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飛黃騰達」家喻戶曉,但「飛黃」是啥?都聽過懂的人卻不多!

2021-02-23 呼嚕詩文藝術公社

在古代社會每個人都想飛黃騰達,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只有刻苦讀書將來考取功名,才能真正實現這個夢想。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個成語的含義,那麼「飛黃」是什麼?恐怕很少有人會明白。實際上這個成語形容的字面意義,指的是駿馬奔騰飛馳。

「飛黃騰達」出自韓愈《符讀書城南》詩:「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從這兩句詩文中可以得知,飛黃騰達原來寫作飛黃騰踏。二者的含義大同小異,最開始的時候只比喻馬跑得快,後來才引申為驟然得志,或者說官職升得很快。

一、「飛黃」為何意?

「飛黃」指代什麼?都聽過懂的人卻不多。按照古書上的記載,「飛黃」原來指的是傳說中的神馬名。而「騰達」則有上升、高跳的意思,後來才引伸為發跡或宦途得意。

實際上「飛黃騰達」,曾不止一次出現在各類古代書籍中,但其內涵或指向基本上都一樣。

《警世通言 卷十七 鈍秀才一朝交泰》:「早晚飛黃騰達,無不爭先恐後。」醒世恆言 卷二十張廷秀逃生救父》:「朝吟暮詠,受盡了燈窗之苦,尚不能夠飛黃騰達。」文中所表達的含義,其實都是希望能夠一夜發達。

「飛黃」又叫「乘黃」,指的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馬。據《山海經》載:「白民之國……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這足以體現出這匹神馬的神奇之處,很顯然這只是古人想像中的神獸。

《管子·小匡》也曾記載:「河出圖,洛出書,地出乘黃。」《淮南子·覽冥訓》中也有:「青龍進駕,飛黃伏皂。」相傳乘黃長得特別像長著角的狐狸,如果乘上這種神馬,人就可以活到2000歲。還有記載說乘黃乃龍翼、馬身,當年黃帝就是乘飛黃神升天而去。

第一個將「飛黃」與「騰踏」連用的,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他將飛黃騰踏,寫入了《符讀書城南》一詩,表達瞭望子成龍的美好願望。

二、關於飛黃騰達的典故

關於這個成語還有一個典故,話說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總有一個非常貪玩、不愛讀書的兒子,這讓韓愈煞費苦心、甚是苦惱。

為了能夠讓兒子安心讀書,他們不止一次撰寫勸學詩文。比如大家熟知的《勸學詩》:「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

但最經典的便是《符讀書城南》:「兩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所以,其表達的含義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立志飛黃騰達。

《符讀書城南》中的「符」,其實就是韓愈的長子韓昶,他的小名便叫做「符」。而「城南」則是韓愈家的別舍,這首詩便是韓愈為其子韓符所撰。每一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生活在唐朝時期的韓愈也不例外。

民間流傳了很多關於飛黃騰達的故事,解縉是明朝時期的名臣,他曾主持纂修《永樂大典》。解縉在小的時候聰慧過人,兒童時期便在父親的陪伴下,參加了當時的「高考」也就是科舉考試。但由於他年紀比較小,父親因為疼愛他便馱著解縉入考場。

考官責怪他「子將父作馬」,簡單說就是兒子將父親當馬騎。古代社會君臣、父子等級規定,正所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但是作為兒子的解縉,居然騎在父親的肩膀上應考,所以才引出了一段佳話。

考官認為知曉禮儀,所以解縉的行為有失體統。但是小小年紀的解縉脫口而出,「父望子成龍。」。考官一聽這句話表意明確,而且也正契合他的上句「子將父作馬」,於是便被解縉的才智所折服。

後來十歲的解縉考取了進士,在當時來說也算是飛黃騰達了。並且還曾官至內閣首輔,以及右春坊大學士。這對於讀書人來說,絕對是令人豔羨的事情,所以說解縉便是飛黃騰達的代言人。

結 語

為人父母者,都希望子女健康成長,將來長大之後能夠飛黃騰達。這樣不僅可以讓自己特別欣慰,而且也可以讓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尤其是在封建社會,一旦飛黃騰達之後,就很可能出現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現象。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成語「飛黃騰達」大家很熟悉,可「飛黃」是什麼?答案讓人很意外
    成語「飛黃騰達」大家很熟悉,可「飛黃」是什麼?答案讓人很意外 大家對「飛黃騰達」不會陌生,這個成語比喻一個人的進步很快,經常用在官場上。眾所周知,成語博大精深,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是有來源的。
  • 人人都想「飛黃騰達」,到底什麼是「飛黃」,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飛黃騰達,意思是形容駿馬奔騰飛馳。比喻驟然得志,官職升得很快。大家都知道,成語源遠流長,每一個成語的身後基本都是有出處的。成語也是中文中的一大特點,一般有下列好多個出處:源自上古神話;源自重特大歷史大事件;源自寓言;源自古時候名人事跡這些。
  • 成語「飛黃騰達」很常用,但「飛黃」是什麼?為人父母者不妨一看
    日常生活中,如果要祝福一個人將來升官發財,那麼可以選擇很多個成語,比如「步步高升」、「飛黃騰達」等。這兩個成語被用的頻率很高,但有些人可能並不明白「飛黃騰達」這個成語原始的意思,大家知道「飛黃」到底指的是什麼嗎?為人父母者不妨一看,被孩子問到可別答不上來。
  • 成語「飛黃騰達」大家都會用,「飛黃」是什麼?你不一定真明白!
    成語「飛黃騰達」大家都會用,「飛黃」是什麼?你不一定真明白!解縉騎著父親去應試,考官責怪他「子將父作馬」,解縉五字妙答化險為夷!作父母的,大部分對子女都抱有十分殷切的期望,那就是希望他們個個優秀,成人能飛黃騰達、能出有頭地。
  • 成語「飛黃騰達」大家很熟悉,但「飛黃」是什麼意思?
    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休謨(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05,閱讀約2分鐘「平步青雲」大家都不陌生這個成語指一個人進步很快,在官場常用。眾所周知,成語博大精深,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出處。成語也是漢語的一大特色,通常有以下來源:來自上古神話;源於重大歷史事件;來自語言;來自古代名人故事等等。今天和大家聊聊成語「平步青雲」的故事。首先,我們將把這個成語拆開。
  • 飛黃騰達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飛黃騰達,飛黃:傳說中的神馬名。騰達:本作「騰踏」;形容神馬騰空飛馳。像飛黃神馬似的騰空飛馳。比喻升遷很快。出自:元 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李春郎飛黃騰達,賴長者恩榮德化。」近義詞有:青雲直上、平步青雲,反義詞有:江河日下、日暮途窮,飛黃騰達是褒義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飛黃騰達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飛黃騰達(fēi huáng téng dá)成語釋義:飛黃:傳說中的神馬名。騰達:本作「騰踏」;形容神馬騰空飛馳。
  • 夢見自己在天上飛是什麼意思?夢見在天上飛是要飛黃騰達的前兆嗎
    古人常說:人生最難的事有兩件,一是飛上天,二是求人,現在是因為有了飛機,好像要飛上天也不難,但是畢竟也是坐飛機上飛上天,而不是自己長了翅膀飛上天。雖然現實中要想跟小鳥一樣不靠外力就靠自己飛上天是不可能,但是夢中飛上天卻是不少人都可以夢見的。只是對於天上飛的夢是什麼意思,有哪些吉兇前兆可能很多人不了解並且又抱著十分好奇的心理想要全面懂得。
  • 古代成語中的上古神獸,除了睚眥必報、巴蛇吞象你還聽過哪些?
    我國的漢字文學博大精深,成語是其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板塊,何謂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簡單來說,成語就是一種長期沿用的固定短語,大多都來自於歷史故事、經典著作和民間傳說,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幾句與上古神獸有關的古代成語,當然,這其中並不包括過於常見的「龍鳳呈祥」、「鳳毛麟角」一類。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都聽過懂的人卻不多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句話是為何意呢?老不瀉殘精,重點在"精"字上,"精"指的是精、氣、神。"精氣神"是道教術語,它指的是人的精神力氣。在人體中,"精"指的是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各層次的有形元素。《黃帝素問·生氣通天論》即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由此可見精氣、精神對人的重要性。
  • 古人云:「飽暖思淫慾」,下半句才是經典,都聽過懂的人不多
    我們都知道曾國藩有很多能幹的手下,其實被稱作"半個聖人"的曾國藩早年研究《智囊全集》,並結合書中內容加以應用,才可以找到那麼多能幹的手下。比如「飽暖思淫慾」,可以稱得上家喻戶曉,這句話大家肯定都聽過,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這個人在吃飽穿暖之後,思想就歪了,開始想一些不正當的事情。
  • 家喻戶曉的成語「舉案齊眉」,最早說的是哪對夫妻?
    說起「成語」,想必大家對它都不陌生了,基本上每個人都能輕輕鬆鬆說出幾十個,如果經常看書的人,甚至可以說出上百個,甚至是更多。成語,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具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說法,一般由四字組成,當然了,也有三個字的、五個字的,甚至是七個字的都有。
  • 被問有沒有聽過新「成語」「木栓閉氣」,林全的回答亮了
    國民黨民代王育敏現場詢問,「有沒有聽過『木栓閉氣』這個『成語』?」林全直言:「沒聽過」,隨即又嚴肅表示,「這不是成語」。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嚴肅表示」這不是「成語」,可臺灣民眾答應嗎?
  • 成語「飛黃騰達」,出自韓愈的一首詩,網友:用來教孩子剛好
    一個人驟然得志,或者平步青雲,我們會說這個人「飛黃騰達」了。那麼,你知道我們經常使用的這個成語出自哪裡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這個成語出自韓愈的一首詩中。韓愈是唐代的著名詩人,他的兒子韓符少年時不喜歡讀書,十分的貪玩,所以,韓愈專門寫了這首詩來勸誡兒子,要立志飛黃騰達,不可虛度光陰。由於全詩篇幅內容過長,筆者就摘抄了部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研究一下。
  • 海螺的尾部是黃還是「屎」?知道的人不多,看完你就懂
    海螺的尾部是黃還是「屎」?知道的人不多,看完你就懂不得不說,現在這個時代吃貨越來越多,而吃貨對於美食的要求不高,只要是可以吃的東西就可以啦。其實小愛也是個小吃貨,無聊的時候就想要吃東西,但是最喜歡吃的東西還是海鮮,味道鮮美,營養價值也很高。海螺的尾部是黃還是「屎」?
  • 「上善若水」都聽過,那到底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被人誤解了
    眾所周知,水是沒有顏色的,古時候人們也常將君子的品德與水聯繫起來,現今不少人將「上善若水」當自己的網名,可這四字成語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被人誤解了。「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很多人以為「上善若水」指的是一個人的品德出眾,應該像水一樣綿延不絕,是這個意思嗎?
  • 你聽過哪些五字成語,來看看這些吧
    你聽過哪些五字成語,來看看這些吧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成語大全中,有一部分是五個字的成語,下面讓我們盤點下這些五字成語吧。愛之欲其生指極度地憑個人愛憎對待人表示喜歡一個人時總想叫他活著,出自春秋·孔丘《論語·顏淵》:「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八九不離十指與實際情況很接近【出處】: 老舍《柳屯的》:「可是比較的,我還算是他的熟人,自幼兒的同學。我不敢說是明白他,不過講猜測的話,我或者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 看圖猜成語:明明很簡單的成語,卻仍然有許多人猜不對!
    本期特尼君為大家帶來第150期看圖猜成語,特尼君會在圖下進行提示,根據提示和圖片,大家可以檢驗檢驗自己的成語水平。即便一個都猜不出,學學成語也是極好的。①一隻雀鳥,張口就要去咬這隻蜻蜓,這題成語的關鍵就在於,這隻蜻蜓雖然生有翅膀,但是仍然飛不出雀鳥的小口。
  •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如今家喻戶曉,一人留在一句成語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每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家喻戶曉,你知道嗎? 也正因有了這些前危後則,人們總喜歡把這些奸臣的所作所為編寫成各種戒言以及成語,目的也是讓後人可以引以為戒。 比如下面我們要說的古代四大奸臣,他們每個人都留下了一個成語,如今更是家喻戶曉,用途廣泛,在世人前行的道路上點亮一盞盞明燈。
  • 俗語「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有福之人都懂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帶來的這句俗語是:「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句俗語呢? ? ? ? ?俗語「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有福之人都懂中華的文化都是博大精深,各式各樣多種多類,除了有詩詞歌賦,成語對聯等等,最容易被人們歡迎接受的就是屬俗語這一門文化了,所以是通過老祖宗們的生活經驗,總結而得到的一些人生道理
  • 領導喜歡你的5個信號,抓住一個,就能飛黃騰達
    想在職場上飛黃騰達,不先取得領導的喜歡,希望就不會太大。領導都不喜歡你,怎麼可能會給你更多的機會和資源呢?沒有機會和資源,那飛黃騰達不就是白日做夢嘛,你再折騰,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那該如何獲得領導的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