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貓之後,橘格格發現自己也會不自覺地學起貓叫的聲音來企圖和貓溝通。比如它叫一聲簡單的「喵」,我就會用極其複雜的語氣發出「喵嗚」的聲音,然後有的時候它會回應我一下,有時候又不。不過,不管它是否回應我,感覺自己自娛自樂也挺好玩的。雖然貓常常喵喵叫的想要和鏟屎官溝通,但實際上,喵語其實是為了人類而發明的。是不是有點意外,但是事實確實如此,原以為學會喵語就能和貓溝通,答案自然是不能。那這到底是為何呢,一起來聊一聊吧!
貓會對你喵喵叫,是為了吸引你的注意獲得物質和情感滿足。
貓從出生到第5周未哺乳期,出生後4-6周為離乳期,出生後3-9個月為幼貓期。一般咱們接貓回家常在斷奶之後,也就是離乳期左右。小貓從出生到成年,在此過程中,基本有1/3的時間是和貓媽媽一起度過的(正常情況之下),接下來的時間才是和鏟屎官一起度過。幼年時小貓就學會對著貓媽媽咪咪的叫喚,並以此來引起貓媽媽的注意,獲得貓媽媽的舔舐還有食物,滿足自己對物質和情感的需要。但是隨著小奶貓逐漸長大,貓媽媽就不再回應它們的呼喚,慢慢的,這種行為習慣也被貓媽媽的拒絕而逐漸消失。但是,雖然貓媽媽不在回應它們,不過作為人類鏟屎官,聽到貓喵喵的叫聲還是會給予回應和關注。因此,貓慢慢發現了一套對付鏟屎官的方法,大聲叫喚就能獲得食物,溫柔綿長的叫聲就能獲得鏟屎官的撫摸,因此開始通過各種叫喚來引起鏟屎官的注意。
貓發出的叫聲高低長短不同,或洪亮,或短促亦或者綿柔,但這些在貓之間並不是主要的交流工具。事實上,在貓中間並沒有自己的語言,這些叫聲,除掉幼年對貓媽媽的呼喚之外,都是為了方便和人類一同生活所發明的而已。也就是說,貓發出的各種叫聲,都只是為了和咱們進行交流,滿足物質以及情感需要罷了。所以,哪怕學會喵語,咱也不能和貓溝通。因為我們只能從貓的叫聲中猜測它們的需要,它們並不能從我們模仿的貓叫中猜測出我們的需要。所以說喵語並不在貓界通用,鏟屎官感覺到的貓貓們帶有情緒的叫聲大多基於咱們腦補而已~
不過,鏟屎官也不必覺得自己遭到了貓咪們的欺騙,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來,其實這也是它們把鏟屎官當成親人看待的證明。畢竟,離開貓媽媽之後,鏟屎官就是它們的人類媽媽了。關於貓的叫聲其實還是挺複雜的,基本上很少貓只是單音節的一個「喵」這樣叫。實際上就從我們家的貓來說,比較常聽見的叫聲就包括「喵嗷」,「喵嗚」「喵嗯~」等,不同的叫聲出現的情景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喵嗚」就是有兩次它趁我出門扔垃圾偷跑出去,結果找錯樓層時發出著急的叫喚一樣。
小提示:鏟屎官出門的時候注意查看貓有沒有逃跑出去,小心走丟。
▼那中國的貓可以和國外的貓交流嗎,同時養一隻國外品種貓和中華田園貓會不會有溝通障礙?
上文說到,貓之間的溝通很少是靠貓叫的,我們人們認為貓的叫聲不同,實際上是因為不同國家和地區人習慣的擬聲詞有所不同而已。事實上,貓和貓之間的交流溝通主要依靠以下幾種方式:
聲音。貓在打架之前好像都會和對方「吵上一架」。常見的情況就是,貓和貓出現面對面威脅情況的時候,會先通過聲音警告對方不要靠近,此時常發出「嘶……哈」的聲音。這也是貓在面對敵人和陌生貓的威脅時最常聽到的,伴隨著的就是貓的身子弓起,身上的毛炸起來,尤其是尾巴會變得極其蓬鬆,感覺比平時變大很多。
當威嚇已經不起作用,雙方開始進入對峙階段或者開打的時候,常發出的聲音就是「嗚啦嗷嗚」這樣。像這種時候,鏟屎官不要貿然的去拉架,如果這時候加入,它們就會默認為你想要加入戰局,從而對你發起進攻造成誤傷。此時,為了避免貓受傷,最好先利用一個大的隔板將兩隻貓分開,然後再讓其雙方遠離戰場冷靜下來。
貓在感覺到舒服的時候常會發出「呼嚕」的聲音,常見於睡覺,主人撫摸時。此外,如果貓和貓之間互相感覺到舒服,會願意和對方一起休息曬太陽或者睡覺,待在一起的時候也會發出這種「呼嚕呼嚕」聲音表示友好和關係親密。
氣味。貓的鼻腔內有超過兩億個嗅覺感受器,可以聞到從很遠的地方傳來的氣味。而且,每一隻貓身上都有自己獨特的氣味,就像是咱們人類的身份信息一樣。我們人的身上也有很多自己聞不到的味道,但是貓可以,因此有的時候在外面擼了別人的貓會被主子發現一樣。貓常常會用自己的身子摩擦鏟屎官的腿,這也相當於是在標記,這代表你是它的。
不僅僅對鏟屎官,貓和貓之間,也常用摩擦臉頰、尾巴、爪子等充滿腺體的部位來互相交友。接觸的部位越多就表示兩隻貓的關係越緊密。除了互相蹭蹭身體之外,舔毛也是貓之間交流的好方法,但是一般常見於地位較高的該地位較低的舔毛。如果鏟屎官有注意觀察的話,不難發現多貓家庭中,地位最低最小的那一隻貓經常接受來自其他兄弟姐妹的舔舐。有的時候,地位高的那一隻貓需要給好幾隻貓舔毛,因為舔不過來反而還會莫名的有些鬧情緒。或許這就是地位高的煩惱?
除了交友,某些時候也會通過一些方式來求偶、劃分地盤、警告侵入者,比如尿液、便便。貓的排洩物中充滿著信息素,其中包含貓的年紀、性別、健康程度等等。貓對於氣味如此敏感,在嗅到別的貓留下來的信息之後,如果對方比自己強大就會避而遠之;如果覺得自己可以與之一戰的話,有可能會引發戰爭。尤其實在發情求偶季節。
貓之間的溝通除了聲音和氣味,還可以通過以下十分微妙的身體動作來進行。
比如:
眼睛。貓的眼睛眼球部分佔了絕大部分,它們的瞳孔變化也是極大的。正常情況之下,光線比較強的白天,貓的瞳幾乎呈一條豎直的線,這可以減少強光對於眼睛的傷害;等到了夜晚的時候,貓的瞳孔就會變成圓形,這是為了接受更多的光線以方便在夜晚能夠看清。但是,某些時候瞳孔變化暗示其情緒的變化,比如貓在自然光線之下瞳孔也是放大狀態的話,就表示此時貓處於一個興奮的狀態。
耳朵。貓耳朵也觀察出情緒變化:耳朵正常直立表示專注放鬆;向後呈飛機耳表示害怕恐懼或者不高興;耳朵左右動,表示關注、好奇或者有一點點害怕。
尾巴。高高豎起表示友好;不停擺動表示不高興或者充滿興趣;炸毛表示威嚇準備戰鬥;尾巴低垂,夾在腿間表示害怕、認慫。
鬍子。朝向前方,好奇,興奮;平放在臉頰兩邊,平靜、放鬆;朝後,表示不高興或者害怕。
身體。身子弓起,炸毛表示緊張和防備和害怕;頭低伏,身體前傾,瞳孔放大表示準備攻擊;肚子朝天表示放鬆和信任或者遊戲防備。
結束語: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溝通方式,雖然咱們無法通過喵語和貓面對面直接溝通,但是這並不妨礙鏟屎官和貓之間的感情培養。
我是橘格格,一個進階的鏟屎官,撒嬌賣萌求關注!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本文為橘格格原創,未經允許請勿盜用,謝謝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