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郄姓少見字難認 男子在名片上注拼音
和別人的名片不同,郄先生的名片上還標註有拼音。他說,有時別人不認識他的姓,叫不上來,很尷尬。
郄先生是山東人,從父親一輩搬遷來西安。「說實話,在西安我還很少見到和我一樣的姓。」他說,打眼看,「郄」會給人兩個印象,「有人問,是不是繁體字,更多的人是不認識,經常讀錯。」
有人把這個姓誤讀為「xi」,還有人更甚,直接問「請問您貴姓。」後來,為了避免尷尬,郄先生想出了個辦法,他在做名片時,就在自己的姓後面加個括號,用漢語拼音註上(qiè),這樣還真避免了很多尷尬。
苦惱遠遠不止這些,在各類證件上,他的姓氏常被寫成「郗」。
幾年前,兒子出生,為了給兒子起個吉祥的名字,他翻了大量的書,並在很多起名字的網站上查閱,都沒能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這個姓本來就很特殊,後面不論加上什麼名字,總覺得繞口,不像那種能叫得響的名字。」
此「鹽」非彼「嚴」和郄先生不同,來西安經商的鹽先生就對自己的姓氏充滿自豪感。
鹽先生今年48歲,成都人,在西安工作多年。「每次別人聽我的名字都會寫成『嚴』或者這個『閆』。其實我查過,我這個姓氏可是個罕見姓呢!」鹽先生笑著說。
他一直覺得自己的姓特殊,從小到大,除了家人,從來沒有遇到過與自己同姓的人,只是聽別人說過遇到過姓鹽的。
其實,關於「鹽」姓的來源有兩個,一說是春秋時期賴國子孫在戰亂中受一鹽商救濟,後改姓鹽。另一個說法是,周孝王將一位非常善於製鹽的人,賜姓「鹽」,他的後人就沿襲了這個姓氏。
姓氏,是中國文明中一個極為獨特的文化現象,每個姓氏背後,都隱藏著一段故事,這也是我們身邊古老的文化。如果,您的姓氏或周邊朋友的姓氏足夠「稀有」,如果您知道這些姓氏背後有意思或者難忘的故事,趕快撥打(029)82243110和我們一起分享吧!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