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諺語是一種傳承文化,是一代代農村人,在生活和勞動的過程中,總結的經驗,其中大多蘊含著深刻的意義。農村作為一個具有濃厚傳統風土人情的地方,講究和在乎的東西也有很多。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農村生活節奏的加快,一些習俗已經淡化,甚至被遺忘,但一些習俗畢竟還需要知道,畢竟老話說、入鄉隨俗「到什麼山裡唱什麼歌」這句老話。今天要說的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什麼意思?又為什麼有這些講究呢?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婚姻是生活中一件大事,雖然婚禮在農村不是盛大的,但也注意到了很多。男方應提前發送結婚請柬,在婚禮當天邀請親友參加婚禮,喝婚禮酒。參加婚禮的人自然不會空手而來,送禮物或隨份子是一項古老的傳統。但是記住,你不能買傘作為禮物,因為傘的同義詞是「散」。本來,我是來祝賀你的,難道你期待新人「分手」嗎?過生日時,邀請一些朋友和家人來來往往也是人性。60歲以上的老人,生日被稱為「過壽」,大多數年輕一代的人來到生日宴會,自然也帶來一些禮物來表達自己的意願。但你不能買香菸。首先,吸菸有害健康。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合適的。其次,煙的諧音是「咽」,這讓人想起「咽氣」,這是不吉利的。農村喪葬是一個家庭活動,村裡的其他家庭至少會來幫助一個人。無論是親友,還是同村人,他們都會來隨份子錢。在一些地方,他們稱之為「挽金」來表達他們的哀悼。如果由於各種原因,當時的錢沒有送到家人中,那麼以後就不能補送了。首先,當葬禮結束後,人們很容易感到有牴觸。第二,葬禮結束後,再隨禮。有些人認為這是不吉利的。「喜不送雨傘,壽不送香菸,喪不後補」的說法是,在農村,喜事,過壽,葬禮是三大風俗也可說是三大禁忌。類似的禁忌還有很多,比如從別人家裡借藥罐。這東西不能送回去,它必須等待需要的家庭把它撿起來。吃飯的時候,桌子上的盤子要偶數,意思是「好事成雙」。如果單數,那就是反忌;也有正月不能理髮等等。在農村迅速發展的今天,這些風俗習慣大多更多地受到老年人的關注,而大多數年輕人並不關心。畢竟,這些「規矩」根本沒有科學依據。有些人關心它,主要是因為「怕失禮」,主人不高興,自己也很尷尬。
編輯:小七
圖文來源網絡,轉載旨在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處理或刪除。
【友情推薦】
▼▼
戳閱讀原文,一起去「撿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