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張桂梅(左)在家訪。圖片來源新華網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丁恆情
「平凡孕育著偉大。」連日來,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拿命辦學」的感人事跡,經媒體報導而廣泛傳播,「燃燈者」的精神感染了無數心靈,引發熱烈的社會反響。
所謂「燃燈者」,就是能於黑暗中潑灑一片輝光,於混沌中增添一抹亮色;就是有著堅如磐石的信念,有著衝破一切束縛的勇氣。張桂梅數十年嘔心瀝血,懷揣著創辦免費女子學校的夢想,撥亮了教育扶貧的燈盞: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歷史很短,是一所大山裡的免費女子高中,招收的大多是貧困、輟學或落榜的女學生……自2008年建校以來,已有1600多名大山裡的女孩從這裡考入大學。張桂梅拖著病體忘我工作,在教育扶貧一線舉起一盞燈,照亮了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逐夢之路。對「燃燈者」張桂梅的讚許和推崇,折射出社會對「知識改變命運」的讚許和推崇,擦亮了教育扶貧的價值底色。
人們為張桂梅而感動,也因張桂梅而思考。一個山區高級中學的校長,崗位並不起眼,為什麼卻能創造當地的教育奇蹟,託舉起貧困山區孩子「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和夢想?答案就在於責任、信念和堅守。張桂梅紮根貧困地區40多年,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尤其為解決貧困山區女孩教育問題,克服種種困難,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中;她長期拖著病體忘我工作,在與時間賽跑和病魔的抗爭中,以實際行動兌現「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身上所體現的敬業奉獻精神,具體而微、生動可感,充分說明了責任、信念和堅守蘊藏的巨大力量。有了這種力量,逐夢路上的燈盞就能散發永恆的光亮。
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行的。品讀「燃燈校長」張桂梅的感人事跡,可以強烈的感受到人民教師身上的耀眼精神印記,那是對「知識改變命運」的強烈責任感、使命感,那是在教育扶貧主戰場挺起的精神脊梁。無數像張桂梅一樣的人民教師,為貧困學子照亮了用「知識改變命運」的逐夢之路。湖北鄉村教師倪秀蘭,堅守貧困山區小學31年,為山裡孩子撐起一片天;四川教師胡永鴻,在川南貧困山區的一所村小堅守27年,用自己的青春和愛心點亮孩子們的童年和雙眸;江西教師陳新生,堅守贛南貧困山區37年……他們對教師職業的崇高信仰、對教育扶貧的深刻認識,迸發出的令人震撼的力量,回應著這個時代的精神渴求,激勵著貧困山區學子昂首逐夢的腳步更加鏗鏘有力。
生命不息,夢想不滅。「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張桂梅的這句表白,讓我們看到了她全部精神力量的來源。「滴水是有沾潤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為波濤」,張桂梅帶給我們不應只是情感的觸動,更當有心靈的啟迪和行為的自覺。以責任、信念、堅守為炬,棄小而崇大、輕利而重義,有一股勁就出一分力,有一分熱就發一分光,無私付出、勤勉奉獻,奮進身影就會愈戰愈勇,就會為社會增添無窮的溫暖和光輝,照亮更多逐夢者的前行之路。
彩雲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彩雲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