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位於華北平原西南邊緣地帶。西部為伏牛山,東部為平原,是中國地形上第二第三階梯的接合部位;處於暖溫帶的南部邊緣地區,屬於溫暖過渡型季風氣候。一年當中,冷熱交替,四季分明。
漯河歷史悠久,特別是位於舞陽縣北舞渡鎮的賈湖遺址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是世界最早的樂器;發現的8000-9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號是迄今為止世上最早的文字雛形;出土的釀酒遺留物將人類釀酒史推到了9000多年前;編纂了世上最早字典《說文解字》的許慎也生活在這片土地。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名單。
沙澧河風景區
位於河南省漯河市境內,依託沙、澧兩河而建,景區總面積86平方公裡。憑藉沙澧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優勢,達到了省級水利風景區規定的有關標準和要求,被評為「河南省水利風景區」。
沙澧河貫穿漯河市中心,漯河市委市政府在廣泛徵求民意的基礎上,做出了開發沙澧河,打造沿河風景長廊、休閒長廊、文化長廊和生態長廊的惠民決策,是集城市防洪、園林綠化、飲用水源保護、文化事業發展、改善民居條件和生態環境治理為一體的綜合性工程,西起新107國道西100米,東到沙河與京珠高速公路交匯處,區域面積約86平方公裡。
沿河八大主題公園是沙澧河濱河風光景觀帶的核心,其分別是:西灣晨霞(107國道至井岡山路沙河橋)、芳風雅頌(井岡山路沙河橋至嵩山路沙河橋)、覽古涵遠(沙澧河交匯處)、醴泉夕照(嵩山澧河橋至人民路澧河橋)、濠濮快意(泰山路橋至京廣鐵路橋)、馥風澄爽(京廣鐵路橋至金山路橋)、青岫寫秋(金山路橋至黃河路橋)、揖峰罨畫(黃河路橋至董莊沙河橋)。
旨在通過八大主題公園全面涵蓋漯河厚重的河流文化、航運文化、文字文化、酒文化、戲劇文化、農耕文化、橋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紅色旅遊文化,構建出了「城在水中映,水在綠中行,人在畫中遊」的人間仙境。
許慎文化園
位於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園區建築按傳統規制對稱布局,三區一軸,十二個節點。由南向北分布在三級臺地之上。廣場服務區3.2萬平方米,有六書石柱、文字大門、翰林閣、景區管理中心、許慎文化研究中心、遊客服務中心、旅遊紀念品商店等建築。
主要景觀有:六書廣場,翰林閣,字聖殿,叔重堂,說文館,故事長廊,字形牌坊,蟾桂山,字形解義、部首方陣,字源石,魁星亭、金榜石
河上街古鎮
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中國食品名城-河南省漯河市。河上街古鎮歷史悠久,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是世界最早的樂器;發現的甲骨契刻符號是迄今為止世上最早的文字雛形;出土的釀酒遺留物將人類釀酒史推到了九千多年前;編纂了世上最早字典《說文解字》的許慎也曾經生活在螺河灣河上街古鎮上。
古鎮建築群佔地面積1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6.6萬平方米,分為炎黃、魏晉、大漢、盛唐和民國6個建築群,以歷史旅遊特色產品為主,擁有配套的5星級酒店和大型商場。古鎮以漯河河上街歷史為背景,匯聚中原民俗文化,薈萃古典建築風格。具體項目有:牌坊樓、員外村、遊客服務中心、悅來客棧、源匯寨牆、受降亭、炮樓、鐘樓、鼓樓、繡球樓、演武場、書場、皮影、戲臺、茶館、沿街店鋪等。為全國特色旅遊產品展示銷售基地,為中原古典建築、文化地理的地標,為旅遊、觀光、購物、休閒的理想選擇。
河上街古鎮是由開源景區大力發展的集旅遊、聚會、商務、民俗、文化、娛樂、時尚為一體的綜合文化性廣場,位於漯河市泰山路南段西側,與開源神州鳥園毗鄰。項目以漯河河上街歷史為背景,匯聚中原民俗文化,薈萃古典建築風格,佔地面積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成為中原古典建築、文化地理的新地標。
本期小編就帶大家到這裡,有什麼問題可以關注並留言告訴小編哦。
今年疫情還未完全過去,出行還是記得帶好口罩,少聚集人多的地方,市內遊也是不錯的。
以上圖文多為網點整合資料,若與現實不符,還請告知更改,後面將會視頻vlog詳解。
對於愛旅遊的朋友們,旅遊攻略就找小編,小編帶你上高速,跟著小編不迷路,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