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比成功更有意義,
幸福就在追尋與創造中。
我將滿懷愛與感恩、力量與信心,不忘初心,前行逐夢,用自己的一生,為教育、為學生而奮鬥不息!
今年,她獲得了2020年廣東「最美教師」稱號,是對她一直以來逐夢的肯定。這位「最美教師」是肇慶市奧威斯實驗小學校長張建華。
張建華的祖父、叔叔都是從事教育事業,她從小就在書香的薰陶下長大,長大後順理成章地也成了一名教師。
2007年8月下旬,已是肇慶市十五小學教導處副主任的張建華突然接到任命,讓她創辦一所全日制公辦小學肇慶市奧威斯實驗小學,解決城東片區公辦小學學位不足問題。
「當時接到這份任命的時候我都傻眼了,還有幾天馬上就開學了,新校舍還沒有建成、怎麼安頓學生,去哪裡招老師!」
一堆困難擺在眼前,張建華急得嘴角都起了泡。眼看開學在即,張建華看著還在趕進度的新校建築工地,手上拿著其它學校分流過來的134位學生名單,咬緊牙關,鼓足幹勁,與時間角逐。張建華立即提議租賃了附近的肇慶市女子學校的課室進行辦學,密鑼緊鼓地籌備部署開學工作。
教室破舊簡陋,她就和同事翻新粉刷,買彩球絲彩紙重新布置;沒有活動場所,她就讓體育老師和女子學校錯峰利用操場,保證學生每天都有活動時間和場地;沒有午餐午休,她就讓女子學校的飯堂幫忙配餐,借用宿舍多餘的床板,鋪在課室裡給孩子們午睡。大部分家長對此舉不理解,甚至反對小孩入學。
「適齡兒童不讀書怎麼行?」她立即印刷學校的鳥瞰圖及致家長一封信,帶著13位老師挨家挨戶地做家長的思想工作,消除家長們的顧慮。
2011年,在端州區開展創省教育強區的活動中,張建華主動接任,把奧威斯小學作為「一校多區」集團化辦學試點,以「優質校+弱校」 的方式,與相鄰的三間村辦麻雀學校「巖前小學、新華小學、東崗小學」實施合併,實行「一校四區」辦學管理。
△ 肇慶市奧威斯實驗小學景德校區
「可以這麼說,當時端州區還沒有小學有分校區的先例,我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張建華笑道。作為先行者,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借鑑,面對「一校多區」帶來的規模急劇擴張、多校區分散管理、內部機構冗雜、新老教師青黃不接、文化多元分化等諸多管理和發展問題,張建華急得整夜睡不著,在短短的1個半月就白了頭。
△ 肇慶市奧威斯實驗小學嘉湖校區
✔ 搭建教育平臺,「一校四區」共享教育資源;
✔ 實行「雁陣」管理,推進教師隊伍工作精細化;
✔ 打造「三維六步」教學範式,規範指導教師教學實踐。
✔ 進而激發學校內部各方活力,達成文化認同、人心歸一,推動「一校多區」規範、科學、自主發展。
2017年,隨著肇慶城市擴容,端州區學位需求嚴重緊缺。5月,端州區決定擴建新華校區,改造一所技工學校為奧小景德校區。為了擴建和改造工作,她多次組織召開家長動員會,逐戶走訪學生家庭,與家長誠摯交心,最終得到全部家長的支持。
△ 肇慶市奧威斯實驗小學新華校區
2018年,新華校區重建過程中工期進展緩慢,她拖著因景德校區改造時跑動頻繁而膝蓋受傷的左腿,深入施工現場,提前對課室進行規劃,做好教學設施設備、辦公用品等的配備。在她的咬牙堅持下,新華校區的擴建和景德校區的改造順利完成,2560名學生如期開學。
△ 翟舒婷 攝
自從實行「一校多區」辦學管理,張建華打破校區間壁壘、上下級壁壘,組建不同校區同一學科的教研團隊,每個學科團隊按照「主管領導+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模式打造。
她主動與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合作,85%的教師到省內學校跟崗,整體提升教師專業水平;與廣州大學合作開展「小課題研究——提升教師素養工程」項目研究,形成濃厚課題研究氛圍;與廣東南方教育科技研究院開展合作研究,以「一校一品」「一科一品」雙引擎項目推動教育教學提質增速;研究開發了「陽光學研」校本課程,形成富有特色的社團課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展示自我、張揚個性;在各年段實施「八個一·我能行」育人工程,對學生的各類實踐進行評價,引導和幫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如今,奧威斯實驗小學得到了家長、社會的廣泛認可,每一年的招生學位供不應求。」
張建華自豪地說。張建華常年堅守教學第一線,堅持進行教育改革探索,推動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她實施「課前備課、課中實施、課後診斷」三維整合,以六步教學為核心,形成「陽光生態課堂三維六步」教學範式,得到了市乃至省教育同行的高度認可。
學校先後獲得「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廣東省文明校園、廣東省依法治校示範校、廣東省青少年科學教育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張建華本人也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廣東省特級教師、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廣東省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肇慶市西江第十二批拔尖人才『西江名師』、肇慶市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等榮譽稱號。
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