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到底源自大反彈還是大爆炸?看科學家如何爭議

2020-12-14 網易科技

(原標題:暴脹還是反彈?宇宙起源之問)

反彈宇宙學圖像 COBE、WMAP、Planck三代衛星拍攝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各向異性溫度漲落

蔡一夫 金莊維 (作者分別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系教授及北京大學博士)

宇宙源自138億年前的一次爆炸,而後立即經歷了一場極度快速的膨脹——暴脹過程,隨後逐漸膨脹至今。這一直是用來解釋宇宙形成的主流科學理論。

然而今年上半年,《科學美國人》雜誌搞了點事情。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撰文表示,宇宙源自一次大反彈而非大爆炸,暴脹理論無法令人滿意。此舉無疑在學界扔下了一枚重型炸彈。包括4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33位科學家立即聯合籤署了一封公開信,對其進行駁斥。

宇宙到底源自大反彈還是大爆炸?這場爭論的雙方都是知名科學家。對於看熱鬧的公眾來說,選擇「站隊」之前,不妨先了解兩種宇宙形成理論都討論了什麼。

窺視嬰兒期的宇宙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為熱大爆炸宇宙學提供了關鍵的證據。而在微波背景輻射譜上極為微小的起伏,讓人們有機會了解宇宙嬰兒時期的樣貌。

在現代宇宙學的發展歷程中,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故事絕對是場重頭戲。早在20世紀40年代,天文學家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熱大爆炸宇宙學說。該學說預言:宇宙存在一個背景溫度,它便是由CMB——來自宇宙嬰兒期的光線帶來的。

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兩位工程師利用無線電波天線探測到了這個穩定而又均勻的微波背景信號。這一發現在天文學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因為它為熱大爆炸宇宙學說提供了最關鍵的證據。不過當時,人們認為CMB在各個位置、各個方向上都是完全相同的,嬰兒期的宇宙均勻得毫無特徵。

第一次真正揭開CMB神秘面紗的,當數美國宇航局於1989年發射的宇宙背景探測者(COBE)衛星。這枚衛星不僅精確測量了CMB黑體輻射譜從而驗證了熱大爆炸學說,而且在背景溫度為2.73開氏度的黑體譜上發現了漲落幅度大約為10-5開氏度的溫度漲落,進一步擴展了人類認知宇宙的視野。

如果說原初核合成與2.73開氏度的CMB黑體譜一併證實了宇宙在童年時期的成長曆程,那麼CMB譜上這些微小的各向異性溫度漲落則為認知宇宙在原初嬰兒時代的樣貌提供了一扇窗口。

在之後的二十多年間,美國宇航局的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衛星和歐洲空間局的普朗克(Planck)衛星相繼發射升空。它們不僅使得CMB天圖的解析度有了巨大提高,還讓人類能夠接近大爆炸奇點這個物理理論的「禁區」。

在順利通過諸多高精度天文實驗的檢驗後,熱大爆炸學說晉級為現代宇宙學的標準理論模型。它描述的基本圖像為:大約138億年前,我們的宇宙創生於一個時空奇點的大爆炸。在漫長歲月的洗禮下,它從極高溫的混沌狀態開始演變,逐漸形成基本粒子、核子,然後經過原初核合成產生氫和氦的原子核。之後約38萬年,宇宙中形成穩定的中性氫原子與早期CMB。接著在原初密度漲落的影響下,又逐漸形成由宏觀物質構建起來的大尺度結構雛形。到了宇宙4億歲時,第一代恆星終於形成,而最早的星系和類星體則誕生於大爆炸後約十億年。從那以後,由星系和星系團等構成的宇宙大尺度結構開始形成。最終,我們的宇宙演化到當前由暗能量驅動的加速膨脹狀態。

宇宙需要一個奇點嗎

在包含暴脹過程的熱大爆炸宇宙學中,密度極大、溫度極高的奇點不可避免。而反彈宇宙圖像中,宇宙先是收縮,然後反彈進入熱大爆炸膨脹階段,避免了讓科學家頭皮發麻的奇點問題。

宇宙的故事並非看起來這麼簡潔明了,當反演宇宙演化到剛剛呱呱墜地的嬰兒時期,熱大爆炸學說本身就面臨著初始條件選取的困難。比如說,是什麼導致了今天的宇宙在大尺度上均勻各向同性,而又具有各種星系、星系團等結構?故事的開端——大爆炸奇點真的存在嗎?那一刻宇宙發生了什麼?人類在與熱大爆炸學說如此匹配的CMB黑體譜上發現了微小的各向異性溫度漲落,又意味著什麼?

暴脹學說,是一款為描述宇宙在原初時期動力學而量身打造的宇宙學圖像。它認為,在大爆炸後約10-36秒到10-32秒短暫的時間內,宇宙的單位空間尺度被放大約1080倍。這相當於瞬間把亞原子尺度的空間擴張到了太陽系尺度,這樣可以抹平原初宇宙可能存在的不均勻性,於是很自然地解釋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均勻宇宙。不過,本該存在於微觀世界的量子漲落也被拉扯到了宏觀尺度上,導致了CMB溫度漲落與原初密度擾動的產生,也為大尺度結構的形成埋下了種子。

換句話說,從我們今天看到的CMB溫度漲落,到星系、恆星、地球,乃至我們自己,都是由嬰兒時期宇宙中的量子漲落演化而來。因此,在暴脹學說中當前宇宙的均勻性以及大尺度結構的形成得到了十分自然的解釋,我們不再需要為熱大爆炸宇宙設定各種苛刻的初始條件。

然而,大爆炸奇點在暴脹學說中依然是不可避免的。這意味著,暴脹本身是不完整的理論:我們不知道暴脹如何開始,也不知道在暴脹之前發生了什麼。在這個背景下,一系列替代理論應運而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反彈宇宙學。

實現反彈宇宙圖像的理論模型有很多,例如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羅伯特·布蘭登伯格教授與英國樸茨茅茨大學的大衛·沃茲於1999年提出物質反彈模型、中國科學院高能所張新民研究員及其團隊於2007年提出的精靈反彈模型等。在筆者和多位同事的多年努力之下,藏在這些模型背後的反彈宇宙學擾動理論逐漸成型,並揭示了反彈學說同樣可以解釋熱大爆炸宇宙學所面臨的初始條件疑難。在這類理論圖像中,大爆炸之前的宇宙處於一個收縮過程,體積越來越小,直到某一時刻宇宙收縮到一個極小值,然後反彈進入標準的熱大爆炸膨脹階段。由此可見,反彈學說的提出,不僅繼承了熱大爆炸宇宙學的成功之處,還避免了那個會讓宇宙學家頭皮發麻的時空奇點。因此,它進一步推動了熱大爆炸宇宙學的理論發展。

驗證起源學說,原初引力波說了算

CMB中的原初B模偏振可以幫助構建宇宙最初的模樣。但人類一直沒有找到它。科學家已在智利和南極展開或規劃CMB觀測,我國阿里原初引力波望遠鏡也將瞄準這一「宇宙級」問題。

宇宙在極早期所經歷的究竟是哪一種過程呢?暴脹,反彈,抑或二者的結合?對於研究極早期宇宙的物理學家來說,一個至關重要的任務就是通過實驗觀測來進行檢驗區分。上述模型給出的理論預言,正好可以通過對CMB的高精度測量來加以檢驗。

由於宇宙早期光子與電子會發生湯姆森散射,CMB光子不僅攜帶著前文提到的黑體譜和溫度漲落的信息,還會有偏振狀態,它們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圖樣:電場型E模式和磁場型B模式。

宇宙學家在研究CMB的偏振漲落時發現,原初宇宙中的張量擾動(即原初引力波)可以直接導致CMB擁有B模式的偏振信號。換言之,尋找原初引力波的B模偏振,能為極早期宇宙的研究提供線索。

這一發現正式打響了利用精確宇宙學實驗探索、檢驗原初宇宙圖景的發令槍。宇宙學家曾試圖利用WMAP、Planck等衛星實驗將近15年的數據,來重構出原初擾動、甚至原初宇宙的模樣。但遺憾的是,截至目前CMB中的原初B模偏振仍然沒有被直接觀測到。

近年來研究人員轉向性價比更高、維持運行更長期更穩定的地面CMB觀測實驗。迄今已經建造和規劃中的地面CMB偏振實驗,集中在智利和南極,而北半球是空缺的。

為了推進中國宇宙學在CMB領域的實驗研究,中國科學院高能所的宇宙學團隊牽頭,聯合國內外多所頂級宇宙學研究單位,正在我國西藏阿里地區建造北半球首個CMB極化望遠鏡,即阿里原初引力波望遠鏡(AliCPT)。

該項目計劃2020年在阿里天文臺海拔5250米處建成阿里一號望遠鏡並開始觀測,在北天區率先實現對原初引力波的探測。與此同時,阿里計劃還會與南半球的CMB實驗合作,形成一南一北,對原初引力波觀測進行全天區覆蓋。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社-中國科技網 責任編輯:王鳳枝_NT2541

相關焦點

  • 宇宙揭秘: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如何被發現的?
    >宇宙是如何誕生的呢?我們都聽過大爆炸,但我們要如何知道真的就是如此?畢竟沒人曾在場親眼目睹。如果這個問題難以回答,那就試試這個吧:宇宙創世之前發生了什麼事?在「創世紀」中,神說「要有光」,接著「就有了光」,「神於是創造了天地」。但如果一切都是從此刻開始,那麼神是如何創造萬物的?在時間出現之前,就有時間存在嗎?這個問題已讓科學家和哲學家還有一般大腦思索了5000多年。
  • 宇宙大爆炸之前會是什麼樣子?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對於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可能樣子,科學家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有科學家猜想:宇宙是多元的,宇宙之外還有一個更加浩瀚神秘的混沌空間,這個混沌空間中存在著數不盡的,不同大小的宇宙,它們林立分布,我們的宇宙只是其中的一員,這一點類似於我們宇宙中的星球。如果我們將宇宙之外的空間比作宇宙的話,那我們的宇宙就相當於宇宙中的天體。
  • 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樣的?宇宙是如何來的?
    宇宙是如何來的?
  • 宇宙大爆炸不曾發生過?
    這顆衛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繪製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圖譜——所謂的CMB,是指130多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剛剛結束時發出的光。科學家告訴在場的記者,這張新的CMB圖譜證實了宇宙學家35年來一直非常重視的理論——宇宙起源於大爆炸,並在隨後經歷了一次短時間內的超加速膨脹,即暴脹。
  • 沒有大爆炸理論?科學家提出無邊無際宇宙新模型
    科學家提出無邊無際宇宙新模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2日 10:06 來源:   據中國科技信息網1月30日報導,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物理學家提出一種新的宇宙形成模式
  • 科學家提出永恆暴漲說,認為宇宙發生多次大爆炸,宇宙外還有宇宙
    的確,對於地球上的事物而言,138億光年確實是一個十分遙遠的距離,但對於宇宙來說卻是個微不足道的距離。以宇宙膨脹的速度進行估算,科學家認為目前宇宙的半徑約為460億光年,那麼宇宙的直徑可以達到約920億光年。而在920億光年之外到底存在著什麼,人類暫時還無法得知。
  • 到底是什麼觸發了宇宙大爆炸?兩種理論遠遠超乎我們想像!
    >在浩瀚宇宙,我們所見有限,因此無法確定宇宙的形狀,多數科學家認為宇宙是平面,但有人認為更像甜甜圈,有人則認為宇宙是球形。跨越疆界需要無比創意和尖端科技,但關於宇宙起源等重大天文問題,我們或許得先靠理論破解,但想解答這些謎題可能會讓我們陷入死胡同。雖然我們希望全面性了解宇宙,但有個問題始終是最重要的謎題。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 宇宙之外可能還是宇宙?宇宙是無邊無際,還是有限無界?
    從古希臘文明到東方文明,從柏拉圖到愛因斯坦,人們就一直渴望著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這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關於宇宙的邊界和時間問題。人們在疑惑宇宙到底是自始至終就存在著的,還是逐步演變而來的,人們還困惑著宇宙到底有沒有邊界?宇宙之外可能還是宇宙?宇宙是無邊無際,還是有限無界?
  • 宇宙最後的結局會如何?科學家提出了三種猜想,每一個都大開眼界
    只要用科學的力量將它們一一破解,那麼人類就會成為宇宙的霸主,甚至是超脫於宇宙之外的超級文明。在眾多的宇宙謎團之中,科學家最想搞清楚的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宇宙的起源,而另一個則是宇宙的結局。對於宇宙的起源,目前主流的猜想是奇點大爆炸,137億年前,一個神秘的奇點發生了大爆炸,於是宇宙誕生了。
  • 宇宙學家是如何看待「大爆炸宇宙模型」與「穩恆態宇宙模型」的?
    我們都知道宇宙不可能既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著實讓人們感到迷惑不解,到底宇宙是起源於那個轟動一聲的爆炸,還是它一直就這樣,也會永遠保持這個樣子呢?圖解:宇宙不可能既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宇宙學家是如何看待「大爆炸宇宙模型」與「穩恆態宇宙模型」的辯論呢?
  • 宇宙起源於宇宙大爆炸,無窮小的奇點為何會爆炸出如此浩瀚的宇宙?
    從古至今,對於宇宙的起源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科學家,眾所周知,首先牛頓提出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但是他依然不明白宇宙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可以說這個問題困擾了他的整整一生,但是始終沒有一個滿意的答案。他指出愛因斯坦這個宇宙學常數不應該是一個定值,並且還說宇宙本身就應該是膨脹的,宇宙開始於一個熾熱的奇點,我們可以利用宇宙學常數Λ來描述膨脹速率,但是勒梅特也僅僅是從理論的基礎上推導出來的,利用的也還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
  • 從宇宙大爆炸到文明的出現
    隨著科學家們在天體物理學、進化生物學、分子遺傳學、地理學和古人類學等方面取得的新突破和新發現層出不窮,一個以宇宙大爆炸為發軔的宇宙和人類起源故事逐漸鋪展在我們眼前。這個故事既是一種將人類囊括其中的新的宇宙學,也是一段科學史詩。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按照時間順序,為我們列出了與人類起源有關的十大事件。
  • 宇宙外是什麼樣子?科學家:泡泡宇宙假說!讓人難以置信
    「旅行者1號」曾經發送給地球一張特別的照片,看後令人深思!照片中幾乎看不見地球的樣子,在宇宙中地球簡直就是一粒塵埃,不值得一提,可見人類在宇宙中更是沒有立足之地!看過宇宙的樣子,不禁讓人想了解宇宙之外的樣子,科學家曾發表了一個「泡泡宇宙假說」,關於宇宙外的假說有多種,然而種種都讓人難以置信!人類生存的地球已經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繁華盛世,人類也是地球上最高級的生物,但是人類的起源依舊是一個未解之謎,生物學家們經過多年的試驗發現,人類可能是一個外來物種,人類身上的種種特點和其他生物大不相同。
  • 廣袤的宇宙從哪來?細說創造萬物的宇宙大爆炸
    宇宙的廣袤無垠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宇宙大到包含了所有事物,我們腳下的地球,我們每天看到的太陽月亮,以及夜空裡的繁星,都是它的一部分,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宇宙是怎麼來的呢?它是一直就存在,還是像生命一樣有一個開始呢?
  • 【科學】宇宙何時誕生?宇宙因何誕生?揭開宇宙誕生的謎題
    然而,大爆炸奇點的「烏雲」仍然籠罩在當前的宇宙學中,對振蕩宇宙的研究也在繼續。在1995年召開的弦理論會議上,物理學家愛德華·威滕在提出的M理論認為,空間不僅僅是我們熟悉的三維空間,而具有更高的維度,但這些額外的空間維度是捲曲的。從更高維度的空間和時間看,我們的宇宙很像是一部三維電影。
  • 跟宇宙大爆炸有什麼神秘關聯?
    其實這個雪花屏和滋滋聲其中的一部分是來源於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的產物。電視機的雪花屏幕跟宇宙大爆炸的神秘聯繫是什麼?你現在看到了這個電視機雪花屏,是一種從宇宙誕生第一秒一直延續至今的,唯一可觀測的宇宙大爆炸的痕跡。它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是目前人類科技能觀測到的宇宙中最遙遠的事物。它可以被類比為宇宙大爆炸,也就是宇宙誕生之初的回音。
  • 大爆炸理論遭質疑,宇宙或許沒有起點,歷史無限久遠
    大爆炸宇宙論根據現有的理論,我們的宇宙誕生於大約137億年前。那個時候,宇宙所有的能量集中於一個沒有體積的奇點內。然後,這個奇點突然爆炸,迅速膨脹,形成了今天的宇宙。(圖片說明:宇宙大爆炸歷程示意圖)這個理論聽起來有些難以接受,但它的確有著大量的理論支撐。大約一百年前,科學家們發現了宇宙是在膨脹的。
  • 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迎面相撞,是否違反宇宙大爆炸理論?
    》之中,我指出,宇宙起源於密度無限大、溫度極高的奇點,然後開始加速膨脹,且空間的這種膨脹速度允許超越光速。宇宙大爆炸不是真理,但它是科學假說,而且是迄今為止最經得起考驗的科學假說。自該理論被提出之後,無數科學家對這一說法進行了驗證,得到了大量的、讓人信服的證據。而所謂「推翻宇宙大爆炸」的種種行為,都遭遇了失敗。
  • 宇宙是不是永恆的?到底有多大?
    宇宙到底到底是什麼樣,有多大,從古至今都是讓很多學者很糾結的問題。最早的時候,人們對於宇宙的觀念大概是這樣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宇宙是永恆的,宇宙的大小就是天球的大小。 而在我們國家戰國時期的著作《尸子》就記載著: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 從無到有,一切開始的地方——宇宙大爆炸理論
    一切的起源是宇宙大爆炸的觀點認為宇宙是突然間出現的,而且不是無盡的。直到20世紀中葉,大多數科學家仍認為宇宙是無限的,永恆的。直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讓我們更了解引力,還有埃德溫·哈勃發現星系彼此遠離這一同先前預測相符的運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