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文稱:「自己就讀的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可拿到的畢業證卻是『國家開放大學』,事後他才了解到,原來學校在他入校前,就已經更名,可此前校方卻隻字未提,他覺得是被欺騙了。」記者了解到,因為此事,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永嘉學院,487名畢業生中,目前還有200多名未領走畢業證。 □記者 謝國林
學生質疑
學校更名為何沒有事先告知
昨日上午,記者電話聯繫到了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永嘉學院一名2013級的畢業生葉某(化名)。他告訴記者,2013年學校招生時用的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名義,他所收到的入學通知書也是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為名,在永嘉學院學習的三年裡,繳費的單據上蓋的章是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永嘉學院,他的學生證、考試證、獎狀等一切證件上也都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署名和蓋章。可今年5月24日,大家去拿畢業證時,卻發現畢業證是「國家開放大學」。
葉某告訴記者,對於他們的這種疑問,學校的回應是:「從2012年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就已經改名為國家開放大學了,並且國家開放大學從2013年開始招生」。他們質疑學校在2013年招生時隱瞞了事實,仍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名義招生。
葉某說,前幾天事情發生後,永嘉勞動局和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來校與少數學生開會談話,但最終的談話結果學生並沒接受。
葉某告訴記者,由於學校一直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只是稱已經將此情況報告給上級,等待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批示。學生認為這是在拖延時間,「我們打算走司法途徑來處理此事。」葉某說。
記者走訪 永嘉學院未掛「國家開放大學」牌子
在葉某發過來的學費票據、招生簡章、學生證、獎狀等證件的照片上,記者並未看到任何「國家開放大學」的字樣或標識。對此,學校是否真的存在欺騙招生的行為呢?金報記者也實地走訪了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永嘉學院。
在永嘉學院大門口懸掛著5塊學院名稱牌,但並沒有「國家開放大學」的牌子。
隨後,記者登錄了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永嘉學院的官方網站。在網站上,除了一則2016年1月6日「國家開放大學致全體考生的一封信」外,記者並未看到其他有提及國家開放大學的文件或通知。隨即記者又登錄了浙江廣播電視大學位於溫州、樂清、瑞安的三個學院官網。
在瑞安電大的官網招生欄,記者看到其從2014年11月19日發布的「國家開放大學2015年春開放教育招生簡章」中就已經將名稱改為國家開放大學,並且在其招生欄中,附有國家開放大學畢業證書的樣圖;在樂清電大的官網,記者看到其在2015年9月23日發布「樂清電大隆重舉行2015秋國家開放大學新生開學典禮」一文;在溫州電大的官網招生欄,標有「國家開放大學(原中央電大)」字樣。
學校回應 上級沒有發文,要我們告知學生更名事宜
為何只有永嘉學院沒有告知學生更名事宜?對此,永嘉學院的副院長王壽斌介紹,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是2012年7月轉型為國家開放大學,2013年秋季開始開始招生,所以這屆學生畢業時頒發的是國家開放大學的畢業證書。
王壽斌告訴記者,目前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改名為國家開放大學,但沒有下發文件要求下級學院改名,浙江省廣播電視大學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一個分部,若要改名也需要上級申報通過才能改名。
王壽斌還說,之所以學院用的相關印章沒有改為國家開放大學,這是需要一級一級向上申報的,只有申請通過了他們才能使用國家開放大學的印章,並且需要3年的過渡期,將老學員都畢業之後才能使用新的印章。
至於招生簡章,王壽斌說,這些文件都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統一下發的。那為何招生時沒有告知學生?王壽斌說:「學校要告知學生的內容,必須經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下發文件,中央電大沒有通知我們要告訴學生的內容,我們無權擅自告知學生」。據王壽斌說,本屆畢業的學生有487人,目前還有200多名的學生未領取畢業證。
縣教育局 如果認為權益受損,可採取法律措施維權
針對此事,記者也採訪了永嘉縣教育局副局長餘承寬。
餘承寬告訴記者,事情發生後,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永嘉學院第一時間向教育局匯報了此事。教育局也召集了幾名訴求比較大的學生進行了談話,對此事做了一定了解。目前他了解到的情況是,2012年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改名為國家開放大學,但並未要求下級學校也改名,也未下達相關文件。
餘承寬說,如果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沒有下達文件要求下級院校改名並使用相關國家開放大學等名稱,那麼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永嘉學院在這起事件上並沒有過錯,他們只是按照上級指示辦事。
餘承寬建議,若是學生仍然認為學校有過錯,認為學校在這起事件上侵犯了他們的知情權等相關權益,學生可以採取法律措施來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