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邊款的捶拓技法,應源於碑拓技藝,是碑拓技藝派生出的一個分支,是傳拓技藝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篆刻藝術的蓬勃發展,愛好、學習、從事篆刻藝術人數的日益增長,篆刻藝術的展覽、賽事也愈來愈多,印屏設計已成為篆刻家們展示篆刻藝術的重要載體,而邊款拓片則是展示篆刻藝術和印屏設計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全國書法篆刻展」,還是「全國篆刻藝術展」,但凡有篆刻參與的大型展覽,在徵稿函上,均有邊款不得少於兩方(或四方)的要求,可見邊款對於篆刻藝術展示是不可或缺的。
邊款,是篆刻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猶如國畫和書法的落款一樣,起到對本體的補充完善和詮釋作用,篆刻藝術亦然,印款也是篆刻藝術的延伸。邊款拓片在篆刻展示上,又起到紅黑平衡的調劑作用,以其黑色反襯印蛻的紅色,又以印蛻的紅來襯託邊款的黑色,加之黑色邊款又置於白色宣紙之上,正好是黑白相間,陰陽相對,符合了人們對色彩的基本審美取向。
那麼,邊款捶拓技藝是什麼時間出現的呢?
上世紀初,敦煌莫高窟第十七號藏經洞出土了唐太宗的《溫泉銘》刻石拓本、歐陽詢的《化度寺邕禪師舍利塔銘》、柳公權的《金剛經》等唐初拓本,從這些拓本的墨色、字口看,唐初的碑拓技法已相當成熟,由此可見碑拓技藝應在隋唐以前便產生了。
唐拓本唐太宗《溫泉銘》
唐拓本歐陽詢《化度寺邕禪師舍利塔銘》
而印章背款則是在隋代官署印上最早出現的,直至宋代,官印在背部鑿款已為常態,但在這一時期並未見到捶拓背款的資料。目前所見最早私印邊款是,一九七一年從南京江浦縣悅嶺宋墓中出土的「張同之印-野夫」兩面印,有四面款十六字:「十有二月,十有四日,命之曰同,與予同生」款文,但這也未必就能證明捶拓術已應用到拓邊款上。
宋鑿款
隋鑿款
「張同之印-野夫」兩面印
真正以捶拓術用於篆刻邊款之上,應在文人參與篆刻創作的明清流派印發端時期,這一時期葉蠟石於篆刻上的普遍使用,印側刻款變得及其容易,署款已蔚然成風,再者,印譜的盛行也促使了邊款捶拓術的發展。
文彭《琴罷倚松玩鶴》(附款)
前人於捶拓技法方面,積累總結出了可貴的經驗,如拓碑帖方法主要有「撲拓」與「擦拓」,墨色濃淡有「蟬翼」與「烏金」拓之分。拓器物方法有「穎拓」,也稱「影拓」。這些捶拓方法在所拓主體時,還原了所拓對象的本來面目,較好的表現了所拓對象的精神面貌,在照像術尚未出現的古代,捶拓術為傳播歷史信息,宣揚文化思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媒介作用。
蟬翼拓
烏金拓
而印款的拓制方法,無論是從上紙還是著墨及整個捶拓過程,都是由拓碑術派生而出的,可以說是縮小版的碑拓術,印款捶拓術的推廣普及,為篆刻藝術的發揚光大,為印譜的流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近些年來,因參加篆刻展覽及出印譜的需要,筆者對印章邊款的捶拓技法越來越重視,認為,一方捶拓講究的邊款,不但能夠很好地詮釋印面,同時也能為整個印屏增添光彩,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又參照碑拓以及平時捶拓其他文物的經驗,總結出以下幾種新的邊款捶拓方法。
一、虛實對比法。這種方法也可以說是將「烏金拓」和「蟬翼拓」相結合的拓法。此種拓法可將原本較死板、缺乏墨色變化的款面,拓得更加生動一些。具體拓法是:先把整個款面輕拓一遍,使其成為所謂的「蟬翼拓」,而後把需要留虛的部分用紙遮擋,再把需要留實部分二次重拓,使之成為「烏金拓」即可。
二、留白法。這類款面往往字少而空間過大,如全面上墨拓出,難免通體漆黑一片,顯得僵死而無生氣,而只把有字部分和印石輪廓拓出,其他部分則留出空白,則使款面既有印側的基本形狀,又有款面上的文字,還顯現出空靈之感。
三、重點部位強調法。如造像拓片,佛像部分低於碑石平面深陷其中,而不易捶拓,因此,著墨就淡,與墨色重的文字部分形成濃淡對比,顯得佛像虛化而神秘。受此啟發,邊款上的造像也可如法炮製,先把印面整體輕拓為蟬翼效果,再把佛像部分用紙遮擋,最後把其他部分用重墨拓成烏金效果,使之在同一款面上形成濃淡對比,這樣一帖富於變化突出佛像部分的造像邊款就拓出了。
西魏《荔非廣通合邑子五十人造像碑》
四、一款多拓法。這種拓法適合有一定詩情畫意的薄意作品,特別是晚清林清卿的薄意作品,最宜此拓法。可根據薄意所刻畫面場景內涵,用不同的拓法,或「蟬翼」、或「烏金」,或蟬翼和烏金相結合,以拓出和印面內容相統一的境界來。如圖所示,用同一印章薄意,拓出夜深幽靜、煙霧縹緲、秋風蕭瑟、寒江獨釣等不同境界。也可以將現代內容的款,用此法拓出,如筆者所刻「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一印邊款,可用「烏金」「蟬翼」混拓法,拓出晴天、傍晚、霧霾等效果,增加其場景不同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林清卿薄意作品
夜深幽靜
煙霧縹緲
秋風蕭瑟
寒江獨釣
晴天
傍晚
霧霾
五、擬碑帖剪裱本粘貼法。此種拓法最簡單易行,即把印款常態拓出,分行剪下,按照內容順序,再分段留出一定的空白,粘貼在一起,便形成了和碑帖剪裱本相同效果的拓款,這樣的重新組合,比常態拓出的款會在形式感上略勝一籌。
以上所介紹的是自己根據多年的拓款經驗,總結出了一些不同於常態的拓款方法。當然,欲將邊款拓出最佳藝術效果,充分體現出作者在邊款上的內容表達,創作思想,藝術追求,還需根據不同款式,不同對待,因款制宜,設計出適合於該款的捶拓方案。一方好的款拓會最大限度地起到綠葉作用,彰顯襯託印面所表達之主題,使印蛻和款拓形成高度統一,完美體現出篆刻藝術的誘人魅力。
原載《書法》雜誌201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