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有著驚人的複雜性,但體型太小,讓我們肉眼很難觀察到它的真正結構與形態。通常藉助光學顯微鏡和照相機鏡頭的力量,才能揭開昆蟲的隱秘世界。
偶然一次,攝影藝術家列文·比斯(Levon Biss)和自己的孩子透過顯微鏡觀察一隻普通的步甲蟲時,看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畫面,於是,有了全新的創作靈感。今天,我們推薦的《牛津大學終極昆蟲圖鑑》就是由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與列文·比斯合作推出的。列文·比斯通過開創性的超微距昆蟲攝影技術,甄選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150年珍藏的500萬件昆蟲標本,以巨大的畫幅和驚人的解析度展現了昆蟲令人嘆為觀止的細節之美。一起跟隨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昆蟲館館長詹姆斯·霍根的文字,感受一下這本圖鑑的魅力吧~
昆蟲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一環。它們幾乎無處不在——你總能在暖暖的日子裡見到勤勞的蜜蜂,也一定見過不知疲倦在覓食的螞蟻……然而它們過著的生活卻總被我們忽視。比如,昆蟲作為食物鏈的一部分,參與了營養物質大循環,是很多其他體型較大動物的食物來源。假如沒有昆蟲,將會導致很多類型的生態系統坍塌,人類社會也將無法存續。
昆蟲生活在一個比我們小得多的微觀世界中。在它們那個迷你小天地裡,隱藏著我們有限的視野中無法分辨的生命律動。這些微小的生命活動現象如今幾乎已是自然常識,然而在光學影像鏡頭和顯微鏡尚未誕生的過去,這一切都是未知。1665 年,羅伯特·胡克(Robert Hooke)在他的《顯微圖志》中首次將日常細碎的物品以前所未有的放大倍率細緻地展現給世人,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其中,最引人注目和具有代表性的圖片是一些昆蟲及其錯綜複雜的內部解剖插圖。
《顯微圖志》暢銷以後,科學繪圖就成為生物學描述和記錄自然的必備技能和表述工具,而如今先進的數碼照片技術又為我們提供了令人興奮的新可能。在這本《牛津大學終極昆蟲圖鑑》中,列文·比斯使用獨創的攝影技法,以巨大的畫幅和驚人的解析度為昆蟲拍攝了精美的肖像。
用超顯微攝影技術給昆蟲拍攝照片當然不是什麼新鮮事——掃描電子顯微鏡拍出的照片,細節豐度能輕鬆超越目前所有的相機,然而電鏡照片看上去都很刻板呆滯,黑白灰的畫面,也毫無美學上的考量。
本書中的昆蟲種類是從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館藏的至少500萬枚標本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像這樣的每一枚標本藏品,都是一座物種多樣性信息的巨大資料庫,這在高速變化的當今社會甚為珍貴。通常這些館藏標本是被珍藏起來的,其大多數標本既不起眼又脆弱不堪,因此也不適合向公眾展出。但在這裡的半畝方塘中,我們將向大家打開一扇窗,窺覷一下這繁華和奇妙的物種世界。入選本書的標本來自全球各地,有的採自英格蘭的一處後庭花園,也有的採自位於南極洲附近的一座偏遠小島;有些標本已歷經150 多年的滄桑,也有些是新近的收藏——這裡需要特別提到的是一枚由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本人在小獵犬號航行期間採集的標本。這些標本很好地展現了昆蟲類群豐富的多樣性:各具別致風格的外形,紛繁複雜的體色,還有他們體表的細節特徵。在我們眼裡,昆蟲的體表無非就是質感光滑一些,往往平淡無奇,但通過列文的攝影技藝,您在本書中將會看到遠不止這些。在高倍顯微放大後,昆蟲的體表好像經過了精加工改造:聳立的山脊、凹陷的深坑、密密麻麻的刻點頓時映入眼帘,時常還會覆蓋著些像絨毛和鱗片般的其他微小結構。
這些微小的結構應該對應多種不同的用途。昆蟲體表的特化結構賦予其特殊的物理性狀,可具備防水性,減少摩擦,或是反射光線。精細特化的體毛結構可以使昆蟲攜帶花粉顆粒,或在光滑如鏡的表面攀爬,或是感知氣流的細微變化。像蝴蝶、蛾子、甲蟲以及其他昆蟲可能會被細小的鱗片覆蓋,在我們眼中不過是小小一粒塵埃的這些鱗片,但卻賦予了昆蟲偽裝、隔熱等功能,還有一些類型的鱗片能反射、散射光線,創造出自然界中最鮮明和生動的色彩。
可是,很多情況下,對於這樣微小結構的具體功能,我們是不甚清楚的。如本書中所涉及的步甲種類中,多數的全身都具有極細密的網紋狀微觀結構,外觀呈現出磨砂或綢緞質感。這種紋理變化似乎與這些步甲種類的分布地有某種關聯:來自溼潤地帶的種類多具有橫紋,而棲息在荒漠鹽鹼地環境中的種類則有略微隆凸的紋路。目前認為這種紋絡能減少摩擦或是具有疏水的功能,又或者有助於減少昆蟲體表的泥垢附著。就算我們無法將這些古怪玲瓏的微觀構造探究得一清二楚,但大致可以猜測這應是一種對自然的適應,屬於自然選擇和生物演化的結果。這本書告訴我們,對這些結構的研究,其實不僅僅是在鑽研學術,還能實踐應用於新型高效材料的仿生研發。儘管本書中有一大堆講解剖學和生理功能方面知識的理論,但並不代表這只是一本科學照片的圖冊。列文的攝影技術帶來的照片有令人驚嘆的深度和美感。他巧妙地運用光影製造出別樣的情調和氛圍:背景光細化了特徵性的結構,強光穿過標本半透明的外骨骼,暈出一片暖暖的琥珀色調。列文將一件件沉寂的藏品重新注入了活力,看起來真令人賞心悅目。
這些照片的誕生是對大自然與攝影藝術的致敬,同時也為我們展示了如何讓科學與藝術結合起來,譜寫新的篇章!
圖文由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授權使用。
「自然說」讀書會
「自然說」讀書會是自然之友全新推出的知識品牌,自2018年12月發起以來,為讀者嚴選自然與環保領域好書,為愛書人建立社群,發起閱讀推廣活動,產出創意音視頻課程,為綠色公民參與自然之友打開全新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