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先,字一甫,安徽休寧人。其印初學文彭、何震,後專攻漢印,自出新意,可以說是吳門在印章篆刻界非常出色的傳人以及發揚者。萬曆四十年(1612)集成《復古印選》,上冊是摹秦漢官私印;下冊為其自刻印。此印譜前有王穉登、李維禎、鄒迪光、趙宧光等人作序。今天介紹金光先的兩款白文印章,並配原圖以供賞析。
金光先白文「蹇我法天前修兮,非時俗之所服」
此印印面約2.5釐米見方,印語出自《離騷》,共十三字,依字形布局。此印筆畫雍容敦厚,頗具大篆寬博渾圓之意;靠近邊框處的筆畫均作逼邊處理,造成印面向外的張力;章法布置緊密,字與字之間筆畫相互穿插,印風在規整中見恣肆。
金光先 庸理
金光先白文「庸理」
印面約2.1釐米見方。此印仿漢玉印,筆畫極為細勁,印風清正內斂。「庸」字中部的幾處曲筆與「理」字的方折筆畫形成鮮明對比。特別是「理」字刻刀入石,尖起圓收,筆畫似斷還連,富有筆意。此印無論是筆畫還是結構,都處理得乾淨利落,大片留紅卻絲毫不顯得沉悶。
唐伯虎 縱19mm橫19mm
金光先不僅治印有方,理論上亦有獨到見解,嘗論曰「刻印必先明筆法,而後論刀法。乃今人以訛缺為圭角者為古文,又不究六書所自來,妄為增損,不知漢印法:平正方直。繁則損,減則增,若篆隸之相通而相為用,此為章法。筆法、章法得古人遺意矣,後以刀法運之,斫輪削虡,知巧視其人,不可以口傳也」
唐寅私印 縱21mm橫21mm
金光先「先明筆法後論刀法」「先通六書後論章法」的論斷至今仍可作為印人圭臬。今天的多數印章更多可能是工藝品,缺的便是金光先對制印的深刻理解。不管是做私印又或者模仿古印,對於印章篆刻的內涵還是要多加理解,而不是盲目的篆刻,使其丟了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