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奇乾中隊:林海孤島裡的堅守,為了啥?

2020-12-18 中國應急管理報

「林海孤島」中半個多世紀的守望

——記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奇乾中隊

本報記者羅地生

5月的大興安嶺,草木枯黃,寒風瑟瑟。雖已立夏,但北國之春仍然姍姍來遲,林中一些低洼背陰的地方依然覆蓋著皚皚白雪。從莫爾道嘎鎮到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莫爾道嘎大隊七中隊的公路已變成了水泥路,但一路上的荒無人煙,公路兩旁密密麻麻的白樺樹似乎從未改變。

七中隊組建於1963年,又稱奇乾中隊。作為保衛北部原始林區的橋頭堡,奇乾中隊處於森林滅火的戰略前沿。發生森林火災時,奇乾中隊總是第一個出動、第一個達到火場、第一時間投入戰鬥、最後一個撤離,永遠是原始林區的開路先鋒。

建隊以來,中隊先後撲救森林火災380餘起,立下無數汗馬功勞。2012年,中隊被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授予「北疆森林衛士」榮譽稱號,林區人民親切地將他們譽為原始林區的「守護神」。

很少有像奇乾中隊這樣的隊伍:不僅集偏遠、寂寞、寒冷等不利因素於一身,還要時刻準備著與火魔戰鬥。可奇乾中隊偏偏在「林海孤島」紮下了根,自此開啟了半個多世紀的堅守歷程,默默守護著95萬公頃原始森林,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護衛北疆綠色生態的輝煌篇章。

寂寞是突破極限的動力

隊員們每次跑步經過一座大橋時,所有人都向著對面的大山一遍一遍地吶喊,再聽著一遍又一遍的回聲

汽車顛簸在蜿蜒的林區公路上,奇乾中隊也在記者腦海中盤旋:中隊所駐守的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腹地,不通電、不通郵、手機常沒有信號,被稱為「林海孤島」。隊員們是怎樣在這裡生活、訓練的呢?

「到了!」一聲興奮的驚呼,將記者從對奇乾中隊的遐想中抽離出來。只見不遠處一塊木牌上寫著「奇乾中隊」,旁邊的一塊石頭上鐫刻著「堅守」二字。營房背後的山上,遠遠可見被翠綠的樟子松包圍著的空地上,有「忠誠」兩個大字,這是隊員們用白樺樹拼成的。

「穿過了茫茫大草原,走進了巍巍大興安。林海深處安了家,家名叫奇乾。」伴隨著《家在奇乾》的歌聲,中隊指導員王永剛帶領記者走進了奇乾中隊。

藍天白雲下,一排排太陽能電池板閃閃發光。「木刻楞」(木頭搭建的小屋)「板夾泥」早已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紅瓦白牆的營房和木質仿俄式建築的菜窖。

營房後面,樟子松挺拔昂揚,阿巴河水碧波蕩漾。隊員們自己搭建的「綠色長廊」「樺木地圖」「白樺書卷」以及一條記錄著中隊光輝戰鬥歷程的「綠屏戰道」,在綠樹掩映下「訴說」著中隊半個多世紀來的滄桑。

奇乾中隊駐地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一年四季人跡罕至,距離最近的城鎮也有150多公裡,每年近6個月大雪封山。正如王永剛所說:「中隊的條件已經不算艱苦,面臨最大的困難是整個冬天見不到一個陌生人。」

中隊二級消防士布約小兵還記得以前隊員們每次跑步經過一座大橋時,所有人都向著對面的大山一遍一遍地吶喊,再聽著一遍又一遍的回聲。一旦遇到晚上停電,寂寞就會像黑夜一樣吞噬一切。由於中隊不通電,發電機又不能24小時持續不停地工作,太陽能板如果遇上連續的陰雨天,便無法儲存足夠的電量。因此,停電是常有的事。一旦停電,大家只能打著手電學習。

停電還讓中隊失去了信號,隊員們無法與外界和家人聯繫。這裡成了真正與世隔絕的「孤島」。中國電信呼倫貝爾分公司總經理柴瑞峰告訴記者,即便到現在,這裡的信號也不太好,如果電供應不上,啥信號都沒有。柴瑞峰至今都記得中隊通手機信號那一刻,戰士們給家裡打電話時激動落淚的表情。「我們後來在『忠誠』二字旁邊建了一個微基站,但有沒有信號得看天,手機要掛在樹上打,才能收到信號。」柴瑞峰說。

2009年7月,剛從警校畢業的排長佟發達到中隊的第五天就發現了一大喜訊——手機有信號了!這結束了隊員們以「月刊」的形式寄情書的日子。從此,排長的手機就成了給隊員們與戀人牽線的「紅娘」。大家也總結出了打電話的必備條件:天氣晴朗,位置固定,打開免提,大聲喊話。隊員們抱著大樹,扯著脖子喊「我愛你、我想你」,有時信號不穩定,對方聽不清楚,別的隊員也幫著喊幾聲。

由於信號不好,很多隊員與家人打電話時只能問聲好,報個平安。2017年,中隊有了4G信號,二級消防士王震與家人打通了視頻電話。當時,全家人都出現在了屏幕上,畫面卻突然卡住了,即使這樣,王震面對著「全家福」,依舊激動不已。

「這裡地處偏遠,雖然有網,但畢竟不是與外面的世界真實接觸,所以我們致力於營造一種家的氛圍。」中隊長王德朋說,中隊給隊員們過集體生日,關心隊員的疾苦,組織隊員們參加畫畫、根雕等興趣小組。既消除寂寞,也磨鍊意志。「我習慣了中隊的一草一木,隊員們待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樣。」布約小兵說。

在奇乾中隊,「三班倒」的蚊蟲不可怕,無法與外界溝通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和惰性。但中隊地處偏遠心不遠,寂寞讓隊員們走向理智。

無論在漆黑的夜晚還是寒冷的冬日,點名一個不落,起床一分不差,訓練質量絲毫不減。隊員們還以苦為樂,比如水泵壞了,大家就去河邊打冰,在尋找活水的過程中體驗樂趣,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逐漸成長。

「利用寂寞的時光提升自己,安靜的環境反而更利於學習。中隊在平時的工作中歷來注重文化育人,隊員們都想要通過知識來改變命運,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王永剛說,奇乾中隊很多退役人員進入社會之後,仍會選擇讀書深造,有的成了企業家,有的考上了公務員。在隊員們看來,寂寞真是讓人跨越極限的強勁動力。

手抬肩挑造良田建操場

用4年多時間對2米多厚的凍土層進行土壤改良,憑著手抬肩挑,磨禿60多把鐵鍬,造出了10畝良田、3座溫室大棚和1個暖氣調溫菜窖

奇乾中隊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窮地方,苦地方,建功立業好地方。」對於中隊所有人來說,守望就是財富,艱苦也是優勢。山水之間,寒風之中,面對苦寂的環境,中隊一邊守護著北疆林海,一邊也學會了自強不息和寧靜致遠。

每名在中隊工作過的隊員都是過日子的一把好手,路邊撿到的一段廢鐵絲、一顆螺絲釘都是隊員們眼中的「至寶」。

司務長蹇江遊說:「中隊有各種修理人員,因為離城鎮比較遠,不能等別人來修,花錢也請不來,只能靠自己。」因為只能依靠自己,反而產生了一種特別的凝聚力。「中隊的每一個人都在積極努力地讓別人生活得更好。」王德朋說。

2003年以前,中隊吃的是「補給飯」,喝的是「山泉水」,夏天蘿蔔土豆,冬天鹹菜乾糧。面對這一情況,中隊黨支部不把偏遠艱苦作為中隊發展進步的阻礙,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帶領大家在艱苦條件下創業。

全體指戰員用4年多時間對2米多厚的凍土層進行土壤改良,憑著手抬肩挑,磨禿60多把鐵鍬,造出了10畝良田、3座溫室大棚和1個暖氣調溫菜窖,創造了在全年無霜期不足80天的惡劣環境中實現夥食供應自給自足的奇蹟。

「菜窖豐富了我們的菜籃子,如果原始林區在夏季著火,菜窖可以作為前方的中轉站,儲藏200餘人的給養。」王永剛說。

訓練是森林消防隊伍最基礎、最重要的工作。在奇乾中隊,訓練實在不易。森林腹地沒有場地,隊員們就在永凍層上打出了水泥地面,平整出了隊列訓練場,在灌木、雜草叢生的山腳下開設出了400平方米的障礙場、訓練場、停機坪。

守護95萬公頃原始森林

「即使有心情低落或是情緒不高的時候,我們去後山的戰道上唱幾首歌也就好了」

2018年,改革轉制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後,面對新任務、新要求,中隊的訓練內容出現了變化,多了專業性訓練和崗位訓練,日常巡護中也增加了山嶽救援演練。現在隊員們要處理人民群眾遇到的各種突發事件,去年,中隊已經投入到民房火災的撲救中。

「轉制改革後,面對綜合性應急救援任務,我突然有種恐慌感。只有加緊補課趕隊,才能適應崗位需要,才對得起自己班長的職責。」中隊四級消防士陳振林說,「有時候我們會組織一些救援模擬演練,從實戰化的訓練中鞏固學到的新技能。」

作為保衛北部原始林區的橋頭堡,奇乾中隊處於森林滅火的戰略前沿。發生森林火災時,奇乾中隊總是第一個出動、第一個達到火場、第一時間投入滅火戰鬥、最後撤離。建隊以來,中隊先後參加撲救森林火災380餘次,立下無數汗馬功勞,2012年被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授予「北疆森林衛士」的榮譽稱號。

正如大興安嶺支隊政治委員康建有認為的,中隊雖然條件艱苦,但指戰員苦幹不苦熬,苦中有作為,為保護國家生態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隊的人都說,奇乾的魅力在於外面的人不願意來,裡面的人不願意走。「來中隊快4年了,初入大山的新鮮感過去後,確實有過那麼一段難熬的孤獨,感覺被文明社會拋棄了。但時間長了,適應了滅火和準備滅火的工作節奏,靠著不斷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衝淡了寂寞感,更何況有身邊一起摸爬滾打、生死與共的兄弟隊友,漸漸也不覺得有什麼寂寞和孤獨了。」中隊四級消防士青偉說。「即使有心情低落或是情緒不高的時候,我們去後山的戰道上唱幾首歌也就好了。」中隊預備消防士趙恩豹說。

見證了奇乾中隊的發展歷程,被隊員們親切地稱為「老班長」的王海告訴記者,在奇乾中隊,只要管好自己,做好本職工作,就能體現人生價值。

奇乾中隊有一股神奇的力量,總能把接觸過的人牢牢「吸」住。負責給中隊送菜的當地居民王錫才,被隊員們親切地稱為「王哥」。13年來,王錫才跑壞了4輛車,他卻說只要中隊不換人,他就一直送。柴瑞峰則一直幫助中隊解決通信信號問題,「誰都想家啊,隊員們堅守在這裡,別的我也幫不上忙,只能為他們做這點事了」。

中隊守護的原始林海屬於雷擊火重災區。每次這片林海遇到火險,隊員們都像猛虎一樣與火魔肉搏,與死神較量。有一次,隊員們在三天四夜沒有給養的情況下,始終在火場堅守……奇乾鄉的百姓看在眼裡,疼在心裡,都說有奇乾中隊在,他們放心。

巍巍興安嶺,熱血「火焰藍」。半個多世紀的守望,讓大家深諳堅守和奉獻的意義,一代代奇乾人傳承著忠誠、堅守、創業、樂觀的精神,這片林海也早已融入了他們的青春血脈。就像王永剛所說:「如果大家都不願意來,那麼誰來保護祖國北疆的生態安全呢?總得有人來守護,就讓我們來吧!」

(本文配圖由溫柏志、毛亞團、高飛翔攝)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中國應急管理報 新媒體中心 編輯: 龐舒月 丁茜 張曉蒙

相關焦點

  • 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授予巴特爾同志、奇乾中隊「北疆楷模」榮譽稱號
    12月15日下午,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在呼和浩特舉辦北疆楷模先進事跡發布會,授予巴特爾同志、奇乾中隊「北疆楷模」榮譽稱號。內蒙古軍區副政委李少軍,應急管理部有關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並頒發北疆楷模獎牌、證書和獎章。
  • 【防疫剪影】林海社區堅守防疫「最後一公裡」
    【防疫剪影】林海社區堅守防疫「最後一公裡」 2020-03-15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00後列兵逐夢「林海雪原」
    上世紀50年代末,隨著一本書《林海雪原》、一部戲《智取威虎山》風靡祖國大江南北,偵察英雄楊子榮的形象走進了國人心中。對於出生在黑龍江的武警天津總隊執勤一支隊某中隊列兵李駿來說,第一次聽到楊子榮的故事是從爺爺的半導體裡傳來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肥沃的黑土地不僅養育了英雄的人民,也培育了不屈的鬥爭精神。翻開中國近代史,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汗水、淚水澆鑄了「忠誠、無畏、堅韌」的林海雪原精神,激勵著一代代青年人拼搏成長,作為00後,李駿就是其中之一。
  • 內蒙古龍源蒙東新能源有限公司《林海雪原中的堅守——內蒙古龍源...
    林海雪原中的堅守——龍源蒙東公司牙克石興安風電場黨支部抗疫保電紀實  「已經連續堅守崗位45天了,今天終於可以下山了」「再見興安嶺,我要回家給兒子補過生日了」,2月25日,龍源蒙東公司牙克石興安風電場運檢一班終於結束了一個長達45天的值班周期。
  • 李娟《深山夏牧場》‖在林海孤島,一年中最舒適、最豐饒的時光
    而當紅衣的加依娜高高地蕩起那鞦韆,在林海孤島上空來回穿梭時,那情景卻更為孤獨。隔著空谷,對面大山上綠意蒼茫,羊道整齊、深刻。山背陰面的森林在山頂顯露曲曲折折的一線濃重墨痕。隨著時間的推進,今天我們要跟隨李娟他們,進入扎克拜媽媽家的深山夏牧場了。
  • 天涯分局南島派出所景天奇行動中隊破獲1起盜竊案
    黃某美指認作案工具11月21日,三亞市公安局天涯分局南島派出所景天奇行動中隊破獲11月18日20時許,南島派出所接到轄區一處果園內的檳榔被盜的警情後,教導員曹直立即帶領景天奇行動中隊前往現場勘查,發現作案人遺留的10斤檳榔果、1把檳榔刀、3個編織袋等物品。經過深入走訪摸排,梳理線索,鎖定住在南島居某隊1名叫黃某美的女子具有作案嫌疑。21日13時許,隊員們在某醫院將該女子抓獲。
  • 紅色預警 堅守的孤島,洪水中舞蹈…
    安徽滁州全椒縣 對滁河堤壩實施爆破洩洪 點擊視頻查看最新現場報導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欄目視頻 江西永修吳城鎮:堅守中的孤島
  • 小學教師汪開寬的堅守: 一座孤島一個人,三尺講臺三十年
    他所在的學校,是個面積約1.1平方公裡的孤島,目前居住人口不到100人,四面環繞著裕溪河,村民出島必須乘船。1988年,汪開寬從含山師範畢業以後,因為一句承諾,為了家鄉孩子們不失學,不用像自己小時候上學那麼困難,選擇了留在家鄉教書。一個人,一座孤島,三十年的堅守。
  • 國慶我在崗丨把忠誠印在林海深處
    在景東縣御筆山公園入口,景東森林消防中隊一級消防士楊修向過往的遊客講解防火法規和常識。楊修入職已有14年,常年穿梭於無量、哀牢的茫茫林海,深深的皺紋、稀疏的頭髮、粗糙的手指,長期戰鬥在林海深處讓楊修看上去比同齡人要老了許多,但他絲毫不後悔:「只要祖國需要,我願意把青春獻給林海!」
  • 市委書記薛智金春節前夕深入交巡警向陽公路中隊看望慰問堅守在...
    市委書記薛智金春節前夕深入交巡警向陽公路中隊看望慰問堅守在一線的公安民警 2020-01-20 1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風水大地研考之一:乾山乾向水流乾,乾峰出狀元
    「乾山乾向水流乾,乾峰出狀元」這句風水界流傳千年的經典,正印證了梅州豐順縣黃花村仰山公祠,該祠堂建於350年前,僅僅當代1千人的小村莊就誕生了30
  • 戍邊32年,堅守孤島!習近平對他的事跡作出重要指示
    習近平對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大力倡導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鬥者的價值追求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王繼才同志守島衛國32年,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
  • 「乾山乾向水流乾,乾峰出狀元」解讀
    乾山乾向水朝乾這一句也就是三大龍局的回龍顧祖的回龍結穴格局,也是小玄空五行的運用,因為乾坤卯午四位在小玄空五行中都是屬於金,這四位金乃天地剛強之氣,如果合局主應大富貴,乾山其實就是龍山,是龍從乾方起祖向前行走幾裡、十幾裡或幾十上百裡而逆行向乾方的祖山結穴,以祖山乾方為朝向,這樣的行龍為回龍顧主結穴的回龍結穴格局,也就是回龍逆結坐巽向乾,又得來龍祖山乾方朝水遠大乾堂,水出金局墓庫,這涉及楊公風水學術裡的玄空三般卦一卦純清格局的運用也可以說是三合聯珠的運用
  • 為了使命 選擇堅守——記光榮犧牲的上海消防員錢凌雲、劉傑
    戰友們都哀傷不語,默默地收拾著他們的遺物;惟住宿樓前的五星紅旗映著晚霞,在風中獵獵作響……正青春 堅守責任錢凌雲,23歲,上海閔行區人;劉傑,20歲,上海閔行區人。兩人同於2012年12月應徵入伍,成為消防戰士,隸屬上海徐匯消防支隊關港中隊,上等兵警銜。
  • 莽莽林海駐勁旅 ——「守護綠水青山」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綜述
    記者 張曉蒙  蒼山為伴、林海為伍,他們是大山之上的「守夜人」。穿越火線、山洪搶險、山嶽救援、地震救災……災難來臨,他們是應急先鋒。紮根林區,忠於職守,為祖國的綠水青山、人民的安全幸福築起屏障,他們就是森林消防人。
  • 中國一座孤島,面積0.013平方公裡,江蘇一對夫婦自願堅守32年
    黃海地區有一個不太起眼的孤島,這裡無樹、無電、無淡水,環境特別惡劣,但是江蘇卻有一對夫婦,自願在這個孤島上面堅守了32年,這是為何呢?這個小島的名字叫做開山島,總面積只有0.013平方公裡。負責看守這個小島的人是一對民兵夫婦,他們在這裡堅守了32年。其中丈夫叫王繼才,妻子叫王仕花。在這對夫婦去小島駐守之前,當地政府其實派了很多人前去,但是這些人都沒有堅持下來。其中最堅強的一個人也只在島上堅持了13天。堅持時間最短的人甚至連半天都沒撐住,就慌忙離開了小島。
  • 電視劇《林海雪原》裡的夾皮溝在哪?
    《林海雪原》是作家曲波根據自己的真實戰鬥經歷寫就的一部著名軍事題材長篇小說,其在書中所寫的地名大多都是真實存在的,比如威虎山、夾皮溝等。東北的林區中,叫「夾皮溝」這個名字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吉林省的樺甸市就有個夾皮溝鎮,抗戰時期,這裡曾是東北抗日聯軍主要活動區域之一,電視劇《關東金王》的拍攝背景就是這個夾皮溝。
  • 這座0.013平方公裡的孤島,沒有水電,一對夫婦卻堅守32年!
    導語:一座無水無電的孤島,面積僅0.013平方公裡,一對夫婦卻堅守32年!我國的國土遼闊,其中海中面積就佔了很大一部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海底世界也成了遊客眼中的一個具有獨特風情的地方。然而在中國卻有這樣一個海島,他非常特別,整座海島的面積只有0.013平方公裡,孤島上無水無電,但是卻有這樣一對夫婦堅守了32年。這個海島叫作開山島,位於江蘇連雲港市。開山島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島嶼,它是一個國防戰略島,整個海島的面積特別小,不到一平方公裡。
  • 21年,為什麼他如此堅守這座「孤島」?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響洪甸水庫1400多平方公裡的庫區深處有一座被稱為「海島」的孤島↑這是餘家軍的海島衛生站所在的島嶼(12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為了給島上的貧困鄉親看病餘家軍和妻子一起將家安在了一條木船上取名「海島衛生站」↑12月16日,餘家軍(左)駕船出診。
  • 青島市南區文登路交警中隊隊長田明禎:23年堅守一線 用汗水詮釋責任
    半島記者 孫桂東 通訊員 青公宣田明禎,現任交警支隊市南大隊文登路中隊隊長。在居民的眼裡,他是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警察,給居民帶去了無數的溫暖和感動;在同事的眼裡,他是有想法、重行動的好領導;在孩子的眼裡,他是一位雖然很忙,但體貼有加的好爸爸。近日,記者帶您認識一下這位23年堅守一線的交警---田明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