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患者「心」的未來——煙臺毓璜頂醫院心外科專家馬黎明:刀尖兒之...

2020-12-17 瀟湘晨報

馬黎明(左四)在查房

膠東在線5月7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馬瑾) 心臟外科醫生的日常,如同刀尖在心臟上起舞,風險與挑戰並存,責任與壓力共勉。煙臺毓璜頂醫院心外科專家馬黎明,三十年心外科生涯,主刀手術5000餘例,每每手術刀下與死神爭奪人命,妙手回春出神入化,令業界信服,患者尊崇。

作為一名心外科醫生,卻也恰如他的名字一樣,給心臟病患者帶來了「心」的「黎明」與未來。

馬黎明(左一)和團隊在研究患者病情

治療複雜瓣膜病走在國內前列

初見毓璜頂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馬黎明,他的平易近人使人感到親切和溫暖。從事心臟外科專業30年,他成功獨立完成心臟外科手術5000餘例,其中冠脈搭橋手術2500餘例,先天性心臟病手術1000餘例,心臟瓣膜手術1500餘例,大血管手術300餘例……

在心外科的近三十個春秋,馬黎明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關,創新了許多手術方式,豐富的手術經驗和超高手術成功率,使記者深深感受到他一路走來鏗鏘有力的步伐。

2017年年初,72歲的蓬萊老人因無法忍受劇烈的心絞痛被送往醫院。經會診檢查確診為主動瓣重度狹窄、冠心病三支病變、頸動脈狹窄,類似複雜的重症瓣膜病。患者遭受著反覆心絞痛的折磨,手術,固然是最好、也是最根本的方式。可是,同樣的,老人年事已高,手術中存在巨大的風險,很容易猝死,騎虎難下。

時間不等人,馬黎明還是決定為老人實施手術。術中,心臟搭了三根橋,主動瓣替換+頸內動脈內膜剝脫,一臺手術相當於同期三個大手術,一氣呵成,歷經四個多小時,術後排除了心衰、腦梗等併發症,十分成功。第二天,老人便恢復了意識。該手術也從此成為心外科同行譽為一臺「經典手術」。

馬黎明(左一)及團隊討論患者病情

千針「補心」與死神較量

外科手術中,幾乎每場手術都是在與死神較量,馬黎明就是用手中的刀,將患者一點點從死神的手中搶奪過來。

在心臟外科疾病中,最為兇險的莫過於急性主動脈夾層。主動脈內膜被撕裂,血液經破口進入到血管壁的中層,形成一個夾層,這時,血管壁只剩下一層薄薄的外膜,在主動脈血流的高壓衝擊下,一旦破裂就會像決堤的洪水一樣,患者死亡,往往只在瞬間。

2017年12月的一個晚上,一位62歲的老年患者因胸部突然劇烈疼痛送進了醫院。正在值班的馬黎明見狀不由得心中猛地一沉:很像急性主動脈夾層,緊接著的增強CT結果證實了他的判斷,從心臟到左腿根部的血管都已受損,隨時可能破裂。

生死時速,爭分奪秒,深夜時分,別人酣睡之時,醫院裡卻在上演一場生命接力賽。

老人被推進了手術室,「先開胸心包切開,吸出大量血性積痰,解除心包填塞。隨後游離大血管各分支,建立體外循環。再對主動脈近端進行處理,降溫至心跳停後在主動脈弓進行替換和冠脈移植,然後進行復甦及脫離體外循環,完成血管吻合,最後進行止血和關胸。」馬黎明說,手術從夜裡10點一直持續到第二天的上午9點,共進行了11個小時,僅止血就用了4個小時。手術中,每一處都要內外縫合上百針,七八處,有上千針。萬一其中有一針出現漏血,患者就要面臨死亡的威脅。

千針補心,與死神較量,馬主任用高超的醫術,讓這位幸運的老年患者枯木逢春。而當他從手術臺上下來時,已然累癱。

妙手治療一歲先心病患兒

「一名嗷嗷待哺的嬰兒身患先天性心臟病,治還是不治?」當馬黎明將這個問題拋給記者時,他緊接著就給出了鏗鏘有力的答案:治,一定要治,孩子太小,病情太重,等不了太長時間。

1歲男孩冬冬被查出患紫紺型先心病,就是俗稱的「紫孩子」,嘴唇發紫,指尖粗壯。這屬於先心病中的疑難雜症,心臟同時有室間隔缺損、右室流出道狹窄、主動脈騎跨、右室肥厚四個問題,已經出現了心衰的症狀。孩子的父母輾轉省內各大醫院,均不得醫治。

「僅有幾斤重的孩子心臟如雞蛋般大小,血管格外纖細,手術只能在放大鏡下施行。」馬黎明說,由於嬰幼兒心血管發育不健全,耐受力弱,手術難度極大,手術中的每個細節必須精準細緻。但是當看著孩子父母那雙期盼的眼神時,讓人心痛,真的無法拒絕。

夜深人靜時,幾番斟酌與思考,馬黎明幾次將設計好的手術方案一一否定,再重新開始。最終,馬黎明帶領團隊成功為這名患兒做了法四矯治手術+肺動脈瓣成形術,手術歷時3個多小時,術後三天患兒恢復正常。

馬主任介紹,一臺心臟手術至少3-4小時,團隊合作十分重要,麻醉團隊、體外循環團隊、獨立的術後監護團隊缺一不可。而當一家醫院能做嬰幼兒複雜先心病手術,足以說明該院的心外團隊技術已經達到省內先進、甚至是國家領先水平。

「大心臟」裡裝著的都是患者

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到一歲多的嬰孩,馬黎明是一位在「開心」的科室裡,將病人裝入心中的心外科醫生。時間長了,他自己的心仿佛也被「撐」大了。每每從一臺驚心動魄的手術上下來時,他笑言,外科醫生們必須練就一顆「大心臟」,膽大心細,才能擔起如此重任。

以急性主動脈夾層手術為例,發病兇險,堪稱為心血管外科醫生的終極挑戰之一。為了使手術的成功率更高,創傷更小,馬黎明帶領他的團隊努力學習國際上最先進的做法,保證團隊的手術成功率在95%以上。

每臺手術中,往往身邊的助手輪換了兩三次,而馬黎明則一直站在手術臺上,從深夜到黎明,緊要關頭的時候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一位58歲的男性患者腿腫到無法下床,即便是反覆住院也十分痛苦。來到毓璜頂醫院,經馬黎明會診,確診為縮窄性心包炎。心包本是包裹在心臟外的一層薄膜,保護心臟,心包發炎後裹住心臟,束縛心臟跳動。正常心包只有2mm後,而這名心包炎患者心包能達到2公分以上。馬黎明決定儘快為他手術,但是由於長期臥床,患者體質衰弱,剛打上麻醉,就出現了血壓迅速下降的嚴重情況,「開心」沒有回頭路,馬黎明和他的團隊既要快速剝離心包,還不能損傷血管,冒著如此大的風險完成手術,即便是現在回想起來也很是驚險無比。不過讓他倍感欣慰的是手術相當成功,患者已奇蹟般的痊癒了。

不僅僅是術中的風險讓人心驚肉跳,馬主任說,每當發現患者出現了術後併發症的時候,腦子就像過電了一般,精神瞬間高度緊張。做外科醫生的時間長了,患上高血壓這種疾病也就不足為奇了。

醫者重仁術更要有仁心

心外科病人數量大,對醫生的技術要求高,工作量大,馬黎明希望團隊裡的年輕醫生們能夠為更多的心臟病患者保駕護航,給他們帶來更多「心」的希望。

工作中,他毫無保留地將精湛醫術和豐碩研究成果,傳授給自己所帶領團隊的年輕大夫們。「心臟疾病本就來勢兇險,手術中遇到的狀況更是千變萬化。」馬黎明說,一名合格的心外科醫生,起碼需要十幾年的實戰經驗,除了努力,沒有捷徑,希望團隊裡的年輕醫生們能夠儘早的擔起重任。

他教醫術,更注重培養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因為在他看來,醫生不僅要在醫療技術上達到精良,還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高尚的醫學道德情操。

「當外科大夫就要有擔當,擺在醫生面前的就是兩條道路:不治,患者肯定過不了那道鬼門關;治了,起碼還有救回來的機會。」馬黎明告訴記者,做心外科醫生幹的就是良心活,送到心外科的病人大都是急症、重症,承擔風險是必然的,但是一定要無愧作為一位醫者的良心。因為病重的患者是把自己的「心」交給你了,作為醫者,也必須要用自己的心去認真對待。

煙臺毓璜頂醫院心臟外二科馬黎明主任醫師

專家簡介

心臟外二科主任醫師,胸心外科碩士學位,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省醫師協會心臟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學會胸心外科分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心力衰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心血管外科技術與工程分會委員。原任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心臟外科診療中心主任,大外科主任,現加盟煙臺毓璜頂醫院心臟外科開展工作。

從事胸心外科專業30餘年,曾先後在廣州中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外科、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臟外科和美國邁阿密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心臟外科進修學習。具有系統的胸心外科專業知識,擅長各類疑難心血管病的外科治療,包括高齡高危冠心病、室間隔穿孔等心肌梗死併發症、巨大左心室伴EF值嚴重低下的心臟瓣膜病、複雜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二次心臟手術、急性主動脈夾層等大血管疾病。

在冠心病、心臟瓣膜、先天性心臟病、大血管等心血管病外科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已獨立完成冠狀動脈搭橋術2500餘例、心臟瓣膜手術1500餘例、大血管手術300餘例、複雜先天性心臟病1000餘例。在魯西南地區率先獨立開展體外和非體外循環下心臟冠狀動脈搭橋術、急性Ⅰ型主動脈夾層的升主動脈、全弓替換、血管支架象鼻術,Bentall術、David術,動脈瘤腔內隔絕介入治療等。

工作中不斷汲取新理論,掌握新技術,緊跟專業領域發展的潮流,積極把新技術、新項目應用於臨床,提高專業技能。在省級以上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其中發表5篇SCI文章;完成科研項目5項,獲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3項。連續4次分別榮獲醫院突出貢獻獎和醫療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工作中「慎思、勤勉、創新」,成績突出。

【來源:膠東在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16天ECMO 輔助,煙臺毓璜頂醫院成功搶救一心臟驟停患者
    18日,記者從煙臺毓璜頂醫院獲悉,近日醫院心外科完成首例ECMO輔助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為大面積心梗心肺復甦2小時器官合併多功能衰竭的患者成功保命,這也標誌著毓璜頂醫院心血管領域急救及ECMO應用方面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 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
    父母帶小麗先後走了很多家醫院,結果都無功而返。後來,與她有相似經歷的病友告訴小麗父母,煙臺毓璜頂醫院能治好這病,於是,一家人來到煙臺毓璜頂醫院。經過動態腦電圖、磁共振成像、PET-CT等全面檢查和充分的術前準備,湯國太主任醫師在顯微鏡下採用皮層電極與深部電極聯合檢測為小麗實施了山東省首例選擇性海馬-杏仁核切除術。術後隨訪5年,病人抽搐症狀及腹部不適感完全消失!
  • 煙臺毓璜頂醫院心血管內科仲琳團隊:用「心」詮釋大醫精誠
    回首從醫的二十六年間,她自覺只有三件事情最值得驕傲:練就了一身過硬的綜合性臨床診斷治療技能;堅持為每位心臟病患者制定個 性化治療方案,人文關懷也從未鬆懈;培養年輕醫生不遺餘力,因材施教,嚴厲之中卻又儘量滿足每個人的發展願景。煙臺毓璜頂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仲琳,帶領整個團隊披荊斬棘,一路向前,用「心」詮釋著大醫精誠的深刻內涵。
  • 妙通血管,巧換心門 煙臺毓璜頂醫院心內科用小切口解決大問題
    膠東在線10月13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崔方榮)近日,煙臺毓璜頂醫院心內科任法新主任醫師團隊成功為一位高齡複雜心臟病患者實施了一站式微創換瓣+冠脈支架手術。術後第二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動,三天後痊癒出院。但最近兩周,患者稍微活動即感胸悶、憋氣,不能下床活動,夜間無法平臥入眠,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老人痛苦不堪。家人多方打聽到毓璜頂醫院心內科任法新主任醫師是結構性心臟病方面的專家,便前來求診。經過全面細緻的問診查體,發現患者不僅有主動脈瓣狹窄,可能合併冠脈血管狹窄,需住院全面檢查。
  • 煙臺毓璜頂醫院專家為聶拉木一26歲高危孕婦「遠程會診」
    毓璜頂醫院援藏醫生徐安利和當地醫生積極救治,孕婦的陰道出血減少,宮縮較前減輕,但是3天後孕婦再次出現少量流血,B超複查的結果表現為部分胎膜剝離及宮頸內口處胎盤部分剝離。因當地醫療條件有限,孕婦家屬及當地醫生擔心繼續保胎患者會出現大出血等危險,徐安利就是否繼續保胎向煙臺毓璜頂醫院求助。
  • 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
    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孫旭文主任    不久前,煙臺毓璜頂醫院又傳來喜訊:該院又有神經內科等8個學科成功爭創山東省臨床重點專科。此次該院爭創的重點專科數量與省立醫院、青醫附院同居省內各大醫院首位。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孫旭文介紹,作為煙臺地區唯一一家國家衛計委腦卒中篩查基地,在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每月住院治療的近400例患者中,近七成是腦血管疾病。
  • 煙臺毓璜頂醫院病案室:「百年寶藏庫」「活的教科書」!
    近日,一面來自瀋陽的錦旗被送到了煙臺毓璜頂醫院病案室主任王冬雲的手中。對於在病案室工作多年的她而言,實屬一份意想不到的禮物。「作為一名非臨床醫務工作者,沒有想到會有患者給我送錦旗。說實話,內心真的很暖。」王冬雲說。
  • 煙臺毓璜頂醫院陳述林:做一名時刻為患者著想的好醫生
    煙臺毓璜頂醫院內分泌科在科室主任陳述林的帶領下,以科學求實的態度,熟練掌握內分泌系統疾病的診斷和鑑別,用精湛醫術詮釋著救死扶傷的天職。作為一名醫生,陳述林說,一定要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維護並尊重患者,只有這樣才能增進醫患之間的信任,從而順利戰勝疾病。他用精湛醫術詮釋「救死扶傷」好醫生的標準,就是能為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
  • 毓璜頂醫院叢江琳:與時間賽跑 一切為了患者
    4月1日凌晨,婷婷父母帶她來到毓璜頂醫院就診,因孩子太小,婦科腫瘤發病率極低,叢大夫也非常謹慎,除了婦科包塊的排查,也進行了兒外科包塊相關疾病的排查,高度懷疑為「卵巢囊腫蒂扭轉」。  據了解,煙臺毓璜頂醫院是國內最早開展微創手術的醫院之一,1992年開展腹腔鏡診斷,1997年開展腹腔鏡手術。經醫院婦科幾代人的努力,目前已熟練開展腹腔鏡下各級手術。由於成效顯著,2011年5月,經國家衛生部核查審批,煙臺毓璜頂醫院獲得首批「衛生部婦科四級內鏡手術培訓基地」稱號(48家中獲此殊榮的2家地區級醫院之一)。
  • 毓璜頂醫院專家常駐!煙臺榆悅醫養中心老人享全天候醫療保障
    城發榆悅醫養中心是由市屬國企煙臺城發集團和三甲綜合醫院煙臺毓璜頂醫院合作設立的醫養結合養老項目,將現代醫療、傳統中醫與養老服務有效結 合,為自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長期護理、醫療保障等服務。其內設醫療機構,由毓璜頂醫院統一管理,相關專業近20名專家組成專家組「常駐」中心,為老人們查房診療,使入住的老人們在中心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高水平的診療服務。
  • 煙臺毓璜頂醫院乳腺外科喬廣東:為乳腺疾病患者重塑「完美」人生
    2020年,煙臺毓璜頂醫院乳腺中心已正式通過歐洲標準(EUSOMA)乳腺中心認證,是全國第二家獲得認證的單位,這意味著在乳腺癌治療過程中的規範化程度、前沿的技術手段和高水平的服務能力均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 毓璜頂醫院胡金晨:給患者更多生的希望
    齊魯網煙臺5月18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馬瑾)外科醫生常常被人們稱為「刀尖上的舞者」,胃腸外科更不例外。
  • 煙臺毓璜頂醫院放療科宋軼鵬團隊:專注於為腫瘤患者「照準減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淑玉 通訊員 李成修 李凌峰 煙臺毓璜頂醫院作為省內每年開展腫瘤放療數量最多的醫院之一,其放療科不僅有著國際領先的腫瘤治療硬體設備,同時也擁有強大的專家團隊,其綜合實力不僅在山東省內居於領先地位,在全國也是小有名氣。
  • 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黃波濤:與時俱進才能不辜負患者的期望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勤勤懇懇實幹出來的手足外科專家手足顯微外科作為煙臺毓璜頂醫院的特色科室,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精細化操作,手部神經系統錯綜複雜且細如髮絲,手術中黃波濤常常要在顯微鏡下要在1毫米的血管上縫合十幾針針。
  • 享三甲醫院專家服務,煙臺毓璜頂醫院體檢中心用心為市民管理健康
    在這方面,煙臺毓璜頂醫院的探索和努力早在2005年就已經 開始。在著眼疾病治療的同時,煙臺毓璜頂醫院體檢中心引進高科技人才和先進設備,完善檢前、檢中和檢後的各個環節, 提高疾病早期篩查和發現率的同時更關注慢病管理和居民健康管理,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
  • 腳踏實地做患者「手護神」——專訪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楊光詩...
    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副主任楊光詩1膠東在線12月8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李凌峰) 與患者「手足」情深,伴患者「針線」飛舞
  • 毓璜頂醫院芝罘分院成立1周年 醫聯體碩果纍纍
    煙臺毓璜頂醫院副院長於國平表示,正式掛牌之後,芝罘分院已與毓璜頂醫院初步建立雙向轉診的分級診療模式,並設有「轉運病人專車」,實現了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由芝罘分院治療,危重複雜患者轉入毓璜頂醫院治療的轉診模式。
  • 煙臺毓璜頂醫院婦科主任王桂青擅長腹腔鏡微創手術減輕患者痛苦
    這句英國詩人西格裡夫·薩松的名句,用來形容婦產科醫生最為合適——治療病痛時如同下山的猛虎勇往直前,關懷患者時又如同薔薇一般細膩而又溫柔。煙臺毓璜頂醫院婦科二病區的主任醫師王桂青,就是這樣的一位醫師。從醫三十多年來,王桂青特別注重業務學習,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學習新技術、新理論,積極參加學術會議和研討活動。
  • 煙臺毓璜頂醫院眼科主任李元彬團隊:愛與光明同在
    慶幸得是,經多方打聽,王先生慕名來到了煙臺毓璜頂醫院眼科。李元彬(左二)和她的工作團隊 九旬老人幾近失明還患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術後第二天復明出院據李主任介紹,在煙臺毓璜頂醫院眼科,類似這樣情況複雜、手術難度很大的的白內障患者還有很多。
  • 毓璜頂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專家將來威海義診
    大眾網威海8月18日訊 (通訊員 劉婕 記者 王小榮) 8月25日下午2點,煙臺毓璜頂醫院生殖醫學科專家將到市經區醫院免費義診,重點針對男性、女性不孕不育症等各種生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