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飛黃騰達」,出自韓愈的一首詩,網友:用來教孩子剛好

2020-12-14 cml橙黃橘綠

一個人驟然得志,或者平步青雲,我們會說這個人「飛黃騰達」了。那麼,你知道我們經常使用的這個成語出自哪裡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

這個成語出自韓愈的一首詩中。韓愈是唐代的著名詩人,他的兒子韓符少年時不喜歡讀書,十分的貪玩,所以,韓愈專門寫了這首詩來勸誡兒子,要立志飛黃騰達,不可虛度光陰。由於全詩篇幅內容過長,筆者就摘抄了部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研究一下。

《符讀書城南》唐.韓愈木之就規矩,在梓匠輪輿。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欲知學之力,賢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學,所入遂異閭。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汙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一為公與相,潭潭府中居。問之何因爾,學與不學歟。

普通的木材能夠成器,離不開工匠們的辛勤打磨和雕刻。人要成為正真的人,是因為飽讀詩書有涵養的緣故。但是,讀書要勤奮才會有所收穫,如果懶惰只會是腹中空空,一無所有。

人在最初,學習能力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聰明和愚鈍之說。因為有的人不能勤學苦練,所以才最終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

比如兩家生的孩子是一樣的聰明,小時候,經常在一起玩耍嬉戲,兩個人就像水中的兩條魚兒,看不出有什麼區別。待到十二三歲,每個人的表現才有所不同。到了二十多歲,差別就更大了,如同那一條清溝和汙渠那樣。到了三十歲,人已長成,就如那龍與豬一樣區別巨大。

少時的夥伴,如今一人如龍一般飛黃騰達而去,看不到地上的癩蛤蟆。就這樣,一個人成了馬前被人使喚的士卒差役,任人鞭打;一人成了公卿、宰相一類的高官,住在豪華的府邸裡。事情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呢?就是因為是否勤學,才造就了人生的這兩種不同的結果。

其中,飛黃騰踏,是指龍馬的意氣風發,奔騰飛躍而去。用以比喻好學的人,一路青雲直上,最終功成名就。襯託不好學的人,只能如那地上的癩蛤蟆一樣,一無用處。

人們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見讀書的重要性,從古至今,一直備受人們重視。錢財沒有了可以再賺,但知識是永遠都屬於你的,任別人誰都休想拿走。所以詩人才在這首詩的後半段說「學問藏之身,身在則有餘。」

試想一下,人如果沒有了文化,那麼與其他的動物又有何分別呢?正如韓愈所說,「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不學無術,就像那穿著衣服的馬牛一樣的無知。

古往今來,寫過勸子,勸學書的人有很多。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就寫過一篇著名的《誡子書》,其中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寄託了對其子的殷切期望,令人感慨!更有蘇軾寫的《讀書歌》,裡面有「讀得書多勝大坵,不須耕種自然收。東家有酒東家醉,到處逢人到處留。「這樣的句子。

大書法家顏真卿也有過勸學的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但是,韓愈的這首《符讀書城南》的詩,寫得形象誠懇,循循善誘,其中蘊含的道理淺顯易懂,怪不得有網友說,這首詩正好可以拿來教育自己那不愛讀書的熊孩子。用以勉勵其好學上進,珍惜光陰。

相關焦點

  • 造嗎,韓愈也是個「成語達人」,這10個常見成語都出自他
    韓愈,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詩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韓愈現存詩文700餘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其中涵蓋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成就非凡。
  • 成語「飛黃騰達」家喻戶曉,但「飛黃」是啥?都聽過懂的人卻不多!
    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個成語的含義,那麼「飛黃」是什麼?恐怕很少有人會明白。實際上這個成語形容的字面意義,指的是駿馬奔騰飛馳。「飛黃騰達」出自韓愈《符讀書城南》詩:「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從這兩句詩文中可以得知,飛黃騰達原來寫作飛黃騰踏。二者的含義大同小異,最開始的時候只比喻馬跑得快,後來才引申為驟然得志,或者說官職升得很快。
  • 孩子的教育問題,來看看古人韓愈怎麼說
    孩子不肯好好讀書怎麼辦?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個問題,並為此苦惱。唐宋八大家的韓愈,也碰到過這個難題。當時他的兒子,符,在城南學堂讀書,韓愈就寫了一首《勸學詩》,《符讀書城南》來教育他,好幾個成語都是打這來的,包括飛黃騰達。
  • 韓愈寫了一首勸學的詩,讓不愛學習的兒子,從此變得用功讀書
    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為了鼓勵大家向不同的人請教學問,專門寫了一篇《師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這句話筆者同樣很喜歡,它告誡我們人生離不開學習和老師。而除了《師說》,韓愈同樣寫了一首勸學的詩《符讀書城南》。
  • 飛黃騰達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飛黃騰達,飛黃:傳說中的神馬名。騰達:本作「騰踏」;形容神馬騰空飛馳。像飛黃神馬似的騰空飛馳。比喻升遷很快。出自:元 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李春郎飛黃騰達,賴長者恩榮德化。」近義詞有:青雲直上、平步青雲,反義詞有:江河日下、日暮途窮,飛黃騰達是褒義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飛黃騰達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飛黃騰達(fēi huáng téng dá)成語釋義:飛黃:傳說中的神馬名。騰達:本作「騰踏」;形容神馬騰空飛馳。
  • 成語「飛黃騰達」大家都會用,「飛黃」是什麼?你不一定真明白!
    成語「飛黃騰達」大家都會用,「飛黃」是什麼?你不一定真明白!解縉騎著父親去應試,考官責怪他「子將父作馬」,解縉五字妙答化險為夷!作父母的,大部分對子女都抱有十分殷切的期望,那就是希望他們個個優秀,成人能飛黃騰達、能出有頭地。
  • 成語「飛黃騰達」很常用,但「飛黃」是什麼?為人父母者不妨一看
    成語是漢語中比較有特色的一個部分,正所謂「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成語作為一種特定的詞組或短句,在人們的交流中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關鍵作用。成語的來源多種多樣,可以是民間諺語,也可以是歷史典故,很多成語不僅代表著一段故事,還可能蘊含著做人做事的道理。日常生活中,如果要祝福一個人將來升官發財,那麼可以選擇很多個成語,比如「步步高升」、「飛黃騰達」等。
  • 成語「飛黃騰達」大家很熟悉,可「飛黃」是什麼?答案讓人很意外
    成語「飛黃騰達」大家很熟悉,可「飛黃」是什麼?答案讓人很意外 大家對「飛黃騰達」不會陌生,這個成語比喻一個人的進步很快,經常用在官場上。眾所周知,成語博大精深,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是有來源的。
  • 飛黃騰踏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近義詞有:飛黃騰達、蜚黃騰達,反義詞有:江河日下,飛黃騰踏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指地位升得快。飛黃騰踏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飛黃騰踏(fēi huáng téng tà)成語釋義:形容馬的飛馳。
  • 「令人噴飯」是成語?真假成語鑑定,沒幾個人能過關!
    最近央視銳評一改往日嚴肅話風主播康輝字正腔圓的「令人噴飯」被刷上了熱搜在一片「接地氣、剛得好」的叫好聲中有網友也提出了疑問「畢竟是央視用這麼口水化的詞是不是太隨意了點兒?」這個詞則是出自韓愈《符讀書城南》說韓愈有個兒子叫韓符打小就不愛讀書於是,韓愈就寫了一首詩勸勉兒子:
  • 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韓愈的經歷和2篇文章1個成語有關
    千載難逢:這個成語和韓愈有關,貶官升官曲折過程涉及佛骨和泰山韓愈的兩篇文章,一篇讓他被貶為潮州刺史,一篇讓他高升吏部侍郎。你可能不知道,韓愈曾因一篇《諫迎佛骨表》差點喪命,後被唐憲宗貶到潮州;途中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唐詩;之後又因一篇《潮州刺史謝上表》,令唐憲宗龍顏大悅,將他調回京都,擔任吏部侍郎的官職。《馬說》《師說》都是唐朝大文豪韓愈的作品。「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中的這些名句人們更是耳熟能詳。
  • 成語一龍一豬用來比喻兩個人什麼 10月7日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最新
    成語一龍一豬用來比喻兩個人什麼 10月7日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最新 2020年10月7日,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是關於我們和地球
  • 白居易說李白詩十首沒一首上乘,韓愈寫詩怒懟,開篇10個字霸氣了
    公元761年,39歲的杜甫實在受不當時一些人對初唐四傑的指指點點,寫了一首很解氣的詩力挺四傑。詩中最後兩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大概是杜甫一生最狠的話之一了。後來事實也正如詩聖所言,四傑的詩風對後來的唐詩影響巨大,美名也傳了1000多年。
  • 「令人噴飯」是成語?真假成語鑑定,看看你能闖幾關?| 圍觀
    民小編說成語是先賢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但其實成語典故浩如煙海,若無豐富的知識積累,甚至可能無法正確分辨成語真假,不要笑,這是真的哦!下面就帶孩子一起來了解下這些容易讓人誤判的成語吧!本文經授權轉自最近,央視銳評一改往日嚴肅話風主播康輝字正腔圓的「令人噴飯」被刷上了熱搜在一片「接地氣、剛得好」的叫好聲中有網友也提出了疑問「畢竟是西裝革履的央視用這麼口水化的詞是不是太隨意了點兒?」
  • 「博士買驢」是成語?八個不常見、卻妙趣橫生的成語,漲知識!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的一個特色。每一個成語背後,往往都有著一個故事或者典故,帶有濃厚的文化色彩和歷史內涵。其中不乏妙趣橫生的故事。第一,博士買驢。出自《顏氏家訓·勉學》:問一言輒酬數百,責其指歸,或無要會。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有一位飽讀四書五經的博士,去買一頭驢。成交之後,要寫一張契約。
  • 今天的許多成語出自韓愈的《進學解》,你了解嗎?
    韓愈像含英咀華原句是:「沉浸醲鬱,含英咀華。」英、華都有花的意思,此處應指精華;咀是咀嚼,這裡是體會玩味。本義是細細地咀嚼,比喻細細體會詩文中的精華。這一句有兩個成語。意思是:夜晚點了油燈繼續做白天做的事,一年都辛辛苦苦地堅持做這樣的事。前者指做事、工作、學習認真勤勞,後者指做事不辭辛勞,堅持不懈。我國許多成語都出自於古代典籍或古人文章當中,我們應有所了解。(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點讚、收藏,謝謝閱讀。)
  • 唐朝成語大會一瞥
    ——《蜀道難》杜甫:這個難不倒我,我一首詩裡有兩個成語的,還有三個成語的。1.「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飲中八仙歌》2.「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貧交行》3.
  • 人人都想「飛黃騰達」,到底什麼是「飛黃」,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飛黃騰達,意思是形容駿馬奔騰飛馳。比喻驟然得志,官職升得很快。大家都知道,成語源遠流長,每一個成語的身後基本都是有出處的。成語也是中文中的一大特點,一般有下列好多個出處:源自上古神話;源自重特大歷史大事件;源自寓言;源自古時候名人事跡這些。
  • 杜牧最有趣一首詩,誇了杜甫贊了韓愈,但這比喻確定是認真的嗎?
    而他的詩也和他的人一樣,世人用「英發俊爽」四個字來形容,在小編看來,他的詩豈止俊,更是有趣得很。「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惟妙惟肖;「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誇張得離譜;「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把朋友調侃地無地自容。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正是杜牧最有趣的一首詩,名叫《讀韓杜集》。
  • 注意,喝西北風、令人噴飯是成語嗎,別誤導了孩子
    很多家長在孩子年紀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做外語的啟蒙教育,在外語啟蒙的過程中,家長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外國語言通常無法翻譯漢語的成語,家長在孩子的成語學習方面通常要下大功夫。草長鶯飛、春寒料峭、妖嬈旖旎、水波粼粼 、白雪皚皚……漢語的成語總是那麼優美,讀起來讓人不禁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