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旅遊》雜誌2010年3月刊
樂活樂遊
《時尚旅遊》雜誌主編 廖敏
對任何一個正常人來說,有幾件事情都很重要,那就是吃好、喝好、玩好。可惜,從鹹鴨蛋的蘇丹紅到白木耳的硫酸銅,從捲土重來的三聚氰胺到超標的碳酸飲料,令人不寒而慄的「體驗式化學」如影隨行。日益惡化的環境、日益加劇的競爭,讓這幾件事情都不太好實現。
正是因此,我們才會一提再提樂活樂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樂活」這個出口轉內銷的概念竟讓人感到有些陌生。有機、低碳、減排、綠色等等錯綜複雜的標籤讓我們對這些提法敬而遠之甚至心生牴觸。直到有人喊出「以天人合一為特點的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傳統生活方式就是『樂活』」,這才令人恍然大悟,樂活樂遊的根就在這裡。
兩年前我們的樂活樂遊專刊引發坊間熱議,兩年後我們欣喜地有了這些發現。
我們發現城市中有更多樂活消費選擇使得樂活樂遊的生活方式成為可能,健康餐廳、樂活超市、農家樂、茶園、綠地、溼地、公園、綠色酒店……這些就在我們身邊。
我們發現不僅有很多人用樂活的思維方式看待生活,更重要的是有更多的人身體力行,「做」而論道。當不少人還起早貪黑地在開心網上偷菜的時候,全國各地的快樂農夫已經開始真正的行動。從廣西柳州愛農會到東莞企業家新農夫俱樂部,大家踏踏實實地種起了「責任田」。當不少人還在為「第二人生」角色心潮澎湃的時候,行動派已經開始引領新上山下鄉的潮流。有人來到鄉間專心地享受自行車旅行,有人偏安一隅開上一家客棧,有人飄洋過海來經營有機咖啡園。在四川大坪村的「樂和」實踐中,剛剛被美國《時代》周刊授予2009年「環保英雄」稱號的廖曉義在享受一個真正「農婦」的快樂。當不少人還在為下一次度假焦慮的時候,有人已經向原生態旅遊進發,有人用一輛普通自行車實踐了一次關於零碳排的旅行。在為期4個月、名為「世界聽見·民族音樂之旅」的特別旅行中,散落在山野間的原生態民族音樂,讓朱哲琴這個歌者,聽到了「生命的力量」。
讓我們暫且拋開環保生態等大道理,順應自然,學會珍惜和善待,從最簡單的改變開始:一滴水,一粒飯,一塊土氣磚,一顆咖啡豆,一杯清茶,一個呼吸,一張地圖,一次旅行,用心去體悟,樂活真味自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