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地區受魯家文化影響,婚嫁方面形成了極具地域特色的婚嫁禮儀,筆者整理了一些棗莊地區婚嫁習俗,是否與你們那裡的習俗有共同之處呢。
出門子
「出門子」是棗莊地區的方言,就是指女子出嫁。
蒙臉紅子
結婚時,新娘頭上蒙著一塊大紅綢緞叫「紅蓋頭」,棗莊俗語稱「蒙臉紅子」。棗莊地區結婚用的「蒙臉紅子」在當晚要掛在窗戶上,寓意紅紅火火,並且在生小孩的時候會用「蒙臉紅子」給寶寶做衣服,保佑寶寶健康成長。
哭嫁
哭嫁是棗莊地區一種舊禮教,不過現在大家認為結婚是喜事,哭嫁的風俗逐漸被大家摒棄了,當然養育了這麼多年的閨女突然要嫁人了,傷心落淚也是人之常情。在以前受封建思想影響,認為女兒出嫁哭得越傷心越好,掉的淚珠越多,給娘家留的「金豆子」越多,現在要是還真哭嫁,多半會被鄰居調侃「是個老財迷,捨不得閨女帶走金豆豆」。
勒性子
這個叫法棗莊各個地方有差異,筆者這裡的風俗是婚車來到村頭停下,有人專門回去報喜,然後由紅總安排迎親事宜,迎親的會耍耍脾氣,讓新娘子在村口等一等,這叫「勒性子」。在傳統觀念裡新媳婦要聽婆婆使喚,就要勒一下性子,現在這種風俗改為了讓新娘喊門,就是新娘來到大門前,由事先安排的大伯嫂等人把門關上,新娘在門外要喊「娘,開門」,開門後由兄嫂端上一盤麩子撒在新娘頭上、身上,意為「進門有福」。
撒帳
撒帳是新人進門之後到婚床前舉行的儀式。棗莊地區多用慄子、大棗、數子、彩色咕嚕錢、杆草銼子等做撒帳物品,在新娘被架著走向香臺前的過程中,由兄嫂抓託盤裡的東西往新娘頭上撒去,寓意是「早生貴子」。在撒帳時還要唱撒帳歌「一把慄子兩把棗,閨女小子往家跑,一把麩子兩把棗,先有妮子後有小兒,這個屋裡盛不下,往他老爺奶奶屋裡跑」,以此祝願新人生活甜蜜,兒女雙全,家業興旺等。
喝同心面
新娘挑過蒙臉紅子,由女迎親把做好的同心面或疙瘩湯端上來讓新郎新娘喝,此面分盛兩碗,碗裡放許多香油,碗上放兩根用紅絲線栓在一起的蔥白當筷子,新人同喝,大伯嫂或嬸子、大娘要在一旁勸道「一個疙瘩一個兒,多喝點」。喝麵條時則說「拖拖不斷,生了一個又一個」。用蔥白的用意就是生小孩聰明,加香油希望夫妻日子從此過得香辣幸福。
開臉
棗莊地區的開臉儀式是在新娘上拜之前,由兄嫂或女迎親用絲線把新娘臉上的汗毛絞掉,絞額角上的汗毛之前,先用粉搽一搽,然後將新娘從娘家帶來的雞蛋煮了染紅,由兄嫂或嬸娘手拿紅雞蛋在新娘臉上滾動。開臉標誌著從此新娘羞顏己開,祝福她早得貴子。
送床
送床不是白送的,七封果子八封糖,新娘從娘家帶來壓箱底的喜煙、喜果子、喜糖,要拿出來酬謝送床者。送床後,女迎親或嬸子、大娘、嫂子在床前燒掉一張寫有「床公床母」字樣的紅紙,邊燒邊唱一些祝願的歌詞,其用意就是企盼新娘早生貴子,多子多福,並且生的孩子敦實、健康。
當然「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雖然都是棗莊地區,可能風俗也會存在差異,如果介紹有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夠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