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韓愈的經歷和2篇文章1個成語有關

2020-12-13 一路伴你看天下

千載難逢:這個成語和韓愈有關,貶官升官曲折過程涉及佛骨和泰山韓愈的兩篇文章,一篇讓他被貶為潮州刺史,一篇讓他高升吏部侍郎。

你可能不知道,韓愈曾因一篇《諫迎佛骨表》差點喪命,後被唐憲宗貶到潮州;途中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唐詩;之後又因一篇《潮州刺史謝上表》,令唐憲宗龍顏大悅,將他調回京都,擔任吏部侍郎的官職。

《馬說》《師說》都是唐朝大文豪韓愈的作品。「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中的這些名句人們更是耳熟能詳。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提倡「文從字順」「文道合一」的寫作理念,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有「百代文宗」之名。韓愈五十七歲的時候病逝,後來被追封為昌黎伯,從祀孔廟。

唐憲宗時期,當時整個大唐都非常崇尚佛教。公元819年,唐憲宗聽說鳳翔的一個寺院裡供奉著一塊佛祖釋迦牟尼的遺骨,便想派人以隆重的禮節將這塊佛骨迎到宮中來供奉。

時任刑部侍郎韓愈,敢冒皇帝之逆鱗,向唐玄宗上書了一篇名為《諫迎佛骨表》的諫文,在文章中以非常激烈的言辭,反對唐憲宗興師動眾地迎接佛骨進宮,這篇文章中還說到,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有很多信奉佛教的帝王,但是他們在位的時間都不長,而且雖然他們求佛保佑,卻都有很悲慘的下場。並且韓愈在文章中提議,將佛骨燒毀,不能讓天下人因為皇帝供奉佛骨而被誤導。

唐憲宗看到這篇《諫迎佛骨表》之後非常震怒,下令要處死韓愈,在朝中大臣裴度、崔群等人的竭力勸阻之下,憲宗才免掉了韓愈的死罪,但是憤怒的情緒卻並沒有平息。皇親國戚們也紛紛為韓愈說情,憲宗於是把韓愈貶為潮州刺史。

在韓愈被貶往潮州的途中,在經過陝西藍關時,侄孫韓湘趕來為韓愈送行,韓愈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古人說,詩言志,韓愈所寫的這首詩的前兩句,說明了他因上表《諫迎佛骨表》而被皇帝貶斥潮州;第三四句,表明了韓愈的心聲,為了摒除掉皇帝所做的不利的事情,就算將這一把風燭殘年的老骨頭都交待出去也無怨無悔;第五六句,轉為寫眼前之景,雲橫秦嶺處已經離家很遠,藍關之前厚厚的積雪讓馬兒也邁不開向前的腳步;第七八句,韓愈對前來送行的侄孫囑咐,如果自己死在潮州,韓湘要為其收斂屍骨。整首詩一氣呵成,有敘事有寫景有抒情,其中的詩人被貶斥後的落寞之意更是躍然紙上,讀之令人悽然。

被貶在潮州做刺史的韓愈,到了潮州之後,向唐憲宗又上了一份《潮州刺史謝上表》。在這篇文章中,韓愈首先承認了自己上表諫迎佛骨的錯誤,並對唐憲宗寬宏大量沒有治他的死罪、反而讓他當潮州刺史的官職而表示感恩。

在這篇文章中,韓愈對唐憲宗的功德進行了歌頌和讚美,稱讚憲宗是扭轉乾坤的中興之主,並建議憲宗到泰山舉行祭祀天地的封禪大典。並且說,這次封禪的盛會是一次千載難逢的盛會,希望憲宗可以開恩讓韓愈也參加,如果錯過,將會是他終身的憾事。千載難逢的成語,就是出自這篇文章,原文為「所謂千載一時不可逢之嘉會」。

收到這篇《潮州刺史謝上表》之後,唐憲宗龍顏大悅,對宰相提起韓愈,流露出想要重新起用韓愈的意思,但因為遭到與韓愈不和的皇甫鎛的反對,說韓愈終究為人太疏狂,但可以讓他換一個地方當官。於是唐憲宗把韓愈調到袁州當刺史,時間不長,就調韓愈回京,做了吏部侍郎。

被韓愈上表阻止唐憲宗迎入禁中的佛骨,在過了六十多年之後,終於還是被唐懿宗迎入宮中供奉,當大臣以韓愈和唐玄宗的先例勸諫時,唐懿宗卻說,生得見之,死亦無恨。唐懿宗對於佛骨,也真是執著呀!可惜幾個月之後,唐懿宗就駕崩了,佛骨舍利也被送往法門寺供奉直到現在。今天,這塊佛骨舍利還是陝西法門寺的鎮寺之寶,接受廣大信眾的瞻仰和供奉。

千載難逢這個成語和韓愈有關,貶官升官曲折過程涉及法門寺供奉的佛骨和封禪泰山;而韓愈給皇帝所寫的兩篇文章,一篇讓他被貶為潮州刺史,一篇讓他高升禮部侍郎,中間還留下來一首流傳千古的唐詩。

本文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創作品,歡迎大家評論和轉發,轉發請註明出處。歡迎對我加關注,我們一起去探尋更多好看好玩的歷史和文化。

相關焦點

  • 大唐監察御史、刑部侍郎
    卻很少有人談起,韓愈36~49歲,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飢狀,請減免賦稅,貶為陽山縣令;50~57歲,先從裴度徵吳元濟,後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4月11日,記者專程趕往孟州市,在這裡,聆聽了這如雨如絲一樣的故事……  彪炳史冊 氣勢恢弘  4月11日下午,天空陰雲密布,時而落下幾滴雨點。15時許,記者來到位於孟州市區西6公裡處的韓園。
  • 唐宋八大家的第一人——韓愈,為什麼創造了那麼多的成語或金句
    韓愈,字退之,河內河陽﹙河南孟縣﹚人,生於大曆三年﹙公元768年﹚二十五歲中進士,二十九歲開始做官,任過監察御史、三陽令、潮州刺史、有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人稱韓侍郎。死於824年。韓愈是唐宋八大家第一人,留下三百多篇古文。韓愈也是中唐時代重要的詩人,還是中唐時期確立儒家道統的主要思想家。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鍥而不捨,你還知道哪些具有偏正式用法的成語?
    相關成語:水滴石穿 滴水穿石 愚公移山 半途而返 知難而退 半塗而廢2.千載難逢 [qiān zǎi nán féng]基本釋義:一千年裡也難碰到一次。 形容機會極其難得。故事:唐代著名的文學家韓愈,小時候就成為孤兒由他的嫂子撫養。他刻苦自學。年輕時代就博覽群書,在學問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35歲到京城,擔任國子監博士,後來又被提升為刑部侍郎。當時佛教盛行,連唐憲宗也很祟尚佛教。他聽說有所寺院裡安放著一塊佛祖釋迎牟尼的遺骨,便準備興師動眾,把它迎進宮裡禮拜。韓愈對此很反感,寫了一篇《諫迎佛骨表》加以反對。
  • 六甲番人原創詩詞|七律·祭韓愈,萬年長夜生明月潮水潮山盡姓韓
    六甲番人原創詩詞|七律·祭韓愈,用韻平水韻十四寒。佛骨忠言再貶官,陰陽相隔影形單。後記:夫子不出,潮州萬古長如夜。韓公刺潮僅八月,繼者效仿已千年。自註:1、韓愈刺潮事件,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韓愈上《論佛骨表》勸諫不可供奉佛骨,唐憲宗大怒,將他貶為潮州刺史,韓愈在潮州為官一共八個月。
  • 造嗎,韓愈也是個「成語達人」,這10個常見成語都出自他
    韓愈,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詩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韓愈現存詩文700餘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其中涵蓋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成就非凡。
  • 你不知道的故事,唐代散文家——韓愈篇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作品豐富,現存詩文700餘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 韓愈:不虛南謫八千裡,贏得江山都姓韓
    雖然他治理潮州的時間並不長,可潮州人卻以一切方式表達對他的思念和紀念。 韓愈的潮州之行,是他人生的貶謫之旅、苦難之旅,可對潮州人民而言,卻是一件幸事,一種福分。 他最終也在潮州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朝奏夕貶 命運多舛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
  • 韓愈:高考一兩次失意算什麼,我曾經六次落榜
    這個結不解開,韓愈這輩子都不甘心。公元800年的冬天,韓愈回到長安,第四次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我們經常說「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先秦以及秦漢是文章的巔峰時期,諸子百家、左丘明、李斯、司馬遷、班固、賈誼、晁錯,他們燦爛的思想和瑰麗的才華宛若明星,讓文學的夜空熠熠生輝。
  • 為什麼有位文人寫了篇文章,唐代潮州傷人的鱷魚就遷徙入海了呢?
    在潮州,韓愈做了很多造福人民的事,其中被傳得最神奇的就是他用一篇文章趕跑了兇惡的鱷魚的故事。位於廣東賢令山風景區的韓愈遺墨「鳶飛韓愈為人剛正敢言,這一年,他因為反對唐憲宗迎佛骨而被貶為潮州刺史。來到潮州以後,韓愈就向老百姓詢問民生疾苦。百姓一聽,個個愁眉不展,說溪裡有鱷魚,家裡的雞鴨常被它們吃光,日子一天比一天窮困,說著就掉下淚來。韓愈聽了,對百姓承諾說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
  • 在中唐選一個代表詩人,我選韓愈,你會選誰?
    我們把韓愈當成了中唐詩人的代表人物,韓愈一死,中唐就算結束了,中唐找個「符號化」的代表詩人,就找韓愈,為什麼呢?其他的詩人呢?,原因大致有三:1、他的詩歌成就。儘管韓愈的文章被有人稱為「戴著鐐銬的舞蹈」,說他受時局限制頗多,但實際上,韓愈的實際社會地位是較高的,他曾經三次入國子監任四門博士(所謂的博士,就是現在的教授,所謂的四門,原是為方便一些官員子弟就學,特在東西南北四個城門開設的學館。
  • "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為何官場上鬱郁不得志
    他在文壇是唐朝文學革新運動的領袖,跟柳宗元並稱韓柳,他的文章議論文縝密雄健,汪洋恣肆,飽含感情,邏輯嚴密,條理清晰,語言精練;記敘文簡潔生動,形象鮮明,自然流暢,夾敘夾議,融敘事、抒情於一爐;抒情文情深意摯,語言平易,真切感人,具有多樣藝術特點。明朝大儒方孝孺人稱小韓子,可見韓愈在儒家的地位。
  • 古詩賞析第二十首: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注釋1、呈:給,敬語。2、水部張十八員外:指韓愈的朋友詩人張籍,其在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3、天街:京城的街道。4、潤如酥:細膩如酥。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平定「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曰「文」,因此又稱「韓文公」。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 韓愈為何被後世人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
    而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上有著無數的著名文學家,如屈原、司馬遷、李白、韓愈、關漢卿、曹雪芹、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他們的作品對後世頗有影響,如韓愈所著的《進學解》,一篇中的"業精於勤"、"貪多務得"、"同工異曲"、"投閒置散"等詞,都已傳為流行的成語,被後入所借用。
  • 韓愈:事關國計民生,退之不退;論及文道忠勇,文公愈高
    那時的韓愈因在平定淮西之亂中立功剛被擢升為刑部侍郎,那是他此前人生中的最高官職,距離宰相之位也僅是一步之遙,可他卻絲毫沒有韜光養晦的自覺。幸虧時任宰相裴度、崔群等人一力求情,韓愈才最終被貶嶺南,刺史潮州。這也是他艱難仕途中第二次被貶遠州。我們在佩服韓愈忠直敢諫的同時,卻也無法理解他的不計後果,不顧前途,尤其在我們了解了他求仕的坎坷和出仕的艱難之後。
  • 國慶潮州研學回顧
    這些地名則成為潮州的一張張「世界名片」。解密研學要點韓愈因何被貶潮汕?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詩人、文學家、散文家、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河南河陽(今河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
  • 文章千古傳道義,詩詞智慧見風骨——淺談韓愈人文精神
    韓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但因為唐代之後對韓愈其人其文,略有指摘,圍繞韓愈古文運動、仕途操守、詩詞風格等方面,時有微詞,那麼韓愈是否可當「三立」之名?讓我們跨越歷史走近韓愈,重新感受一下其詩詞文章和智慧風骨吧!
  • 韓愈為什麼被譽為文章巨公?
    韓愈為什麼被譽為文章巨公?在燦若星河的中華文明中,詩歌以其獨特的魅力在唐朝大放異彩。從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一直到907年朱溫滅唐,在這將近300年的時間內,詩歌經歷了萌芽、發展、巔峰三個重要的歷史階段。如果將唐朝比喻成孕育詩歌的搖籃,那麼詩人就是培育詩歌的沃土。
  • 明朝的潮州面積比現在大,韓愈在此寫下名篇
    其中梅州市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地區,約有1.58萬平方公裡,是潮州的三倍。揭陽市面積約5240平方公裡,而汕頭市的面積小於潮州市,僅為2198平方公裡。現在粵東地區被劃分為四個地級市,明朝時,潮州、梅州、揭陽、汕頭等地實際上只有一個地級行政單位,即潮州府,治所也在現在的潮州市主城區。但是從管轄區域來看,明朝的潮州府不包括興寧和五華,現在的管轄範圍是梅州市。
  • 控帶荊門遠,飄浮漢水長——「唐詩與襄陽」之韓愈
    韓愈文章寫得好,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詩歌獨具奇崛之風,開「韓孟詩派」。他有政治眼光,維護國家統一,反對軍閥割據,官也做得大。蘇軾說他內外兼修、文武俱備:「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