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下午4時多,市環衛處工作人員手機上跳出一則警報:城區街心公園公廁裡出現惡臭。工作人員立即聯繫保潔公司,要求他們及時清洗廁所,祛除臭味。
目前,城區52座公廁安裝了公廁臭味監測系統。該系統有公廁基礎數據、氣味數據、報警信息等功能,管理人員在手機端就可以查看公廁的實施監管數據。而一旦廁所的裡臭味值超標,系統就會發出警報信息。
9月中旬,該系統開始試運行。由於及時監測和清洗,公廁保潔質量大為提升,臭味也越來越少了。
公廁臭味監測系統。
公廁更美,管理更精細化
自啟動公廁革命以來,我市按照「公廁數量布局合理化、外觀形象景觀化、功能設施現代化、項目運作市場化、提供服務專業化」總體部署,實行城鎮公廁聯建,統籌謀劃,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通過建設提升,城區公廁基本達到城市二類標準,在公廁主體功能上融入母嬰室的改造,突出第三衛生間建設,打造公廁便民設施建設,做到廁內乾淨明亮。公廁外觀建築也開始朝著文藝清新的方向轉型了,一大批高顏值的公廁亮相街頭。下保山公廁被台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授予「最美公廁」稱號。
「今年,我們開啟城區公廁精緻管理模式,打造城區公廁樣板工程。」市環衛處相關負責人介紹,52座公廁實現保潔服務市場外包。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要求外包公司,嚴格對標城區公廁精細化管理標準,進一步明確並細化公廁的檢查標準和獎懲制度;同時,確保公廁的100%公益屬性,不得進行任何商業行為。
細心的市民可能會發現,城區公廁裡多了很多小物件,如烘乾機、滅蠅燈、綠植等。目前,城區60%公廁配置了第三衛生間、雨傘架、宣傳欄、休息椅凳以及母嬰室,給人更加溫馨的感覺。
下保山公廁。市環衛處供圖
公廁除臭不斷出新招
上廁所時,難免會產生臭味。提到人員流動很大的公共廁所,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異味。為消除公共廁所的臭味,各種方法輪番上陣。
從很多年前開始,城區公廁就開始了保潔。除了保潔人員及時清洗,公廁裡還放了檀香、樟腦球等。2010年,城區公廁進行了改造,原先的直排管道換成了管道存水彎。其作用是利用一定高度的靜水壓力來抵抗排水管內氣壓變化,隔絕和防止排水管道內所產生的難聞有害氣體和可燃氣體及小蟲等通過衛生器具進入室內而汙染環境。新建的公廁都安裝了排風系統,通過空氣的流通,及時祛除異味。
然而,公廁裡的異味仍然沒有完全消失。市環衛處相關負責人稱,一些如廁者沒有及時衝水,也會加重廁所的臭味。「公廁裡有臭味,最主要的原因是保潔人員沒有及時清洗。」管理人員會開展巡邏,對廁管員的工作進行監督,「但無法全面監督,總有漏網之魚。」
今年,市環衛處決定在公廁裡安裝臭味監測系統。8月,每個公廁陸續安裝了氨氣探頭。9月中旬,臭味監測系統開始試運行。一旦探頭監測到的氨氣值達到一定數額,就會引起電化學反應,進而向後臺發送報警信息。
衡量廁所臭味指數的為氨氣的ppm濃度(百萬分比濃度)。其中,ppm濃度0.1為基本無異味;0.3為正常,0.8為有異味,1.5為惡臭。「當ppm濃度超過1.5時,說明廁所裡有明顯的臭味。」該負責人稱,這時監測系統就會發出警報。
監測系統成效明顯
有人上廁所時,臭味指數難免會上升。警報中的濃度取的是1小時的平均值,並不是瞬間的濃度。10月9日下午3時到4時,街心公園公廁的一小時ppm指數達到1.72,因此觸動了警報。
江雲素是街心公園公廁的廁管員。她說,在街心公園休閒娛樂的老年人較多,那段時間有很多人在男廁所裡小便,而男廁小便槽才2個,所以產生了臭味。接到指令後,她當即對小便槽及周邊進行了清洗。
公廁臭味監測系統試運行以來,效果明顯。期間,共收到惡臭警報100多條。不過,最近惡臭警報逐漸減少。除了惡臭警報,當廁所裡的溼度、溫度達到一定程度後,系統也會發出警報。
「有了這套臭味監測系統,可以督促廁管員及時清掃廁所,進而祛除異味。」市環衛處相關負責人稱,目前城區公廁越來越整潔,基本上無明顯異味。
運行公廁臭味監測系統的同時,市環衛處還配套開發「二維碼掃一掃」公廁評價小系統。每座公廁都張貼著二維碼,市民可通過掃碼對公廁保潔管理進行評價。小程序中,還有找公廁功能,市民可以跟著小程序導航尋找就近的廁所。
除臭,還需人人文明如廁
比起街心公園公廁,市區鳴遠路公廁的歷史更為久遠,已換了好幾個廁管員。
林彩菊在這裡當廁管員已有5個多月了。她說,公廁旁邊是太平路菜場,每天早上上廁所的人非常多。這間廁所是24小時開放的。每天早上5時不到,林彩菊就到廁所裡,對公廁進行大清洗。「這時的廁所非常髒,至少要清洗一個半小時。」
說起廁所,旁邊的一位居民很有話說。他說,以前一些如廁者的素質不高,故意將排洩物拉到坑位外面;有的還將菸蒂扔進小便槽裡。不過現在,大家的文明程度提高了很多。
目前,公廁裡的小便槽是自動衝水的,但以前,得手動按下衝水鍵衝水。林彩菊說,如廁者忘記衝水的情況仍存在,一天下來有一二十起,還有的如廁者不小心將大小便拉到坑位外面。這些,都需要她及時衝水、清洗。「總體來說,現在的不文明現象少了。」
市區東輝大廈公廁,位於大廈的底樓,通風性不太好。廁所裡開著電風扇,促進空氣流通。廁管員彭小英說,東輝大廈及周邊有很多租戶,大家都喜歡來這裡上廁所,早上人太多,大家還要排隊。個別市民還到廁所裡洗澡。「之前的廁管員阻止他們洗澡,對方還和廁管員吵架。」
大溪鎮上洋岙公廁位於大溪方山大道旁,已有十多年的歷史。去年11月,公廁改造,裝上了排風系統。這裡未安裝臭味監測系統,10月23日記者來到這裡時,發現公廁乾淨、無異味。廁管員楊香英說,市民不文明如廁的現象仍很普遍,如將菸蒂扔進廢紙簍或小便槽,前者還曾引起過火情;大小便到槽外面,不衝水的現象更是司空見慣。「基本上別人上一次廁所,我就要進去打掃一次。」
公廁旁邊有個工地。楊香英說,公廁是24小時不關閉的,到晚上,很多工地的工人過來洗澡、洗衣服,把公廁弄得泥漿遍地。
採訪中,很多市民認為,公廁除臭,不能只依靠廁管員勤打掃清洗,更需要每位如廁者做到文明如廁。
斜橋公廁。溫嶺日報記者 朱海偉攝
記者手記 〉〉
文明如廁,徹底除臭
「同志們,衝啊!」「來也匆匆,去也衝衝。」「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請瞄準後發射。」在公共廁所裡,經常能看到這些文明標語。不過,仍有一些如廁者不能做到文明如廁。
說起廁所的不文明現象,每個廁管員都很有話說:菸蒂扔進小便槽或者廢紙簍、小便或大便到槽外面、便後不衝水……更有甚者,在廁所裡洗澡、洗衣服,亂塗亂畫,破壞廁所設施。有的廁管員說,剛從事這份工作時,打掃沒衝水的大便槽,有著強烈的嘔吐感。有的市民不文明如廁,廁管員會懟他們:你們在家也這樣嗎?
在廁所安裝臭味監測系統,進而督促廁管員及時打掃清洗,以祛除臭味保持良好環境。這不是上上之舉。「源頭」控制遠比「盡頭」處理重要。只要文明如廁了,公廁裡髒亂差的現象就會減少,廁所裡的異味源也會減少。
一座小小的廁所,最能反映一個單位、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它是最能真實檢驗群眾文明素養的窗口。公廁的乾淨無異味,不僅僅需要硬體施捨的保障、廁管員的及時清洗,更需要每位如廁者的文明如廁。
目前,我市正在創建省級示範文明城市。每位市民都要爭當文明如廁的示範者,自覺做到便後衝水、節約用水,不亂吐亂扔、不亂刻亂畫,愛護廁所公共設施和公共衛生;爭當文明如廁的監督者,積極監督和制止不文明如廁行為。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讓我們從每一次文明如廁行為做起,自覺養成文明如廁良好習慣。
良好的公廁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只要大家共同維護,臭味監測系統也將無用武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