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就算能無限提升演員演技,那和能拍好電影,有什麼關係麼?

2020-12-15 奇妙奇特之旅

首先,說說陳凱歌,科普一個特簡單的常識:1、電影本身好不好看靠的是演員演技,劇本和特效之類的綜合因素。2、指點演員,你說一千道一萬,無非是提升演技問題(演員人品你也指導不出來),這可比拍電影簡單多了。陳凱歌就算能無限提升演員演技,那和能拍好電影有什麼關係麼?假如你認為一個電影是爛片,那不一定是演員演技問題吧?我一直都在琢磨陳凱歌明明是一個特別有才華的人,但為什麼每次拍完的電影都得不到認可。

後來我想明白了,陳凱歌骨子裡的那種近似極端的哲學感和浪漫感,拍出來的東西註定只能是自己給自己看的。當一個人活得特別哲學的時候,才會認為《無極》特別符合他心中的浪漫。當一個人活得特別浪漫的時候,才會認為《白晝流星》特別符合他所認為的哲學。你說他到底會不會講故事?會《黃土地》《和你在一起》《荊軻刺秦王》這些講得都特好。

但是這些對於一個又哲又漫的人還不夠。所以他又講了《趙氏孤兒》和《貓妖傳》,他想把浪漫和哲學也加進去。但是自古以來,詩人氣質就特別容易走偏。一個好詩人,是接受不了世俗的惡臭,比如陶淵明,比如李白。陳凱歌是個詩人,但是他距離「好」還有一點距離,所以他在自己電影裡灌注的浪漫和哲學就不夠純粹。

你總覺得差著一口氣,但是你不知道這口氣在哪兒,因為這口氣就是一股「世俗的惡臭」氣。所以才會有仙女一般的楊貴妃,而不是歷史上的楊貴妃。因為世俗總是認為「能夠使得君王不早朝」的女人,一定是個仙女。我上大學的時候,一個教中國美術史的老師,特別喜歡陳凱歌。他總是對我們,陳凱歌浪漫不是一般能懂的。後來我明白了,我們之所以不能懂,是因為我們不靠「浪漫」吃飯。

所以他的電影,從來都不是大眾電影。我個人就不太喜歡「美國大片」,滿屏幕的特效特效+特效,實在乏味,就像口水歌,簡單,易懂,受眾群體廣。大多時候我認為應該雅俗共賞,比如復仇者系列,我都是快進看完,但也一部不漏。電影向人們傳達信息的手段,包括卻不限於,聲音與故事線。陳凱歌的電影,每一次回放都能找到一些驚喜,找到一些共鳴。或者是說,有些電影的故事線,並不是為了講故事。作者依託故事線,向外界表達自己的思想,故事反而是次要的。

相關焦點

  • 陳宥維和陳凱歌是什麼關係,為何陳凱歌一直保陳宥維?
    《演員請就位》是騰訊視頻出品的選角真人秀綜藝節目,如今已經更新到第二季了。在這個節目單中,陳宥維作為陳凱歌組的一個學員,也是一個新人演員。在節目當中也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無論是演技還是臺詞功底都不是特別好,表現甚至有點差。
  • 陳凱歌的《寶貝兒》幫胡杏兒奪最佳演員,這個作品到底好在哪?
    一是稱讚胡杏兒,他說如果將來和胡杏兒合作會有很大壓力,因為胡杏兒的演技太好了,如果作品不好,他會覺得自己的劇本和執導能力不行。第二個是告訴三位演員,最應該感謝的是導演陳凱歌。言外之意,這檔綜藝給演員提供了表演的舞臺,但導演對劇本以及演員的指導,能挖掘出演員最大的潛力,讓演員的演技在舞臺上得以呈現。
  • 胡杏兒奪得《演員請就位》冠軍,成就她的是《寶貝兒》更是陳凱歌
    原因大概有三點。胡杏兒的演技確實是出眾的。作為TVB老戲骨,胡杏兒出道時間遠比其他演員長很多,演技已經是爐火純青,在以演技為主要得分項的《演員請就位》舞臺,胡杏兒的勝出並不太讓人意外。《寶貝兒》是出彩的。
  • 陳凱歌一句話透露《演員2》潛規則,演技不重要,年輕才是標準?
    在陳凱歌選擇陳宥維之前,有誰注意他的這番話?陳凱歌一句話透露《演員2》潛規則:演技不重要,年輕才是標準! 《演員2》的節目原則竟然是「幫助年輕演員獲得進步」,那麼這些上了年紀的演員,就不配獲得進步嗎?這就是陳凱歌選擇陳宥維的理由?跟郭敬明的說辭又有什麼不同?
  • 陳凱歌繼續坐鎮《演員請就位2》,不為名不為利,他到底圖什麼?
    作為節目中最專業的評審導演,陳凱歌的點評也往往就是演員命運的風向標。無論是知名度還是經濟能力,陳凱歌都沒有絕對說服自己的理由來參加《演員請就位》,一不為名、二不為利的陳凱歌,在錄製完第一季之後,並沒有像李少紅那樣及時收手,而是繼續參與了第二季的節目錄製。不為名不為利,也不是為了混臉熟走過場,那陳凱歌來這檔節目到底圖什麼?
  • 趙薇撞戲陳凱歌,兩個導演拿了相似劇本,陳凱歌沒風度遭趙薇暗諷
    《演員請就位2》眼看收視越來越挫,但是導演短片的第二場,著實給人驚喜。從場上到場下,都太有戲了。之前幾期沒看就算了,這場一定要看。 終於,這個節目還是圖窮見匕,露出了它的真面目:哪裡是什麼演員請就位,分明就是導演請就位。
  • 陳凱歌:如今拍不出《霸王別姬》和我無關
    他們臺灣電影人與民國是一脈相承的,而我們這邊都是「隔牆窺望」,所以我們要想把民國拍好太難了。我舉例來說,你知道中山裝為什麼會那樣設計兜和扣子嗎?那是代表「仁義禮智信」和「政府五院」,可一解放,全變了……所以我們根本找不到那個時代的精髓。而至於說,我以前的那些電影,那也只是因為題材涉及到了民國時期而已,我的目標指向從來都不是民國本身。
  • 體貼入微,善解人意的陳凱歌
    陳凱歌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知名導演,用實際行動給大家帶來了太多太多的美好的節目,讓大家對這位導演有著無限的感慨和敬佩,在片場常常願意給大家講演員應該怎麼演,喜歡把自己學過的懂得的東西都能夠傾其所有 告訴給演員,他覺得這樣大家都會有一個依託,他也喜歡早在適當的時候告訴演員表演的很不錯。
  • 盤點娛樂圈靠關係還是靠演技混圈的明星:張一山韓紅、陳凱歌陳赫!
    娛樂圈向來不好混,有才能的很多,有關係的很少。誰是誰的兒子,誰是誰的乾女兒,誰又是誰的侄子、侄女,沒人沒關係真的很難混,當然也有很多是有真本事的。今天就來數一數娛樂圈都有哪些人有哪些關係,你更認同他們是憑藉自己的才能走紅的,還是靠關係混圈的。
  • 《演員請就位》黃宥明劍指流量明星,陳凱歌一語中的,暗諷滕華濤
    藝人怨聲載道,劍指流量明星黃宥明出道已經有14年了,拍了很多戲,但依舊沒能打開自己的名氣。他在節目中說道:「現在有一些很不好的現象,就是有一些導演和製片人,他們選擇演員的標準,並不是演員的演技,而是關注這個演員是否有流量,是否有話題,是否有關注度。
  • ...陳凱歌陳紅受訪 "誰說我將來就拍不出精彩絕倫的電影" – Mtime...
    正在上映的《道士下山》,與陳凱歌以往的電影風格都不相同,被評為「看完後很難有觀後感」的影片。《道士下山》,可以看成高冷的陳凱歌「下山」接地氣的電影。上山容易下山難,在接受採訪時,陳凱歌、陳紅夫婦談了他們「下山」的故事和感悟。
  • 陳凱歌:幫助演員成長,是我職責所在
    第二季《演員請就位》收官,胡杏兒成為年度「最佳演員」,頒獎環節,胡杏兒手捧獎盃,看著身旁「伯樂導師」陳凱歌,感恩溢於言表。頂著TV視後榮譽光環來《演員請就位》,胡杏兒需要再次得到大眾掌聲,喚起演技實力派的記憶。而任敏、陳宥維這樣的新生代演員也急需得到認可,突破自我實現表演能力躍遷。
  • 《演員請就位》:陳凱歌的「小肚雞腸」終於藏不住了
    陳凱歌擠兌李誠儒原先覺得陳凱歌點評最擅長以情動人情商極高,誰知道是個明裡暗裡推波助瀾挑事的人,比如郭敬明和李誠儒那次爭鋒,最後他跳出來打圓場做好人。但這一次擠兌李誠儒,陳凱歌的「小肚雞腸」終於藏不住了!
  • 《霸王別姬》的選角風波:張衛健因檔期拒演,陳凱歌本不想選鞏俐
    在之前,徐楓看過陳凱歌的電影《孩子王》,很多人都說這電影拍得不好,太悶了,但徐楓眼光獨特,覺得陳凱歌真有才華。 於是徐楓找到陳凱歌,給他看了小說,想讓他來當導演,陳凱歌說考慮考慮。 這一考慮就是三年之久,期間陳凱歌也拍了其他電影,但都沒能拿獎,一時鬱郁不得志,徐楓依舊看好陳凱歌,過來安慰鼓勵他。 一番勸說鼓勵下,陳凱歌答應接拍《霸王別姬》。
  • 沒有戲可拍,上節目展現精湛演技,陳凱歌用這個詞形容他
    節目開始的第一期,他就說過,自己已經很久都沒有戲可以拍了。這句話一出口大家都驚呆了,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他是那種老牌的偶像,一直都在演男一號。於是就開始有觀眾質疑他是在賣慘,是在博話題,但其實簡單查一下他今年的行程大家就知道,這樣一位資歷深厚的演員,是真的很久都沒有拍戲了。
  • 一線專訪|聽了陳凱歌的回答 更能體會《我和我的祖國》中的深情
    我們首先選了30個左右的歷史事件之後,並同時選擇導演,7個導演都選定之後,我們也基本上心裡有數了——要做一個什麼樣的影片,是一個什麼風格。 其中有兩點特別值得提及:第一點,我們想做一個和人有關係的故事。如果你只是記錄事件,那就變成紀錄片了。我們要拍的是中國人民怎麼樣在過去70年間艱難奮鬥,去推動自己國家強大的故事。
  • 明星的親戚關係,陳凱歌的侄子竟是陳赫,王祖藍的表哥竟然是他
    大家好今天笨笨來和各位分享一些你們不知道的娛樂圈事啦,大家都知道演藝界中沒有我們想的這麼簡單只是演演戲唱唱歌這樣,想要在圈裡面有自己的作為的話,除了自己自身過硬的演技還需要的一樣那就是顏值了,如果顏值不夠就演技來湊,還有一樣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人際關係,我們都知道演藝界中有很多的富二代和星二代,他們在娛樂圈混的可以說是很順的,相反那些沒有什麼家世背景的話就沒有混的這麼好了,不是受欺負就是被別人坑,但還是有一些沒有家世背景一樣能混的很好的
  • 陳凱歌老師的電影,有完整的故事表達,也有作為創作者的思想表達
    首先,電影好不好是由多個層面共同作用的,劇本,演員的演技,服化道特都很重要,當然,還包括導演的審美。以上有一兩個方面做到拔尖,其他方面也要不拖後腿才算是好電影(其實還要考慮到觀眾的喜好)。陳凱歌大導善於調教演員,可以理解為他能夠指導演員的表演達到他的預期,但是他期望表達的東西是不是觀眾期望看到的呢?票房已經給出了答案。當然其他方面的要素是否達到水準也是重要原因吧。大眾輿論中的話語權已經離陳凱歌老師這一代導演越來越遠了。電影的差評是誰評的?電影行業從業的業內人士?媒體人?還是觀眾?陳凱歌老師的電影有完整的故事表達,也有作為創作者的思想表達。
  • 陳凱歌:重拾對電影的敬畏初心
    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文藝組討論會上,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陳凱歌回憶了自己電影生涯的起點,他渴望能夠重新成為33歲的自己,再拍攝出一部鋒芒畢露的電影來。  「只有被置於孤獨之中,藝術家才能創造出好作品。」32年前的那次陝西之行,讓陳凱歌領悟了這樣一條真理。那一年,導演陳凱歌帶著一個不到40人的攝製團隊、35萬元人民幣以及一輛麵包車和一輛小轎車,來到陝北黃陵縣的農村。
  • 陳凱歌會因為《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翻車嗎?
    停滯不前的人,一直是他,跟不上時代的人,恰恰是他這樣看不起基層群眾的人,爾冬陞和趙薇導演反而一直都在嘗試不同類型的突破,這就是一個優秀的演員轉型導演成功的優勢。他們貼近生活,因為紮實的演員功底,他們更能體會社會各個層次的人物,會去研究,更能塑造人物特色,打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