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化視角下的佛典漢譯與詮釋研究」開題報告暨專家諮詢學術會議在上海大學隆重、順利召開
佛教在線上海訊 2018年11月3日上午,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化視角下的佛典漢譯與詮釋研究」開題報告暨專家諮詢學術會議在上海大學樂乎新樓上善廳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20餘位專家學者和課題組成員參加了此次會議,圍繞「中國化視角下的佛典漢譯與詮釋研究」,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
上海大學文學院書記竺劍出席並致歡迎辭,他對程恭讓教授來到上海大學後帶來的學術新成果、開闢的研究新領域給予高度稱讚,對各位專家學者對程恭讓教授和上海大學文學院科研發展給予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會議共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課題報告,首先由項目負責人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作項目開題報告,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唐忠毛教授主持。
程恭讓教授在報告中首先介紹了課題的主要學術思想和目標。本課題的主要目標是通過佛典漢譯與詮釋問題的研究主線,深化對於佛教中國化問題的理論認識,並在佛教中國化研究視角的指引下,深刻理解中國佛教古典詮釋傳統的學理價值,進一步深刻把握中國佛教古典詮釋傳統與現代轉型實踐的一致性,為當代中國佛教思想的繼續健康發展提供學術啟示。其次,他介紹了自己近年《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2015),《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以善巧方便概念思想為中心》(2017)等相關著作代表的前期研究成果。接著,他介紹了目前自己正在努力推進的「《寶性論》漢譯與詮釋研究」、「《維摩經》漢譯與詮釋研究」、"《八千頌般若》研究」等幾個重點領域的研究情況,以及關於中國佛教經典漢譯史、詮釋史等今後將主要致力的幾個重點問題。最後,他期望在這一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的平臺上,能夠培育一支高水平、寬視野、能創新的學術團隊,組織系列性的論文集《佛教中國化與佛典詮釋研究》,建設好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搭建起出色的佛教學術研究、交流平臺,如期圓滿順利地完成課題研究。
接著進行的項目選題交流部分,由上海師範大學對外漢語教學學院夏廣興教授主持,課題組成員匯報了以下各自的研究選題。
上海大學文學院博士後常紅星報告的題目為《南朝尼眾佛教中國化研究》,他基於對佛教女性議題的持續關注,選擇南朝尼眾佛教這一早期佛教中國化的理想型,計劃分別從戒律、倫理、布教、尼制、思維方式和女性觀念等六個面向討論南朝尼眾佛教中國化的歷史趨勢、具體進程和性別特徵。
揚州大學哲學系講師樊沁永博士報告的題目為《覺浪道盛精神哲學發微——佛教中國化研究的新視角》,他基於長期對晚明佛教的研究,選擇道盛這一特殊的晚明高僧,圍繞道盛對《法華經·方便品》的詮釋開發,運用徐梵澄精神哲學方法,期望能對佛教中國化問題有新的思考。
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博士後韓敬山報告的題目是《五位漢藏高僧對「佛教中國化」的詮釋研究》,他以道安、九世班禪、太虛、七世章嘉、星雲大師等五位高僧為對象,以政教關係為切入點,對他們的佛教中國化理論與實踐展開研究。
南開大學哲學院講師趙文博士的報告題目是《從鳩摩羅什譯經看大乘佛教真理觀的「中國化」》,他通過對《大品般若經》《小品般若經》梵漢文本的比較,討論了「法性」、「如」、「法界」、「實際」等概念在鳩摩羅什譯本中的不同運用和表現,及其反映的鳩摩羅什譯經中的佛教中國化現象。
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釋慧正的報告題目是《<無量義經>的譯入、流傳、詮釋與應用》,針對《無量義經》的譯入版本與時間,《無量義經》在中、印、日三國之間的流傳,《無量義經》在中外、古今不同時空下的詮釋,以及《無量義經》在天台創教、慈濟辦會的古今應用問題展開探討。
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王若曦報告的題目為《金剛經詮釋層次初探》,以無住思想為例,討論了《金剛經》在概念釋義層次、段落聯繫性、詮釋可能性等方面的內容。
保定佛教文化研究會研究員胡明明報告的題目是《佛教中國化視角下的<楞嚴經〉詮釋》,通過將《楞嚴經》放到「中國化」視角下重新審視,詮釋《楞嚴經》的內涵與意義,並擬重新在佛教中國化視角下思考「疑偽經」的重要學術意義與重要歷史價值。
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伊家慧報告的題目為《部派佛教佛陀觀對中國佛教的影響》,從佛典漢譯史的視角,討論了部派佛教佛陀觀基本文獻在中國的漢譯與傳播,及其對中國佛教的影響。
會議第二階段為諮詢專家發表相關研究前沿報告及開題報告學術評議,由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教授主持並作回應發言。
劉平
夏金華
李向平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劉平教授結合基督教聖經學的研究,從詮釋學的角度肯定了課題對建構佛教詮釋學的努力。他認為佛典的詮釋應該首先注重對佛典源語言梵文、巴利文的研究,這是佛典詮釋學體系得以建構的首要基礎。同時,佛典詮釋應該儘量避免對文本先入為主的辨別,這兩點是本課題含金量所在,他基於這兩點高度肯定程恭讓教授領銜的這項課題研究的學術價值。
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夏金華研究員肯定了本課題的前期研究成果,並提出如何在前期成果的基礎上,確定合適的經典選擇標準,明確中心的研究主線,將是未來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李向平教授充分肯定了課題負責人程恭讓教授多年來立足於佛典翻譯和詮釋,在佛學研究領域取得的豐富成果,認為這對該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奠定了重要基礎。他建議在研究過程中,應該注重佛典與研究主題之間的外在聯繫和內在邏輯的統一,關注中國佛教歷史上中國化失敗的案例以形成對比性研究,並要更加注重研究方法論的問題。
周廣榮
業露華
葛壯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周廣榮研究員,對程恭讓教授的學術追求與情懷給予高度讚揚,對他在梵文佛典的新譯時從學術研究求真務實的立場出發所堅持的嚴謹譯風給予肯定。他建議在研究過程中跳出中國佛教的傳統視域,將目光同時投向印度佛教的本色和印度宗教文化背景,這將對佛教中國化問題取得更加深入的認識。
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前所長業露華研究員對本課題的選題給於充分的肯定,同時他也建議關注佛教中國化,不應該只局限於對精英階層的關注,同時也應該對其在大眾階層的具體展開予以同等的重視。他也指出經典詮釋是佛教中國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本課題如何選擇有代表性的經典展開個案研究,將是課題開展的一個重點難點。
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葛壯研究員高度肯定了本課題的選題,認為本課題的研究不僅將有利於推動當代佛學研究的學科發展,客觀上也有益於對中國優秀佛教傳統文化的弘揚,因而具有非常積極的學術意義和文化意義。他建議本該課題所關注的佛教中國化研究,要關注中國思想史上儒釋道三教融合的思想背景,同時也不能離開對當代佛教發展方向的現實觀照。
侯衝
夏廣興
唐忠毛
上海師範大學哲學學院侯衝教授肯定了本課題以中國化視角為切入點的研究思路,並建議將釋道安對佛教中國化的推動納入課題的研究中。對於佛典詮釋學理論體系的建構,課題組的研究不僅可以從佛典義理的闡釋入手,同時也可以更多關注佛教實踐層面的詮釋。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夏廣興教授認為,佛教中國化的過程與中國佛教立宗判教的過程同時展開,對佛教中國化問題的探討,應當關注中國佛教各宗派對此問題的闡釋。另外,從空間上看,西域是佛教傳入中國的重要中轉站之一,因此在討論佛教中國化問題時,也建議適當關注西域文化對中國佛教的影響。
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唐忠毛教授認為,從本體論的角度看,佛教詮釋學是對佛教根本精神的把握、領會和發揚,這是佛教詮釋學建構的目標所在。從歷史的維度來看,佛教中國化問題集中表現在古印度和古代中國;就當代的維度而言,佛教中國化問題不僅涵蓋中印,同時還要考慮西方文化的影響。
經過長達四個小時的課題報告、選題交流及專家評議三個環節,會議進入第三階段的開題報告會學術總結議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魏道儒研究員和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晏可佳研究員分別作了學術評議總結。
魏道儒研究員對本課題的選題給於充分的肯定,他稱讚課題負責人程恭讓教授一直保持著對學問的敬畏,保持著對學術的追求,經過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取得了豐碩的前期研究成果,為本課題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課題組是一支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青年團隊,他們具有廣闊的理論視野,對國內外前沿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等都有深入了解。本次重點項目的開題會議,聚集了國內的頂尖專家,各位專家學者在會上積極發言、認真探討,為該課題研究今後的順利進行提供了非常重要、非常寶貴的意見。相信在程教授的帶領下,該課題的研究一定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他也建議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要明確佛典的選擇標準,對於課題組成員的研究選題也要堅持認真對待、仔細思考、謹慎篩選、嚴格取捨的原則,不僅要把握好研究主題的整體邏輯,同時還應該做到全面化、系統化、專題化、細緻化、綜合化的有機統一。
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晏可佳研究員認為,當前中國對宗教中國化問題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學界、教界和政界。學界研究雖然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但仍然存在豐富的研究空間,而如何推動學界、教界、政界相關研究的互動,也應該是今後可以繼續深入拓展的。佛教源自古印度,對佛教中國化的研究離不開對佛典漢譯問題的探討。這需要課題組發揮團隊語言優勢,尤其是要在梵文佛典新譯的基礎上對佛典漢譯問題進行深入的闡釋。他稱讚程恭讓教授及所帶領的團隊學術基礎紮實,研究視野開闊,前期成果豐富,一定可以取得卓越學術建樹,大大推進佛教經典學研究及佛教中國化問題研究。
最後,項目負責人程恭讓教授對各位專家學者給出的指導意見表示衷心感謝。他說,本課題的研究主要涵蓋佛教中國化、佛典漢譯研究和佛教詮釋學研究等領域。研究思路是藉助於中國化的研究視角,對佛典漢譯和詮釋理解做出更具縱深度的研判,並在此基礎上呈現對當代佛教中國化發展方向的價值探討和現實觀照。這其中必然要涉及到對研究對象的選擇、佛教中國化概念的界定、佛典源語言的理解、翻譯和佛教詮釋學理論的建構等問題。諸位專家圍繞這幾個方面所給予的寶貴意見,對本課題研究規劃的邏輯性、縱深行、系統性的全面提升以及今後研究的順利展開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價值。課題組將認真研究吸收專家學者們給予的寶貴意見,合理安排研究周期,通力合作,如期高質量地完成課題研究工作。
出席本次會議的特邀嘉賓還有: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陳菊霞、上海大學出版社主編鄒西禮、上海大學期刊社編審方守獅、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講師邵捷博士、上海花地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來豔女士等。此次開題報告會的舉行,標誌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化視角下的佛典漢譯與詮釋研究」工作正式啟動,對本課題研究任務的深入開展和順利實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文:黃凱、常紅星,圖:張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