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為什麼被譽為文章巨公?

2020-12-16 思帆侃八卦

韓愈為什麼被譽為文章巨公?

在燦若星河的中華文明中,詩歌以其獨特的魅力在唐朝大放異彩。從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一直到907年朱溫滅唐,在這將近300年的時間內,詩歌經歷了萌芽、發展、巔峰三個重要的歷史階段。

如果將唐朝比喻成孕育詩歌的搖籃,那麼詩人就是培育詩歌的沃土。詩歌在唐朝的藝術成就,之所以達到了其他朝代無法比擬的高度,其實與自上而下的詩歌推崇,以及唐朝時期的文學積澱有很大關係。

從統治者到平民百姓、從官商富賈到遷客騷人,都十分喜歡詩歌這種既凝鍊,又富有深意的文學作品。因此在唐朝就形成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詩歌創作風潮。唐朝時期的文官是詩歌文學的主要推動者,這其中就有被人尊稱為「唐宋八大家」的韓愈。

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從《師說》,這篇經典的「勸學」文章才開始了解韓愈。「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作為中唐時期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政治家,不僅為創作了大量的詩詞歌賦,同時也為後世留下了無法估量的文學瑰寶。

詩詞歌賦集一身的韓愈與唐詩發展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被後世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不僅精通詩、賦、說等文學體裁,同時在論、傳、記、頌、贊、書、序等領域,也都有非常卓越的成就和貢獻。

韓愈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以及其詩文在唐朝和宋朝時期的影響力,都足以鑑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為了彰顯韓愈在文學上所做出的貢獻,時人將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

後人在精心研讀他的作品之後,不僅由衷的生出了崇敬之意,同時還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愈的詩文能與唐朝文人領袖,以及宋朝大文學家齊名,這足以證明他的詩文成就,在唐宋時期具有獨樹一幟的精妙之處。

他提出的「以文為詩」、「文道合一」、「文從字順」等文學理念和思想,不僅對後世文學創作有非常重要指導意義。即使是在整個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也佔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

韓愈一生所撰寫的作品非常多,現存世詩文高達700餘篇,其中散文就將近400篇。《全唐詩》中編其詩十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又補詩12首。這不僅證明韓愈是一位十分「高產」的文學家,同時也鑑證了韓愈「文思泉湧」的高超文學水平。

命運多舛鑄就了博學多才的「詩文」人生

1.命運多舛的「文章巨公」

公元768年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出生於當時的河南河陽。雖然他的祖輩都曾入朝為官,但在韓愈三歲時其父便撒手人寰,雖然幸得兄長韓會撫養,但卻禍不單行其兄因受牽連,在貶韶州刺史的路上不幸病逝。

當時的韓愈還未滿十歲便成了孤兒,這一時期韓愈在困苦與顛沛中艱難度日。自感身世飄零如浮萍的韓愈,在幼年時期便勵志刻苦讀書。但天不假人從公元787年至789年,韓愈參加三次科舉考試均未及第。

直到公元792年第四次科舉考試,二十歲的韓愈才登進士第。但在接下來的「博學宏詞科」考試再次失敗。坎坷的科舉之路讓韓愈倍感灰心,但他並未因此而喪失信心。在這段時期他的詩文在長安得到傳頌。

如果用精煉的文字去總結韓愈的一生,那麼「多次科考失敗,兩入幕府,三入國子監,屢次被貶謫」,其實就是韓愈人生最好的詮釋。幼年喪父、壯年科舉失利、為官後數遭貶謫,這些不幸的經歷對韓愈造成了非常大的打擊,同時也令其詩文創作風格發生了很大變化。

2.韓愈詩歌中訴說的命運與前途

尤其是貶謫時期的詩文風格,更是讓讀者有感同身受的英雄遲暮之感。《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詩中,不僅含有英雄末路的悲涼之感,同時也表現出了既有離愁也有別緒的複雜心情。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這首詩是韓愈「七絕」中的經典之作,不僅寫出來遭貶謫的悽涼心境,同時也表現出了對前途渺茫的擔憂。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韓愈因為「論事」不當,被統治者貶謫到潮州,「夕」既指時間已經到了傍晚,同時也暗喻韓愈的政治前途已經到了末路。「路八千」指的是潮州離長安的路途特別遙遠,也寫出了韓愈離政治中心越來越遠的境遇。

韓愈一生「用世之心」特別迫切,他特別希望自己能夠在入仕為官,同時也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報效國家。但由於他為人是非觀念極強,再加上性格過於剛直,所以在為官之後屢遭排擠,並一次次陷入政治旋渦之中。

筆者認為韓愈的這種性格和為人處事的方式,其實正是大多數文人的共性。從古至今文人都具有清高自傲的品性,所以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不僅缺少了靈活的變通思想,同時也很容易因為文人氣質而陷入困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詩人被貶潮州將要離開長安,雖然人走了但心還在惦念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願意以自己衰老的身軀,再為國家盡一份綿薄之力,但是他這種想法已為時已晚。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詩人離開長安逐漸遠離家鄉,這種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悲愁突然湧上心頭,「雪擁藍關」是對詩人出關時的天氣情況的描寫,但實際上也在暗喻長安內政治環境十分惡劣。

「馬不前」的字面意思有馬蹄無法前進,但卻突顯了前路艱難、人生之路更難的悲痛之感。「家何在」其實是已經無家可歸了反襯,詩人在仕途上屢遭打擊,但依然日盼有轉機之時,這其實也是文人的一種幻想罷了。

雖然《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詩,從表面上看是對景色的描寫。但其背後的重要意義卻是,英雄遲暮、無路可性的悲哀之情。這其實也是韓愈詩文創作中的一大特色,以詠物來暗喻怨憤、鬱悶之情。

韓愈「寓詩於教」的教育理念

在韓愈眾多的人生經歷中,「三進國子監」是其人生中比較順意之時。也正是在這個階段,韓愈將自己的文學理念和教育觀念融為一體。他一改中國古代「恥為人師」之風,不僅大量招收弟子親授學業,同時,還留下了很多對後世有重要影響的勸學詩歌。

筆者認為其中能夠深刻體現韓愈,「勸學」思想的就是《勸學詩》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

雖然這首詩看起來文字相對來說比較直白,但是在短短的二十個字之中,這充分體現出了「多讀書,明道理」,以及「學以致用,重在實踐」的教育相思。

他在《勸學》詩中重點強調,讀書最怕的就是不夠多,多讀書之後還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這樣才能將理論結合實踐,讀書的真正意義才會體現出來。實際上韓愈「寓詩於教」的教育理念,不僅強調了求師的重要性。

同時,還將孔子提出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教學理論,從理論層面不斷發展到了現實生活。

柳宗元在《答韋中立書》中曾言:「今之世不聞有師……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愈以是得狂名」。

《報嚴厚與書》關於韓愈「寓詩於教」的記載:「僕才能勇敢不如韓退之,故不為人師」。

在唐朝時期人們都以「好為人師」而羞恥,但韓愈卻希望人們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老師,只有這樣才對人生發展具有更好的輔助作用。

韓愈詩文主張和成就影響

韓愈在詩歌和文章創作上,一直都主張「以文為詩」的觀點。這其實也是韓愈詩歌創作的主要特點之一。他要求在創作詩歌的時候,一定要「力求新奇,且多議論」。 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詩歌自身的價值,

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杜牧,曾把韓愈的詩文和杜甫的詩歌並稱為「杜詩韓筆」。相信大家都知道杜甫在唐朝詩壇中的重要地位。韓愈的詩文之所以能和杜甫相媲美,其實也與其生活的時代背景,以及他自身的文學素養有很大關係。

韓愈的文學成就在中唐時期可堪「大才」,雖然他的主要成就是文章。但是他的詩作品也非常有特色,作為唐朝時期的一代詩文大家,他的文學作品不僅對後代有較大的影響,同時也廣為流傳至東南亞國家。

韓愈的詩文以「務去陳言」、「氣盛言宜」作為理論基礎,在有唐一代都被時人甚為推崇。

尤其是他寫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更是被後人奉為經典製作。

筆者認為他提出的「文道合一」,以及「文從字順」 等文學創作觀點,對中唐、晚唐甚至宋代,都具有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北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蘇軾,就曾稱韓愈為「文起八代之衰」,這足以證明韓愈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結 語

筆者認為一個人的人生經歷,對其主觀思想以及對現實的看法,都有永遠無法抹去的影響。縱觀「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一生,「多次科考失敗,兩入幕府,三入國子監,屢次被貶謫」,就可以基本了解韓愈詩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意境和文學風格。

韓愈雖然一生坎坷,但也為其詩文創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尤其是在面對唐朝由盛轉衰的重要階段,他的詩歌和文章雖然微風都出現了一定改變,但是這並沒有影響韓愈文學作品的基本思想。

雖然他為人耿直在政治上屢遭貶謫,但在詩文創作中卻能夠以細膩的筆觸和委婉的感情,去抒發個人懷才不遇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不僅體現出了唐朝文人的風骨,同時也為後續朝代的文學創作,提供了一個「以文為詩」的創作範例。

【參考文獻】

1.張仲良《韓愈詩,押韻之文耳》

2.陳永正《韓愈詩對嶺南詩派的影響》

3.謝思煒 《試論韓愈詩歌的「造語」》

4.黃海蓉《韓愈詩歌「時」之美學意蘊》

相關焦點

  • 韓愈:文章巨公,百代文宗
    今天我們來講講韓愈和他的散文。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
  • 「唐宋八大家」之首為什麼是韓愈?且看蘇軾怎麼說
    那麼,你知道為什麼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是韓愈嗎?(韓愈)看到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會很不屑:這還用問為什麼?還不是因為八人當中韓愈年齡最大、輩分最高!倘若你也想當然得這麼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誠然,八大家中只有韓愈和柳宗元是唐朝人,其他六位都是宋朝人,而韓愈又比柳宗元年長五歲。
  • 為何不讀寫得好的韓愈的文章?
    麻煩的是,如果我們討論古代的文章,不知道是拿文學的尺子,還是修辭的尺子去衡量。比如今天要說的韓愈,是一位修辭大家,但頂著文學家的帽子。如果去摘這帽子,好多人要不高興,若在帽子下說事,又將對韓愈不恭,該怎麼辦?韓愈的詩,前人也不都覺得好,如王夫之說他的詩「以險韻、奇句、古句、方言,矜其輳之巧,巧誠巧矣,而於心情興會,一無所涉,適可為酒令而已」。
  • 韓愈為什麼寫《師說》?
    《師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師論名篇,也是我國古代教育史上一篇極為珍貴的「教師論」。韓愈寫這篇文章時35歲,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文章針對當時士大夫恥於從師的社會風氣,全面論述了師的作用和標準。文章強調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度,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尊重教師,獎掖後學。
  • 韓愈文章很多成為千年哲理名句
    韓愈文章很多成為千年哲理名句韓愈「道濟天下之溺」的儒教傑作□劉 鐵韓愈是唐代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韓愈的文章中有很多語句因思想性很強而成為千年傳承的哲理名句,像《原道》中的「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答李翊書》)中的「不平則鳴」、《進學解》中的「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以及「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都已傳為流行的成語或警句,成為人們的勵志名言。
  • 韓愈為何被後世人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
    而能創造出這些成語的人,被後世人稱其為"千古文章四大家",但他生前屢遭貶謫,這又是為何?作品繁多且影響深遠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河南河陽人,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其作品眾多,門人李漢曾編其遺文為《韓愈集》共四十卷。
  • 「文章巨公」韓愈十大經典名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言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有《昌黎先生集》傳世。一、多才自勞苦,無有隻因循。語出唐·韓愈《酬裴功曹》。語出唐·韓愈《答李翊書》。務:一定,務必。一定要把文章中那些不切合實際的陳詞濫調去除。三、大匠無棄材,尋尺各有施。語出唐·韓愈《送張道大序》。對於木工大匠來說,在他們眼裡就沒有無用處的木料,因為不管木料的長短都有他們的用處。
  • 韓愈即使寫出千古勸學文章《師說》,也不能掩蓋他是個狂妄的人
    韓愈這位詩人,估計很多人都學過他的詩作,甚至是背過,最出名的《師說》也全文背完。或許你們認為他是個古板的文人,但恰恰相反,韓愈的個性可是十分的狂妄,當初寫這篇文章,也是為了糾正當時社會的不良風氣。因為有很多文人太狂妄,但最後,韓愈成為最狂妄的人。韓愈雖然家族是官宦世家,祖上也有好幾人當過官。
  • 韓愈被貶之後再入朝堂,又靠文學才華書寫道德文章!
    元和十五年(820), 韓愈被召人朝,擔任國子祭酒,後來轉任兵部侍郎。適連鎮州士兵殺死了田弘正,擁立王廷湊為節度使,朝廷詔令韓愈前往鎮州安撫。韓愈到達後,召集軍民,曉以大義。他言辭懇切,王廷湊畏懼而敬重他。後來, 韓愈改任吏部侍郎,又改任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
  • 大文豪韓愈的「失敗」文章:得罪公主女兒,還敢咒皇帝短命?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韓愈,一個眾人非常熟悉的名字。文、詩皆為大家。留下不少傳世名句,是唐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而如此地位的人也曾寫出「失敗」的文章,還引發了社會事件,這是怎麼回事呢?關鍵當口韓愈挺身而出,寫了一篇《論淮西事宜狀》的奏摺。把戰略、戰術,甚至後勤與地區特殊形勢都分析地頭頭是道,最後以「我軍必勝!」做為文章結尾升華了主題、鼓舞了士氣。皇帝也頗為驚訝,沒想到韓愛卿你不僅是個文官,還是個將首!
  • 《師說》背後:究竟是什麼人不尊師道促使韓愈寫下這篇文章?
    韓愈所說確有其事,但也絕不是全社會所有人都不尊「師道」、都不再找老師學習。在具體語境下,違背「師道」的有一種人最為典型。正如《師說》中指出——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這裡的「士大夫之族」,究竟是群什麼人?他們為什麼不尊師道?
  • 質樸、宏大、光怪陸離,韓愈不僅是文章大家,也是詩壇高手
    提起韓愈,人們直接想到的肯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而印象最深刻的肯定是他的文章,《師說》振聾發聵,《馬說》深刻生動。而韓愈的詩歌也獨樹一幟、別具一格,在唐詩中也佔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他的詩以質樸、宏大、怪和奇著稱。
  • 文言文提升專題:從韓愈《馬說》學習文章整體把握
    二、範文導讀: 韓愈《馬說》原文分享: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知識點一:寫作背景分析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馬說》寫於公元795~800年間,當時當政的唐德宗昏庸無能,疏遠賢臣,導致國力退化,內憂外患。韓愈多次上書請命,卻不被採用,感到朝廷的昏暗。
  • 文章千古傳道義,詩詞智慧見風骨——淺談韓愈人文精神
    韓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但因為唐代之後對韓愈其人其文,略有指摘,圍繞韓愈古文運動、仕途操守、詩詞風格等方面,時有微詞,那麼韓愈是否可當「三立」之名?讓我們跨越歷史走近韓愈,重新感受一下其詩詞文章和智慧風骨吧!
  • 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韓愈的經歷和2篇文章1個成語有關
    千載難逢:這個成語和韓愈有關,貶官升官曲折過程涉及佛骨和泰山韓愈的兩篇文章,一篇讓他被貶為潮州刺史,一篇讓他高升吏部侍郎。時任刑部侍郎韓愈,敢冒皇帝之逆鱗,向唐玄宗上書了一篇名為《諫迎佛骨表》的諫文,在文章中以非常激烈的言辭,反對唐憲宗興師動眾地迎接佛骨進宮,這篇文章中還說到,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有很多信奉佛教的帝王,但是他們在位的時間都不長,而且雖然他們求佛保佑,卻都有很悲慘的下場。並且韓愈在文章中提議,將佛骨燒毀,不能讓天下人因為皇帝供奉佛骨而被誤導。
  • 墨魂韓愈攻略 韓愈溯源答案選擇推薦
    18183首頁 墨魂韓愈攻略 韓愈溯源答案選擇推薦 墨魂韓愈攻略 韓愈溯源答案選擇推薦 來源:網絡
  • 呂玉華:我最欣賞韓愈的勇氣
    他們掀起古文革新浪潮,改變駢體文為主導的行文方式,使得陳陳相因的文章面貌煥然一新。近日,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推出《唐宋八大家》系列,主講人之一為山東大學副教授呂玉華。本報專訪呂玉華,請她講述節目背後的故事。有成就的文學家多仕途坎坷  很多人對韓愈積極求官的行為不理解,認為這一舉動不符合文人清高獨立的風格。
  • 韓愈文章《原道》中推翻老子理論,說老子見識短淺
    韓愈是一個崇尚儒學的人韓愈,盡通六經百家之學,進士及第,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孔孟之道的忠實捍衛者。韓愈很有才氣,是古代散文雜文的大成者,不論是政論,表奏,書啟,雜說。還是人物傳記,傳奇,祭文,墓誌,詩歌,論文,散文沒有他不會的。韓愈提倡古文,於唐朝那個儒學不吃香的時代,他率先倡導孔孟學說,復興儒學。
  • 韓愈經典作品盤點
    韓愈經典作品盤點韓愈是唐代散文學兼詩人,推崇陳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韓孟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詩,或反映時事,或寫中下層文士的政治失意和個人遭遇,都很有特色。《山石》「以文為詩」的特點詩題為「山石」,但並非詠山石,而是一篇詩體的山水遊記。
  • 唐宋八大家的第一人——韓愈,為什麼創造了那麼多的成語或金句
    韓愈,字退之,河內河陽﹙河南孟縣﹚人,生於大曆三年﹙公元768年﹚二十五歲中進士,二十九歲開始做官,任過監察御史、三陽令、潮州刺史、有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人稱韓侍郎。死於824年。韓愈是唐宋八大家第一人,留下三百多篇古文。韓愈也是中唐時代重要的詩人,還是中唐時期確立儒家道統的主要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