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面試的內容,歷來與社會現實緊密相連,今年的面試不僅同樣如此,甚至聯繫的會更加緊密。有鑑於此,考生在今年公務員面試備考中,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方式,提高備考質量。
一、不要固守定勢搞單純的模擬題海戰術,切實把方向轉到以熱點、重大事件和重要政策為核心的深度挖掘上
在公務員面試考題中,無論是熱點、重大題材還是貌似細小的現象,都與社會現實有直接關係,都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充分學習和把握這個背景,就會使考生在更高、更寬的角度和高度思考問題,從而使答辯更加全面,更有深度,否則就很容易浮光掠影,嚴重影響答辯質量。
因此,考生要學會及時關注當今國家社會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政策,並進行深度研究。以此為基礎,分析這些事件、政策發生和出臺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都有哪些措施和對策。
比如《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圍繞這個文件,考生大致可以圍繞為什麼出臺這樣一個文件,出臺的背景有哪些。六條中都講了哪些內容,這些措施都有什麼意義。對此,考生既要了解文件宏觀內容,也要結合實際,特別是自己身邊的實際,發現和思考常見的具體的問題。把這個文件學懂弄通,加上自己的思考,考生就會由此引申出更多的問題,特別是可能給出的考題。可以這樣說,它幾乎會涵蓋可能會列入考試的絕大部分內容,即使某些考題與此沒有直接關係,但關聯性會非常明顯。
一般來說,無論面試考題考的是什麼,會怎麼問,具體如何回答,考生在準備時,都要首先把問題思考全面,這個全面包括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危害或意義在哪裡,怎樣才能有效避免出現,或者如何弘揚和放大。
二、不要把滿足基本的答題要領作為備考的目的,切實把方向轉到以扣緊主題為重點的邏輯關係上
考生要知道,公務員考試持續了二十多年,那種機械固守技術性回答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主考機關的要求了,而知識豐富、了解現實,能夠站在更高起點上提出準確觀點、有效解決問題,才是考官想要考察的重點。面試現實中我們看到,由於考生有意無意忽略這一點,對現實問題不了解,或者深入不下去,造成有的回答顯得非常幼稚,有的則明顯生拉硬扯,把原來準備的素材硬生生拉進來,表面貌似有道理,但考官不是吃素的,他們的老道和敏銳性要遠遠高於考生,會清晰地看到你的軟肋。
要解決這個問題,考生至少需要做好兩點:一是要養成關注社會、關心現實的良好習慣,這是保證答辯質量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問題。同時,還要學會適當持續關注事件或政策的進展和落實情況,不要像備考筆試那樣淺嘗輒止。二是要像高中作文那樣,時刻記住如何緊扣中心展開自己的論述,哪些素材可以使用,哪些觀點更加有效。不要為湊時間而有過多廢話,否則會淹沒你的觀點。
很多考生在輔導班學到了回答問題的基本規則,這些規則雖然對回答問題很有效,但這僅僅是基本要求,不是目的。答辯要取得好的成績,關鍵在每一部分裡是如何表述的,是不是對自己的觀點有清晰的論述,是不是觀點更有說服力。
三、不要試圖重複別人說過的話,切實把自己的切身感受講出來
考生在備考時,容易出現比較常見的問題是,考生一旦感覺自己或別人準備的答題很好,就會認真記錄,反覆背誦。這種現象用的多了,就很容易在考場出現很多考生的雷同化、生硬化回答,從而引起考官的反感。出現這個問題,關鍵是考生對面試的認識存在偏見。實際上,考官最不希望聽到的是眾口一詞的「正確」回答,而是考生發自內心的由衷之言。而不是不由衷之言,考官很容易聽出來。要講出由衷之言,就要學會從自己的角度闡述問題。現實中我們都明白,同樣的觀點,只要發自內心,不同的人講的一定會不一樣,這就是面試中的個性化。
比如國家新進設立「人民警察節」。談觀點如果能真正發自內心,講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就一定會有所不同,就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深度,就會得到考官的青睞。
這樣做還有另外一個收穫。很多考生最頭痛的是無話可說,有的則很難把觀點論述清楚。採用這個方式,不僅有話可說,而且用實例來印證自己的觀點,而不是用大道理,反而會讓自己的答辯更充實、更有說服力。
從現在起到面試,給考生的準備時間還是比較充裕的,但關鍵在於把備考面試的正確方法樹立起來,使得自己的備考效率更高,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