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1-03-04 文玩班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農村,至今還流傳著很多的俗語,諺語,這些語言文字雖然詞不華麗,但卻是老一輩人的人生經驗,就比如這句「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這句簡單的俗語道盡了人情世故,尤其是在紅白喜事上面的講究;在農村,辦理紅白喜事是有很多講究的,東西也不能胡亂送,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句話的意思吧。

                                                                                                                  

                                                                                                                  

首先是「喜不送傘」,意思就是說當人家辦喜事的時候(這裡的喜事就是指結婚),不能送新人傘,這是因為傘的諧音就是散,其意義很不好,人家剛剛結婚,你怎麼能盼著人家散呢?還有傘都是用來做阻擋用的,阻擋新人幸福也是不對的。

其次是「壽不送煙」,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老人在過壽的時候,不能送老人煙,雖然老人都愛抽菸,但是抽菸有害身體健康,不適合過壽的時候送;另外煙也有諧音,那就是「咽」,這就會讓人想到咽氣,這對老人來說是大不敬,是不適合的。

最後「喪不後補」;意思如果你有事情錯過了別人的喪禮,事後就不要再向人家送禮了;因為親人去世,本就是很傷心的事情,喪事辦完,心情剛好一點,你再次送禮提醒別人,就會讓人家再傷心一次,是不合適的。

雖然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大家都講究科學,不會太相信這些玄學;但是不管做什麼,中國人最講究的就是一個吉利;不要好心辦壞事了才好,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分享。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雖說禮物是為了表達心意,可是如果不懂送禮的規矩,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首先說這「喜不送傘」,聽村裡的老人說,早年間農村的條件比較落後,如果有哪家辦喜事,糧食、白酒、豬肉之類的物品都可以當作祝賀的禮物。
  • 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比如農村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意思是說:結婚喜事的時候不能送傘;為老人賀壽的時候不能送煙;如果有人家死了人,你錯過了幫忙、隨禮,過後就不要再補上禮金了。如果不是這樣,自己出了錢主家還不高興,落個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 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你知道什麼意思?
    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農村生活節奏的加快,一些習俗已經淡化,甚至被遺忘,但一些習俗畢竟還需要知道,畢竟老話說、入鄉隨俗「到什麼山裡唱什麼歌」這句老話。今天要說的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什麼意思?又為什麼有這些講究呢?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婚姻是生活中一件大事,雖然婚禮在農村不是盛大的,但也注意到了很多。男方應提前發送結婚請柬,在婚禮當天邀請親友參加婚禮,喝婚禮酒。
  • 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現在講究這些有道理嗎?
    禮尚往來一直是我們傳統的習俗,生活在農村,傳承著許多富有哲理的俗語,這些語句長久以來,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然,由於地理位置的不同,各地農村有不同的習俗,因此,俗語的「變形」也比較多,最為常見的俗語,這句俗語常被農民作為送禮時的規矩,不可逾越!
  • 「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這句俗語該怎麼理解呢?
    只不過這些財富非金非銀,而是一句句蘊含著深刻道理的俗語。別看這些俗語乍一看起來好像就只是一句很直白的話,但它們所蘊含的道理卻足以讓我們終生受益。接下來要給大家介紹的內容,就跟一句俗語有關——「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那麼問題來了,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究竟是什麼嗎?為什麼喜不能送傘,壽不能送煙,喪不能後補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今天我們要講的一句俗語是「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這是一句體現我國傳統習俗的俗語,社會在發展變遷,甚至有很多人沒有聽過這句話,下面我們來聊聊這句話的具體含義。一、喜不送傘在我國最大的喜事莫過於結婚了,結婚作為我國的四大喜事之一,這裡的喜指的就是結婚的意思。
  • 農村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什麼意思?有道理麼?
    千百年來,俗語老話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成為人們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在老話俗語的傳承發展過程中,很多老話被人們不斷進行加工、總結,內容逐漸變得豐富,成為指導人們生活行為做事的準則。農村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就告訴人們在一些特定的事情上應該遵守的一些禁忌。
  • 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要是送不對,可能會惹人不快,甚至得罪人,好心變壞事。因此,我們在送禮的時候,一定不要亂送。古人曾總結了在人生三個重要時候送禮,尤其要注意的三個細節。那就是:「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這三句話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喜不送傘」;結婚是個重要的日子,肯定希望得到眾人和親朋好友的祝福。人們一般都會祝福他們百年好合,白頭偕老。送禮的時候,也會送一些寓意比較好的東西。
  • 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古人的經驗早懂少吃虧
    因此關於送禮這件事也流傳下來很多的俗語,最熟悉的莫過於「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喜不送傘首先說「喜不送傘」,聽村裡老人說,早年間農村條件比較落後,如果有哪家辦喜事,糧食、豬肉、白酒之類的東西都可以作為祝賀的禮物。但有一個規矩就是新人結婚的時候,親朋好友是不可以送傘的。
  • 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啥意思?古人送禮經驗
    在當下,隨禮成為很多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很多人一個月工資下來,有半數用來隨禮,甚至入不敷出的情況也並非沒有。隨禮成為了很多人的負擔,但是這個負擔又不得不背負。儘管近些年,媒體不斷探討隨禮的必要性,但是,隨禮現象依舊存在。而提起隨禮,很多人會想起這句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
  • 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農村的老話都有提醒和提示的意思,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就像「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 這三句話該怎麼理解呢?
  • 農村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為什麼?
    農村的老話都有提醒和提示的意思,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就像「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 這三句話該怎麼理解呢?一、喜不送傘。不管是在農村或者是在城市,結婚是一個人的大事,也是一個家庭的大事,所以我們稱之為喜事,但在這喜事當中,我們可以送各種東西作為禮品,但是唯獨不能送傘,這是農村最忌諱的東西,因為「傘」跟「散」是同音字,你送傘給人家,就是祝福人家早日散了,剛結婚就祝福人家早散,沒有這樣的道理。
  • 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什麼意思?隨禮也是要講究的
    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什麼意思?隨禮也是要講究的生活有趣聞,故事每天說。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當某個人的家裡有喜事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的人來道賀,並且還帶了很多的禮品等。
  • 農村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在農村,有許多風俗習慣和禁忌,尤其是老年人對此十分看重,若你違反了規則或者觸碰了禁忌,就會被別人厭惡和厭煩。在這些農村老話中,其中便有「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這句話,從字面意思上看意思是,別人結婚辦喜事不能送傘,辦老人壽宴不能送煙,辦喪事時間一旦確定,你即便是錯過了也不能後補,為何會有這麼一說呢?
  • 古代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啥意思?民間隨禮講究多
    文/失語者古代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啥意思?俗語跟古代文物一樣,是我們華夏的一朵瑰寶。而且據統計,俗語文化極具多元性。我們平常接觸的有天晴冷暖、災害預知、為人處世或者是天象文化,都有經典的俗語流傳,涵蓋面極為廣泛,值得我們去了解。
  • 農村送禮有規矩,講究「喜不送傘,壽不送鍾,喪不後補」啥意思?
    其實說起紅白事的送禮,也是很有講究的,流傳在農村有一句順口溜,可以形象的概括這件事,就是「喜不送傘、壽不送鍾,喪不後補」。啥意思呢?我們分開來說。首先喜不送傘。親朋好友、鄰裡街坊家裡人有人要結婚了,是不能把傘作為禮物送去的,因為傘的諧音是「散」,不吉利。所以,你應該沒見過誰家結婚,有人送把傘當做結婚禮物吧?
  • 農村送禮有規矩,俗語「壽不送鍾,喜不送傘,禮不送梨」啥意思?
    農村送禮的講究,俗語「壽不送鍾,喜不送傘,禮不送梨」啥意思?文/農夫也瘋狂禮向往來,這是一種基本的禮儀。當去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去吃酒席的時候,往往都會帶一些禮物過去的,這樣才顯得對這個事情的重視。就算是禮物不值錢,也總比兩手空空去要好一些,正所謂「禮輕人意重」也就是這個道理。不過,給別人送禮也是有講究的,如果送禮不當,那就會好心辦壞事的。關於送禮,在農村流傳著一句俗語「壽不送鍾,喜不送傘,禮不送梨」是啥意思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如何理解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送禮都有哪些講究?
    導語:如何理解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在農村送禮都有哪些講究?農村俗語是廣大農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積累經驗,是他們的智慧結晶,源於農村生活,結構簡單,句糙但理不糙,內函深奧,精深博大,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且內容豐富,涉及到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無縫不入,其中關於人們在社會交往,為人處世等方面的俗語也非常多,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就是其中之一。那麼我們如何理解其語意呢?
  • 老人常說「喜不送傘、喪不後補」到底是有何講究?看完恍然大悟
    在農村,老人常說「喜不送傘、喪不後補」,婚喪嫁娶等有講究嗎?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自古以來,上禮送禮就是一項聚攏人氣、融洽關係的技術活,特別是在婚喪嫁娶的重要場合,送禮有著許多的講究,也衍生出了越來越多的竅門兒。
  • 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啥意思?婚喪酒席有講究
    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啥意思?婚喪酒席有講究!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華民族,留下來的傳統習俗可謂是數不勝數,其中又以文字、語言、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民俗活動可以說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我們生活中所應用的一門語言,這種語言通俗易懂,它是我們古人通過自己生活經驗總結所流傳下來教人向善,有些描述的是生活現象,有些也是描述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有些是描述我們生活中參加酒席中所遇到的講究,比如這句俗語「壽席食九,婚宴食八,喪飯食七」,那麼這句俗語中的「食九」「食八」「食七」是什麼意思呢?又有什麼講究呢?且聽我一一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