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家王漢強,因1934年編輯出版《中國郵票圖集》(圖1,內頁)而揚名郵壇,然而迄今人們對其履歷事跡不詳。筆者經多方搜集資料和分析研究,現將考證結果示下:
一、集郵事略匯錄
王漢強,生於1876年,江蘇江寧人①。1929年8月成為中華郵票會165號會員,時居上海東蒲石路49號。1934年所編《中國郵票圖集》由上海文華圖書公司印行,12月列名《甲戌郵刊》,會員號144,住霞飛路304號。1935年2月加入新光郵票會,會員號272,是年在愷自爾路195號開設世界郵票地圖社(圖2,世界郵票地圖社明信片),分冊編出《世界郵票地圖》。1936年中國郵商公會成立,王漢強為監察委員,同年4月遷址霞飛路238號,世界郵票地圖社廣告見登《甲戌郵刊》3卷7期。《集郵雜誌》1卷2期(1939年6月)亦見有世界郵票地圖社廣告。《新光》1943年秋季號《會員錄》列名,通訊處為愷自爾路19號。
圖1
圖2-1
圖2-2
在尋覓王漢強生平事略過程中,筆者還發現鮮為人知的如下史料:,1933年《文華》第38期刊登王漢強啟事:「鄙人於民國十四年曾在北京創辦郵票交換會,謬任會長職務,現為中華郵票會165號會員,現擬編輯中國郵票圖集,不日付梓行將出版」(圖3)②。
圖3-1
圖3-2
上述爆料引發疑問:北京郵票交換會究竟何人何時創辦?
《北京集郵史概述》寫道:「1926年3月施秉章在他的環球郵票社發起成立北京郵票交換會」,此段表述有待商榷。毫無疑問,施秉章在北京郵票交換會的創建中發揮了骨幹作用,《北京郵票交換會會志》的編出即是明證。然而難以想像,單憑一位郵商的影響力能在京城發起組織一個郵票交換會。為正郵史,現將北京《晨報》1926年3月19日《郵票交換會成立》之報導完整摘錄於下:
北京搜集郵票家以北京為中國首都,未聞有郵票會之組織,且搜集郵票乃一種高尚文雅之娛樂,不特足以陶冶性情,且於科學上美術上亦有莫大之貢獻,故特集合諸同道,組織一郵票交換會於青年會。此會內容專以互相交換,互相研究,藉以增進知識為宗旨。凡中外人士不拘男女樂於郵票者,均可加入為會員。會員每人每季僅收大洋9角,且有會志贈送。此種會志專載該會員詳細地址,以及各國郵票新聞、郵票廣告等等。凡是本京會員,每星期下午3點必在該會聚集一處,互相交換。其交換標準,聞按美國之司各脫或法國之香檳目錄書,以示平允。如不欲變換郵票,亦可以現金代之。此種組織不特予集郵者以交換之機會,且使集郵者知中國有一固定之機關,可以聯絡大眾之感情。如外埠人士不能在京聚會,亦可照例與任何會員互相通信。聞該會會員除每星期例會外,每6個月即開一郵票比賽大會,藉以提倡集郵者之興趣。接洽者為青年會趙雲路雲。
顯然,北京郵票交換會是北京基督教青年會發起組織,會址初設青年會,情形類似1923年杭州基督教青年會集郵組、1925年福州基督教青年會集郵團之設。
基督教青年會是國際性社會服務團體,1912年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立案並在上海建立總部,發展至1922年共有40個城市青年會和200個學校青年會,其努力目標是:「發揚基督精神,團結青年同志,養成完美人格,建設完美社會」「不但注意個人的靈德,而且還看重體、智、群三方面的提練。」
業已查明,北京郵票交換會名譽會長艾德敷時為北京青年會幹事(圖4,《青年進步》第28期),接洽者趙雲路見錄1928年華籍幹事名單(圖5,《北京基督教青年會歷史研究》366頁)。會長王翰祥,副會長汪子年則均為民國早期集郵家。
圖4-1
圖4-2
圖5
王翰祥履歷,迄今未見有任何介紹,然而《北京郵票交換會會志》會員錄表明,王漢強的《文華》自述並非妄言,王翰祥即是王漢強:會志第2期所刊《List of Members》中,1號會員登記信息為Mr.Wang Hang Hsiang,c.o.9, Paiyinhutung,Peking A. Scott.Eng.,由此可見王漢強的英文名即由「王翰祥」音譯而得,c.o.為care of之縮略語,意即「由……轉交」,背陰胡同9號時為施秉章之寓所。(圖6)
圖6-1
圖6-2
同期會志所刊《新會員錄》列表之後附有《通信處更動一覽表》,白紙黑字、瞭然在目:1、王漢強 北京背陰胡同九號轉(圖7)。
圖7
圖8
二、生平履歷考證
劉廣實曾在《晉版〈寒雲日記〉讀後》文中提及兩條重要線索,現摘引如下:
還可提一下張氏未摘的另一件事:丙寅三月三十日「(徐)子權介王漢強來謁,王學農之父也」(63頁)。集郵界也有名王漢強者,辛亥革命時擔任過滬軍都督府的總務(人事?)科長,後曾為郵商,還出版過《世界郵票地圖》等,與此不知是否同一人,或曾否與袁氏談及郵事。此前還記有王學農以微事獲罪遭囚,袁氏曾試為搭救。故王漢強主要應為兒子的事見袁。張氏未摘此條,或是曾經查證過?
考證一。從王漢強任職「滬軍都督府的總務(人事?)科長」之線索出發尋蹤,我們可以了知, 王漢強早年曾任教湖州旅滬公學。
湖州旅滬公學是湖商楊譜笙1906年於滬上創辦,辛亥革命時期成為同盟會中部總會的大本營。辛亥愛國志士陳英士曾任教湖州旅滬公學,上海光復後陳英士被推舉為滬軍都督府都督,隨之任命校長楊譜笙為參謀兼軍需科長、同事王漢強為總務(人事?)科長④,1912年在同盟會本部駐滬機關部複選中王漢強又當選為評議員⑤。《民國陳英士先生其美年譜》中還記載了陳果夫在《癸丑討袁》中寫王漢強的一段軼聞:「有一位王漢強先生曾奉英士先生命製造炸彈。革命失敗後,王先生自己有了身家不敢再做,就把炸彈殼及其它材料共裝兩籃送交給我。」⑥此中有個細節值得注意,即癸丑(1913年)討袁時王漢強已成家立業,依時間判斷與集郵家王漢強的年齡(時年37歲)並不矛盾。
1961年6月中、下旬,上海市政協兩次約請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傅墨正、李健青、李淨通、餘芷江、張志鶴、林道源、賈粟香、張斯麐、周斌、唐執夫等老先生座談辛亥上海光復前後情況,席間周斌(當時在上海湖州旅滬公學讀書)言及:上海解放前三年,我在上海組織「辛亥革命同志會」,經常和曾任湖州旅滬公學唱歌算術教員的王漢強見面④。據此我們可知王漢強1946年尚且健在,已然古稀之年。
考證二。王漢強、王學農父子之線索查證結果表明,與集郵家的王漢強關聯度很高。
民國25年5月印行《第二期甲戌郵票會會員錄》記載:144號 王漢強 年齡61籍貫江蘇江寧 職業商界 集中外郵票 通訊處上海霞飛路嵩山路東238號二樓。
另據1944年張丹子主編《中國名人年鑑上海之部 1943》及李元信編《環球中國名人傳略 上海工商各界之部》記載:王學農,江蘇江寧縣籍,1896年生於浙江杭州。1916習電氣科上海交大,1917—1922年先後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哈佛大學和威斯邦陸軍學校。初在美國任標準飛機廠技師,回國後任上海交大工科教授,繼而赴任北京工業大學工科教授。後在警界、商界任職,1938起年擔任日偽華中水電股份有限公司常務董事(圖9,《中國名人年鑑》),戰後以漢奸論處。
圖9-1
圖9-2
王漢強與王學農的父子關係是確定無疑的,不僅因為兩人籍貫同為江蘇江寧,且有文獻直接佐證,1924年版《國貨月報》第一1年第一1期黃慧任《序》:「前輩王漢強先生對於提倡國貨不遺餘力,奔走呼號。……本屆選舉大會,又舉先生為評議會正議長矣。先生之少君,留學美國凡八年,畢業三次,近已回國,出其所學,以嚮國人,更能克承家學」(圖10)。
圖10
考證三。在上海商界亦見有王漢強者報導:此公1912年創辦華粹國貨公司,為中華國貨維持會第七屆副議長。1915年《國貨調查錄》創辦,王漢強擔任調查部部長。1927年上海特別市商民協會成立,王漢強被選為臨時執行委員。1918年任中華國貨維持會第七屆副議長,1924年為中華國貨維持會第十三屆評議會正議長,此後作為三常委之一,長期主持中華國貨維持會日常會務(圖11,1932年刊布的王漢強肖像)⑦。
經民國文獻和社交圈之比對分析,筆者認為政界和商界的王漢強實為同一人,僅舉證與王一亭之關係即已然明了——上海光復前滬上湖州籍巨商王一亭(1867—1938)即與湖州旅滬公學教員王漢強熟識,陳英士執掌滬軍都督府時是為同僚;1912年同盟會本部駐滬機關部建立,一為理財司長,一為評議員;1917年各界在滬公祭陳其美,王一亭、王漢強等同為(上海)南商會代表親詣弔奠⑧;上海商民協會初創時期。二王同為臨時執行委員及「各業指導員」⑨;從政從商,兩人社交圈雷同,過從密切。
郵界王漢強的從商經歷,不僅甲戌郵票會會員錄有記載,另從一個細節亦可見一斑:1934年《中國郵票圖集》王漢強所撰《卷首語》中,有「本提倡國貨之志」之言,這大概是其多年職場生涯之使然吧。
最後再摘引一段劉廣實先生言及的集郵掌故以作參考:另一位是名王漢強的同盟會會員,據自述,本世紀初已開始集郵。當上海光復時,他曾任滬軍都督府的總務科長。孫中山先生親自設計的總統像光復樣票,存世僅10枚,聞即系王漢強從商務印書館中覓得而流傳於世⑩。
圖11
考證至此,可作如下小結:
滬上集郵名家王漢強,早年曾參加辛亥革命,上海光復後棄政從商,不遺餘力提倡國貨。上世紀20年代起涉入集郵界,曾受邀擔任北京郵票交換會會長,30年代出郵書、辦郵社,自得其樂,是位長壽老人。
參考文獻
① 甲戌郵票會.第二期甲戌郵票會會員錄[M].鄭州:1936.16.
② 王漢強.代郵復關先生[J].文華,1933,(38):3.
③ 於福海.施秉章與「環球郵票社」[EB/OL].http://www.ccssc.cn/collector/peason/personage-cn/49.htm④ 上海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辛亥上海光復前後[A],辛亥革命回憶錄第4集[C].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63.10-11.
⑤ 中國同盟會本部駐滬杌關部複選職員名單[N].民立報,1912-5-6.
⑥ 徐詠平.民國陳英士先生其美年譜[M].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351-352
⑦ 中華國貨維持會.中華國貨維持會二十周紀念刊[M].上海:中華國貨維持會.1932.
⑧ 羅剛.中華民國國父實錄[M].臺北:羅剛先生三民主義獎學金基金會,1988.2983-2984.
⑨ 徐鼎新,錢小明.上海總商會史1902-1929[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368.
⑩ 劉廣實.辛亥郵史散論(摘要)[A],中國集郵年鑑1992[C].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3.145.
轉自:十年集郵
長按或掃一掃二維碼,關注方寸郵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