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對基督徒的勝利——哈丁之戰

2020-12-12 史海魅影

當三大宗教將耶路撒冷看作是他們自己的聖地之時,幾乎就註定了這座城市將永無寧日。兩千餘年間基督與伊斯蘭對於這裡的爭奪幾乎從未停止過,手捧十字架的基督騎士似乎一直壓制著高舉新月旗幟的穆斯林。但在1187年的那一天,薩拉丁率領著穆斯林勇士以壓倒性優勢戰勝了基督教主力精銳---聖殿騎士團,重新奪回了耶路撒冷。這場戰鬥是聖殿騎士團歷史上最大的恥辱,儘管他們奮勇作戰,血拼到底,但最終基督教的聖物真十字架(傳說就是釘死耶穌的那個十字架)還是落入敵手,被憤怒的穆斯林揮刀砍碎!

薩拉丁劇照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中東地區的矛盾由來已久,甚至在兩大宗教誕生之前,歐亞文明之間的衝突就一直沒有中斷過,兩大宗教只不過是延續了東西方兩大文明的鬥爭而已。讓我們把歷史翻到12世紀,由於強大的基督教發動了規模浩大的十字軍東徵,伊斯蘭的勢力被驅離了中東,也失去了聖城耶路撒冷,他們只能在北非一帶臥薪嘗膽,並時刻準備著發動復仇之戰,重新奪回他們自己的家鄉。

此時的中東被耶路撒冷帝國佔領,並且他們還有一位英明的君主---麻風王,鮑德溫四世。而在北非蟄伏待機的穆斯林也擁護著一位精明而強悍的蘇丹薩拉丁。在薩拉丁的勵精圖治之下,埃及的軍事實力大增,他率領穆斯林勇士開始向十字軍進攻,但卻在蒙吉薩被年僅16歲的鮑德溫四世出奇兵以少勝多。

薩拉丁戰敗後,重整旗鼓再戰十字軍,神殿騎士團奮力死戰卻難逃敗局。兩大君王都見識到了對手的厲害,最終握手言和,和平的局面似乎已經形成,但可惜耶穌並沒有垂青這位為他守護真十字架的騎士君王,鮑德溫四世最終因麻風病發作,不治身亡,年僅24歲。據傳說這位年輕的君主不僅有過人的軍事天賦,而且溫文爾雅、風度翩翩,可惜天妒英才,他年紀輕輕就不幸染上了麻風病,在當時這是不治之症。為了維護國王的形象,鮑德溫四世自始至終都帶著一副銀面具,絕大部分臣民從未目睹過他們國王的真容,據說在他病情惡化之時,他的面部已經開始腐爛,非常恐怖!

鮑德溫四世劇照

鮑德溫四世病逝後,遠在埃及的薩拉丁密切關注著耶路撒冷的動向,因為那裡正在上演一部精彩無比的好戲!鮑德溫四世死後的耶路撒冷帝國有幾股強大勢力明爭暗鬥,將這個強大的十字軍帝國一點點的分裂開來。作為攝政王的雷蒙德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領袖,由於鮑德溫四世身患麻風病不能像常人那樣孕育子嗣,因此雷蒙德被看作是最有實力的繼承人,當然他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

另外一個是沙蒂永的雷納德,他是一個全身散發男人魅力的騎士,以至於兩名貴族女性安條克的康斯坦斯和米伊的斯特凡妮都位置傾倒,並先後下嫁於他。雷納德也藉助婚姻成為高等貴族,並逐漸發展自己的實力,我們不清楚此人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很多女人為之傾心,但是就其人品和才能而言,只能是個渣子。這個貪婪的傢伙竟然為了一己私利,公然搶劫穆斯林商隊,並膽大妄為到攻擊薩拉丁的港口,也許他已經愚蠢到看不清楚自己和之間實力的差距到底有多麼的懸殊。另外一個就是聖殿騎士團的首領傑勒德,聖殿騎士團是耶路撒冷帝國的核心軍事力量,而此人和雷蒙德卻有很深的矛盾。

聖殿騎士團

薩拉丁密切注視著耶路撒冷的一切風吹草動,終於機會來了,雷蒙德正在為自己登基王位做準備,卻突然得知蓋伊竟然私下選好了新國王並已經完成加冕。雷蒙德怒不可遏,他召集一大批反對派主張推舉漢弗萊夫婦成為新的國王,但不成器的漢弗萊害怕和蓋伊等人作對,自己先跑到耶路撒冷投降了。雷蒙德無奈只得退回自己的封地太巴列,這也就意味著這個王國已經實質上分裂了。當薩拉丁發現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時,他需要一個合理的開戰藉口,愚蠢的雷納德再次幫助了他。雷納德在這種時候,竟然又一次明目張胆的搶劫了穆斯林的商隊。薩拉丁現在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出兵了。

所有的因素幾乎都在朝薩拉丁有利的方向發展,就連遠見卓識的雷蒙德此時也因憤怒失去了理智,他希望藉助薩拉丁的勢力來幫助自己奪回王位,但他確實低估了這位蘇丹人,薩拉丁的目的就是要徹底將十字軍帝國在地圖上抹掉。這個時候居伊已經成為了正式的國王,他不能容忍雷蒙德佔據重要的太巴列反對自己,於是在出兵平叛之前他派出了一個由高級將領和大臣組成的使團來和雷蒙德談判,爭取和平解決矛盾。

此時的雷蒙德和薩拉丁已經達成了秘密協議,雷蒙德將為薩拉丁偷偷的讓開一條道路,讓薩拉丁去懲罰雷納德,這樣一來將會削弱雷納德和傑勒德的實力。但是薩拉丁並沒有如約去進攻雷納德,而是派出了精銳突擊隊在半路屠殺了居伊的談判使團。這個舉動讓雷蒙德突然看清了薩拉丁的真實目的,他明白如果基督教不能團結起來一致抵抗薩拉丁,那麼新月旗將重新插上耶路撒冷的城牆。於是他和使團倖存的人員一起趕到耶路撒冷與居伊商討如何抵抗強敵,面對來勢洶洶的薩拉丁,基督教徒們不得不暫時團結在一起,儘管他們已經在心底憎恨著對方。

穆斯林新月標誌

十字軍帝國倉促組織起了將近一萬五千人的隊伍準備迎戰強大的薩拉丁,而實際上薩拉丁的兵力並沒有比十字軍多出太多,只有大約兩萬人以上的規模。而基督徒之所以對薩拉丁極為恐懼是因為他們清楚薩拉丁領兵作戰的能力非常強,而耶路撒冷方面並沒有能與之抗衡的對手,即便是曾經在蒙吉薩一戰中擊敗薩拉丁的鮑德溫四世,也在後來敗給薩拉丁不得不停戰議和。何況現在的耶路撒冷實際上是一盤散沙,很難精誠團結,同仇敵愾。

薩拉丁在戰前做了嚴密部署,在他的指揮下穆斯林軍隊迅速插入十字軍帝國的境內,並且很快攻下了戰略要地太巴列,雷蒙德的妻子被圍困在了城內堅固的城堡中。薩拉丁並沒有急於攻破城堡,他要以此引誘耶路撒冷的援軍。十字軍的主力此時已經在薩富裡亞集結完畢,儘管雷蒙德非常擔憂妻子的安危,但是他也看清了薩拉丁的意圖,因此他想居伊建議大軍在薩富裡亞固守,只要拖住穆斯林軍團,他們孤軍深入不能長久作戰,形勢必將逆轉。

但是傑勒德和雷納德聯合起來反對雷蒙德,在他們的慫恿下,本就對雷蒙德心存芥蒂的居伊決定主動出擊,讓勇敢的十字軍硬扛穆斯林軍團。7月3日晨,身披重甲的十字軍兵團浩浩蕩蕩的向太巴列進軍,在行進的隊伍裡還有那支神聖的真十字架。

薩拉丁

不懂軍事的居伊和魯莽愚蠢的傑勒德、雷納德選擇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路線和錯誤的敵人進行一場實力懸殊的戰鬥。十字軍的騎士兵團大都身披重甲,這些金屬裝備和武器非常的沉重,並且在出發之前就要全部穿戴上身,因為這些裝備穿戴起來非常繁瑣,甚至需要他人的協助才能完成,而在戰鬥之前根本沒有時間準備。他們在清晨出發,此時大約是早晨七點之後,而當天正好是晴天,7月的中東地區驕陽似火,火辣的陽光照射在銀光閃閃的盔甲上,溫度急速升高。

在這種情況下行軍的騎士們很快就口乾舌燥,乾渴難耐,而他們選擇的這條路線必須要通過一片廣袤的高原,並且這條路上沒有河流。被高溫和乾渴所折磨的居伊以及傑勒德,決定暫停進軍,很顯然他們被眼前這種出乎意料的情況嚇到了,他們甚至不知該如何是好。也許他們此時後悔不該在太陽升起之後才開拔,也許他們後悔不該選擇這條連口井都沒有的路,也許他們後悔應該採取雷蒙德的建議,最終居伊下令撤兵。

但這個時候的雷蒙德堅決反對撤兵,因為他已經發現就在前方不遠的太巴列山上薩拉丁的大軍早已埋伏於此,甚至在山上的哈丁角上,薩拉丁可以清晰地看到十字軍的全貌。如果此時退兵,薩拉丁必將全軍盡出發動突襲,已經渴了一天的十字軍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因此必須保持嚴密的隊形,儘快向前趕到有河流的地方補水,這樣才能有能力與穆斯林一戰。穆斯林和十字軍恰恰相反,他們並沒有身著重甲的習慣,輕裝上陣的他們更適合中東地區的環境,運動戰是他們的長項,因此薩拉丁一般不會主動去硬攻組成嚴密隊形的十字軍方陣。所以雷蒙德力勸居伊繼續前進,居伊最終同意了雷蒙德的建議,他決定在次日清晨繼續前進,但這天晚上十字軍依舊沒有得到水源的補充,很多人開始脫水。

穆斯林軍隊

7月4日清晨,十字軍首先向哈丁山角發動進攻,薩拉丁命令部隊讓出部分區域,十字軍的先頭部隊和中軍方陣逐步拉開距離。在薩拉丁的指揮下,以逸待勞的穆斯林士氣高昂的向十字軍發動了進攻。也許薩拉丁也沒有料到,戰鬥會進行得異常順利,因為十字軍的步兵根本無心戀戰。與穆斯林交手後不久,他們就爬上附近一座小山,組織勉強的抵抗,很多人就在那裡脫水而死。

薩拉丁命令騎兵和弓弩手相互配合很快將十字軍合圍在中間,沒有了步兵方陣的保護,十字軍騎兵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他們不得不拼死和穆斯林的騎兵、步兵同時作戰。以忠誠和勇敢著稱的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將真十字架圍繞在中心,拼死與穆斯林廝殺,他們在用生命保護基督教的聖物。但此時雙方的懸殊過大,僅靠兩百餘名聖殿騎士最終無法戰勝穆斯林主力兵團,他們幾乎全部戰死,真十字架最終被穆斯林繳獲。穆斯林高舉彎刀砍碎了他們痛恨的十字架,基督教傳說中的聖物最終在此地灰飛煙滅。

哈丁之戰以基督教兵團完敗而結束,戰鬥中除了雷蒙德伯爵等少數人突出重圍之外,其他人悉數戰死或被俘。薩拉丁赦免了國王居伊和聖殿騎士團首領傑勒德,但他沒有放過雷納德,最終親手處死了這個背信棄義的小人。當然讓穆斯林痛恨的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的騎士們也沒有得到寬恕,最終他們被處死。

聖殿騎士團

哈丁之戰的規模並不算大,其進行的時間也很短暫,但是其意義卻特別重大,這是伊斯蘭教對基督教的重大勝利。耶路撒冷再次回到了穆斯林的手中,薩拉丁還重新奪回了巴勒斯坦和敘利亞,中東再次成為了伊斯蘭世界。十字軍帝國並沒有立刻消失,而是勉強延續了一百多年。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讚。

相關焦點

  • 「我在YouTube發廣告,基督徒被屏蔽、穆斯林就沒事」
    然而近日,當一名基督徒退伍軍人組織創始人想要在美國視頻網站YouTube發布該組織的廣告時,卻被告知根據該網站的廣告定位政策,關鍵字「基督徒」已不可出現。本月23日,Chad Robichaux發推文稱,他在發布基金會宣傳廣告時被系統告知內容中有關鍵詞違反了規定,違規關鍵詞居然是「基督徒」。
  • 穆斯林少女想和基督徒結婚 慘遭家人群毆、剃光頭髮
    法國一名17歲的穆斯林少女慘遭家人痛毆,遍體鱗傷、肋骨骨折,甚至頭髮也被剃光,少女家人之所以痛下毒手,全因穆斯林家庭不可以和基督徒結婚。消息曝光後,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為此相當震怒,譴責少女家人,稱他們會受到最嚴厲的懲處。 根據外媒報導,這名穆斯林少2017年與家人移居到法國生活,目前定居法國東部城市貝桑松。
  • IKON 和 Radio Netherlands Worldwide 在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架起...
    該網站旨在架起一座聯繫穆斯林和基督徒的橋梁。該網站網址為 http://www.bibleandkoran.net,無訪問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匿名訪問來獲取這兩本經書。 一項通用搜索功能使得搜索者能夠用任何詞語來搜索這兩本經書並進行比較。該網站可以顯示詞語在每本經書裡出現的頻率,並顯示經書中所有與之相關的內容。搜索的結果令人稱奇。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內部,新貴族基督徒與舊貴族穆斯林之間的矛盾
    這引起了以大穆夫提(Grand Mufti)[7]和身為傳統穆斯林的大維齊爾哈利勒為代表的伊斯蘭教正統派的警覺和憤慨。在誘使這名波斯人說出一些異端觀點之後,他們立刻逮捕了他。但是,這位波斯傳教者設法逃走了,並且躲進蘇丹的宮殿裡尋求穆罕默德的庇護。然而,迫於壓力的穆罕默德不得不把他交了出去。大穆夫提在清真寺的講壇上公開譴責了這位傳教者,後者隨即被群情激奮的民眾綁在木樁上活活燒死。
  • 穆斯林、猶太人勢同水火,為什麼古代不一樣,伊斯蘭寵愛猶太人?
    衝突不斷的中東地區中東的「神存在」——猶太國家以色列,四面死敵環繞,必須戰戰必勝,否則一戰就亡國。這樣的極端存在,也從側面說明中東穆斯林、猶太人之間的關係有多麼緊張。穆斯林世界與以色列多次開打,從未佔過便宜,還丟失不少土地,血仇濃的化不開。而歷史上,穆斯林曾經友好善待猶太人,同歐洲人的「反猶」相比,簡直是寵愛有加!為什麼會這樣,猶太人何德何能?
  • 倫敦將迎來首位穆斯林市長 系巴裔公交司機之子
    具體選票數雖然還正在統計中,但英國本地媒體已紛紛用壓倒性勝利來形容這一選舉結果。 (原標題:倫敦將迎來首位穆斯林市長 系巴裔公交司機之子)
  • 西班牙:被穆斯林統治七個世紀,是如何徹底「去伊斯蘭化」的?
    從711年阿拉伯帝國徵服伊比利亞半島開始,到1492年西班牙完成收復失地運動結束,穆斯林政權統治了伊比利亞半島多達7個世紀之久,但目前兩個國家都是基督教國家。▲普瓦提埃戰役,法蘭克王國戰勝阿拉伯帝國軍隊,阻止了穆斯林政權北上佔領半島之後,穆斯林在這裡建立了安達盧斯政權(現今西班牙南部的安達盧西亞就是從這個詞來的)。在安達盧斯政權初期,穆斯林對於基督徒採取的是宗教寬容政策。
  • 巴黎恐襲一周年|法國與穆斯林關係史及其當代回聲
    2015年11月13日發生的巴黎恐怖襲擊,包括年初的查理周刊襲擊案,都讓大家重新思考法國的穆斯林移民問題。在一個更寬廣的視野裡,也會去思考法國和整個穆斯林世界的互動史,法蘭西民族與穆斯林世界千年以來的恩恩怨怨在今天究竟是怎樣被看待的,怎樣被接受和誤讀的?查理•馬特普瓦提埃之戰。
  • 伊斯蘭和穆斯林的區別是什麼,該如何區分?
    伊斯蘭是宗教概念,與基督教是並列的概念,穆斯林是說伊斯蘭的信徒,與基督徒是並列的概念。信奉伊斯蘭教,遵守古蘭經的人是真正的穆斯林,去世後可以進天堂。而信奉伊斯蘭教,沒有遵守古蘭經的人不是真正的穆斯林,去世後下火域。穆斯林的定義很明確:正確信仰真主的人。
  • 巴基斯坦信仰少數群組處境艱難 穆斯林抗議異教徒任公職
    圖文無關(圖:攝圖網) 日前,巴基斯坦穆斯林的抗議使當地人的生活幾乎停擺他們抗議鎮暴警察多半是基督徒和其他信仰少數族群,這也再讀凸顯後者處境之艱難。
  • 涿鹿之戰:黃帝真的勝利了嗎?
    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蚩尤大敗,由此奠定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但是五千年的那場戰役,真的是黃帝勝利了嗎?答案還有待推敲。五千年前,中華大地上分布著大大小小成千上萬個部落,其中以神農炎帝部落,九黎蚩尤部落和軒轅黃帝部落為最。
  • 書評| 宗教之間的謙卑:對一本穆斯林宣教手冊的摘評(二)
    (208)作者亢奮的總結足以掀起一場穆斯林群體與基督徒群體之間的戰爭。在前幾年,兩個中國年輕傳教士在巴基斯坦被殺。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很平靜,因為我在傳教士中聽到太多對穆斯林毫無意義的偏見和傷害言論。(比如,被殺傳教士的一個同工曾經隨口開玩笑問我:「你問問你們老師,是喜歡她的狗多呢,還是喜歡穆斯林多。」)每次我聽到這些,我都感覺到一場戰爭的開啟。
  • 雅克薩之戰,弓箭與火槍的較量,一場不該勝利的勝利
    您先別著急反駁我,1685年的中俄雅克薩之戰,已經給了我們答案。一、背景:俄羅斯擴張不可避免,中俄碰撞已成定局俄羅斯,在雅克薩之戰以前,已經開始了殖民擴張。俄國的擴張模式是近代工商殖民體系,具有不可逆轉性,所到之處終結了採集遊牧模式。
  • 新書揭秘美國第29任總統哈丁情婦是德間諜(圖)
    一本新出版的傳記給哈丁上榜增添了新「作料」:他的情婦卡麗·菲利普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一名德國間諜。  美國俄亥俄州律師詹姆斯·戴維·羅伯納爾特的新書《哈丁韻事》以兩人的100多封情書和早期聯邦調查局探員的報告為基礎寫成。  羅伯納爾特認為,自己能夠得到這些文件實屬幸運。
  • 理想與現實: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英國穆斯林移民融合問題
    因而,英國穆斯林的融合問題儘管與其他歐洲國家存在許多共性,但也有其獨特之處。伊斯蘭化?變化中的人口結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由於人口在戰爭中的巨大消耗以及戰後持續的低增長率,歐洲一度出現勞動力危機,英國也是如此。基於此,英國自1950年代起鼓勵大英國協穆斯林移居英國,填補勞動力的缺失。
  • 牧者評:基督徒如何得勝網路遊戲的試探
    難道基督徒連一點休閒和娛樂的權利都沒有嗎?」這個問題提得不錯,基督徒也需要休息,需要讓自己的體力和腦力得到恢復。但是須知,當過度的腦力勞動使我們的身體和精神都極度疲乏的時候,也是撒但最容易趁虛而入的時候。因為這樣的時刻,我們不僅大腦缺氧,也缺乏屬靈的警醒。如何才能做到既讓自己得到休息,又不失去屬靈的警醒呢?
  • 全球的穆斯林人口|中國穆斯林數量超歐洲總和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估計,截至2015年,全世界有18億穆斯林,約佔全球人口的24%。儘管該教起源於七世紀的中東-北非地區,但這裡的穆斯林人口只佔世界穆斯林總人口的20%。
  • 傳教士稱在兩百萬朝覲穆斯林中 有部分穆斯林夢見了耶穌並受到呼召
    https://www.christianpost.com/news/muslims-seeing-jesus-dreams-missionary-claims-hajj-pilgrimage-226884/8月18日,兩百萬穆斯林前往麥加,開始一年一度的朝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