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在太空吹響「緊急集合號」

2020-12-20 環球網

6月27日,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在布魯塞爾正式宣布,各成員國於6月26日通過了該組織歷史上的首份框架性太空戰略。按照計劃,北約將在今年年底推出首份太空戰略,明確將太空列為與陸海空網並列的戰場領域。北約官員表示,此舉將使其能夠有效應對俄羅斯等國不斷增強的太空軍事實力。儘管斯託爾滕貝格強調,北約無意在太空部署武器。但是,外界普遍認為,北約這一戰略舉動體現了其將要建立太空軍事聯盟的強烈意願。

統一太空威脅認識,制定太空軍事戰略

此次北約各國防長在布魯塞爾會議上達成一致,同意制定首份太空戰略,該戰略將包括「如何對太空中所發生的事件做出反應、監視他國火箭發射、保護導航設備等」。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表示,北約準備制定太空戰略主要是為了體現其對太空安全的高度重視,即「重要的是我們在太空中也要保持警惕」「目的在於讓北約成為其成員國交流該領域技能和信息的重要論壇」。同時,他還進一步聲稱,「新政策將決定我們如何應對太空領域的機遇與挑戰。這並不是使太空軍事化,但北約組織可以在信息交換和提高兼容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北約制定太空戰略的首要目的在於統一北約成員國對太空現實威脅的認定。北約外交官表示,太空空間被宣布為行動區域,目的在於維護北約國家在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保護運行軌道上的基礎設施。由於衛星通信不僅對軍方,對平民生活也發揮著關鍵作用,北約擔心,衛星通信在未來戰爭中很快會成為對手的目標。對此,北約總部聲稱這只是一個情況報告,未來是否涉及太空中的威脅與防禦,還必須進行討論。而美國駐北約代表凱⋅貝利⋅哈桑奇對此表態稱,「我們目睹越來越多的國家積極在太空中開展工作,美國確實希望詳細了解相關領域存在的威脅」「美國在此問題上的立場非常明確,即俄羅斯與中國正積極強化太空實力,並視其為軍事對抗的領域之一」。

4月4日,美國安全世界基金會發布2019年版《全球太空對抗能力:開源評估》報告,專門對俄羅斯、中國、美國、伊朗、朝鮮和印度的太空力量和反衛星能力進行了評估。其特別指出,隨著全球經濟和社會對太空應用的依賴進一步加大,有更多國家正打算利用太空來增強軍事實力和國家安全,並發展可用於欺騙、幹擾、拒止、削弱或摧毀太空協同的太空對抗能力。為此,有北約官員聲稱,「北約在太空領域的寶貴優勢正在不斷被削弱,而且有從好到壞的趨勢。」

正因如此,北約此次才在29個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上集中深入探討太空戰略問題。按照計劃,北約成員國還將於今年12月3日在英國倫敦召開會議,正式確定「成員國不僅可以在陸海空網領域發動戰爭,還能夠在太空領域發動戰爭」。

北約建立太空軍事聯盟已有現實基礎

實際上,北約目前已經初步具備了建立太空軍事聯盟的現實基礎。當前,北約除了美國,已有5~6個國家具有太空能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國與法國。

英國在太空領域的軍事能力發展幾乎是與美國綁定在一起的。英國聯合部隊司令部司令克裡斯⋅德維爾表示,由於中俄持續發展進攻性太空能力,英國也應該關注未來的太空戰爭。因此,英國的航天活動必須能夠應對一切挑戰,包括幹擾、網絡攻擊、直接攻擊、太空氣候、太空碎片。英國比較關注的是衛星系統對英軍聯合部隊的支援能力。「天網6」項目是英國軍方規模最大的太空項目,旨在為英國軍方提供遠程通信服務的衛星星座現代化,預計耗資80億美元,目標是建成一個將國家主權衛星、盟國衛星和商業衛星結合在一起的龐大系統。而目前,英國國防部已經成為美國軍用衛星「先進極高頻」衛星和寬帶全球衛星通信系統的用戶,並正在協商成為美軍「移動目標系統」的合作夥伴。因此,英國軍方在未來還將進一步深化其在美國軍事航天活動中的參與程度。

法國在太空領域軍事能力的發展獨立性較強。負責制定太空戰略的聯合部隊太空司令部司令米歇爾⋅弗裡德蘭表示,目前太空與網絡領域一樣,正在成為軍事行動不可或缺的維度和大國間較量的場所,而法國太空資產將面臨越來越多的「物理威脅」。法國要確保太空資產安全,就必須擁有強大、靈敏、全面的太空態勢感知能力,即探測太空目標、識別潛在威脅和提供適當防禦的能力。因此,法國參謀長菲利佩⋅拉文聲稱,法國正在制定的新版太空戰略將以「全面提高太空態勢感知能力」為核心。

以此為牽引,法國不斷加速在太空領域的軍事能力建設。法國國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法國在太空領域的投入持續大幅增長。2008年投入3億歐元,至2014年則翻至6億歐元,並計劃在2019至2025年追加高達36億歐元的投入。法國在太空系統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18年12月,法國發射了首枚「太空光學組件」情報偵察衛星,並計劃於2020年再發射3顆。同時,法國還將在2020年至2022年發射部署兩枚通信衛星。

北約建立太空軍事聯盟也有組織基礎。4月10日,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德國、紐西蘭、英國和美國的空軍參謀長和航天部門高級官員在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總部舉行會議,討論《聯合太空行動倡議》。會後,七國發表了聯合太空行動多國聲明表示,「我們一致認為,有關太空領域的軍事合作對我們各國的利益至關重要。我們各國正在積極合作,共同應對太空威脅和共同利益。」這一多國太空聯合行動倡議目的在於,「支持各國在太空和通過太空實現共同利益。」下一步,美國還將牽頭成立多國太空聯合行動中心,以實現對太空多國部隊的指揮與控制。該組織無疑成為建立北約太空軍事聯盟的堅實組織基礎。

美國意欲在太空領域「組隊」展開大國競爭

此次北約準備制定太空戰略,是美國利用軍事聯盟在太空領域展開大國競爭的具體舉措。在川普政府的新版《國家安全戰略》中,就明確提出要加強與盟友、夥伴國家之間的太空協作,加強與盟友、夥伴國家之間在太空領域的情報共享。而在隨後的新版《國防戰略》中也提出,美國除了要贏得競爭優勢,也要增強同盟關係、發展更多盟友,並特別強調加強與軍事盟友之間在太空等領域的協同作戰能力。最終落在《國家太空戰略》上就體現為,美國要構建太空軍事同盟,分散太空能力,通過這種方式與盟友捆綁政治、經濟利益,增加潛在對手與美國展開對抗的顧慮。

因此,這一做法也是為了突出美國在北約的核心領導地位。美國是北約成員國中太空軍事對抗能力最強、太空軍事力量體系最完整的國家,將所有成員國都捆綁在自己的太空戰車上,將能夠進一步強化對北約政治、軍事事務的主導權,從而確保在太空領域美國利益的最重要、最優先地位。

實際上,並不是北約所有的成員國都同意這一立場。德國外交關係協會副主席克裡斯蒂安⋅莫林在談到北約太空行動時表示,「北約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以及來自國際上相關進展的壓力。」北約針對太空領域的類似建議,政治意味較之實用性更強。而一名北約官員在談及此問題時表示,「當我們共同談論29國共同戰略的醞釀時,這只可能是尋求達成統一立場。」

從發展趨勢看,未來北約不可避免將與俄羅斯在太空領域展開競爭,這一軍事聯盟的直接目的就是掌握未來戰場主動權。北約官員傑米⋅謝伊認為,哪個國家在「太空戰場領域」佔據主導地位,哪個國家就能同時控制海陸空戰場空間,「西方軍隊的每一項行動都離不開太空設備,從GPS導航、監視雷達到通信。我們無法打一場不藉助太空基礎設施的戰爭。」因此,美國計劃帶領北約在太空領域展開更加全面的軍事合作,特別是以加強太空態勢感知與數據共享為起點,通過有效調動聯盟太空軍事資源,實現對各類聯盟太空軍事活動的指揮與控制,從而達到共同應對太空中的「威脅」的目的。這將成為提高北約整體軍事能力的倍增器,對北約未來的軍事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作者單位:空軍工程大學)

王鵬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北約吹響緊急集合號,多國推出太空軍事行動,太空作戰或將實現
    圖為未來太空戰想像圖近日,據媒體報導,北約吹響了緊急集合號,歐盟大國法國最近對外表態稱正在組建太空軍司令部,而歐盟內部多國也正在推出太空軍事行動,這個消息讓外界很是緊張,難道星球大戰將成為現實對此,有專家分析稱:目前各大國都已經瞄準太空,而各國太空軍的建立或促使歐盟未來將整合一太空部隊,與中美俄三國太空軍對峙,太空作戰或將在未來實現。
  • 緊急集合號不再定時吹響
    「車庫遭『敵』偷襲,實裝緊急集合!」一陣突如其來的緊急集合號,打破了子夜的寧靜,讓還在睡夢中的官兵措手不及。4月下旬,第75集團軍某旅高炮營一場脫離「劇本」、不按計劃的戰備拉動突然展開。 該營司號員張璐感慨道,自從實行司號制度,營裡規定每周五早操為戰備拉動訓練。
  • 放錯緊急集合號,被參謀長踹開大門之後···
    放錯緊急集合號,被參謀長踹開大門之後······ 2020-08-07 1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發口罩又按時送飯」,外海直衝村吹響企業復工復產「集合號」
    「發口罩又按時送飯」,外海直衝村吹響企業復工復產「集合號」 2020-02-22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惠遊湖北」吹響集合號,湖北和武漢旅遊業加速復甦 湖北組團遊客...
    「惠遊湖北」啟動,《報告》分析認為,「惠遊湖北」吹響湖北旅遊業復甦集合號。湖北受疫情影響嚴重,4-7月市場復甦緩慢;中青年群體成為疫後出遊主力軍;旅遊行為存在性別差異,疫後男性出遊顯著高於女性;「惠遊湖北」吹響復甦集合號,8月是拐點,9月底進入全面復甦新階段。自8月8日「與愛同行 惠遊湖北」活動開展以來,有力推動了全省旅遊業加速恢復發展。
  • 探尋強軍DNA:吹響緊急集合哨 戰鬥開始了
    急促的緊急集合號瞬間劃破長空的寂靜。「緊急集合」,幾乎同時,各營值班員吹響緊急集合哨。此時,天將亮未亮,一輪皎潔的明月,如同徹夜未眠的孩子,依舊十分醒目地掛在天空之上。十分鐘後,中部戰區空軍某新訓旅全旅人員整建制迅速集結完畢。所有人員全副武裝,單兵攜行具、自動步槍、背包、挎包、水壺、防毒面具、雨衣等裝具齊全。「出發。」
  • 中國的探月工程,竟然被北約視作「太空威脅」
    12月1日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同一天,北約發布名為《北約2030年》的戰略報告,指出雖然在未來10年時間中俄羅斯仍然是北約的主要對手,但同時北約也要將目光集中到中國身上,尤其是其快速發展的太空力量,北約也需要維持對中國的技術領先,這也是北約重要的戰略之一。
  • 埃爾多安緊急求援,北約:土方自發行為,跟北約無關
    局勢越來越糟糕的情況下,土耳其自然就需要盟友出手相助了,但非常現實一個問題是,沒人願意幫土耳其,這些北約盟友,到了關鍵時刻,全都沒動靜了。美國僅僅表示,在想辦法給到土耳其提供儘可能多的幫助,歐洲各國譴責了一番敘利亞就不吱聲了。
  • 《太空一號》曝迫降片段 皮爾斯太空險救格蕾斯
    《太空一號》曝迫降片段 皮爾斯太空險救格蕾斯     《太空一號》由有「歐洲史匹柏」之稱的呂克·貝松監製,蓋·皮爾斯(代表作《普羅米修斯》)
  • 江蘇宿遷吹響人情減負「集合號」 傳播文明新風正能量
    圖片來源:宿遷日報  人情新風「宿9條」發布之後,市級機關各部門率先垂範,各單位紛紛響應,在機關單位、黨員幹部、家庭、青年、企業中發出倡議,提倡走在人情新風踐行前列,廣大黨員幹部職工積極響應,帶頭守好勤儉節約「傳家寶」、築牢廉潔自律「壓艙石」、吹響人情減負「集合號」。
  • 緊急集合思維:拒絕「停擺模式」,讓你的事情高效啟動
    要想徹底打破這個怪圈,就需要「緊急集合思維」,這是本文的關鍵詞,將從三個方面來詳細闡述有關理論知識,分別是:1、什麼是「緊急集合思維」模式2、為什麼事情總是不能高效啟動3、三個步驟,讓工作任務「緊急集合
  • 被批「腦死亡」的北約 渲染「中國挑戰」真能續命?
    為何此時渲染「中國挑戰」這份名為「北約2030」的改革報告指出:未來10年裡,儘管俄羅斯仍將是北約的主要對手,但北約「必須更加認真地思考如何應對中國及其軍事崛起」。報告還提到北約很可能與澳大利亞等非北約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並更多關注中國正在太空領域開發的資產。
  • 川普上演最後的瘋狂,五角大樓被「整慘」,北約緊急發出警告
    北約盟國強烈反對然而這種說法令盟國非常不滿。北約警告稱,美國過早撤軍會讓北約「付出沉重代價」,而在目前,阿富汗政局動蕩,塔利班分子依舊是該國政府的巨大威脅。一位北約盟友表示,北約軍隊已經在阿富汗將近20年的時間,任何一個北約盟國都不想待在這裡。
  • 北約船艦再次進入黑海 俄羅斯全程跟蹤
    據俄羅斯塔斯社消息,隸屬於俄羅斯國防部的俄羅斯國防控制中心報導,黑海艦隊部隊正在跟蹤北約一個掃雷艇小組在黑海的行動。聲明指出,黑海艦隊的部隊和能力已經開始跟蹤北約常設掃雷小組的行動,該小組由希臘海軍的浮動補給基地「阿利亞克蒙」號(旗艦)、西班牙海軍的「坦布雷」號掃雷艦和義大利海軍的「蓋塔」號於2020年7月7日進入黑海。上一次,俄羅斯武裝部隊在6月17日跟蹤北約在黑海的活動,當時美國「波特」號飛彈驅逐艦進入黑海。
  • 北約集16國舉行演習 訓練快速應急反應能力 (1/3)
    北約集北約國家的23艘戰艦正在地中海和大西洋進行演習,該演習是北約快速反應部隊危機處理能力訓練的一部分。共有超過5千名軍事人員和來自14個北約成員國以及2個北約夥伴國的海軍士兵參與了演習,演習測試了該部隊對任意北約盟國發生緊急事件後快速反應的準備充分程度。
  • 國民軍防線一觸即潰,北約態度耐人尋味,土耳其膽子開始變大
    為此國際社會緊急介入,包括埃及、希臘、俄羅斯、法國在內的國家都呼籲利比亞能夠儘快停火,而支持民族團結政府方面的土耳其,則予以了強烈反對,並不斷向利境內增兵加碼,甚至有意在利比亞開闢一處軍事基地,以便後期更好地開展軍事行動。
  • 北約持續推進新一輪指揮體制改革
    前不久,北約宣布籌建一年多的戰役級聯合作戰指揮機構——諾福克聯合部隊司令部,正式具備初始運行能力,標誌著北約新一輪作戰指揮體制改革已全面步入縱深階段。這是冷戰後北約第4次指揮體制重塑,折射出北約對其自身安全環境的新考量和軍事手段運用的新設計,也勢必對外部世界產生一系列衝擊和影響。
  • 法國退出北約,為什麼43年後又重返北約?
    剛開始北約是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防衛協作組織,由美國人擔當北約盟軍最高司令。根據協議,盟軍司令可以統一指揮駐紮在歐洲的所有北約國家部隊,這樣美國就將北約的軍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法國為了重建世界大國地位,通過撤出法國在北約中的駐軍的方式,迫使美國將北約的指揮權讓給它,但是法國的抗爭並沒有取得任何效果。1965年,北約部長級會議在巴黎召開,會議上美國進一步強化了自己對北約軍事的控制權,這成了法國加快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的催化劑。
  • 產婦緊急入院術前發熱怎麼辦?湖北「太空人」剖腹產下一名男嬰
    疫情中,一名產婦從緊急入院,術前發熱,到緊急完成剖腹產手術,僅僅用了三個半小時。湖北一組「太空人」剖腹產下一名男嬰。【2020年2月14日12:20 湖北宜城市人民醫院婦產科】35歲產婦袁女士,因為胎膜早破妊娠合併瘢痕子宮,緊急入住湖北省宜城市人民醫院,需要進行緊急剖腹產。儘管袁女生不是返鄉人員,也沒有新冠肺炎病例的直接或間接接觸史,但是袁女士剖腹產手術前體溫37.6度,超過了疫情檢測要求的體溫37.3度。這一下急壞了婦產科全體醫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