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篆刻打基礎:篆刻技法——邊款法

2020-12-20 談藝錄

要先確定一個基本思想:邊款是重要的技法組成部分,但要解決邊款問題,絕不是掌握了衝、切刀法,知道用刀刻石就能刻好邊款,刻好邊款需要太多的綜合知識與能力。一些同學會提問題:老師,你講講邊款的刻法吧;網上甚至還流行《一張圖看懂篆刻邊款刀法》這樣的圖片;但我們相信,如果對邊款做深入的了解並做了初級的練習之後,大家就不會有「短時間學會邊款」這樣的想法了,因為邊款實在是個龐大的學習內容。

一、邊款的起源

我們現在參加展覽,或者在印譜裡看名家印,邊款已經是很重要的篆刻組成部分了,這是因為篆刻在幾百年(元代甚至明代以前的是實用印章)的發展積澱下來藝術審美形式,最初的實用印章是沒有邊款的,這是因為印章本身當時的作用僅僅是「物勒工名」,為了標記某個器物製造的有關情況,比如誰製造的,什麼時候製造的,於是需要刻一方印,蓋在器物上,或者是為了某種實用目的,比如授官、徵信的作用,它本身就是憑證的作用,不需要再對它進行說明了。比如秦漢印,現在流傳的漢印實物,極少在上面見到邊款。如漢印:

(漢印:李茂印信及它的實物)

邊款大概的起源應當是這樣的:時間久了,刻印的工匠覺得委屈,這印章是我刻的啊,為啥我不來個「物勒工名」,記下這方印是我的作品呢,於是有了印章的邊款,在印章的邊上刻上製作日期,再後來又刻上了作者是某某。至於最早的邊款,目前還沒有定論,據說最早的要數隋代的那方官印「廣納府印」,因為在這方印的背後,鑿了「開皇十六年十月一日造」的字樣,估且算是最早的邊款吧。

(隋官印「廣納府印」及邊款)
(北宋「新浦縣新鑄印」及邊款)

簡單地說,印章的使用者借印章對他製造的器物進行「物勒工名」,而印章的刻制者借邊款來對他製造的印章「物勒工名」。

後來,篆刻藝術大發展,特別是石料的問題解決之後,文人介入篆刻創作,邊款內容大大豐富了起來。因為篆刻藝術特有的形式下印面的面積通常小於印邊(大部分印章是長方形的,即便不是長方形的,五面的邊款面積也大於一面的印面),邊款所佔的篇幅要遠遠大於印面,文人們得以在邊款上大展才華(是文人們的才華創造了篆刻藝術這個門類),這才有了大量豐富的篆刻邊款,如:

(何震的「聽鸝深處」及邊款)
(丁敬:「曙峰書畫」及邊款)

二、款與識的區別

我們通常說篆刻的邊款叫嚴格意義上叫「款識」,這起源於鐘鼎器物上的銘文,唐代顏師古註解的《漢書.郊祀志》說:「款,刻也,識,記也。」也就是說,其實「款」和「識」不是一回事兒。明代安徽桐城方以智在《通雅》指出:「款是陰字凹入者,識是陽字挺出者。」顯然,這就是款與識的區別:「陰文凹入的是款,陽文挺出者是識。」就象印面有白文和朱文一樣,邊款也一樣有「款」和「識」的區別。

自文彭、何震始,文人印邊款的形式多是「款」的形式,到了趙之謙、吳昌碩之後,有了「識」的形式。

(趙之謙「餐經養年」及其邊款)

三、邊款的內容

邊款裡都刻些什麼呢?文人介入篆刻之後,這個內容不再局限於刻者名姓和制印日期,它的內容日漸豐富起來。大致的內容分別是:

1、篆刻者的名、字號、齋號,時間、地點、天氣、刻印時的心情。這樣的印一般是私印,大部分是單款,這還基本上是最早邊款內容的延伸,不舉例,太多了;

2、篆刻作品的所有者,印的所有者與刻印者之間的關係。比如,某某先生囑刻、教正,或者為某某制之類的,也不用舉例,多得很;

3、對正面印文的補充說明,記錄為什麼刻這方印,這方印的內容出自哪裡等。比如趙之謙的「我欲不傷悲不得已」印,看邊款才知道,噢,大神傷心是有原因的:「撝叔(趙之謙的字)悼亡,乃刻此語」,趙之謙34歲那年,一個月之內失去了妻子與愛女,怎麼能不悲傷絕望,於是刻了這方印,如此種種……

(趙之謙「我欲不傷悲不得已」及邊款)

4、說明創作意圖與風格取向的。比如吳昌碩「漢印中平實一派,未易著手,今試擬之。甲寅五月,為書徵。老缶」(葛昌楹印),記錄這方印的風格取向,再比如趙之謙的「悲庵刻此近朱修能(朱簡)」是記錄這方印是學習了誰的印章風格。

(吳昌碩「葛昌楹印」及邊款)

5、表達自家印學見解的。這些邊款非常適合初學者認真體會。比如趙之謙那方「何傳洙印」的邊款,就:「漢銅印妙處不在斑駁,而在雄渾,學雄渾則全恃腕力,石性脆,力所到處應手輒落,愈拙越古,看似平平無奇,而殊不易……」,再比如黃牧甫那方:「季度長年」的邊款:「漢印剝蝕,年深使然,西子之顰,即其病也,奈何捧心而效之,士陵」這些都是這些著名大師的重要印論文字,學習這些邊款,如聆聽大師講道,所得甚多。由此可見,學習篆刻,決不可以錯過邊款的學習。

(趙之謙「何傳洙印」及邊款)
(黃牧甫「季度長年」及其邊款)

6、圖案入款識,比如趙之謙、弘一法師的佛像邊款,吳昌碩的那方著名的「明月前身」裡的夫人側影等等,精準細緻的、一絲不苟的刀工、維妙維肖的描摹,一套邊款,講述的就是真情滿滿的愛情故事,足見大師人文風採。

(吳昌碩」明月前身「及邊款)

印人的藝術見解,刻印的因由,石料的來源,印風的追求,刻印過程中發生的故事,跟印主的交情,印文文字的正誤源流……凡是跟這一方印有關的,都可以記入邊款,只要形式美觀,符合審美,都可以雜糅入邊款之內,不拘樣式,不拘書體,不拘書畫……這實在是篆刻藝術獨有的精彩之處,雖方寸之地,卻足見大千世界。

四、邊款的刀法

講到邊款刀法,這裡只說說單刀和雙刀,具體刻款的刀法細節,不再另說,為什麼不說,原因即在於,邊款刀法對於筆畫的塑造,實在是基於對於書法的理解,簡單交待具有某一家風格的點、橫、豎、撇、捺筆畫風格的完成方法,知道如何刻款根本對於學習者沒有助益。所以只介紹一下單刀和雙刀。

所謂的雙刀邊款,多出現在清以前的篆刻藝術形成初期(當然,後期的一些大家為了表達特定的內容也用雙刀),其刻制方法基本上等同於早期的刻碑方法,就是先把印文寫在石面上,然後用雙刀法依照筆跡的邊緣依次刻出來,理解碑文怎麼刻,就理解邊款的刻法,像是碑文的縮小版罷了。這一點容易理解,就像刻制印文,一個筆畫,至少在筆畫兩側各下一刀,至少要兩刀才能完成一個筆畫,因此稱雙刀。

所謂的單刀邊款,最早是見於何震的作品,到了丁敬開始大流行。單刀法跟雙刀不同,直接以刀代筆,以刀刃角直接造出點畫形狀,一刀(亦或者為了筆勢用兩刀,也有數刀)完成一筆畫。因為單刀法適宜更率性,更簡潔,更便捷地表達作者的思想,因此為後期印人廣泛採用。現在印人一提到刻個邊款,也大都以單刀邊款為主。刻畫石頭如寫字一樣,拿到某個印家的一個邊款,基本上類似於拿到書家的一幅字。單刀跟印面完成相類比,有點像齊白石的印風。

另外,儘管刻刀在印面和邊款中所要表現的對象不同,追求的效果也不一樣,但由於作者的運刀習慣的一致性和前後創作的連貫性,勢必會在印面和邊款創作中留下一脈相承的刀法個性色彩。更加上現在刻款多用單刀鐫刻效果多從印面創作中延而來,印面和印款的承接關係非常緊密,有什麼風格的印面,基本就會有什麼內格的邊款,邊款已經成為印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吳昌碩的邊款就是猛利決絕,天然渾成的,而黃牧甫的邊款就是勁爽乾淨、簡潔明麗的。邊款在一個人的篆刻風格展現中,越來越顯得重要了,它早已脫離了早期的「物勒工名」的作用。

(吳昌碩「吳育之印半倉」兩面印及款)
(黃牧甫」末技遊食之民「及邊款)

五、邊款的訓練

跟印面一樣,沒有更好的方法,只能多練、多練,但這個多練是有前提的。

因為邊款的內容往往比印文更多,所以,刻制邊款往往也非常見一個作者的功夫,在邊款中體現的文化信息往往也比印面多得多。刻工方面,體現篆刻者運刀能力;布局設計方面,體現章法審美;對於細節的完成,又體現書法、繪畫功底;文辭方面,又反映篆刻者的文學功底和學術素養。

(齊白石」不知有漢「及邊款)

也就是說,刻一方印,再到邊款的豐富內容的完成,才完完整整體現出篆刻者的字法、篆法、章法、刀法功力,並由此更反映出篆刻者的文字學、文學、書法、繪畫、印學等各方面的造詣和學養。顯然,邊款對於一方印太重要了,既然邊款能體現作者這麼多的修養,顯然,要訓練邊款能力,就不是簡單學會下刀就好了,跟學習印面一樣,甚至要比刻印面還要難得多,它需要更多的印外功夫。需要一個篆刻人從文學到書法到繪畫到審美能力的綜合提高。如陳豫鍾在蓮莊書畫的邊款裡記述的那樣:「昔人云,古來無不讀書之書家,無不善書之畫家。夫畫原從書出,而善書又必本於讀書。凡其所必讀之書,務須焚香獨坐,三復得深思。又取古人石刻之可學者,朝夕臨仿,形神俱肖。如此則其流露於楮素間者,無非盎然書味也;無非淵然靜趣也,無非古人法則也。」

(陳豫鍾「蓮莊書畫」及其邊款)

現在很多各種各樣的篆刻大賽,參加各種篆刻比賽,比賽規則裡,一定會要求有作者提供邊款,原因就是邊款相對印面,要見功夫多了。讀到這裡,想必同學們就不再找我要《一張圖看懂篆刻邊款刀法》這樣的圖了吧。關於篆刻邊款,有一本王本興先生著的書叫《怎樣刻邊款》,內容翔實,網上有售,可以買來一讀,但真要刻好邊款,跟學篆刻印面一樣,除了大量的練習外,先把毛筆字寫好再說吧。

(【老李刻堂】之298,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學習篆刻打基礎:篆刻技法——篆法
    顯然,篆法與其他技法並不能分開來理解,它是以字法為基礎的,它的作用是將已經確定的,但仍處於初坯狀態的文字,根據篆刻藝術表現的需要,通過參照篆書規律進行藝術處理,塑造成有個性傾向的篆刻文字,它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字法層面的「可與不可」的問題,而是「妥與不妥」,「美與不美」的問題
  • 講堂 ▌布丁說篆刻之二十八《篆刻技法:細說「字法」》
  • 講堂 ▌布丁說篆刻之二十九《篆刻技法 — 關於篆法》
    篆刻初入門,一般會被告知,篆刻需要主力研究篆法、章法、刀法三大知識體系,大致上世紀80年代時,篆刻圖書如果講到篆刻技法時,其知識體系還大致是分這三類知識進行解析,但到了本世紀初,大致2005年前後,這中間有一個問題突然被提了出來,就是在過去的篆刻理論裡,把篆刻字法與篆刻篆法混為一談了,而其實,字法與篆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面我們專門寫過字法的文章叫《細說字法》
  • 名家教你捶拓篆刻邊款
    篆刻邊款的捶拓技法,應源於碑拓技藝,是碑拓技藝派生出的一個分支,是傳拓技藝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篆刻藝術的蓬勃發展,愛好、學習、從事篆刻藝術人數的日益增長,篆刻藝術的展覽、賽事也愈來愈多,印屏設計已成為篆刻家們展示篆刻藝術的重要載體,而邊款拓片則是展示篆刻藝術和印屏設計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全國書法篆刻展」,還是「全國篆刻藝術展」,但凡有篆刻參與的大型展覽,在徵稿函上,均有邊款不得少於兩方(或四方)的要求,可見邊款對於篆刻藝術展示是不可或缺的。
  • 篆刻邊款技法大全
    篆刻課堂以下是正文:一、邊款的內容:黃易曾說過:「丁敬刻邊款時是不書而刻的,用刀之法是握刀不動,以石轉動來配合運力的需要,所以一字之成不必旋轉多次,其行刀次序與筆順無異。B、以鋒就石法,這是前法的改良,據說趙之謙即用此法,印石不動,以手和刀的靈活轉動來配合刻制。C、先橫後豎法。
  • 篆刻入門:篆刻的邊款應當如何定位
    這是這套課程的第11課,主要講篆刻署邊款的相關問題。雖然早期的戰國古璽、秦漢印之上無邊款出現,但隨著篆刻藝術的蓬勃發展(邊款的歷史,請看我們篆刻史部分的文章,不在本系列課程之內),在一方印刻好的印上署上邊款,已經成為篆刻創作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一方印刻完了,沒有邊款就不算是完整的作品。
  • 想提高你的篆刻水平,就要學會如何刻篆刻邊款!
    學篆刻的朋友們肯定都知道,邊款藝術是整個篆刻藝術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邊款藝術的發展是一個很必要的一個發展過程,它與石質印材的發現、應用有極其重要的關係。這一時期的邊款風書水準之高,在篆刻界呈現出百花齊放、爭奇鬥,成了邊款藝術史上最光彩奪目的一項藝術的發展,一個讓眾人震驚的發展。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篆刻的刻法:先將印章要刻的一面用墨塗一遍,這樣我們可以看清用刀的痕跡。
  • 吳平篆刻教學視頻 手工篆刻提升視頻教程 篆刻教學講座視頻
    ,但多數想學習的人都不得其門而入,亦不懂得欣賞。吳平篆刻教學12講,邀請當代篆刻大師、前故宮書畫處長吳平先生現身說法、親手示範,從概說、字法、章法、刀法、邊款、餘事等不同層面,循序漸進指引愛好者入門學習與欣賞。
  • 篆刻入門之—必不可少的邊款練習
    作為篆刻的最後一道工序,刻邊款的練習對初學者來講尤為重要,但通常都被初學者們忽略了。他們認定篆刻印底是學習的要點,篆刻邊款比較輕鬆,殊不知篆刻邊款也是大有學問在的。今天小牧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通常的邊款類型。
  • 篆刻入門心得:三分鐘教你看懂邊款!
    文人篆刻印章興起於明代,那時文人們紛紛親自動手開始刻章。先前小牧有跟大家講過印章如何臨募、如何學習漢印等,今天小牧就跟大家講一下邊款這方面的知識。邊款說白了就是刻在石料側面的款識,那在這小小的印面裡藏著什麼樣的學問呢?
  • 為什麼篆刻印章都喜歡劃破印邊?
    篆刻作品做殘破處理不只是印邊,印文也有,這種風格的形成有大致幾個方面因素:首先不得不說下源頭,我們學篆刻,要「印宗秦漢」,自元代趙孟及吾丘衍開文人篆刻之先河起,文人逐漸取代匠人走去篆刻行列,根據自己的身沒情趣自篆自刻出各種風格的印章,但是,各家各自的風格或迥異或新奇或流俗
  • 學篆刻,新手如何刻印章,篆刻具體步驟,刻印如何快速上手
    篆刻是書法與雕刻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具有十分獨特的審美趣味。從今天起,篆刻小站將陸續編撰整理一系列關於中國篆刻文化、技法方面的內容,選題篇目相當宏大,是系統地了解、學習篆刻的好機會,也可以閱讀:篆刻入門之學篆刻系列。今天重點是教新手如何很快的上手刻印。如果您是篆刻高手,可以轉發給新人學習,如果您也是新手,那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五一篆刻班,金石印坊帶您正確打開篆刻之門
    篆刻與書法是什麼關係。印章與篆刻是什麼關係。臨摹與創作是什麼關係。邊款與印文是什麼關係。刻刀與石頭是什麼關係。如何刻邊款、拓邊款。如果不會讀印,你可能永遠學不好篆刻。十個玩篆刻的人,六個刻不好邊款,八個拓不好邊款。
  • 篆刻入門:初學篆刻,需要買哪些書?
    >,識篆也就是認識(並記住)各類不同的篆書文字,這本來任務就很重,於是需要字典,遇到不知道篆法的文字就查字典解決,但這並不算完,因為篆刻發展歷史足夠長,歷史上又出現過被後世奉為印式標準的多種印式(附合大眾審美的印章樣式),而這裡的每一種印式,又配合以不同篆法的篆書文字。
  • 篆刻教學(適合初學者)
    小編將陸續編撰整理一系列關於中國篆刻文化、技法方面的內容,是系統地了解、學習篆刻的好機會。 閱讀前可以先收藏或分享到朋友圈哦! 今天重點是教新手如何很快的上手刻印。如果您是篆刻高手,可以轉發給新人學習,如果您也是新手,那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篆刻入門:介紹幾本學習篆刻史的書
    在後臺被學習篆刻的朋友催著介紹兩本學習篆刻史的書,因為我說過學篆刻讀篆刻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所以算是響應,今天就寫一篇介紹篆刻史書籍的文章。先說一下,我不是這些出版社或者某個書商請的寫手,這些書我都認真翻看過,我的推介我本人希望是中肯與客觀的。
  • 學習篆刻|選一把合適的篆刻刀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把篆刻學好,刀與印泥是首要工具,這兩樣不好,基本上就沒有好的篆刻作品,當然,也有說像吳昌碩大師一樣
  • 篆刻印章的邊款
    關注我們,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愛上寫字 篆刻興起於先秦,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復興於明,中興於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今天給大家帶來南京市博物館藏印中的名人印章。
  • 錢君匋篆刻「三絕」
    20世紀40年代,錢君匋的篆刻畢竟還處於探索期,「全用完白圓篆法」可知尚處於模擬階段,而「邊不必求絕完整」則有點睛之妙。在錢君匋後期成熟的作品中,我們明顯可以發現,他在印邊破殘方面的手法非常豐富,比如他雖學黃牧甫光潔、典雅一路,但是在邊線處理上,以古印破殘之法,造成區別於黃氏面目的視覺效果。
  • 篆刻課堂●刻印章的步驟
    關注請點擊左上角藍色「深圳市書法院」字樣篆刻課堂●刻印章的步驟 導讀:篆刻是書法與雕刻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具有十分獨特的審美趣味。從今天起,中國書法報小編將陸續編撰整理一系列關於中國篆刻文化、技法方面的內容,選題篇目相當宏大,是系統地了解、學習篆刻的好機會。今天重點是教新手如何很快的上手刻印。如果您是篆刻高手,可以轉發給新人學習,如果您也是新手,那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