「了不起的工程」的目的之一。
圍繞這項「了不起的工程」,有人們看得見的或看不見的各種努力——
為集中力量實施生態廊道建設,我市努力破解各種困境,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花大力氣整治壩區人居環境:公路沿線、主要河流沿線、湖泊水庫周邊、旅遊目的地成為重點整治區域,違法違規建築得以拆除,村莊邊界得以劃定,生活汙水得到治理,垃圾、公廁告別「臭氣燻天」的時代……各類生態保護紅線與空間管控、資源及環境承載力等內容均得到落實,危房從逐漸減少到基本清零。水清、岸綠、景美逐漸得以呈現。
各村莊節點都在大力配合開展增綠補綠工程,推廣房前屋後種樹種菜,打造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優美人居環境。圍繞「三個萬畝」建設以及大保高速壩區段兩側各50米生態廊道、東河壩區段兩側各50米生態廊道和東河支流、壩區村莊水生態治理等工程,各方都在積極努力,共築保山壩區多層級、多形式連山通水的生態空間格局,唱響山水田園城市品牌。
翻開《保山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成果公示,山、水、田、城統籌建設的規劃一目了然;放眼城區公共綠地,藍圖上的點線面正在連成。「壩區外圍建設5個森林公園,控制毛公山、寶鼎山、北廟山、大寶蓋等山體制高點及與城市重要功能節點的視線通廊,控制建築高度,協調山城天際線,構建青華海景觀核心,疏通整治水系,形成葉脈狀水系網絡(山水特色);控制田園風光保護帶,農業觀光園、青華海溼地公園作為核心景觀區域,外圍打造現代農業園、都市農業園,建設田園綠道系統,推進規模化、高效化農業種植,營造田園觀光、農事體驗、親子教育等體驗性氛圍(田園特色)」。如今,萬畝青華海已被列入國家溼地公園建設試點,西湖城市綜合公園、東湖生態公園成為休閒旅遊的新亮點;萬畝生態觀光農業園已成功申報國家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並被列為全省首家中國農業公園創建單位;萬畝東山森林公園遊道已然開放……2017年,保山喜摘中國改革年度案例和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眾心所向、眾望所歸!
生活在「公園」的人們,在家門口就享有健身的便利
鏡頭三
8月12日,中午,太保山、易樂池,以及多個城市公園。
太保山,保山歷史名人堂,市民小蔡流連於各個展廳,重溫從哀牢歸漢、永昌郡建立,到雲南歷史上最大的城池——永昌府城的建成,再到滇西抗戰中各族人民同仇敵愾、英勇抗敵的歷史,以及保山大地上的歷史名人事跡。愛好寫詩的小字在龍泉湖邊用手機拍下了一張文筆塔的遠景,準備醞釀一首關於文墨的詩。
九龍雕塑下,車流往來如梭;奧體公園,「健兒」揮汗如雨;永昌會堂裡,文藝排演正在進行;五洲國際廣場,兒童樂園歡聲蕩漾;杏花小區的球場邊、大樹腳,零零散散聚著下象棋、打撲克、閒聊或看書的人……處處都有綠化、步步都是街景,生活在城市,即生活在公園。
「300米見綠、500米入園,全市城市建成區公園覆蓋率達85%以上。」保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全面落實增綠提質,一方面加快公園綠地建設,塑造園林精品,一方面按照『林蔭型、景觀型、生態型、節約型』建設理念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市道路綠化,打造保山中心城市保岫東路、青陽路以及多條主要特色道路景觀,實現『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一路一樹、一街一景 』,開展『拆違建綠、拆牆透綠、拆舊填綠、見縫插綠』行動,積極推進綠化進機關、進學校、進小區、進企業,鼓勵推廣建築物、屋頂、牆面、柵欄等立體綠化」。據介紹,目前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已基本實現拆牆透綠,成功創建省級園林單位(小區)35家、市級園林單位(小區)126家,城市的綠化量在不斷增加,城市的綠化空間在不斷擴展,森林城市的理念已融入整個城市空間。
在綠色的「畫布」之上,「公園」休閒空間不斷延伸,除東山森林公園、青陽公園等綜合公園外,中心城區處處可見觀賞遊覽、文化娛樂、兒童活動、老人活動等遊憩設施與管理服務設施。結合老城區改造,城市道路交叉口、河道兩側空地、零星用地等基本被規劃建設為濱水帶狀公園、沿路帶狀公園、小型公園、廣場、小遊園等節點綠地,並設置了大量的遊道、休息亭廊、座椅、活動設施、小型兒童遊戲場等小型服務設施,為市民提供了茶餘飯後散步、娛樂的休閒空間。
在昇陽路與九龍路、永昌路交叉口及和平小區旁,3塊街頭綠地生機盎然;遠徵路與學府路交叉口西北側、海棠路與正陽北路交叉口西南側等10個街頭公園的增添,讓城市更多了幾分生趣與看點。
結合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在保山的「公園」裡不只有自然景觀可看,更有人文畫卷可尋。循易樂池觀城,寶蓋山青蔥疊翠,仁壽門街沿線歷史建築林立,正陽路、永昌路等重點街區風貌別有韻味,永昌特色文化元素在公共場所的每一個特色小品、雕塑上均有呈現。待「公園」整體建成完善,一條貫穿保山壩區南北,連通板橋、河圖、青華、永盛、辛街以及萬畝農業觀光園、萬畝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有機銜接壩區東西向道路以及田園風光、城鎮組團的生態綠廊,將讓城市生活更幸福、人民生活更健康。
青華海永昌閣
蔣 蕾/文 張四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