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文章很多成為千年哲理名句

2020-12-16 光明頂上見

韓愈文章很多成為千年哲理名句

韓愈「道濟天下之溺」的儒教傑作

□劉 鐵

韓愈是唐代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在唐代儒學衰微將「溺」而釋、道盛行之際,力闢佛、老,致力於復興儒學,取得了重大的成功,開啟了宋明理學之先聲。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其實質就是復興儒家思想。韓愈繼承了以「仁、義、禮、智、信」(後人稱為「五常」)為核心內容的儒家思想,並把其發展為「道統」學說。《原道》就是韓愈論述其思想的代表作。

韓愈明確提出儒家有一個始終一貫的有異於佛家、道家的儒者之「道」。這個儒者之「道」就是儒家的思想。他在《原道》中說:「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意思是「我所說的『道』,不是老子說的『道』和佛家說的『道』」,而是儒家之道,即「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意思是博愛叫做仁,合宜於仁的行為叫做義,從仁義再向前去的叫做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賴外界的叫做德。仁和義是意義確定的名詞,道和德是意義不確定的名詞。概括地說,「道」就是指作為儒家思想核心的「仁義道德」。他認為,千百年來,傳承儒家此道者有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這個傳承系列類似於佛教所說的「法統」。儒者之「道」的傳授譜系也就是朱子後來所說的"道統"。孟子之後不傳而「溺」,韓愈自認有接續道統之義、勇擔濟世之責,「使其道由愈而粗傳,雖滅死,萬萬無恨」(《與孟尚書書》)。「道統」一詞雖是由宋代大儒朱熹首先提出的,但「道統說」的創造人卻並非朱子,而是千百年來眾所公認的唐代儒學家韓愈。「道統」觀念是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孔子以來的一貫思想。儒家學者在思考儒學與佛、道兩家關係時,認為「道統」起著明確自我歸屬的作用。在儒學之內,它劃分學派界限;在儒學之外,它區分儒、釋、道三家。可以說,「道統說」是儒學發展的內動力。

韓愈的《原道》,是一篇復古崇儒、攘斥佛老的戰鬥檄文。文中觀點鮮明,有破有立,引證今古,從歷史發展、社會生活等方面,層層剖析,駁斥佛老之非,論述儒學之是,歸結到恢復古道、尊崇儒學的宗旨,是唐代古文的傑作。

韓愈在《原道》中歷數了自孔孟之後「天下之溺」的成因、現象與危害,他指出:「周道衰,孔子沒,火於秦,黃老於漢,佛於晉、魏、梁、隋之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歸於墨;不入於老,則歸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噫!後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意思是「自從周道衰落,孔子去世以後,秦始皇焚燒詩書,黃老學說盛行於漢代,佛教盛行於晉、魏、梁、隋之間。那時談論道德仁義的人,不歸入楊朱學派,就歸入墨翟學派;不歸入道學,就歸入佛學。歸入了那一家,必然輕視另外一家。尊崇所歸入的學派,就貶低所反對的學派;依附歸入的學派,就污衊反對的學派。唉!後世的人想知道仁義道德的學說,到底聽從誰的呢?又該向誰去請教呢?」

韓愈在《原道》中最後說:「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為人,則愛而公;以之為心,則和而平;以之為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是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效焉而天神假,廟焉而人鬼享……由周公而下,下而為臣,故其說長。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也,其亦庶乎其可也。」意思是儒家的思想即孔孟之道作為理論是很容易明白的,作為教育是很容易推行的。所以,用它們來教育自己,就能和順吉祥;用它們來對待別人,就能做到博愛公正;用它們來修養內心,就能平和而寧靜;用它們來治理天下國家,就沒有不適當的地方。因此,人活著就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死了就是結束了自然的常態。祭天則天神降臨,祭祖則祖先的靈魂來享用……從周公以上,繼承的都是在上做君王的,所以儒道能夠實行;從周公以下,繼承的都是在下做臣子的,所以他們的學說能夠流傳。那麼,怎麼辦才能使儒道獲得實行呢?我以為:不堵塞佛老之道,儒道就不得流傳;不禁止佛老之道,儒道就不能推行。必須把和尚、道士還俗為民,燒掉佛經道書,把佛寺、道觀變成民房。闡明先王的儒道以教導人民,使鰥夫、寡婦、孤兒、老人、殘廢人、病人都能生活,這樣做也就差不多了。韓愈在這裡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地高舉起傳承和弘揚儒家思想的道德大旗。

韓愈又是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成就不亞於「萬世師表」孔子。韓愈三進國子監做博士,擔任國子監祭酒,招收弟子,親授學業,留下了《師說》、《進學解》等激勵時人和後世的教育專著。韓愈力改恥為人師之風,廣招後學。他強調了求師的重要性,認為只要是有學問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師;把有才能人比作千裡馬,闡釋了在位之人如何識別人才、對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問題。韓愈每到一個地方,都十分重視發展當地的教育文化事業,為當地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

韓愈還提出了「性三品」、「情三品」等哲學觀點,把性與情分為上、中、下三品。他說:「性之品有三……上焉整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導而上下也;下焉者,惡焉而已」(《原性》)。性包括仁、義、禮、智、信五種道德品質,在三品中的比重各不相同,上品之性具有仁而行於其餘四者;下品之性反於仁而違背其餘四者;中品之性仁有不足,其餘四者也雜而不純。「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導而上下也;下焉者,惡焉而已矣」。情包括喜、怒、哀、懼、愛、惡、欲。強調上品與下品之間不可移,同時認為「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通過後天的道德修養與「先王之教」,「上之性就學而愈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以此反對佛教的滅情以見性之說。

不可否認,由於歷史的局限性,韓愈的思想中有一定的唯心主義成分,但也不乏唯物主義的成分,特別是他指出了文化生成的內因——「不平則鳴」、文明生成的原理——「不惑則明」和文明傳承的法則——「不嫉則盛」這一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點。所以說韓愈的哲學思想非常豐富,說韓愈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一點也不為過。

韓愈的文章中有很多語句因思想性很強而成為千年傳承的哲理名句,像《原道》中的「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答李翊書》)中的「不平則鳴」、《進學解》中的「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以及「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都已傳為流行的成語或警句,成為人們的勵志名言。

綜上所述,韓愈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韓愈在儒家思想發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是我國歷史上繼孔孟之後的又一位聖人級人物,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韓愈思想博大精深、光照千秋。我們作為韓愈的故鄉人,一定要高舉韓愈這面思想旗幟,唱響韓愈這張歷史人文名片,把韓愈故裡建設得更加美好。

相關焦點

  • 韓愈10句哲理名句,刻骨銘心,使人醒悟!
    韓愈,字退之,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風豪放雄奇、氣魄宏大,代表作品有《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南山》《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等。1. 人患不知其過,既知之,不能改,是無勇也。韓愈10句哲理名句,刻骨銘心,使人醒悟。出自唐·韓愈《五箴五首序》。
  • 25首哲理詩詞,首首經典,一不小心就成為千古名句
    哲理詩是表現詩人的哲學觀點或事理的詩。哲理詩內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於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詩詞君分享25首哲理詩,每一首都說明了一個道理,每一首都有一個名句,哪一首啟發了你呢?01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 「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十大經典名句,蘊含哲理,值得深思
    一、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出自唐·韓愈《調張籍》。李白和杜甫的詩歌流傳於後世,放射出萬丈的光芒。二、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出自唐·韓愈《原毀》。若想成為性格完整的人,就應該努力學習,不斷提高修養。三、詩成有共賦,酒熟無孤斟。出自唐·韓愈《縣齋讀書》。賦,朗誦。孤斟,獨飲。此寫文人心目中的快樂與雅趣:詩成共詠,酒熱對飲。四、歲老豈能充上與,力微當自慎前程。
  • 15首哲理詩詞,首首經典,一不小心就成為千古名句
    哲理詩是表現詩人的哲學觀點或事理的詩。哲理詩內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於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每一首都說明了一個道理。詩詞君分享15首哲理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名句,哪一首啟發了你呢?
  • 雪萊的名句,羅素的名句,毛姆的名句,富有哲理,值得一品!
    各位詩友們,大家好,這篇文章的主題是雪萊,羅素,毛姆的名句,希望大家喜歡,閒話不多說,直奔主題吧!一、雪萊,英國文學史上最有才華的抒情詩人之一,更被譽為詩人中的詩人。1、淺水是喧譁的, 深水是沉默的。2、過去屬於死神,未來屬於你自己。
  • 「文章巨公」韓愈十大經典名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言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有《昌黎先生集》傳世。一、多才自勞苦,無有隻因循。語出唐·韓愈《酬裴功曹》。語出唐·韓愈《答李翊書》。務:一定,務必。一定要把文章中那些不切合實際的陳詞濫調去除。三、大匠無棄材,尋尺各有施。語出唐·韓愈《送張道大序》。對於木工大匠來說,在他們眼裡就沒有無用處的木料,因為不管木料的長短都有他們的用處。
  • 範仲淹的名句,王安石的名句,司馬光的名句,富有哲理,值得收藏
    各位詩友們,大家好,這篇文章的主題是範仲淹、王安石、司馬光作品中的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歡,閒話不多說,直奔主題吧!一、範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範仲淹的名句,王安石的名句,司馬光的名句,富有哲理,值得收藏。今天就先寫到這裡了,我們後續會繼續給大家分享經典古詩詞,喜歡可以收藏、點讚,謝謝!
  • 大文豪韓愈的「失敗」文章:得罪公主女兒,還敢咒皇帝短命?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韓愈,一個眾人非常熟悉的名字。文、詩皆為大家。留下不少傳世名句,是唐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而如此地位的人也曾寫出「失敗」的文章,還引發了社會事件,這是怎麼回事呢?關鍵當口韓愈挺身而出,寫了一篇《論淮西事宜狀》的奏摺。把戰略、戰術,甚至後勤與地區特殊形勢都分析地頭頭是道,最後以「我軍必勝!」做為文章結尾升華了主題、鼓舞了士氣。皇帝也頗為驚訝,沒想到韓愛卿你不僅是個文官,還是個將首!
  • 六條蘊含哲理的古典詩詞名句,你最喜歡哪一條呢?
    筆者喜歡讀古典詩詞,因為在古典詩詞中不僅能領略古人高尚的情懷,更能讀到很多深刻的哲理,讓筆者更能深刻思考自己的人生。以下六條蘊含哲理的古典詩詞名句,筆者分享給大家,看看你最喜歡哪一條!第一條,「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賞析】這條詩詞名句是出自元代徐再思的《折桂令·春情》,有的朋友可能會說,這不就是一條寫相思的句子嗎?何來哲理呢?
  • 40句富有哲理的詩詞名句,說盡人生哲理,總有一句觸動你!
    詩詞,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也有一些詩詞富有哲理,能夠啟迪人生,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富有哲理的詩詞名句。1、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2、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李泌《長歌行》10、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陸遊《文章》1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二首》12、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13、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
  • 韓愈:文章巨公,百代文宗
    今天我們來講講韓愈和他的散文。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
  • 韓愈為什麼被譽為文章巨公?
    唐朝時期的文官是詩歌文學的主要推動者,這其中就有被人尊稱為「唐宋八大家」的韓愈。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從《師說》,這篇經典的「勸學」文章才開始了解韓愈。「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作為中唐時期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政治家,不僅為創作了大量的詩詞歌賦,同時也為後世留下了無法估量的文學瑰寶。
  • 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韓愈的經歷和2篇文章1個成語有關
    千載難逢:這個成語和韓愈有關,貶官升官曲折過程涉及佛骨和泰山韓愈的兩篇文章,一篇讓他被貶為潮州刺史,一篇讓他高升吏部侍郎。你可能不知道,韓愈曾因一篇《諫迎佛骨表》差點喪命,後被唐憲宗貶到潮州;途中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唐詩;之後又因一篇《潮州刺史謝上表》,令唐憲宗龍顏大悅,將他調回京都,擔任吏部侍郎的官職。《馬說》《師說》都是唐朝大文豪韓愈的作品。「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中的這些名句人們更是耳熟能詳。
  • 韓愈:業精於勤,荒於嬉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名。其文章氣勢雄偉,說理透徹,邏輯性強,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不但精通文學,熟悉文學表達的各種慣例與修辭手段,而且在經學、史學、諸子學等領域亦有很深的造詣,在當時可謂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開創了獨樹一幟的韓孟詩派。
  • 十句經典古文,影響了中國人一千年
    古文即古代散文,古文大家用妙筆生花的手法,書寫了許多古文名句,或哲理,或家國,或義理,深刻的影響了中國人的言行。今天,詩詞君挑選了十句經典古文,字字珠璣,影響國人千年。——韓愈《馬說》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裡馬。千裡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這個世界上不缺有才能的人,卻缺乏那些識別發掘有才之人的伯樂。
  • 十句經典古文,影響中國人一千年
    古文即古代散文,古文大家用妙筆生花的手法,書寫了許多古文名句,或哲理,或家國,或義理,
  • 《師說》背後:究竟是什麼人不尊師道促使韓愈寫下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是基於韓愈的親身遭遇,據《舊唐書》載:「(韓愈)調授四門博士,轉監察御史……元和初,召為國子博士,遷都官員外郎……復為國子博士。」進士科則是較大難度的詩賦寫作,考察的範圍比較廣泛,時政、景色、傳說、儒家名言等有可能成為詩題,而且還有嚴格的形式方面的要求。即便博學,還要具備創作才華。所以產生了「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歧視鏈。而事實上,進士科也的確更受當時的知識分子中推崇。進士科以文章詩賦擇優,文學是「尚情靈,重個性發展,不重師承。時風所煽,人不相師。」
  • 十句經典古文,字字珠璣,影響中國人一千年
    本文來源於:讀散文賞美文dusanwen.cn 古文即古代散文, 古文大家用妙筆生花的手法, 書寫了許多古文名句, 或哲理,或家國,或義理, 深刻的影響了中國人的言行。
  • 韓愈《進學解》向學生訓話發牢騷之作,經典名句在此中
    韓愈是唐朝時期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在他眾多作品中。
  • 唐宋八大家的第一人——韓愈,為什麼創造了那麼多的成語或金句
    認識到駢文弊病的有識之士早已有之,但變革的路異常漫長,到了韓愈、柳宗元時期,才把反對駢文、主張古文的文學運動轉變為革命性的過程。在古文運動中,韓愈的文學創作理論是振聾發聵的,抗衡時弊的。韓愈的不少觀點主張,自其提出後,有強大的理論和創作的生命力,而成為後人遵循的文學創作的基本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