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在布魯塞爾正式宣布,各成員國於6月26日通過了該組織歷史上的首份框架性太空戰略。按照計劃,北約將在今年年底推出首份太空戰略,明確將太空列為與陸海空網並列的戰場領域。北約官員表示,此舉將使其能夠有效應對俄羅斯等國不斷增強的太空軍事實力。儘管斯託爾滕貝格強調,北約無意在太空部署武器。但是,外界普遍認為,北約這一戰略舉動體現了其將要建立太空軍事聯盟的強烈意願。
統一太空威脅認識,制定太空軍事戰略
此次北約各國防長在布魯塞爾會議上達成一致,同意制定首份太空戰略,該戰略將包括「如何對太空中所發生的事件做出反應、監視他國火箭發射、保護導航設備等」。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表示,北約準備制定太空戰略主要是為了體現其對太空安全的高度重視,即「重要的是我們在太空中也要保持警惕」「目的在於讓北約成為其成員國交流該領域技能和信息的重要論壇」。同時,他還進一步聲稱,「新政策將決定我們如何應對太空領域的機遇與挑戰。這並不是使太空軍事化,但北約組織可以在信息交換和提高兼容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北約制定太空戰略的首要目的在於統一北約成員國對太空現實威脅的認定。北約外交官表示,太空空間被宣布為行動區域,目的在於維護北約國家在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保護運行軌道上的基礎設施。由於衛星通信不僅對軍方,對平民生活也發揮著關鍵作用,北約擔心,衛星通信在未來戰爭中很快會成為對手的目標。對此,北約總部聲稱這只是一個情況報告,未來是否涉及太空中的威脅與防禦,還必須進行討論。而美國駐北約代表凱⋅貝利⋅哈桑奇對此表態稱,「我們目睹越來越多的國家積極在太空中開展工作,美國確實希望詳細了解相關領域存在的威脅」「美國在此問題上的立場非常明確,即俄羅斯與中國正積極強化太空實力,並視其為軍事對抗的領域之一」。
4月4日,美國安全世界基金會發布2019年版《全球太空對抗能力:開源評估》報告,專門對俄羅斯、中國、美國、伊朗、朝鮮和印度的太空力量和反衛星能力進行了評估。其特別指出,隨著全球經濟和社會對太空應用的依賴進一步加大,有更多國家正打算利用太空來增強軍事實力和國家安全,並發展可用於欺騙、幹擾、拒止、削弱或摧毀太空協同的太空對抗能力。為此,有北約官員聲稱,「北約在太空領域的寶貴優勢正在不斷被削弱,而且有從好到壞的趨勢。」
正因如此,北約此次才在29個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上集中深入探討太空戰略問題。按照計劃,北約成員國還將於今年12月3日在英國倫敦召開會議,正式確定「成員國不僅可以在陸海空網領域發動戰爭,還能夠在太空領域發動戰爭」。
北約建立太空軍事聯盟已有現實基礎
實際上,北約目前已經初步具備了建立太空軍事聯盟的現實基礎。當前,北約除了美國,已有5~6個國家具有太空能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國與法國。
英國在太空領域的軍事能力發展幾乎是與美國綁定在一起的。英國聯合部隊司令部司令克裡斯⋅德維爾表示,由於中俄持續發展進攻性太空能力,英國也應該關注未來的太空戰爭。因此,英國的航天活動必須能夠應對一切挑戰,包括幹擾、網絡攻擊、直接攻擊、太空氣候、太空碎片。英國比較關注的是衛星系統對英軍聯合部隊的支援能力。「天網6」項目是英國軍方規模最大的太空項目,旨在為英國軍方提供遠程通信服務的衛星星座現代化,預計耗資80億美元,目標是建成一個將國家主權衛星、盟國衛星和商業衛星結合在一起的龐大系統。而目前,英國國防部已經成為美國軍用衛星「先進極高頻」衛星和寬帶全球衛星通信系統的用戶,並正在協商成為美軍「移動目標系統」的合作夥伴。因此,英國軍方在未來還將進一步深化其在美國軍事航天活動中的參與程度。
法國在太空領域軍事能力的發展獨立性較強。負責制定太空戰略的聯合部隊太空司令部司令米歇爾⋅弗裡德蘭表示,目前太空與網絡領域一樣,正在成為軍事行動不可或缺的維度和大國間較量的場所,而法國太空資產將面臨越來越多的「物理威脅」。法國要確保太空資產安全,就必須擁有強大、靈敏、全面的太空態勢感知能力,即探測太空目標、識別潛在威脅和提供適當防禦的能力。因此,法國參謀長菲利佩⋅拉文聲稱,法國正在制定的新版太空戰略將以「全面提高太空態勢感知能力」為核心。
以此為牽引,法國不斷加速在太空領域的軍事能力建設。法國國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法國在太空領域的投入持續大幅增長。2008年投入3億歐元,至2014年則翻至6億歐元,並計劃在2019至2025年追加高達36億歐元的投入。法國在太空系統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18年12月,法國發射了首枚「太空光學組件」情報偵察衛星,並計劃於2020年再發射3顆。同時,法國還將在2020年至2022年發射部署兩枚通信衛星。
北約建立太空軍事聯盟也有組織基礎。4月10日,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德國、紐西蘭、英國和美國的空軍參謀長和航天部門高級官員在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總部舉行會議,討論《聯合太空行動倡議》。會後,七國發表了聯合太空行動多國聲明表示,「我們一致認為,有關太空領域的軍事合作對我們各國的利益至關重要。我們各國正在積極合作,共同應對太空威脅和共同利益。」這一多國太空聯合行動倡議目的在於,「支持各國在太空和通過太空實現共同利益。」下一步,美國還將牽頭成立多國太空聯合行動中心,以實現對太空多國部隊的指揮與控制。該組織無疑成為建立北約太空軍事聯盟的堅實組織基礎。
美國意欲在太空領域「組隊」展開大國競爭
此次北約準備制定太空戰略,是美國利用軍事聯盟在太空領域展開大國競爭的具體舉措。在川普政府的新版《國家安全戰略》中,就明確提出要加強與盟友、夥伴國家之間的太空協作,加強與盟友、夥伴國家之間在太空領域的情報共享。而在隨後的新版《國防戰略》中也提出,美國除了要贏得競爭優勢,也要增強同盟關係、發展更多盟友,並特別強調加強與軍事盟友之間在太空等領域的協同作戰能力。最終落在《國家太空戰略》上就體現為,美國要構建太空軍事同盟,分散太空能力,通過這種方式與盟友捆綁政治、經濟利益,增加潛在對手與美國展開對抗的顧慮。
因此,這一做法也是為了突出美國在北約的核心領導地位。美國是北約成員國中太空軍事對抗能力最強、太空軍事力量體系最完整的國家,將所有成員國都捆綁在自己的太空戰車上,將能夠進一步強化對北約政治、軍事事務的主導權,從而確保在太空領域美國利益的最重要、最優先地位。
實際上,並不是北約所有的成員國都同意這一立場。德國外交關係協會副主席克裡斯蒂安⋅莫林在談到北約太空行動時表示,「北約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以及來自國際上相關進展的壓力。」北約針對太空領域的類似建議,政治意味較之實用性更強。而一名北約官員在談及此問題時表示,「當我們共同談論29國共同戰略的醞釀時,這只可能是尋求達成統一立場。」
從發展趨勢看,未來北約不可避免將與俄羅斯在太空領域展開競爭,這一軍事聯盟的直接目的就是掌握未來戰場主動權。北約官員傑米⋅謝伊認為,哪個國家在「太空戰場領域」佔據主導地位,哪個國家就能同時控制海陸空戰場空間,「西方軍隊的每一項行動都離不開太空設備,從GPS導航、監視雷達到通信。我們無法打一場不藉助太空基礎設施的戰爭。」因此,美國計劃帶領北約在太空領域展開更加全面的軍事合作,特別是以加強太空態勢感知與數據共享為起點,通過有效調動聯盟太空軍事資源,實現對各類聯盟太空軍事活動的指揮與控制,從而達到共同應對太空中的「威脅」的目的。這將成為提高北約整體軍事能力的倍增器,對北約未來的軍事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作者單位:空軍工程大學)
王鵬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