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盟外地高校對抗「北約」「華約」
重大自主招生加入「同盟會」
高校自主招生進入結盟時代,昨天,重慶大學宣布加入以同濟大學為首的九校聯盟,形成「同盟會」,九校聯考筆試成績通用,考生可同時填報9校中的2所學校。
高校自主招生三足鼎立
2010年,清華和北大選擇了結盟其他高校進行自主招生考試,清華與南京大學等五所高校自主招生聯考,北大與香港大學等高校自主招生聯招,初步形成網友戲稱的「北約」和「華約」陣營。
2011年自主招生考試,兩大陣營擴軍,浙江大學、人民大學加入清華陣營。北京師範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加盟北大陣營。此後,其他重點高校也抱團招生,產生第三陣營。日前,同濟大學、重慶大學等9所高校籤訂《卓越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議》,聯合自主招生。
三大陣營考試科目不同
三大招生考試聯盟,均採取通用測試、高校個性測試、高校面試的模式進行自主選拔;聯合命題,統一組織筆試,共享考試成績;以聯考成績作為自主選拔的錄取標準。
但各個聯盟的具體考試科目卻不相同。「北約」考試科目最多,文理科各考5門,語、數、外三科為必考,理科生加考物理和化學,文科生加考歷史和政治,每科目滿分100分。
「華約」的考試同樣分文理科,除語、數、外為必考科目外,理科生要考自然科學(包括物理化學),文科生要考人文與社會(包括歷史地理政治),每門科目考1.5小時。
「同盟會」的聯考初試只設兩個科目,涵蓋語文、英語、數學、物理等相關學科內容,然後各校分別進行面試。
三大陣營考試時間接近
昨天,重慶大學同時公布「同盟會」的自主招生考試時間為2011年2月26日,與「北約」和「華約」的考試時間只相差幾天。「北約」的考試時間定在2月20日,「華約」的考試時間為2月19日。
巴蜀中學李老師說,時間錯開對於優秀考生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前兩年,北大和清華的自主招生考試都安排在同一天舉行,讓很多考生不得不放棄其中一方的考試。今年,一個優秀學生可同時報名參加三大陣營的自主招生考試。李老師同時認為,一個學生在七八天內參加三場考試,對體力和精力都是考驗。
記者 湯寒鋒
「高考聯盟」之喜憂
■陽光
「北約」、「華約」、「同盟會」群雄並起,高考江湖進入軍閥混戰諸侯割據時代。
應該說,高考聯盟化的出現,對比之前各自為政的單個高校自主招生,有節約成本、提升考生選擇面、消除暗箱操作等好處,這也是國際通行的模式,譬如美國也有「常青藤聯盟」。但就目前而言,還沒有足夠理由判斷這種模式就代表了中國高考的大方向,聯盟化僅是一定程度上的形式創新,而更能決定國家人才選拔制度進步程度的,是高考內容的突破。
高考聯盟化所上演的,仍然是生源掐尖戲,是排斥普通考生、只針對優生的遊戲,有損教育公平;而且,還不是與國外名校競爭,體現為窩裡鬥;它沒有跳出應試教育的功利格局,更逼使考生「三選一」或之後更猛烈的「N選一」,類似不久前的「3Q之戰」,讓考生及家長被迫糾結於如何「站隊」的艱難的選擇。
高校自主招生3大陣營
「華約」
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人民大學
「北約」
北京大學、香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
「同盟會」
同濟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重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