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亂象
市人大代表段茂兵建議制定《室內裝飾管理條例》和保修制度
「幸福的裝修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裝修卻各有各的不幸」,說起裝修,幾乎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房子沒有住多久,廁所漏水了,樓下的鄰居找來了,但多個電話催不來裝修工人;地板翹起來了,打泥水匠電話,卻始終打不通,最後只得自己花錢另請工人弄……入住新房後,你為這樣的事情頭疼過嗎?
在本次人大會上,段茂兵等代表提交議案,建議立法制定《重慶市室內裝飾管理條例》,建立保修制度。
昨日,市人大代表段茂兵以一位急著裝修房子的市民身份,來到渝北龍溪鎮、南坪裝修市場街頭暗訪。
用戶往往維權無門
據不完全統計,約有8成的市民裝修新房,都找無裝修資質的裝修包工頭或到街頭找裝修遊擊隊。
目前,有關部門雖已制定了相關的管理辦法,但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及地方性法規對裝飾行業進行管理,仍難「令行禁止」,消費者在裝修時,仍需打起十二分精神,與裝飾公司及裝修人員鬥智鬥勇。一旦在裝飾過程中遭遇裝修質量、裝修價款、裝修材料等問題,用戶往往維權無門。
名片上用假名字
「老師,你要裝房子嗎?」在龍溪裝飾城旁邊一路口,一位看上去40來歲的男子背著一個大布包,上前攬業務。「你懂電嗎?」段茂兵走上前去。
見段茂兵有意,這位工人開始繪聲繪色地介紹起來。「我幹這一行已經有8年了,很多高檔小區我都去安裝過。」不過,當段代表提出要看電工證時,這位男子傻眼了,他攤了攤手說還沒有。但他馬上說,他父親就是村裡的老電工,他從小就懂電。「我裝修的房子,都沒有出過問題。」旁邊的另一位打著電工招牌的男子悄悄告訴記者,說其實那位電工手機號碼都不知換過多少次了。
一泥水匠也主動上前來,很熱情地介紹說,自己是嶽池來重慶的泥水匠中,手藝最好的。
當這位泥水工遞過來一張名片時,段茂兵一看,這名片上的名字,竟然和他自我介紹時的名字不一樣,連姓氏都換了。
出問題只能靠電話聯繫
南岸區彈子石騰龍大道旁,新建小區不少。在一剛交房的小區外,幾乎臨街所有門面都是售賣建材和家裝材料的。其中,有6家是裝飾公司。
「很多小區業主都來我們這裡裝修,基礎裝修每平方米228元,價格不貴。」一裝飾公司介紹。但當段茂兵詢問他們要在這裡開多久時,銷售員說,生意少了,就換小區。「那要是房子裝修出了問題,我上哪裡找你們去?」面對這位「新客戶」的疑問,這位銷售員說,大家都是這樣的,生意淡了就要撤場,今後可以通過電話聯繫他們。(重慶晨報)