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士稱在兩百萬朝覲穆斯林中 有部分穆斯林夢見了耶穌並受到呼召

2021-01-11 基督教資訊平臺

https://www.christianpost.com/news/muslims-seeing-jesus-dreams-missionary-claims-hajj-pilgrimage-226884/

8月18日,兩百萬穆斯林前往麥加,開始一年一度的朝覲。有傳教士稱,一些朝覲的穆斯林夢到耶穌。

「美國陣線」(Frontiers USA)的佩利·拉海爾(Perry LaHaie)指出,根據伊斯蘭曆法,每年12月8日至12日為朝覲日。在這幾天中,全世界數百萬的穆斯林會環繞麥加城禁寺中央的立方形高大石殿克爾白的周圍。克爾白為一黑色立方體建築,據信是安拉安身之所。

上周五,拉海爾通過「事工網絡新聞」(Mission Network News)發表了一篇文章,稱自己聽到了多個有關「上帝利用朝覲向穆斯林啟示聖經真理和耶穌基督」的故事,特別是通過夢境。

拉海爾提到了其中一位名叫阿迪拉(Adila)的女性的故事:「阿迪拉一直做夢夢到耶穌,於是她告訴伊瑪目。伊瑪目告訴阿迪拉,說安拉喜悅她,建議她應該去朝覲,於是阿迪拉的家人籌錢讓她去了麥加。」

「當阿迪拉第一次繞著克爾白行走時,她看到耶穌就在克爾白上面注視著自己,那時正是一天的正午時分。耶穌對阿迪拉說:『讀聖經吧。我愛你,我為你而死。讀聖經吧』。於是現在的阿迪拉就跟從耶穌了。」

拉海爾也提到了來自土耳其的阿里(Ali)和澤拉(Zehra)的故事。丈夫阿里酗酒,還在孩子面前毆打妻子澤拉。他看到了自己犯了錯,於是決定在朝覲中尋求阿拉的幫助。

「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虔誠的穆斯林。他也不想傷害自己的家人。在麥加的第一個夜晚,耶穌在夢裡向他顯現:『你是屬於我的』。當阿里醒來時,再次聽見耶穌的話:『你是屬於我的』。」

「於是阿里哭了,抽泣著,回到妻子和孩子的身邊,祈求他們的原諒,但這還只是個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阿里的轉變激勵了他的家人也選擇跟從耶穌。現在,阿里和澤拉正在牧養一個教會。」

與此同時,沙烏地阿拉伯國際交流中心(Saudi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也透露說,周日,來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聚集在了麥加。

一份新聞稿稱:「沙特當局正式宣布,今年朝覲者的總人數已經突破兩百萬了,其中大多數都來自沙特境外。官員們表示,隨著越來越多朝覲者的到來,總人數可能會在未來幾天內增長。人數最多的朝覲團體分別來自埃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蘇丹和約旦。」

作為伊斯蘭教的五功(譯者註:五功為「念、禮、齋、課、朝」)之一,所有的穆斯林,只要身體和經濟條件都允許,一生中至少要朝覲一次。

但是,諸如「美國敞開的門」(Open Doors USA)等迫害監察組織稱,那些決心信仰基督教的穆斯林必須在沙烏地阿拉伯秘密地生活。在涉及基督教遭逼迫的「世界觀察名單」(World Watch List)上,「美國敞開的門」將沙烏地阿拉伯列為第十二位最受逼迫的國家。

「美國敞開的門」還警告說,基督徒女性特別容易受到傷害,因為在發現妻子有了新的信仰時,沙特法律允許丈夫對妻子進行毆打、離婚甚至殺害。

相關焦點

  • 穆斯林不過聖誕節 但是穆斯林的古蘭經裡為啥也有耶穌?
    馬上就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聖誕節了,大部分人都認為耶穌只是基督教的人物,但是人們可能想不到的是不慶祝聖誕節的穆斯林其實也是熱愛耶穌的,因為穆斯林的古蘭經中也有耶穌,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蔡英文盼臺灣穆斯林把臺灣與伊斯蘭國家連接起來
    據臺媒10月2日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日表示,臺灣打造穆斯林友善環境,她期待臺灣的穆斯林秉持伊斯蘭和平精神,透過共通文化和宗教,把臺灣和伊斯蘭連結起來,促進臺灣和伊斯蘭國家的互助互惠。 蔡英文今天早上接見「臺灣回教朝覲團「,蔡英文致詞時首先以阿拉伯語「祝你平安」向訪賓表達問候與祝福之意,蔡英文並恭喜大家完成伊斯蘭教中最為神聖崇高的朝覲功課。
  • 新疆穆斯林的人權我們最有發言權 新疆伊斯蘭教協會就美國國會...
    我們新疆伊斯蘭教協會有責任、有義務告訴你們真實的新疆、真實的新疆穆斯林生活狀況、真實的新疆人權狀況。穆斯林正常宗教活動需求得到滿足。新疆現有清真寺2萬多座,伊斯蘭教教職人員2.9萬人,自治區、地州市、縣市區各級伊斯蘭教協會103個。伊斯蘭教健康傳承發展。
  • 日本真的沒有穆斯林嗎?
    事實上,近幾天來,微信朋友圈中的確流傳著一篇題為《日本,一個沒有穆斯林的世界》的文章,文中把日本描述為一個極力排斥伊斯蘭文化影響的國家,稱日本幾乎沒有清真寺,日本政府盡最大的努力阻止穆斯林進入;日本公司會特別標註不需要穆斯林工人;日本女人嫁給了穆斯林,將被她所在的社群和家庭拋棄。
  • 穆斯林的那些禁忌
    如果受到非穆斯林朋友的邀請赴宴,無法拒絕,實在萬不得已,但須向你的朋友聲明你是穆斯林,有些也可以以上各種情況中,嚴格說都是非正常狀態,由於種種原因而表示通融、寬容信仰禁止舉伴真主,無論大小、明顯的、暗藏的。
  • 穆斯林對水的認識
    ,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文章表達為作者觀點,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淨身的水必須是純潔的乾淨水﹐不能使用受到過任何汙染或參雜其它成份的不潔水﹐並且指導人們對乾淨水源的判斷﹐如雨水、泉水﹐江河湖海的流動淨水。     穆斯林淨身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小淨﹐每次禮拜前必須漱口﹑嗆鼻﹑洗臉﹑洗手和臂﹑摩頭﹑洗腳。
  • 巴勒斯坦政策和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維吾爾族穆斯林,真相何在?
    還有媒體稱維吾爾族穆斯林遭到迫害,被禁止從事宗教活動。他們的清真寺被摧毀,無法行使其民族權利。他們的族群被拆解,被迫以各種方式融入漢族,包括強制學習漢語等。  中國官方消息駁斥了這些指控和持續不斷的抹黑,並針對此類謬論給出了證明。例如,中國《憲法》確保包括穆斯林在內不同宗教信眾的信教自由,且中國政府對此十分重視。
  • 日本,一個沒有穆斯林的世界
    法國,德國,比利時和荷蘭就是範例,來自於穆斯林國家的移民,以及穆斯林的高生育率,影響著生活中的每一個區域。我們有興趣去知道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無論是官方還是民眾,對待穆斯林事務用的是完全另一種方式,這個國家就是日本,這個國家在任何層次的穆斯林事務上都保持低調,政治上,伊斯蘭國家的政治大佬幾乎從不訪問日本,日本領導人訪問穆斯林國家也很罕見,和穆斯林國家的關係基於石油和天然氣,因為日本要從部分穆斯林國家進口,官方的政策也不會給來日本的穆斯林公民資格,謹慎到甚至不會給穆斯林永久居留權。
  • 青海西寧數十萬穆斯林喜迎古爾邦節
    24日,隨著西寧東關清真大寺阿訇宣布會禮開始,西寧穆斯林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阿拉伯語音譯為「爾德·古爾邦」,又稱爾德節,意為「犧牲」、「獻牲」,故又稱「宰牲節」,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古爾邦節起源於伊斯蘭先知易卜拉欣夢見安拉命他宰殺愛子伊斯瑪儀獻祭,以考驗他對安拉虔誠的故事。
  • 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穆斯林群眾各項權利依法得到保障
    艾爾肯·吐尼亞孜指出,新疆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信教公民同不信教公民一樣,都享受同等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權利,沒有公民因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而受到歧視或不公正待遇。伊斯蘭教在新疆得到傳承和健康發展,新疆現有清真寺2萬多座,伊斯蘭教教職人員有2.9萬餘人,自治區地州市、縣市區的各級伊斯蘭教協會一共有103個,開辦伊斯蘭教經學院及喀什、和田和伊犁等8所分院和新疆伊斯蘭教經文學校,共10所宗教院校,每年都招收一定數額的本科、大專、中專學生。辦學規模已經達到3000餘人,目前在校學生1000餘人。
  • 奧朗德:穆斯林是原教旨主義和狂熱偏執最大受害者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烏元春】法新社1月15日報導稱,在國家遭遇一系列伊斯蘭教徒發動的恐怖襲擊事件後,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15日表示,穆斯林是原教旨主義和狂熱偏執的最大受害者。奧朗德在位於巴黎的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發表講話說:「穆斯林是狂熱偏執和原教旨主義的主要受害者。」
  • 宰牲、分享與感恩:青海穆斯林喜迎古爾邦節
    12日,穆斯林迎來一年一度的古爾邦節。按照老規矩,早上七時許,馬德成和兒子、孫輩從家中出發,步行至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青海省西寧市東關清真大寺參加古爾邦節重要的會禮。  古爾邦節,阿拉伯語音譯為「爾德·古爾邦」,意為「犧牲」、「獻牲」,故又稱「宰牲節」,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
  • 馬來前總理稱"穆斯林有權殺死數百萬法國人"
    他在前面部分的推文中強調要尊重不同信仰與文化之間的差異,並表示西方不應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他國。而在最後幾段中,馬哈蒂爾聲稱「馬克龍的表現並不像是文明人。在因無禮教師被殺案而指責伊斯蘭教與穆斯林時,他表現得像個原始人(primitive)……但無論是信奉那種宗教,人們在憤怒中都會殺人。法國人在他們的過往歷史殺死了數百萬人,其中有很多是穆斯林。
  • 《古蘭經》與穆斯林服飾
    回、東鄉、撒拉等信仰伊斯蘭教民族的穆斯林的服飾習俗與《古蘭經》也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回族等穆斯林婦女的服飾,特別是頭部裝飾直接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    回、東鄉、撒拉等民族的穆斯林男子的服飾也與伊斯蘭教有一定的關係。穆罕默德多次說過:「你們宜常穿白衣,因為白衣最潔最美。」    回族等穆斯林男子一般都戴無沿小白帽,俗稱「號帽」或「禮拜帽」。這種白色小帽一般都是由的確良、滌卡、花達呢等料子製作的,也有用白絲線鉤制的。從樣式上看,因地域或教派不同,有戴小圓白帽的,有戴黑、白角角帽的。帽邊有的鑲有金邊和美麗的花紋。
  • 書評| 宗教之間的謙卑:對一本穆斯林宣教手冊的摘評(二)
    (208)作者亢奮的總結足以掀起一場穆斯林群體與基督徒群體之間的戰爭。在前幾年,兩個中國年輕傳教士在巴基斯坦被殺。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很平靜,因為我在傳教士中聽到太多對穆斯林毫無意義的偏見和傷害言論。(比如,被殺傳教士的一個同工曾經隨口開玩笑問我:「你問問你們老師,是喜歡她的狗多呢,還是喜歡穆斯林多。」)每次我聽到這些,我都感覺到一場戰爭的開啟。
  • 全球的穆斯林人口|中國穆斯林數量超歐洲總和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估計,截至2015年,全世界有18億穆斯林,約佔全球人口的24%。儘管該教起源於七世紀的中東-北非地區,但這裡的穆斯林人口只佔世界穆斯林總人口的20%。
  • 穆斯林對基督徒的勝利——哈丁之戰
    這場戰鬥是聖殿騎士團歷史上最大的恥辱,儘管他們奮勇作戰,血拼到底,但最終基督教的聖物真十字架(傳說就是釘死耶穌的那個十字架)還是落入敵手,被憤怒的穆斯林揮刀砍碎!兩大君王都見識到了對手的厲害,最終握手言和,和平的局面似乎已經形成,但可惜耶穌並沒有垂青這位為他守護真十字架的騎士君王,鮑德溫四世最終因麻風病發作,不治身亡,年僅24歲。據傳說這位年輕的君主不僅有過人的軍事天賦,而且溫文爾雅、風度翩翩,可惜天妒英才,他年紀輕輕就不幸染上了麻風病,在當時這是不治之症。
  • 法國的穆斯林移民及其與主流社會的互動
    一、生存環境 法國是歐盟中唯一宣布將世俗主義作為官方意識形態的國家。穆斯林群體立足於法國這個世俗民主國家之內雖然面臨諸多困境,但其大多數都能應對自如,只有極少數思想保守者在世俗社會結構中進退失據,舉止怪異,尤其是伊斯蘭極端主義和部分穆斯林青年的過激言行引發了法國主流社會的疑慮和敵對。
  • 哈吉朝覲後應該做什麼?
    (2:200)在這節經文中,真主命令哈吉,完成朝覲功課後多多地記念真主。我說:『結約有個條件』。穆聖說:『什麼條件?』我說:『你饒恕我。』穆聖說:『難道你不知道嗎?伊斯蘭消除了以前所有的罪責;遷徙消除了以前所有的罪責;朝覲消除了以前所有的罪責。』」這些重要的事項,哈吉應該知曉。
  • 穆斯林為什麼要戴頭巾?
    作為穆斯林女性的標誌性裝束,頭巾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有的伊斯蘭國家將其視為保守的象徵,狠下封殺令;有的伊斯蘭國家卻將其視為區分他者的手段,以法律手段作強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