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難認10大姓氏,有多難認?快來看看有你的沒?
文/豔飛講歷史
關于姓氏,起源與於上古時期的母系社會,在西周時期大量形成。早期的時候,姓氏是跟隨母親的,後來進入父系社會,孩子開始跟隨著父親姓。一直沿用到今天。姓,一直流傳到現在,它是每一個家族的歷史見證。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說一下,在我們生活中能見到的 十個姓氏,但是,很難認。有多難認?來看看有你的沒?
第一:緱
這個字不是念「hou」,大家不要看錯了,這是念「gou」,第一聲。這個姓氏主要有兩個起源。第一個是源於西周,有一個卿士大夫因為有功受賞,封邑為緱。還有一個是北魏時期,鮮卑族的渴侯氏複姓改成的。這類姓氏的人和主要分布在河南地區。
第二:佴
源於黃帝後裔商湯,這是當時皇帝給左丞相賞賜的一個姓,這個姓其實是一個多音字,可以讀作「mi」第四聲、「li」第一聲以及「ni」第二聲,但是最多使用的是「nai」第四聲。至少有一千二百年的歷史,現在這個姓氏算是少見的了。大家身邊有這個姓氏的嗎?
第三:殳
讀作「shu」第一聲。有起源說這個是出自姜氏,是因功賞賜的姓氏。還有說是這個是以兵器作為姓氏的姓。目前這個姓主要分布在浙江嘉興一帶。
第四:逄
讀作「pang」第二聲。起源也是出自姜姓,後被賞賜此姓氏。唐代學者顏師古說,逄姓的起源和逢姓相同,都是逢蒙的後代這個姓氏主要人口分布在山東青島以及東北少數地區。在全國來說是不多見的。
第五:庹
讀作「tuo」第三聲,關於這個姓氏來源,有人說是出自熊姓,也有人說是出自度氏,還有說是出自田氏。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
第六:佀
它讀作「si」第四聲,是華夏八大古姓之一,有專家說這個姓在全國範圍內都少見,是國姓。現在主要在山東一個村莊。
第七:禤
讀音「xuan」,是源於姬姓,是我國古老而又稀少的一個姓氏了。但是關於這個字的讀音,還有一個是「xuan」漢光武帝給將領賜姓。這個姓氏的人們分布在北上廣以及臺灣香港地區,在國外也是也一些的。
第八:厙
讀作「she」,第四聲,源於一個官名。是古代的守庫大夫,後專門為這個職位的人起了這個姓氏。還有一個說法是說由「庫」變姓而來。反正小編是沒有碰到過這個姓氏的人,大家呢?
第九:佡
這個字讀「nao」,第三聲,可能是因為這個姓氏實在是太少了,所以在字典中都沒有記載這個字。看到這個字,小編只想到了仙女的仙字,其實仔細一看還是有差別的。
第十:爨
「cuan」第四聲。也是源於姬姓。這個姓氏官職的一種稱為,專門掌管炊火的。關於這字人們這樣形容:興字頭,林字腰,大字底下上火燒。描述做飯時生發的香氣。在電腦庫中,並沒有收錄這個字,所以有的直接寫成「炊」代替。現在在雲南以及四川部分地區有這個姓氏的存在。
看完這我國最難認的姓氏,大家能認識幾個?有不少網友在看完之後,感慨:我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吧!你是這十個姓氏之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