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份出臺的《南京市關於加快推進教育國際化實施辦法》,其中提到,到2020年,南京的國際化學校將增加到100所。這意味著,南京現有國際化學校要在兩年內實現5倍及以上增長。今天(2019年12月15日),落戶南京空港地區的一所國際化學校首次舉行招生說明會,宣布將於明年9月正式招生。而明年9月,南京至少還有三所全新的國際化學校開始招收一年級學生,招生競爭異常激烈。面對如雨後春筍般亮相的國際化學校,家長究竟該怎麼選擇呢?
明年南京四所國際化學校"搶"一年級新生
位於南京空港經濟開發區的赫賢學校,規劃建築面積約7萬平方米,可容納幼兒園到高中階段的2000名學生。2020年9月,該校將正式開學,計劃開設幼兒園和小學低齡學段。此前,該校所在的教育集團已在北京、上海、青島、寧波等地開辦了五所國際化學校,其畢業生大多被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學所錄取。
除了邀請知名國際化教育專家擔任校長,南京赫賢學校最大的亮點是,引進美國創新教育,打造體驗式、探究式的融合性雙語課程,小班化教學,師生比例為1:5,外教佔50%。
南京赫賢學校負責人溫妮·赫爾茜告訴記者:「我們有非常強大的中文全課程,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入美國矽谷的布裡斯特許學校的創新課程,讓他們進行融合。我們希望培養孩子不僅能紮根於中國文化,同樣也能擁有世界眼光。」
據了解,目前南京已有20多所面向中國學生招生的國際化學校,主要包括:蘇傑、漢開、明道、南外仙林分校燕子磯校區、南外方山分校、泰晤士國際學校、南京書人國際實驗學校,以及不少高中開設的國際班等。
而明年9月1日,除了赫賢學校之外,落戶江北新區的託馬斯傑弗遜國際學校、皇家文法學校,位於江寧區麒麟高新區的萊爵公學等3所國際化學校,將同時開始招收一年級學生,招生大戰一觸即發。
學生家長馬女士表示:「就算學校有錢,也不一定能招到特別好的師資,因為全球對這個師資的需求太大了。所以我會重點考察這個老師的背景,他過往是一個什麼樣的經歷,我覺得這些非常重要。」
國際化教育不脫離本土教育 合適才是最好
扎堆亮相的國際化學校,究竟有啥不一樣?國際化教育到底和國內傳統教育有什麼不同呢?專家介紹,國際化學校最主要是採取雙語教學模式,既植根中國課程,又和國外教學模式接軌。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當代教育家研究院院長李振村認為:「國際化課程引進的是一種理念、工具和策略,比如說我們學習春天,把國家課程中關於春天必須學的課文,揉到這個主題裡面去,然後進一步拓展。不但去閱讀,還要親身體驗,做草木染、做乾花,去到大自然中觀察,做自然日記,讓孩子們學得更開放、更活潑、更飽滿、更生動。」
目前,國際化學校的費用每年普遍要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專家提醒,當前一些家長在選擇國際化學校時有一些誤區:把國際課程當做高考的一個退路。實際上,國際化學校在申請國外高校時也是有門檻的,而隨著國際化學校的增多,申請國外高校的難度只會更大。
專家建議家長,不管是選擇國際化學校還是本土化教育學校,都要首先了解課程設置是不是符合孩子自身的特點,只有合適的教育才是最好的。「選學校不是選五星級酒店,不是選豪華的宮殿,我們選的是教育的生態、師生關係、選的是課程,學校是不是做到定製化、個性化,為每一個孩子的學習而設計,這個我覺得是一些最基本的原則。」李振村說。
國際化學校成倍增長後,如何規範管理?也受到家長們的關注。教育部門表示,他們將加強對已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國際課程班的規範管理,嚴格境外課程與教材審查。師資方面,則要聘用教育部門審查通過的有資質的外教。教育部門強調,國際化教育的推進,不代表本土教育的遺忘,而要把二者更好結合,讓孩子接受更加多元化的教育。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看18:30在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播出的《新聞360》欄目。或者下載我蘇網、荔枝新聞APP。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黎明 編輯/蔣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