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款拓印篆刻講堂三十六

2020-12-20 清風徐來慢拂柳

篆刻講堂三十六邊款拓印

邊款刻完,將款字拓印出來,與紅色印章同排於印譜中,呈現出紅印墨款,兩相輝映,使觀者細細品賞,得到美的享受。如果拓印不佳,反而會破壞印面的完整,所以對邊款的拓印,大家應該多多練習,已達到精美的程度。與印章的鈐印不同,拓印的工序相對複雜一些,練習之時大家要更加小心在意。

邊款的拓印主要分墨拓、蠟拓,比較常用的是墨拓,我們今天主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墨拓。

墨拓

墨拓是是常用的一種拓款法,效果較為精美,一般的印譜和展覽也常用此法。

拓制的準備:

1、宣紙:拓款所用的紙,最好薄、實、勻、白,連史紙即可。此外還要準備一些宣紙,用來吸收多餘水分,我們可以將平時練習時的宣紙留下,用空白之處來做此用,亦可以使用沒有使用過的宣紙,要稍微厚一些。

2、筆墨:新羊毫兩支,用於蘸塗清水,一般可以常備兩支作專門使用,一支可以與印稿上石時蘸清水的毛筆同,另一支則使蘸白芨水的,所以要分開,用完要好好清洗。

墨,最好選油煙墨中的精品,以舊為好,我們平時練習的時候,用較為好一點的墨汁即可,儘量用好一點的,因為墨色在墨拓中很關鍵,會影響你的判斷,可能是由於墨色的關係,墨拓的不是很清晰,但是你誤以為是自己操作的問題。儘量不要用學生練習用墨,至少也要書畫的精品墨汁。當然在練習的時候你也可以都使用一下,自然可以更加深刻的體會其中的不同。

3、棕帚

棕絲細端洗淨,緊扎一束即可。大小隨自己的喜好,一般直徑三五釐米即可,這個可以直接買到。

4、拓包

取新棉花少許,揉成球形,外裹油紙或者蠟紙塑料布一層,再加上一層布,最後裹上一層極為光滑的綢緞,並用細線紮緊。印石有大小,可以多準備幾個。

5、其他

刷子,用來刷淨邊款,可以用用舊的牙刷代替,一般粗毛的就可以,不要用最近出的納米材質的那種,會刷壞印面、款面。筆者的小竅門,要準備個保鮮袋子或者保鮮膜,怎麼用,我們先買個關子。還要準備個玻璃板,有點重量的,可以在拓印好之後,用來壓平。

拓制步驟:

1、擦拭:將邊款用印刷刷去款面的粉末,活用溼布擦拭乾淨。如有油跡可用肥皂水洗拭。如果有蠟,要先掛去,再擦拭乾淨。

2、刷白芨水:將款面放正,用毛筆刷一層白芨水(白芨片,一般中藥店都有,放幾片在杯中熱水溶解,涼涼),也有人加一兩滴膠水在清水之中調勻,使用,筆者沒用過,所以不推薦。刷白芨水的時候,要勻,要薄。

3、印紙上石:將追備好的款紙對正覆於刷好白芨水的款面之上,輕輕的調整,使之沒有氣泡殘留。再在紙上刷一層清水,儘量不要刷到款面之外的位置,也要薄、勻,水太多,浸透太遠容易使紙破裂,不易操作,幹後容易起皺不平。

4、吸水壓平:用生宣紙覆於其上,吸乾水分,並壓平實。筆者一般會使用平時練習時留下的宣紙,選擇空白之處,蓋於其上,用我們印稿上石時的方式,用大拇指反覆的刮按,目的是更好的吸乾水分和壓平實,使紙與款面粘合沒有空隙。

5、加膜:揭去之後,傳統的做法是附上拷貝紙,究其目的是在棕帚敲壓之時可以方便觀察款面,所以筆者在這裡一般使用保鮮膜代替拷貝紙,也可以用保鮮袋剪開單面覆於其上。

6、棕帚:左手鉗住印石,右手握棕帚在拷貝紙上不但敲打,要勻要有一定力度,並且不時的觀察,初練的時候很容易在邊角的地方用力過猛,將拓款紙弄破,一定要注意。如果使用的是薄宣紙或者拷貝紙,那麼更要小心仔細。這裡我們使用保險膜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比較不容易破,如果使用拷貝紙那麼要換幾次的。款紙與款面緊密貼實之後,呈半透明狀即可,這時,你已經可以清晰的看到拖款紙上有清晰的白色字跡了。

注意點:這個步驟是最容易前功盡棄的地方,很多書上會告訴你要擦刷,但是筆者一般是用比較老一點的方法,就是自上而下的敲打,要勻,要有力度,又不要太過用力,透過保鮮膜可以觀察到拓款紙上的情況,在不緊密處可以多敲打幾下。

7、拓墨:除去保鮮膜,準備上墨。拓包蘸墨,輕輕的蘸,然後在邊上的紙上先實驗一下效果。還記得剛才吸乾水分時所用的宣紙麼,可以用來試墨,不要太溼。拓墨的時候,先從空白的地方輕輕拍打,逐漸到有字處。要淡淡的一層,勻而薄,就像鈐印時蘸印泥一樣,短距離,高速度的點按,但是要比鈐印蘸印泥時要輕很多很多。這裡需要大家多多實踐了,筆者的方法也是自己在實踐中摸索,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一些調整。

8、揭取:拓墨之後,要耐心的等待,等待款邊四周潮溼處幹透,方可揭取。一定要幹透,不要心急,揭時先揭起一角,逐步擴大,最後揭起。

注意:如果揭取之時,紙與款面有粘合,應立刻換一角再揭,或哈一口氣,使之潮溼後,再揭取。

9、壓平:揭取之後,壓在玻璃板之下,或者幹透後夾在厚一點的書之內,壓平。

10、墨拓結束後,拓包如果要再用,可放置在潮溼處。拓包易幹,如果不用,可將拓包著墨面蘸清水,在宣紙上拍打,取其墨汁,保持乾淨,以備下次使用。如下次用時發現墨面幹硬,可以蘸清水,扑打均勻再用。

這是邊款的墨拓的一整套流程,說著很囉嗦,因為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多給大家說一些,這樣大家實踐的時候可以少走些彎路。

剛剛壓平的會有些褶皺,我們後面會介紹簡單的裝裱,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中華文化講堂」攜篆刻藝術走進波蘭華沙大學
    新華社華沙4月7日專電(記者石中玉)波蘭華沙大學7日舉辦主題為《方寸之間的大千世界——從中國篆刻看中國人的人文追求》的「中華文化講堂」活動,讓波蘭民眾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了解篆刻藝術的歷史與傳承。
  • 學習篆刻打基礎:篆刻技法——邊款法
    一些同學會提問題:老師,你講講邊款的刻法吧;網上甚至還流行《一張圖看懂篆刻邊款刀法》這樣的圖片;但我們相信,如果對邊款做深入的了解並做了初級的練習之後,大家就不會有「短時間學會邊款」這樣的想法了,因為邊款實在是個龐大的學習內容。
  • 篆刻入門:篆刻的邊款應當如何定位
    這是這套課程的第11課,主要講篆刻署邊款的相關問題。雖然早期的戰國古璽、秦漢印之上無邊款出現,但隨著篆刻藝術的蓬勃發展(邊款的歷史,請看我們篆刻史部分的文章,不在本系列課程之內),在一方印刻好的印上署上邊款,已經成為篆刻創作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一方印刻完了,沒有邊款就不算是完整的作品。
  • 名家教你捶拓篆刻邊款
    篆刻邊款的捶拓技法,應源於碑拓技藝,是碑拓技藝派生出的一個分支,是傳拓技藝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篆刻藝術的蓬勃發展,愛好、學習、從事篆刻藝術人數的日益增長,篆刻藝術的展覽、賽事也愈來愈多,印屏設計已成為篆刻家們展示篆刻藝術的重要載體,而邊款拓片則是展示篆刻藝術和印屏設計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全國書法篆刻展」,還是「全國篆刻藝術展」,但凡有篆刻參與的大型展覽,在徵稿函上,均有邊款不得少於兩方(或四方)的要求,可見邊款對於篆刻藝術展示是不可或缺的。
  • 篆刻入門之—必不可少的邊款練習
    作為篆刻的最後一道工序,刻邊款的練習對初學者來講尤為重要,但通常都被初學者們忽略了。他們認定篆刻印底是學習的要點,篆刻邊款比較輕鬆,殊不知篆刻邊款也是大有學問在的。今天小牧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通常的邊款類型。
  • 吳平篆刻教學視頻 手工篆刻提升視頻教程 篆刻教學講座視頻
    吳平篆刻教學12講,邀請當代篆刻大師、前故宮書畫處長吳平先生現身說法、親手示範,從概說、字法、章法、刀法、邊款、餘事等不同層面,循序漸進指引愛好者入門學習與欣賞。1953年、1988年分別在中山堂及「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畫展和書畫篆刻展,曾獲畫學會「金爵獎」、「中山文藝創作獎」。
  • 想提高你的篆刻水平,就要學會如何刻篆刻邊款!
    學篆刻的朋友們肯定都知道,邊款藝術是整個篆刻藝術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邊款藝術的發展是一個很必要的一個發展過程,它與石質印材的發現、應用有極其重要的關係。這一時期的邊款風書水準之高,在篆刻界呈現出百花齊放、爭奇鬥,成了邊款藝術史上最光彩奪目的一項藝術的發展,一個讓眾人震驚的發展。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篆刻的刻法:先將印章要刻的一面用墨塗一遍,這樣我們可以看清用刀的痕跡。
  • 篆刻印章的邊款
    關注我們,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愛上寫字 篆刻興起於先秦,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復興於明,中興於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今天給大家帶來南京市博物館藏印中的名人印章。
  • 篆刻邊款技法大全
    篆刻課堂以下是正文:一、邊款的內容:3、同治之後有大師趙之謙卓犖之才,把邊款藝術推上了巔峰,創造了以陽文作邊款,並配以漢畫像,北魏造像等形式。他的楷書邊款,早年與浙派相近,大概在三十歲左右開始在書法上追宗北魏龍門的碑刻之風,所以邊款的筆勢結字也形成了自文、何以來嶄新的形體。
  • 篆刻入門心得:三分鐘教你看懂邊款!
    文人篆刻印章興起於明代,那時文人們紛紛親自動手開始刻章。先前小牧有跟大家講過印章如何臨募、如何學習漢印等,今天小牧就跟大家講一下邊款這方面的知識。邊款說白了就是刻在石料側面的款識,那在這小小的印面裡藏著什麼樣的學問呢?
  • 講堂 ▌布丁說篆刻之二十八《篆刻技法:細說「字法」》
    我曾經給篆刻學習初學者列了四方面的學習內容,分別是:篆刻史,篆刻人物,篆刻技法,篆刻雜識(工具、印論等)。
  • 篆刻名家邊款欣賞,高清原石66枚!
    刻邊款,篆、隸、草體多用雙刀。行楷多用單刀,即一刀一筆。鐫刻邊款,可按筆順刻。明人文彭所刻邊款,沿用了刻碑帖的方法,即先將字寫在印章上面,然後用雙入正刀刻出,字體線條流暢,但缺乏蒼古之氣,今人運用很少。黃易沿習丁敬用單入切刀法刻邊款。
  • 趙之謙邊款裡的印論,振人發聵
    到了34歲時,趙之謙已經開始在邊款裡發表意見了: ▲趙之謙印及邊款 邊款內容是,「龍泓(丁敬)無此安詳,完白(鄧石如)
  • 講堂 ▌布丁說篆刻之二十九《篆刻技法 — 關於篆法》
    篆刻初入門,一般會被告知,篆刻需要主力研究篆法、章法、刀法三大知識體系,大致上世紀80年代時,篆刻圖書如果講到篆刻技法時,其知識體系還大致是分這三類知識進行解析,但到了本世紀初,大致2005年前後,這中間有一個問題突然被提了出來,就是在過去的篆刻理論裡,把篆刻字法與篆刻篆法混為一談了,而其實,字法與篆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面我們專門寫過字法的文章叫《細說字法》
  • 學篆刻一定要重視邊款的學習!何震說:印之具款,亦如畫之題款!
    作為一位篆刻大家,何震的成就還體現在邊款上。「印之具款,亦如畫之題款,所以見鄭重也。」從何震起,邊款才真正光大其制,可謂印款並重、珠櫝相輝。他首創的邊款以單切刀刻出,乾脆利索、稜厲沉厚,才不愧是名副其實的「金石」款。興許這也與他的豪爽有關?
  • 重溫印章的邊款
    六朝之前,至今尚未發現帶有款式的古缽,現存最早的帶款印,為隋朝官印,內容為記載該印於某年某月日製造。到了宋元,官印款識已比較普遍。一九七一年南京附近南宋墓中出土的一方帶有款識的私印,是為私印帶款的最早的實物。到了明代,石印以期瑩潤光潔易受刀等特點,漸為書畫篆刻家所喜愛,自此之後,印學大興,篆刻以獨特的藝術形式,與書、畫鼎足而三,開始登上了大雅之堂,而文彭、何震,則是印學中興的奠基人。
  • 初學篆刻,除了刻刀、印石、印泥之外,還要準備哪些材料和工具?
    (拷貝紙)(2)印稿紙:就是平常我們寫印稿,設計印稿用的紙,可以是白報紙,也可以用毛邊紙,或者便宜一點的宣紙都可以;(3)生宣紙:用於拓邊款時吸水用硯除了用於磨墨,還用於拓邊款時備墨。所以篆刻學習,硯基本是必需品。硯臺一般選用青石硯就可以,只要硯面平光、滋潤、易於發墨就好。當然,如果有條件買更好的歙硯、端硯、澄泥硯就更好。一般的青石硯,價格在100元以下,高端的硯,價格不封頂。硯在平時不用的時候,要保持清潔,不要留墨。
  • 印章的種類二篆刻講堂四十六
    鳥蟲篆印章特殊的風格,特殊的文字一直慢慢不斷的延續發展,直到今日,仍被廣大印人所鍾愛,我們如今可以從很多篆刻大師的作品中找到鳥蟲篆印的身影。我們可以看到鳥蟲篆入印的特點,在一些起筆或者收筆的位置用花鳥魚蟲的形象來詮釋。
  • 「鳥蟲篆」篆刻的傳承之路
    方介堪全面挖掘了鳥蟲篆,並將其融入篆刻創作,堪稱近世以來成功從事鳥蟲篆篆刻的第一人。張大千早期的書畫用印大多由方介堪奏刀,人稱「張畫方印」、金石書畫雙絕典範。在上海期間,方介堪受邀開展書法篆刻教學, 培養了大批喜愛「鳥蟲篆」篆刻的人才,在他的弟子中,最富盛名的就是韓天衡。
  • 臺灣名家篆刻欣賞
    黃明修刻 泰來石平頭鈕閒章印文:黃絹幼婦外孫齏臼邊款:魏武常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題作:黃絹婦幼齊臼八字。魏武謂修卿解不?答曰解。杜三鑫刻 芙蓉石瑞獸鈕閒章印文:憀以自娛邊款:辛已十二月,散仙。杜三鑫刻 高山石龍鳳鈕閒章印文:大音希聲邊款:大音希聲, 老子語。辛巳仲夏, 散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